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不離不棄的愛相隨.有教有養更重陪伴,腦麻協會自閉烘焙師回饋社會】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41年前一個自閉症,智障.又過動的孩子出生,父母要如何面對明天?父母能理解怎麼帶這個孩子長大呢?無助的父母,面對不知道怎樣教養的孩子,面對旁人的異樣眼光,小伊的爸媽同心把孩子照顧長大,更培養小伊成為愛人助人的特質。 小伊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幫助別人的陽光男孩,在台南市腦性麻痺之友協會的烘焙坊擔任小師傅的角色,主要是負責將餅乾的材料準備好,然後盯著攪拌機,顧好麵糰成型,延展到適合的程度,然後取出麵糰讓伙伴們一起製作餅乾。小伊很喜歡學習,更喜歡幫助別人,小伊媽媽說:「小伊手腳靈活,所以特別培養小伊能夠在腦麻協會幫助手腳不方便的腦麻伙伴們。」 小伊爸媽為了學習如何照顧小伊,加入了許多身心障礙團體,也陸續擔任不同身障協會的理事長。小伊媽媽說,絕對不為小伊掉一粒眼淚。從小教小伊認字和數數,自己擔任就業服務員,幫小伊找工作並陪著去上班,即使每天薪水只有200元,媽媽努力讓小伊能夠學習生存的能力,也是因為媽媽的堅持,讓小伊有很好的能力,並且能夠自許是:「很喜歡幫助別人的陽光男孩」。 台南腦麻於88年成立至今,每年服務約5000人次身心障礙者,目前日間照顧服務,讓比較重度的成年身障者,有生活自理訓練、休閒活動課程,另外有烘焙坊製作餅乾到鄰近社區販賣,也接受禮盒團購,因為講究天然,無化學添加物,所以這麼多年來,培養很好的口碑。 台南友聯獅子會長期對於社會弱勢給予支持,謝幸媚會長自己是偏鄉長大的孩子,瞭解到偏鄉弱勢家庭在生活中很難得有機會嚐到甜品點心,於是邀請獅子會友們發揮雙份愛心,購買腦性麻痺烘焙坊的餅乾,邀請米迦勒社會福利協會一起送給偏鄉弱勢家庭,讓腦麻努力的成果,可以分享到偏鄉。 小伊也指導著獅子會友們如何製作蔓越莓餅乾,小伊說這是我們賣得最好的口味,而小伊也介紹著自己最喜歡吃芒果新月餅乾,可愛的月亮造型,酸甜的芒果味。 腦麻協會理事長郭美慧表示:「腦麻孩子要完成每一個動作都很不容易,謝謝友聯獅子會的愛心,看見身障大孩子的努力,購買腦麻烘焙坊的餅乾送到偏鄉。」。

「寫我胸中丘壑」探索齊榮豪的藝術世界 6/28起於新營文化中心展出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寫我胸中丘壑-齊榮豪個展」將於6月28日(五)至7月21日(日)在新營文化中心第三畫廊展出,並於7月7日(日)下午14:30舉辦開幕暨創作論壇,歡迎民眾蒞臨觀賞。 陸軍退役後,齊榮豪半工半讀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婚後仍不改軍人有條不紊的作息習慣,在緊湊的生活中以規律的步調投入創作,找尋心中之丘壑;近年更勇於嘗試各類媒材,包括油畫與壓克力,作品色彩更加豐富,呈現與傳統水墨不同風貌,企圖拓展當代水墨與書法藝術的世界。 此次展覽共展出43件作品,還包括一系列將遊歷將軍溪畔、七股蚵田、東山咖啡公路等融入台南景色之創作,畫面中出現非常飽和吸睛的原色,也展現與傳統文人畫截然不同之風貌,藝術家自述這與他出遊歐洲觀察到哥德式教堂彩繪玻璃窗和台灣民間廟宇圖飾的繁複色彩有緊密的關係。 齊榮豪的山水畫與一般傳統水墨有著大片的留白迥異,而是以一種巨碑式的黑山水來建構畫面張力,以鋪天蓋地的闃黑填滿畫面,展現雄強壯闊的場景。他在創作上強調『師古、師自然、師自我』落實師古,嚴以律已持續鍛鍊最終以自我為師,希望能自成一格,書畫心中之丘壑,表現當下所思。

南大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 AI科技走進平鎮幼兒園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史懷哲教育服務第三小隊於今年暑假7月1日至7月5日前往桃園市平鎮幼兒園,實踐史懷哲教育奉獻精神,共計6位幼教系師資生參與,為該校28名學童舉辦暑期STEAM營隊。為提供幼兒完善的暑期營隊活動並確保優良的學習品質,南大師培中心在營隊活動開始前,為參與的師資生舉辦行前KIBO機器人培訓課程,透過實作與演練,熟悉KIBO的使用並進行主題課程的初步規劃。 師培中心特別邀請桃園市立平鎮幼兒園羅君玲園長先行來校介紹平鎮幼兒園。羅園長以生動有趣的口述分享,讓師資生們深入了解平鎮幼兒園,並與師資生討論如何因應幼兒需求調整活動設計與籌備事項。為提升營隊期間活動場地的美感與豐富度,師培中心亦舉辦氣球布置研習課程,希望能為幼兒帶來難忘的營隊主題活動。 師資培育中心吳純萍主任表示,為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中「關懷弱勢、專業奉獻與無私人倫大愛」的宗旨,臺南大學自97年起組成史懷哲教育服務隊,持續進行暑期教育服務,提供有趣且優質的課程與主題活動。本次營隊更結合日益受到重視的AI科技融入教學,提供幼兒多元的學習經驗。 南大陳惠萍校長表示,參與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對師資生們來說是一次珍貴的學習機會,不僅能提升自我技能,更能挑戰自我及開拓視野,期許師資生能運用所學專業和專長,與夥伴們互相學習,發揮服務熱忱及團隊合作精神,彼此激勵與成長。

南大啟動美感自組社群,遍灑全台美感種子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教育部自113年起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三期五年計畫」,透過「人才培育、課程實踐、學習環境、國際鏈結及支持體系」5大面向,共15項實施策略,期待完成「美感支持、美感擴散、美感永續、美感在地」等目標。 在該計畫中之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旨在推動全國的幼兒美感教育,由國立臺南大學團隊執行。其中為凝聚教保服務人員對美感教育的共識,鼓勵自主學習,遍灑美感種子,南大於113學年度首次試辦自組美感專業發展社群,邀請長期參與該計畫且具有優良美感課程執行成效的幼教夥伴,共同參與三次增能課程。在對「美感教育」及「社群帶領」專業知能有深入的認識後,依據現場美感課程發展需求,於全臺各地成立多個跨園的「美感自組社群」。 6月29日計畫團隊舉辦首次「美感自組社群共識營」,邀請各社群之社群帶領人及社群組長出席。首先由計畫主持人林玫君教授,以實例闡述幼兒美感教育的基本概念,並深入說明幼兒美感教育的六大實施原則。接著,邀請臺南市仁德區德南國小附幼的林彣娉教師,分享自身帶領及參與各式社群中的寶貴經驗,包括如何在課程中培養紀錄習慣、蒐集與整理學習歷程等;此外,亦分享如何透過成員之間交流合作,建立社群共用雲端資料庫,並將一學年的社群運作歷程完整呈現在成果報告中。 國立臺南大學表示,期盼透過「美感自組社群」這樣嶄新的共學平台,教保服務人員能有更多跨園的交流與合作,激發更多美感火花,為幼兒園美感教育注入新的動力,並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以回應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中「美感即生活:從幼啟蒙.扎根生活.在地國際.永續實踐」的理念。

紙風車劇團攜「唐吉軻德」永不放棄精神前進嘉義縣 2萬人潮感動回歸文化部庄頭劇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第5場也是上半年最終場來到嘉義縣,今(29)日在大林體育運動公園熱力登場。從下午2點直到晚間8點半,街頭藝人互動演出、表演團隊輪番上陣,還有文創市集展售各式設計及餐飲,讓民眾大飽眼、耳、口福,也展現臺灣蓬勃旺盛的藝文能量。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嘉義縣長翁章梁、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立法委員王正旭及陳冠廷、嘉義縣議員江志明及劉雅文、嘉義縣大林鎮長許有疆等人出席,對於在炎熱天氣下仍吸引2萬人熱情參與,大讚嘉義鄉親及遊客「藝」力非凡、「藝」氣相挺。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以「文化平權」為核心理念的庄頭劇場巡演,2024年已插旗基隆、宜蘭、屏東及金門。繼去年在嘉義縣上演明華園戲劇總團《超炫白蛇傳》受到廣大迴響,今年再邀紙風車劇團回「嘉」與鄉親相聚,共創美好回憶。相信這份感動將延續至下半年,讓更多庄頭民眾近距離欣賞國家劇院級演出,感受藝術純粹且真摯的渲染力。 晚間7點由紙風車劇團帶來《唐吉軻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庄頭限定版,為大小朋友準備螢光棒,利用觀眾席椅子排出「文、化、庄、頭」4字,大小朋友們熱情揮著舞螢光棒,隨著螢光棒顏色變化,現場宛如演唱會一般,開場就獻上驚喜。而紙風車在火災後重新製作頭寬25公尺、身長20公尺的飛天四頭龍,與遁地四頭龍首次同台,螢光棒也伴隨戲劇效果轉換顏色,絕佳的視覺饗宴讓觀眾驚呼不已。 紙風車特別在演出中安排「瘋狂」紙花機灑向觀眾席,特製4種顏色搭配4款文案「庄頭劇場 相招來看戲」、「牽起孩子的看戲夢」、「相信自己 堅持到底」、「一起成為英勇的騎士」,希望留給民眾做紀念,眾人興奮地爭相蒐集紙花,也象徵著把唐吉軻德的精神與感動帶回家。 下午的寶島舞台節目由6組表演團隊接力呈現,十鼓擊樂團以臺灣的歷史、風景、人文為創作題材的《台灣風情》敲響序幕;長義閣掌中劇團《偶,沉默了〈皆大歡喜〉》藉由戲偶肢體語言搭配音樂,打造跨越語言藩籬的布袋戲默劇;三缺一劇團帶來《蚵仔夜行軍》台語繪本彈唱,唱出蚵仔們的搖滾樂,述說臺灣西海岸漁村的故事。 看嘸舞蹈劇場《水的三種變態》為藝術總監蘇品文最新力作,描繪出16歲的叛逆、勇敢、青澀、真誠、心動的滋味;嘉義響飛直笛合奏團《木笛庄腳情》吹奏家喻戶曉的童謠、臺味十足的歌曲,帶領觀眾穿梭不同年代的音樂回憶;逐鹿表演藝術團《解碼鄒傳說》把靜態的故事文字轉化成動態舞劇,重現鄒族遠古時期的生活面貌。 現場還有臺灣特技舞蹈協會規劃的街頭藝人互動展演,由森森不息街頭劇場、海Fun街頭馬戲帶來立方體、幻象呼拉圈、大鐵環、現代馬戲、花式溜溜球、椅子倒立、倒立架和接觸棍等,驚喜不斷的特技雜耍,讓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回饋。 文化部文化平權巡演將在10至11月再度啟航,於新竹市、嘉義市、彰化縣、苗栗縣及花蓮縣舉辦5場庄頭劇場。歡迎民眾持續關注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quitymoc),掌握最新消息,也能在暑假回顧活動的動人瞬間及花絮。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竹美館×主婦聯盟地方創生飲食文化公眾論壇 倡議文化永續及文化扎根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今年度主辦兩場「飲食文化×地方創生」公眾論壇,以飲食文化回應地方創生與食農教育推動議題,第二場論壇與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市中正社區大學、新北市三鶯社區大學等合作,於6月28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辦理,本場次論壇主題著重於「在地食材與地方創生節點的跨域激發」,探索食材應用與在地美學的整合,以及未來推動趨勢,加強現代飲食文化的內涵,期望尋找能夠連結地方創生推動的關鍵節點,豐富地方創生團隊的行動網絡。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美學館致力於培育北臺灣多元的地方創生團隊,透過舉辦公眾論壇,希望深入探討飲食文化在地化的重要性,並將這些價值觀傳遞給社會大眾,激勵更多人投入地方創生的議題,促進文化的傳承與永續發展,期待透過合作共享的精神,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本次論壇邀請到過去曾分別擔任過新北市及新竹縣文化局長的卿敏良及曾煥鵬老師擔綱主持,透過深厚的文化推動經驗累積,協助分享者進行更多跨域對話與激發連結可能。論壇以「打造臺灣永續飲食文化的在地未來式」為願景,分為三大主題:「永續飲食文化的在地演繹」、「食器設計思維與跨域協作」和「在地食材嵌入地方創生的多元節點」。 第一主題展示了北臺九縣市在地食材的文史脈絡和風土生態特色,演繹風味與在地認同的對話美學,由三鶯社區大學顧問林炯任老師分享文化辦桌、野食花草宴的發展與實踐;注腳雙溪工作室主理人簡淑慧介紹淡蘭創生飯包,轉譯雙溪之美;胡立國以開業廚師經驗分享風土餐桌的食物設計;苗栗縣苑裡鎮鎮長、苑裡掀海風創辦人劉育育分享苑裡掀海風創辦的社區行動,延續藺編文化與友善耕作。 第二主題探討從傳統到現代,臺灣食器的變革與設計、如何凸顯臺灣飲食文化特色,邀請到臺灣碗盤博物館館長簡揚同分享碗盤裡的常民生活美學,新旺集瓷、Koga許家陶器品主理人許世鋼分享鶯歌許家陶器品以臺灣飲食文化與習慣量身訂做的臺灣餐具,展現跨域設計力。 最後一個主題從「在地食材嵌入地方創生的多元節點」切入,以找出更多地方創生發展飲食文化可以連結的現代節點,豐富地方創生團隊的行動連結網絡,由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何佳穎分享綠色餐廳與友善採購支持力建構;更有宜蘭地方創生團隊海波浪 seabelongings專案經理莊沂儒,分享永續海洋推動與漁村聚落異業合作經驗,以及共耕食代主理人詹凱毓分享如何在都市中進行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微經濟,最後,小間書菜主理人彭顯惠以獨立書店與小農直販所經營,展現了未來複合式經營的飲食文化多樣呈現。 經由二次論壇的辦理,期望這些跨域對話,延伸出臺灣明日餐桌的豐富元素與美學實驗鋪陳,促進相關領域的合作與實踐。更多「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活動資訊請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查詢(https://www.nhclac.gov.tw/),或搜尋FB粉專「永續在地 x 飲食文化未來式」。

南大國語文學系推動USR計畫 「大手牽小手」課輔計畫順利完成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於今年4月至6月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舉辦「大手牽小手」課輔活動。該活動由國文系師資生每天2人前往崑山國小,為該校20名三年級學童進行國語文課業輔導,照顧學習弱勢學童。 南大國語文學系大二師資生洪佩琪表示,很高興能參與這個計畫,到教學現場為崑山國小的學童提供課業輔導,增強他們對國語文的興趣。團隊經常進行課程共備活動,並訂定每週的學習內容與目標。「大手牽小手」課輔活動,包括成語故事、歷史故事,以及配合母親節、端午節等節慶設計的精彩活動,透過閱讀理解策略並結合科技評量與教學平臺,增加學童的閱讀興趣與能力。 參與活動的崑山國小學童表示,參加課輔活動非常開心,從課堂中閱讀的文章可以認識到許多新奇的事物,例如地牛翻身的由來、開天闢地的故事等。南大國語文學系主任鄭憲仁強調,本計畫對經濟弱勢或學習弱勢的國小學童進行學習輔導,師資生在參與過程中也學習到如何規劃教學活動及臨場應變,強化班級經營與溝通技巧,這是一個對兩校學生都非常有益的計畫。 112學年度第2學期的活動在6月26日順利完成。「大手牽小手」課輔活動的成功舉辦,讓南大國語文學系的師資生與崑山國小的學童們相約在113學年度再次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從羅浮宮到南台灣」盛大開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全新特展「從羅浮宮到南台灣」,於今(28)日盛大開展。此次特展獲文化部補助,除了會展出劉啟祥一系列人物畫作品之外,更透過多次訪談的成果,以不同於以往的手法,呈現家族世代的譜系,並串連柳營在地劉氏家族的歷史與多位知名劉氏宗親。藉由親情與血脈連結與在地社區的關係和情感。特展開幕現場,包含劉啟祥長子劉耿一、長女劉潤朱等家族成員也共同回到柳營,在畫作前一起回憶父親劉啟祥作畫時的情景和當時的趣聞。 策展人王怡文表示,本次展覽展出11件劉啟祥以親人為對象的複製畫作,並且訪談畫中人物回想當年作為模特兒的記憶,過程中親人的聚集聊天,及劉啟祥家庭生活中特定節日與節慶飲食等生活細節,也剪輯片段在展覽現場呈現,如同劉啟祥透過人物畫的創作過程,傳遞對親人無聲的關注,這是此次特展較為特殊與珍貴的環節。 文化局介紹,策展人王怡文透過重新整理劉氏族譜,將傳統由上到下的世代譜系,轉換成由根部往上開花結果的生命樹,搭配照片疏理各個家族的脈絡,並標示地方上過去的重要名人如:劉清井醫師、影人劉吶鷗、學者劉明電、政治人物劉明朝、藝術家劉生容、武術傳承者劉故等人,以開枝散葉的家族型態展現劉氏家族,讓觀眾透過圖像看見劉家重視教育所培育出各方面的人才。 本次特展除將展出劉啟祥留法時期的人物畫,如《戴紅帽的法蘭西女子》、《紅衣》、《法蘭西女子》等,也接續呈現劉啟祥回臺之後,為家人繪製的作品包含《長女》、《黃帽三女兒》、《花衫》、《孫女》等人物畫作品,不僅為劉氏家族建構除了宗祠與家譜之外更為具象的家譜,也讓劉家後代得以認識家族枝繁葉茂的榮景。 「從羅浮宮到南台灣」也運用針對劉啟祥人物畫的田野調查資料,建立影像檔案作為紀錄。以劉啟祥家族作為社區話題來凝聚人際之間的連結,帶動社區居民的交流、累積在地知識,強化劉啟祥美術紀念館與周邊社區認同連結與使命。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自民國107年整修完成重新開館以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促進藝術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本次蒙文化部「112-113年度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補助辦理「劉啟祥@臺南」協作計畫進行更展,讓這座豎立在柳營鄉間的紀念館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傳承藝術與文化的重要場所。

南大史懷哲教育服務營隊前進澎湖內垵 為在地學童帶來嶄新AI體驗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史懷哲教育服務在澎湖內垵國小的活動於6月25日圓滿結束,為期四天的營隊活動帶給小學生們難忘的學習體驗。內垵陳穎榛校長特別感謝南大到校舉辦此次營隊,讓孩子們有機會學習運用AI科技介紹自身所處的海洋文化。 南大師資生設計AI課程,為內垵國小的小學生提供學習新技術的經驗,同時在團體活動中學習團結合作的精神,透過營隊的互動過程,師生共學、教學相長。在地小學生們帶領師資生到潮間帶進行生態導覽,並邀請師資生參與在地活動,及擔任小小導覽員,帶著師資生前往二崁及其他神秘景點,讓師資生更了解內垵的文化與歷史。 由於澎湖沒有河川,師資生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小學生看見河流的真實面貌,也做為科技學習之示範。再由小學生,利用對海洋的了解,融入AI繪圖及創作故事,帶領師資生了解海洋文化;他們還結合AI繪圖和AI音樂生成器等科技,創作了具有澎湖內垵特色的繪本和凱比歌舞秀;將國語文課程與Codey機器人結合,讓科技融入課程;並學習使用KIBO積寶機器人,合作設計挑戰關卡,共同完成任務。孩子們在營隊中學習了科技與在地文化相結合的知識,從運算邏輯思維到澎湖海洋特色,從第一天的陌生到最後的熟悉,他們都樂在其中。 師資培育中心吳純萍主任表示,參與史懷哲服務工作激發師資生對教育的熱情,讓他們不僅與孩童建立真摯的情感互動,更喚起作為教育者的使命感。臺南大學陳惠萍校長鼓勵師資生,實踐史懷哲關懷弱勢、專業服務之精神,以發揮教育大愛,用專業與熱情陪伴更多需要關愛的孩子!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環境教育綜合營啟動 培力工作坊激發偏鄉教育新活力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為推動國立臺南大學USR計畫「為偏鄉而教」,及高教深耕「大埔水鄉、三生共創」計畫,於6月24日至28日舉辦了環境教育綜合營的「營前培力工作坊」,為暑假營隊活動做準備。「環境教育綜合營」由流域生態環境保育研究中心王一匡主任帶領,旨在提升偏鄉教育人才,增強偏鄉活力,並發展地方生態環境教育教案。南大長期深耕偏鄉教育,藉助南大師生的專長,將知識應用在偏鄉教育現場,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推動環境教育向下扎根。 營隊隊輔由南大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諮商與輔導學系、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暨研究所、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的學生共同組成。此次工作坊特別邀請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林維捷博士候選人、教育部109學年度戶外教育優質教案得主南大附小張景傑教師、璨陽輔助科技協會的臧永佳教學教師及臺南鳥會保育員曾祥霖等多位專家進行授課及培力。 林維捷博士候選人在培力工作坊中表示,環境教育應著重探討重要環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行動的重要性及永續發展目標。透過海洋捕撈桌遊,讓南大學生了解海洋議題的現況及環境教育的實施方式。張景傑老師則分享了多年來帶領戶外教育的經驗,並結合課程計畫框架,說明環境教育與課綱的關聯性,幫助學生在準備教案和課程時,具備完整的課綱脈絡和備課資源。 工作坊中兩堂實作課,由臧永佳老師與林千玉教授帶領大家改裝教具,將電池教具改裝為USB充電型,不僅提升了教具的充電功能,還將損壞的USB線材再利用,通過實作說明輔具的功能和製作原理,激發學生對教材與教具的創造力。最後,曾祥霖保育員帶領學生走讀校園鳥類,體驗賞鳥的樂趣提升學生對鳥類生態的興趣。 王一匡主任表示,營前培力工作坊為學生提供了增能、學習和討論的機會,藉由環境教育的專業老師進行授課,並在工作坊期間完成教案書寫、上課教材準備與課程試講。期許為偏鄉小朋友帶來快樂學習的暑假,也為南大學生帶來教學成長與有成就感的經驗,不僅能藉由營隊發揮所長,還能累積更多教學經驗和知識,並瞭解偏鄉學童學習狀況。 歐陽誾教務長進一步表示,她對南大的學生充滿信心,並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期望學生們能夠為即將到來的偏鄉營隊打下良好的基礎,致力於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理解並支持孩子們的需求,從而提升偏鄉學童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希望透過工作坊加強南大學生對於偏鄉教育的理解、重視與投入意願,並提升他們對永續發展目標與環境教育的認識。本次工作坊為未來的三場環境教育綜合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共創具備永續價值與活絡偏鄉教育的暑期營隊。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半年雙享」門票優惠活動 兩館好展用輕快的門票小舟來體驗萬重特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臺南市美術館隆重推出全新門票優惠—「半年雙享票」,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更多探索藝術的機會。從2024年7月1日起至12月29日止,凡購買門票的民眾,翌日起至2024年底前可再次持原票根參觀南美館內所有常設展和特展。 今年適逢臺南400,南美館配合臺南市政府一同辦理「透.南城:城市穿行四百年」、「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及「2024臺灣設計展」等展覽,於7月至11月中將接連於南美館的1館及2館盛大展出,呈獻臺南市府跨局處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合作與交流。因此,南美館藉此機會推出「半年雙享票」,鼓勵更多民眾走進南美館,透過欣賞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了解臺南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同時可參與美術館精心策畫的各類教育活動與工作坊。臺南市美術館表示,這項優惠將能夠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回訪,深入體驗藝術的魅力。 臺南市美術館2024下半年的「半年雙享票」活動,凡於7月1日後購票入館參觀的民眾,該張票券可於12月31日前使用第2次。民眾憑原門票、原票種身份(如為優惠票則須出示證明文件)即可免費入館,票券將在第2次入館驗票時回收。本次優惠活動僅限於臺南市美術館現場購票,各票種適用,當日入館可參觀1館與2館。 此外,南美館也再加碼於10月26日至11月10日「2024臺灣設計展」期間, 2館全館免票參觀。這是南美館開館5年多以來,首次推出的重量級門票優惠活動,自暑假開始推出,希冀成為國內外旅客們在2024下半年必來臺南的理由。臺南美術館誠摯邀請所有市民及遊客,2024下半年,由好展帶路,與我們一同展開這段精彩的藝術之旅。 臺南市美術館「半年雙享票」優惠活動: 購票優惠期間:2024年7月1日~12月29日止 原票二次入館期間:2024年7月2日~12月31日止 票種及票價:https://www.tnam.museum/visit/hours_tickets 購票方式:請至臺南市美術館1館、2館現場購票處購買

2024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臺灣作品綻現中青世代創作實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第55屆亞爾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將於7月1日至9月29日舉辦,3月底時由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親自揭示本屆主題為「表面之下」(Sous la surface),今年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持續與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合作,由基金會總策展人Florent Basiletti以《L’Engagement》(承諾)邀請臺灣藝術家王俊傑及張君懿的作品參展。 藝術家王俊傑的《激情》(Passion)是三頻道錄像裝置,透過非線性敘述宇航員哈爾及3名水手的互動,探討慾望、熱情、死亡及藝術的本質,場景及服裝分別向德國導演法斯賓達《霧港水手》(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Querelle》)及知名服裝設計鬼才亞歷山大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作品致敬。 張君懿的影音裝置《謝芳珍》(Françoise)則集結種種祈願之語,透過人物獨白影像與眾人的說話聲息,交織出如意念之網般的聲音場域,反映人們對於未來的不安,以及與他者聯結的嚮往。 除了王俊傑及張君懿,還有來自法國、義大利、迦納等國共15位藝術家的作品也獲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選列展出,以這些透過移民、全球化和身分認同危機的作品作為稜鏡,探討人群互動的複雜性,同時揭示人們的激情、慾望及最深的恐懼,促使觀者反思自身責任及與人的互動與承諾。 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於2010年成立,以鼓勵深具抱負與獨特觀點的藝術家,藉以帶領世人,推動、發展新的世界觀,並透過獎勵新興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奉獻精神和決心,支持揭示人類不斷演變的動態樣貌,以及捕捉社會、文化、政治,甚至生態問題的紀錄型創作為目標。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自2018年起,便與基金會合作推介臺灣攝影藝術家參與亞爾國際攝影節,歷屆受邀者包含陳敬寶、何孟娟、侯怡婷、黃迦、吳政璋、許進源、吳權倫、郭哲希、許震唐等。 曾經由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與基金會合作,而參與亞爾國際攝影節的臺灣新生代攝影師黃迦,今年作品入選第7屆「DIOR新秀攝影獎」(Prix Dior de la Photographie et des Arts Visuels Pour Jeunes Talents),他的《Silence Is Speaking》結合紀實攝影和素人繪畫,將與其他12名入圍者於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期間,在盧瑪亞爾當代藝術中心(Luma Arles - Parc des Ateliers)展出。 「DIOR新秀攝影獎」是由時裝品牌Dior攜手法國國立亞爾攝影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la Photographie)及盧瑪亞爾當代藝術中心,從全球20間頂尖藝術學院每年選出代表者角逐,獲選者可在隔年於巴黎知名的歐洲攝影之家(La 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辦理個展,今年獎項將於7月5日公布最終獲選者。 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本屆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不僅由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邀請王俊傑及張君懿參與,同時還有臺灣藝術家黃迦繼2019年攝影節期間參與「臺灣女性攝影專題」後,再度回到攝影節並角逐新秀國際獎項,形成臺灣中青生代藝術家今年在攝影節同展身手的局面,展現出臺灣創作的多元層次及生命力,參與獲得的迴響令人高度期待。 展覽訊息: 《承諾》 時間:7月1日至9月29日 地點:Fondation Manuel Rivera-Ortiz 地址:18, rue de la Calade, 13200, Arles 活動網頁: https://www.rencontres-arles.com/en/expositions/view/1571/commitment

31位臺灣作家首度參與捷克作家閱讀月 臺灣為亞洲第一個主題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中東歐地區著名文學活動「作家閱讀月」今年以臺灣為主題國,文化部與主辦單位風車出版社(Větrné mlýny)合作,薦送31位不同世代、類型及創作風格臺灣作家前往參與。7月1日至8月3日間,將巡迴捷克布爾諾、奧斯特拉瓦、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科希策及普雷紹夫等5個城市,辦理朗讀與座談會,呈現臺灣文學的眾聲交響。 捷克作家閱讀月受捷克文化部、眾議院及布爾諾市政府支持,今年適逢作家閱讀月25週年,首次邀請亞洲國家擔任主題國。主辦單位風車出版社表示,臺灣雖然在捷克已是被廣泛討論的國家,但對臺灣文學所知較少,也由於臺灣在歷史與地緣政治上,與捷克等中歐國家有相似之處,兩岸政治情勢亦為國際焦點,成為選擇臺灣作為主題國的理由。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近年臺捷雙方友好,獲邀擔任主題國十分榮幸。他身為作家,看到臺灣文學走出島嶼,於國際上講述屬於臺灣的故事,作家們此行必定深具意義。 此次受邀的作家,對於赴捷克參與閱讀月亦十分期待。李昂表示,自己參與國際活動40年經驗,首次見到如此盛大規模邀請臺灣作家的活動,代表臺灣以自身實力得到國際關注,並相信文化會是更長遠與深入的宣傳;而李昂著作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獲翻譯作品包括《殺夫》、《迷園》及《暗夜》等,備受國內外文壇肯定。 向陽創作涵蓋散文、台語詩、新詩等,曾獲國家文藝獎,他表示很高興獲邀前往捷克和斯洛伐克朗讀詩作,其曾於1998年到斯洛伐克參加世界詩人大會,並訪問捷克,參觀卡夫卡故居,對捷克的文學傳統印象深刻,26年後能再訪捷克,深感榮幸,也盼臺捷兩國文學交流能持續前行,無論文學互譯、作家互訪、展覽互推,都能更加深化與廣延。 同樣曾獲國家文藝獎的平路,她提到此次赴捷克,臺灣與捷克處境相似,地理位置在強權之側,回溯一頁歷史,考驗與挑戰頻仍,命運常像是大衞面對巨人歌利亞;透過文學,反映小國的智慧與韌性,而朗讀的音韻富含感情,正是理解/撫慰彼此心靈的途徑。 原住民作家利格拉樂•阿𡠄,此行將帶著首部長篇小說《女族記事》向中歐讀者分享,她表示很驚喜捷克有這樣子的活動,讓文學深入民眾的生活日常,更展現國家對於作家和文學的重視,期待透過這次的活動,將臺灣與原住民族的文學引介到捷克與周邊國家,以文學做為媒介達到國際交流的目的。 旅居德國的作家陳思宏表示,臺灣能夠成為歐洲大型文學節的主題國,是文學大事,也是政治大事,感到十分雀躍,感覺自己參與重要歷史,亦感謝捷克選擇臺灣作為主題國,認為這個決定需要勇氣,能加入文學反叛的隊伍,到捷克跟其他臺灣作家會合,一起說臺灣的故事,十分開心。同時,陳思宏表示,非常期待抵達捷克布爾諾,去當地看看米蘭昆德拉圖書館。 曾獲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的曹馭博,其作品跨文體涵蓋詩、散文及小說。本次獲邀參與,曹馭博表示,希望能在展現臺灣文學的活力的同時,吸取現當代捷克文學的經驗與美學;也會多花點時間逛書店,希望可以與當代的詩集和小說相遇。 文化部表示,作家閱讀月期間,尚有「出版論壇」及「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等周邊活動,透過不同面向交流文學外譯及出版視野。此次邀請31位臺灣作家赴捷克與斯洛伐克出席作家閱讀月活動,期待透過為期一個月馬拉松式朗讀與講座活動,帶動臺灣文學在中東歐聲量,促進更多臺灣文學在當地的翻譯出版,也讓海外讀者透過文學對臺灣有更多的認識。臺灣讀者在7月1日至8月3日間,也能透過作家閱讀月FB粉絲專頁觀看朗讀與講座活動直播,另歡迎至閱讀月官網查看作家活動場次及相關訊息。 作家閱讀月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uthorsreadingmonth 閱讀月官網:https://www.autorskecteni.cz/geo

拾也.蒔也---工筆五人展 Collect and Grow---Meticulous Ink Painting Group Exhibition 臺南文化中心6/28-7/21歡迎大家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拾也.蒔也---工筆五人展」於113年6月28日起,假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辦理「拾也.蒔也---工筆五人展」,並於6月29日(六)上午 10:00於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辦理開幕活動。此次展覽作品質精而美且各富特色、展覽內容精彩可期。 本次展覽展出吳品儀、黃智暐、馬維均、許菟芸、林怡儒等5位新生代藝術家的水墨工筆畫作品。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藝術家,因著對工筆畫的熱忱,而匯集在台南成為同窗,一齊在繪畫創作這條路上努力不懈的創作,分享創作時的所耕及所得。使用相似的媒材,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反映出創作者各自的美學精神。 本次展出作品以人性及社會現象為出發點,思考生命需要面對內心跟外界所產生的內心變化及面相,以物或人為載體記錄創作者內心的感受。作品探討人類思想、情感、情緒、行為的因果,並把自我的對話透過創作呈現,再用作品和世界對話,與觀者分享不同視角下的世間面貌。 這幾位新一代的工筆藝術家們嘗試跳脫傳統框架,在畫面構圖配置與設色方面做出創新,視覺上呈現出活力與新意,圖像的語言中透露著內心對美的渴望。畫作中融入了現今時代的思維與活力,然而可貴之處在於創作中依然保有傳統工筆畫的細膩、婉約及優雅,追求精緻典雅畫面的精神與堅持。以柔和且堅定的方式,藉由畫面向觀者傳遞和溝通,且從畫作主題裡處處透露出創作者的社會觀察與人文關懷。 此次「拾也.蒔也---工筆五人展」展出作品眾多,希望藉由展覽與臺南市民分享、交流創作中的美學與精神。本次展覽期間自6月28日至7月21日,歡迎大家踴躍蒞臨觀賞指教。

《藝遊府城-悠遊畫會會員聯展》 6/28-7/21臺南文化中心精彩開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藝遊府城」悠遊畫會會員聯展,將於6月28日至7月21日,假臺南文化中心第二藝廊盛大舉行。並於6月30日(日)14:30於臺南文化中心第二藝廊舉辦開幕活動。此次展覽作品質精而美且各富特色,展覽內容精彩可期,歡迎大家踴躍蒞臨參觀。 臺南市悠遊畫會創立於民國93年,成員有專業畫家、職場退休者與家庭主婦,會員們每週四在臺南各地名勝古蹟、街角巷弄定點寫生,二十年來風雨無阻,幾乎全年無休。 為慶祝臺南 400年,「藝遊府城」悠遊畫會會員聯展特別融入了「臺南400 年」為主題,藝術家們以其獨特的視野,運用畫筆和顏料將府城的古街、寺廟、建築等美景生動地呈現在畫布上,透過作品表達對臺南的深厚敬意與熱愛,期待觀眾在此次展覽可以感受到臺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古城獨特的魅力。 此次「藝遊府城」悠遊畫會聯展聯展展出作品眾多,希望藉由展覽與臺南市民分享、交流創作中的美學與精神。本次展覽期間自6月28日至7月21日,歡迎全民把握時機蒞臨欣賞。

向臺語音樂五大天王致敬 《流浪之歌》臺南400流行音樂展演 6/28起熱鬧登場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向臺語音樂五大天王致敬!在2024年迎來臺南400重要歷史里程碑的時刻,臺南市文化局舉辦《流浪之歌》臺南400流行音樂展演系列活動,並於今(27)日在許石音樂圖書館舉辦開幕記者會,宣告特展將於28日起精彩登場。金曲歌王暨策展人謝銘祐不僅在現場帶來精采演出,更化身導覽解說員,從「臺語流行音樂文化」的角度出發,講述許石、吳晉淮、文夏、洪一峰、黃敏等五位臺南重量級音樂天王打造的燦爛音樂時代,帶領觀眾走入特展、穿越臺南音樂歷史,了解在地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流浪之歌》更籌辦兩場重量級臺語流行音樂會,以「入城」、「離鄉」兩大主題,分別呈現從離散與歸鄉的心境轉折,述說臺南歷史舞臺的變遷。 7月13日的臺南文化中心場次,以「入城」為主題,由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王彩樺、大支、小人、阿雞GLOJ、柯泯薰、阿跨面等實力派歌手演出,呈現臺南流行音樂的流變與多元發展;7月20日於新營文化中心登場的「離鄉」音樂會,由劉福助、文香、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方順吉、曹雅雯等老中青三代歌手演唱,連結五大天王離鄉背景的生平及其代表歌曲。兩場音樂會同時於6月29日(六)中午12時開放OPENTIX線上免費索票,詳細資訊請至FB藝遊臺南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查詢。 臺南市文化局表示,臺南獨特的人文環境與歷史淵源,孕育出諸多臺灣流行歌壇的傑出人才,而與臺南有深刻淵源的臺語流行音樂五大天王:許石、吳晉淮、文夏、洪一峰、黃敏等五位前輩音樂人,生平所累積的音樂創作,對整個近現代臺語流行音樂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臺南曾是臺灣流行音樂產業重鎮,五大天王在這裡錄製許多膾炙人口的唱片,將經典歌曲傳唱至臺灣每一個角落,形塑臺灣人共同的記憶,至今臺南仍是臺語流行音樂發展重要的基地。 策展人謝銘祐指出,本次展覽共為期五個月,將以歌謠《流浪之歌》為主軸,曲目源自韓國民謠,改編為日本演歌後,再經國寶歌王文夏翻唱為經典臺語歌曲,曲調不僅傳達出流行音樂跨國界傳唱的本質,也道盡臺南這五大天王流浪至異鄉踏上學習音樂之路的滄桑;五大天王離鄉後再歸鄉,帶著跨文化的音樂養分,將外來的歌曲混合揉雜再創作,引領一整個世代的流行音樂潮流。 文化局長謝仕淵介紹,臺南紀念前輩流行音樂人的文化館舍眾多,包含許石音樂圖書館、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及文夏故事館;《流浪之歌》展覽重塑許石音樂圖書館空間,匯聚臺南五大天王的作品及生平,也致敬許石在過去採集臺灣民謠的精神。展覽本身運用了大量波浪曲面及穿透性物件,帶領觀眾穿梭於時代的浪潮,閱讀五大天王活躍於音樂舞台的時代年表、創作歷程及展演的流浪足跡、音樂創作歌仔冊、黑膠、歌譜等物件,以及體驗於錄音室錄製一首老歌等互動裝置單元,此外也將辦理策展人導覽、臺語流行音樂史講唱會,透過系列活動描繪出臺南於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位置。 《流浪之歌》音樂會|離鄉 07.20(六) 15:00 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索票資訊:6/29(六) 12:00開放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線上索票,1F對號座均為線上索票,2F自由座同時提供紙本票於臺南文化中心、新營文化中心服務台開放索取。

傳承涓涓藝術情 竹美館「藝海揚芬」計畫持續記錄九旬藝術家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辦理「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影像暨刊物發表會」於6月27日(四)在該館「松曦坊」舉行,為民眾介紹竹苗地區書畫家郭成樵、水墨畫家劉靜枝及油畫家黃慶嵩三位資深優秀藝術家。出席的貴賓有鄭正鈐立委辦公處吳文雄副主任、新竹市文化局視覺藝術科陳淑妃科長、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展演藝術科郭靜芳科長、中華大學藝文中心唐曉蘭主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呂燕卿教授、資深藝術家蕭在淦、樊湘濱、楊銀釵、陳次雄各界藝文人士參與,共同見證此一文化盛事。 此次發表的3位藝術家居住於竹、苗二地。新竹地區歷來文風鼎盛,書畫家郭成樵雖不擅讀書,卻苦修勤習,成為書、畫、印齊備的名家;水墨畫家劉靜枝在政經限制下,仍不忘初衷,築夢踏實,蘊含著深厚的創作功力;苗栗油畫家黃慶嵩左手執球拍,右手拿畫筆,退休後遊歷世界各地,再造創作生涯的第二高峰。他們的故事,充分展示了藝術創作的博大精深。這3位藝術家兢兢業業創作不怠,並樂於教授傳承,為人景仰,更在自身專業上獲得多項殊榮肯定,值得後輩學習。 「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計畫於110年啟動,今年邁入第四年,持續拍攝採訪紀錄,以保存北臺灣九縣市資深藝術家創作精神與生活軌跡為目標,迄今已記錄27位藝術家資料,影片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供大眾瀏覽。經由訪談影片的介紹,引領更多民眾走入文化藝術的殿堂,喜愛文化藝術、了解文化藝術,甚至在推廣活動中,直接面對藝術家,從他們專擅的領域裡,在生活藝術、思想哲學、創作生涯及科技傳播四方面,感受屬於臺灣的文化藝術之美。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在社會變遷的洪流中,許多珍貴的文化技藝因各種原因逐漸失傳或消失。然而,科技的發展和數位媒體的興盛,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將這些即將消逝的藝術技藝以影像的形式保存下來,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資產。這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承諾,讓大眾能夠繼續欣賞和學習這些藝術。」「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計畫將持續進行北臺灣九縣市資深藝術家紀錄,藉此為社會大眾打開通往文化藝術殿堂的門戶,提升美學素養,弘揚在地文化藝術精神,共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