網頁
▼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駐日臺灣文化中心串聯臺日德三方合作 臺灣新銳藝術家許哲瑜新作在日首度亮相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臺灣新銳藝術家許哲瑜在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與日本藝術公社共同推動下,於2/21至2/25日在日公開近年三部影像代表作品,另為促進臺灣當代藝術創作的國際共製與推廣效益,臺灣文化中心促成許哲瑜在2/27日東京德國文化中心舉辦主題論壇中,發表專為本次活動製作的全新影像創作,並與德國莫索頓藝術中心共同藝術總監Anna Wagner及擔任德國「世界戲劇節2023」節目總監的日本策展人相馬千秋,共同探討疫情下藝術節的發展可能性。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到場聆聽,並同步開放線上收看。
臺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於論壇致詞時表示,文化部近年來積極扶植藝術與科技共融的跨領域創作,希望藉由臺灣原創及實驗精神的多元呈現,賦予視覺藝術嶄新面貌。許哲瑜是近年受國際矚目的臺灣新媒體藝術家,目前在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駐地創作,擅長結合社會動態、新聞事件與自身經歷,運用獨特影像敘事風格孕育多元觀點創作。本次在日本放映《事件現場製造》、《一隻綠頭鴨的不尋常死亡》及《副本人》等作品,吸引包括東京藝術節副總監長島確、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策展人吉崎和彥等日本重要藝文人士親臨觀賞,廣獲各界好評。
論壇當日播放許哲瑜和戲劇顧問陳佾均共製的影像新作,片中由許哲瑜返臺至淡水祖母老家自主隔離的情景為起點,透過祖母曾於家畜衛生試驗所工作三十餘年的經歷,引伸出圍繞動物標本產生的兒時回憶和家庭記憶,進而考察世界各地的動物園、博物館和野生棲地對於動物及其標本製作、保存、保育和展示的歷史演進,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臺灣文化中心自2017年起與東京都港區公所、德國、法國文化中心、荷蘭大使館及日本藝術公社以「Theater Commons」的概念形成文化夥伴體系展開合作。本屆透過實體活動及線上展演雙軌並行模式,共享疫情下持續進化的日本及世界各國的開創性藝術成果,持續為後疫情時代的藝文活動復興注入能量。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不義遺址安康接待室具獨特價值 文化部認同及支持民團提報文化資產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對於民間提報「安康接待室」為文化資產ㄧ事,文化部表示「認同及支持」。文化部將積極提供必要協助,補強文資審議要件,讓本案儘速於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完成審議。在未完成審議前,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將與法務部調查局充分合作,強化管理維護工作。
文化部說明,安康接待室是威權統治時期,調查局用來偵訊、羈押重大治安嫌疑者的秘密場所,促轉會於今年1月審定安康接待室為不義遺址,行政院為此也特別責成文化部成立「安康接待室保存事宜專案小組」,邀集法務部、國有財產署、促轉會、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等共同組成,並展開各項工作,期盼讓安康接待室獲得最妥適的保存,作為後續人權教育的重要基地。
越夜越美麗 南市府力推臺南歷史城市夜間美學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臺南市素有文化首都之稱,其中孔廟文化園區一帶為本市主要的歷史城區,觀光客喜愛的古蹟景點匯集,光是此區就有包括臺南孔廟、原臺南武德殿、原臺南神社事務所、司法博物館、原臺南警察署(南美館一館)、林百貨等處。為串聯文化地標,黃市長上任後即指示相關局處積極推動光環境設計改善,藉由設置示範點,帶動公私部門共同營造更加優質的城市夜間美學。
城市空間地景的光環境改造計畫,主要是利用燈具與光源的特性,突顯建築物的造型與特色,避免照明過度、過亮,並透過照明設計塑造出兼具美學效果及節能環保的獨特夜間光環境;同時,配合市民生活作息,加入時程控制及照明變化,呈現夜間光環境的多樣化,打造優質而友善的夜間生活環境,別出心裁且極具特色。
孔廟文化園區的第一階段光環境改造計畫於2019年完成,由臺南市文資處邀集孔廟基金會、忠義國小、天主教會參與,以友愛街為軸線,委託國內照明專家協助,形塑臺南孔廟、神社事務所、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及波尼法爵天主堂等建築及其周邊街廓之夜間景觀風貌,除展現其建築特色及街道紋理外,與臺南市美術館一、二館、原臺南武德殿、林百貨、國立臺灣文學館等建築相呼應,使得臺南府城富含故事的歷史城區到夜晚猶於繁星點點般的氛圍,也讓市民獲得兼具安全與節能的社區環境。誠如葉石濤先生所言:「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民眾經過此區域時,得以放慢腳步,細細品味臺南夜間悠然、靜謐的人文氣息。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2022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 少年扮戲計畫《i》招生起跑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和Taiwan Top 演藝團隊影響‧新劇場共同合作,並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青少年劇場計畫」支持下,「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八年。今年度活動將於3月5日起跑,誠摯邀請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16-18歲青少年報名參與活動。
品牌節目「青少年扮戲計畫」由臺灣青少年劇場推手呂毅新團長設計規劃擔任總編導,以臺南特有的成年禮「做十六歲」為靈感出發,對青少年進行戲劇培訓與演出,青少年時期時常有內在與外在的對抗,在這自我認同的關鍵階段,面對家人、同儕、師長及整個社會,以及青少年看待自身,都需要確認存在價值來獲得認同的意義。藉由劇場實作,讓他們重新找到自我。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主題為《i》,透過「少年扮戲」針對對表演藝術之劇場前幕後工作有興趣的青少年,為他們打造專屬平台,讓高中生體會一群人如何一起創作展演。計畫中鼓勵各式創意,採用激發創造力的教學方式,讓青少年逐步學習,享受創造的過程,透過半年三階段的戲劇培訓課程,將會在8月12-14日於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i》,歡迎民眾屆時進場觀賞由青少年集體創作出來的精彩演出。
本年度尚有「藝術啟蒙線上講座」、「校園戲劇推廣講座」、「青春市集」、「青春舞台」等活動,將邀請青年藝術家,分享自身於青少年時期的接觸藝術的經驗,以及如何走上藝術之路的心路歷程;也將走進校園,運用有趣的互動課程與示範演出,近距離與青少年介紹表演藝術,將劇場之美帶給大家。
活動熱情招生中,歡迎臺南市青少年踴躍報名,活動詳情及報名表下載至連結中雲端下載,https://bit.ly/16play_bried,或至影響‧新劇場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nvnvtheatre。
國片登印度影音串流平台 以多元影視內容推廣臺灣文化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臺灣電影前進印度,於後疫情時代與當地觀眾交流臺灣人文風情。文化部首度藉由印度影音串流平台推廣國片,將於全球擁有近3億用戶的MX Player播映5部類型電影,以多元優質的影視內容,為印度廣大閱聽人口建立臺灣意象、推廣臺灣文化,加深臺印之間的認識與連結。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致詞時提及過去在故宮服務時,就曾與印度台北協會合辦印度月,展覽故宮館藏的印度文物,也透過印度台北協會邀請在臺灣的印度表演團體,在雙方合作交流下,讓臺灣民眾更理解印度這個充滿神秘及文化的國家。
李次長指出,本次的臺印合作是希望藉由印度龐大的影視產業能量,讓當地民眾透過電影認識臺灣。「電影綜合了我們的文化背景、音樂、影像,可以看到臺灣的種種印象,是最好的媒介。」文化部首次以當地OTT平台行銷國片,期盼藉由其容易近用的特性,更廣為行銷臺灣的電影甚至整個臺灣文化。
駐印度代表處副代表陳牧民透過視訊表示,「因派駐印度,深刻體會線上觀影在印度的普及率,據估計有超過8,000萬的OTT平台使用人口。文化部此次大力推動在印度地區推廣臺灣電影的計畫,感謝當初立法委員管碧玲大力促成,期待未來有更多臺灣電影進入到印度市場。」
印度網紅台印DJ(Taindian DJ)也以視訊連線參與記者會,他曾於2014年造訪臺灣,發現臺灣和印度對彼此的文化和歷史並不瞭解,因而開啟頻道製作影片分享兩國的美好。這次臺灣在印度OTT平台播映5部臺灣電影,正是很好的機會透過電影介紹臺灣的文化與美景,他很樂意鼓勵印度同胞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觀賞臺灣電影。
曾於2019年訪臺,受邀夜宿總統府的印度網紅Aakash Malhotra正在克什米爾高山旅行,他透過越洋電話表示,對臺灣的印象很深刻,喜愛臺灣的他很開心有機會在印度推廣臺灣電影。
本次選映包括獲得第57屆最佳劇情長片大獎的《消失的情人節》,以時空邏輯題材,譜出情人節會消失的愛情魔幻故事;《戀愛好好說》改編自日本傳奇女作家岡本加乃子的短篇小說,是跨越日本、臺灣、馬來西亞三地拍攝的愛情故事,導演郭珍弟以本片獲2021年印度羅沙尼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創意獎」等獎項肯定;歷時6年製作的《只有大海知道》,則呈現蘭嶼的土地與人情,講述臺灣原住民的樸實動人故事。
改編臺灣真實校園案件的《無聲》,深刻探討人生多重的無奈境遇,導演柯貞年以本片獲2021年印度國際影展「最佳導演銀孔雀獎」,演員劉子銓獲「最佳演員銀孔雀獎」;榮獲201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看見台灣》,則為已故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執導,經過400小時的飛行,透過直昇機俯瞰鏡頭,看見臺灣美麗又自然的山水景色,也看見人們自私破壞的土地變調景觀,喚起對家園及大自然保育的省思。5部電影將自3月1日至5月31日在MX Player播映,印度地區免費觀賞。
在與印度學術交流及華語文教學推廣方面,也獲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共襄盛舉,運用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資源,協助於印度合作學術機構宣傳推廣,將臺灣電影帶入印度高等學府。
燒炭窩九號柴燒窯˙郭俊成回顧展 台南文化中心登場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燒炭窩九號柴燒窯˙郭俊成回顧展」於2022年2月25日至 3月20日於臺南文化中心第二藝廊展出。
郭俊成因緣際會下於1998年始於台北社教館學習陶藝,走入社教館的那兩個年頭是每天下班後最期待最舒壓的時光。有幸在陶展的展出中發現柴燒之美,幾次柴燒探索後,體驗到未上釉彩的純粹,經過窯神的鬼斧神工生成那與眾不同的美,著實令人著迷,進而計畫投入柴燒的行列。從零開始堆砌出屬於自己的柴窯,加上歷經百次的窯火鍛鍊出最具〝燒炭窩九號柴燒窯〞特色的作品。
柴燒的辛苦,是無數次苦守夜窯的嘗試與修正,歷經四天三夜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幾經調整出最適合窯體與窯主的方式。如今燒炭窩九號柴燒窯可每晚封窯,更完美呈現白天的窯溫曲線,此窯性掌握也帶來更精彩的火痕、釉彩、流釉與晶花。
柴燒的作品從計畫燒成曲線、配土、拉坏,入窯到考量火、柴、溫度間的變化,各環節完美的串接,才能展現出如國畫般的渲染潑墨色彩於茶具、花器鋪呈之釉彩,360度各個面向皆有不同的陰陽變化和火焰痕跡。
燒炭窩九號柴燒窯擅長生活陶瓷用品,如茶壺、茶杯、茶倉、花器及香道用器,且獨創堆疊、潑墨彩釉風格,各個作品皆為獨一無二。美的物品是要融入生活中而不再只是擺飾,陶冶性情亦使生活更加濃、純、香,歡迎喜好陶藝鄉親大眾蒞臨參觀尋找生活的確幸。
展覽時間:111.2.25(五) ~ 111.3.20(日) 展覽地點:臺南文化中心 第二藝廊
「詮」「里」陪伴弱勢婦幼生活重建 梅里埃支持勵馨生活重建計畫 提供215戶家庭民生必需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在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侵襲,讓全臺在五月份陷入三級警戒的危機,突如其來的政策下,使得勵馨基金會在服務上面臨超乎預期的困境。所幸香港商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即時給予資源,讓勵馨基金會得以提供215戶家庭民生物資需求,幫助127戶家庭申請急難救助金暨生活扶助,當中也包含就業服務技能課程,雖然在疫情間無法實體授課,勵馨基金會臺南分所也緊急開立線上職涯探索課程,待疫情趨緩便立即開啟輔導婦女職業技能訓練及職場見習。
勵馨基金會臺南分事務所主任陳貞樺表示,在陪伴受暴婦女及青少年的自立過程中,會與每個服務對象細膩的討論,他們在每個生命階段中的期待。鼓勵服務對象勇於探索發展,並與他們一起踏出練習的每一步。例如當婦女學習美甲時,熟悉的社工就成了最好的練習對象;青少年初次做出的烘焙成品,社工更是最佳試吃員,在足夠的容錯空間下,讓他們不用害怕面對挑戰後可能的不完美。
陳貞樺進一步指出,在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的資源挹注下,勵馨基金會臺南分事務所的就業培力課程,開始嘗試直接聘用服務對象來擔任講師,藉以深化培力,去理解「原來我的能力不只能幫到我自己,還能運用在協助他人」,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
社工吳郁婷分享在服務的過程當中,其中一位婦女妙妙在家中遭受先生的冷言冷語,雖然一直想要幫助家庭增加收入,但這時的他非常沒有自信,也害怕加入職場,直到後來在勵馨基金會的準備性職場見習,重新培養職能與工作態度的建立,最後妙妙成功就職於到宅煮餐的工作,也擔任勵馨支持團體講師,吳郁婷說:「妙妙的成功不僅激勵其他的服務對象,也激勵到勵馨的工作人員,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他的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自信,也是這份感動,讓我們願意一直努力下去。」
勵馨基金會臺南分事務所亦長期受到臺南市議員蔡旺詮的支持與關懷,蔡旺詮議員服務處秘書王繪甄表示:「蔡議員團隊向來致力於公益服務,並積極向市府爭取經費協助社福團體。期待在議員的努力下,能夠讓需要的人都能得到服務,也希望越來越少人需要服務。」
香港商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區域銷售經理李耕溥在百忙之中親自出席,見證勵馨在疫情期間支持弱勢家庭、開啟婦幼生活重建計畫,當中親自品嘗婦女在就業技能培訓後完成的烘焙點心,感受婦女的努力與堅定的心。
梅里埃集團成立於1897年,是一家法國的生物技術跨國公司,主要做醫療相關檢驗產品,並投入研發疫苗及醫療衛生,李耕溥表示:「梅里埃集團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很高興透過這次的拋磚引玉,在疫情期間幫助婦女及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及能力,找到自己價值,讓自己發光發熱,感謝這次的合作有好的開始,希望未來課程培訓越來越多元,透過善的循環將愛擴大。」
國美館「光•舞動•影―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室內展覽以5G即時互動震撼登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光•舞弄•影-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室內展覽於2/25日盛大開展,特別邀請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系藝術科學科教授安藤英由樹(ANDO Hideyuki)與臺灣藝術團隊純禾作(羅禾淋、陳依純)在國美館甫開幕的U-108 Space展出〈你的肢體笑顏 將是我的全部〉5G互動式影像裝置,帶來5G網路技術、邊緣運算、點雲掃瞄等最新科藝技術。本作品為臺日共演創作,作品透過數據化與5G網路技術整合,並使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一平實驗室IoTtalk網路技術,進行異地的共現與共演。
本屆光影藝術節自開幕以來湧入超過二十一萬名觀眾參與,戶外展覽邀請來自臺灣、日本、澳洲、法國藝術家,打造10組具表演性裝置特質的「光之劇場」,透過參與、互動、分享與交流,觀展民眾成為光影藝術中的主角,光與影的獨特敘事者。伴隨戶外展覽的落幕,室內展覽接棒登場,延續本屆「光之劇場」展覽主軸,以光做為參與創造的界面,藉由5G技術建構實體與虛擬整合的「舞台」,讓精采不停歇,製造最後一波展出高潮。
室內展覽作品〈你的肢體笑顏將是我的全部〉,由虛、實兩部分建構而成。虛擬世界中,臺日兩地觀眾只要自行下載APP到隨身智慧手機行動裝置,再上傳自己的動態笑臉,即可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虛擬角色,恣意暢遊在充滿賽博龐克(Cyberpunk)風格的世界裡。此外,APP內訊息功能,讓臺日兩地觀眾可同時透過彈幕進行對話,增加即時互動的樂趣;而實體世界中,臺灣與日本分別架設機械手臂,手臂上的深度攝影機會捕捉同一時間、兩地觀眾的身影,透過程式點雲掃描技術,將影像即時運算後回傳到雙方展演空間中,使各種肢體表情進行雲端上的「交匯」與「融合」,展現科技藝術充滿想像的一面。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習慣,例如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疫情同時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致使原有的口語、表情、身體動作,缺席在疫情生活之中。本件作品試圖引領觀眾深切反思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模式,探討人與人之間「社交」的可能性。特別是5G網路高頻寬、低延遲與多連結等特性,不但支援多種創意面向,更提升作品的精采度,讓虛實融合的想像一一被實踐。
本展自即日起展至3/20日止,歡迎線上、線下想要體驗5G網路特性、滿足好奇心或了解最新科技藝術的朋友,蒞臨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感受「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室內展覽所帶來的特殊震撼。
「丞舞製作」突破疫情重返歐洲舞台 重磅巡演22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自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以來,歐洲藝文活動被迫全面中斷、延期或取消長達兩年之久;隨著歐洲疫情逐漸趨緩,各類藝文展演正強力恢復中,而臺灣團隊也不缺席,文化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促成「丞舞製作」重返歐洲劇場,於2月22日至4月14日期間巡演歐洲四國共二十二場演出。
本次「丞舞製作」團隊以3個不同時期的作品重啟與歐洲觀眾的互動,分別是《浮花Floating Flowers》、《怒Rage》、《撫Timeless》。其中《浮花》、《怒》分別於2016年、2019年獲選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於法國亞維儂國家舞蹈中心演出,獲得良好媒體評價與專業人士的青睞,亦為促成本次歐洲巡演的契機。
巡演首站於22日在法國北部的國立萊奧費雷劇院(Théatre Léo Ferré)揭開序幕,其演出被納為當地知名藝術節「奇幻夜總會藝術節(Cabaret des curiosités)」節目之一。上半場演出編舞家蔡博丞向母親致敬之作、細繪女性靈魂深處的小品《撫Timeless》;下半場舞碼為《怒RAGE》,其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同名電影《怒》,為感慨社會冷漠的療癒舞作。
「丞舞製作」本場演出售票率約八成,當地反應良好,萊奧費雷劇院總監Geraud Didier亦出席觀賞演出,對內容深表肯定,部分觀眾在觀賞時甚至感動落淚,與作品有深度共鳴。
本週(2/27)日演出將以經典創作《浮花》與觀眾見面,編創概念來自民間信仰中流放水燈的意象,為藝術總監蔡博丞創團經典作品之一。團隊接下來將持續展開法國、瑞士、盧森堡及德國演出,以舞蹈魅力與歐洲觀眾交流。詳細巡演資訊,可至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官網(https://fr.taiwan.culture.tw/ch/information_91_143251.html)或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cctp/)查詢。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文學獎得主的午後小聚 「金典小時光」講座啟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想與臺灣文學獎作家共度知性的週末嗎?「金典小時光——金典獎作家的午後小聚」系列講座即將開跑,邀請2021年脫穎而出的6位金典獎得主與讀者面對面,親自分享金典好書的創作心路歷程。
首場於3月5日(六)舉行,由蓓蕾獎得主Apyang Imiq程廷主講「復返樹洞:勞動與土地實踐」(臺南)。後續場次依序由金典獎得主:3月13日(日)伊格言「為何我們相信詐騙?邪教為何迷人?——從紀錄片《Tinder大騙徒》與《零度分離》談起」(臺北)、4月17日(日)洪愛珠「老派少女如何啟程」(臺北)、4月24日(日)張小虹「為何是張愛玲?」(臺北)、5月7日(六)羅智成「我的荒涼糖果店」(臺北)、5月8日(日)黃崇凱「憂鬱的亞熱帶」(臺南)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沙龍、臺灣文學基地悅讀館接力登場,每場均為14:00開始。
金典獎是臺灣獎金最豐、層級最高、最尊榮的文學大獎,期待能彰顯臺灣文學的多元面貌與臺灣文學作家的豐沛創作能量,並藉由推廣相關活動,引發大眾對金典文學的共鳴,也鼓勵新舊世代共榮書寫。歡迎各位讀者、粉絲、愛書人、創作者免費報名參加(https://tinyurl.com/3zu3vp2b),2月26日(六)中午12:00六場次同時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2022臺灣文學獎徵件亦即將展開,敬請關注國立臺灣文學館官網、臺灣文學獎官網及臺灣文學獎Online2022臉書。
2022台北國際書展前進澎湖推廣閱讀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的2022年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將於6月2日至7日於世貿一館盛大舉行,主題為「一起閱讀趣」,並規劃「偏鄉閱讀推廣」計畫系列活動。2/24日於澎湖率先起跑,文化部帶著滿滿的書香,贈書予澎湖當地4所國小,希望和離島學童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
歷經疫情的洗禮,人與人之間因疫情而產生疏離,今年適逢書展30年,文化部除號召全民前往書展現場相聚,一起體驗閱讀樂趣外,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首度辦理的「偏鄉閱讀推廣」,走入花蓮和苗栗偏鄉學校,邀請當年度獲得金漫獎、書展大獎、金鼎獎的創作者舉辦閱讀講座,並與當地行動書車單位合作到校園巡迴展,廣獲好評。
2022年的「偏鄉閱讀推廣」以贈書予澎湖縣4所小學及舉辦實體講座活動為首站,3月份則將前往臺東4所小學,讓更多因地域無法順利前往臺北參觀書展的師生,共同享受「一起閱讀趣」。
澎湖縣「偏鄉閱讀推廣」活動由文化部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共同合作舉辦,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等人致贈之金鼎獎、金漫獎、書展大賞入圍作品,以及「第43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書籍,將結合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行動書車至全縣巡迴推廣,另邀請入圍或得獎作家貓魚、黃春興分別前往石泉國小、馬公國小、湖西國小、赤崁國小舉辦「閱讀講座」,與偏鄉學童面對面交流、體驗創作樂趣,以多元方式,讓澎湖的學童一次就能閱讀4大類獎項及選介精心評選出的優質原創繪本、漫畫、文字書。
朱副司長等一行人抵達澎湖縣後,先拜會並和澎湖縣長賴峰偉、文化局長洪棟霖、教育處處長蘇啟昌、4位受贈學校校長交換圖書。賴縣長表示,這幾年來澎湖縣積極推動閱讀,109年澎湖縣全國閱讀力競爭中,獲得縣市組閱讀成長力第一名,閱讀力整體表現第二名,民眾擁書量也是全國第二名,書香樹茂草芬芳的治縣理念,隨處可見成效。朱副司長也邀請澎湖一起參與走讀臺灣計畫,期盼接著承載4大類得獎與選介好書的行動書車,在文化局的安排下,能在澎湖各地灑下閱讀的種子,讓澎湖的民眾也能享受讀書的樂趣。
受到師生熱烈期待的「偏鄉學校閱讀講座」,今年首場在澎湖縣馬公市石泉國小登場,2022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入圍插畫家貓魚以《通通吞到肚子裡!怪獸媽媽故事分享會》為題開講,和小朋友分享入圍新作裡愛的真諦。常為孩子演講的貓魚,個性活潑又熱情,她也常以親子議題入畫,出人意表的驚喜創意,常給人會心一笑。為了帶動離島孩子,貓魚老師於現場透過互動遊戲講述繪本故事,並現場贈送《怪獸媽媽》繪本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小朋友。
另外,睽違2年的實體書展即將在6月與各位重聚,文化部歡迎各地愛書人士參觀書展,也歡迎有興趣參觀台北國際書展的全臺高中、國中、小學、補習班、安親班師生們踴躍報名「校園趣書展」活動,前100個報名團體,將可獲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3本好書,18歲以下學生及領隊享有免費進場優惠,現場可體驗各大主題館等闖關集章活動換取閱讀好禮,安排主題館導覽;文化部也提供偏鄉學生參觀書展之交通費、住宿費、膳食費補助,即日起開放報名,歡迎有興趣的團體踴躍參加,報名網址:https://bit.ly/STvisit121。相關辦法可至2022台北國際書展官網:https://www.tibe.org.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