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臺灣書法家董陽孜美國首展震撼登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跨時空《對話》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臺灣當代書法家董陽孜將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美國首次大展《大廳委託創作:董陽孜—對話》(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展期自11月21日至2025年4月8日,董陽孜將為博物館大廳創作2件巨幅漢字書法作品,融合當代視角與傳統書藝,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美國紐約時報前於11月10日紙本版大幅刊出董陽孜專訪報導,紐時中文網亦於11月12日報導董陽孜以「筆墨寫自由」,是「為大都會博物館『寫大字』的臺灣書法家」,內容提到董陽孜常將自己比作音樂不斷變化的爵士樂手,在她的書法作品中沒有兩筆是相同的,為創作注入即興成分。董陽孜也將她的藝術生涯歸功於臺灣,「在臺灣,無限的自由讓我可以一心一意去鑽研我的藝術」。 董陽孜自幼學習書法,並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美國麻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修習藝術與油畫,結合西方繪畫與東方書法的精髓,成為當代書法的先驅。董陽孜以其獨特的巨幅草書風格聞名,作品不僅保留書法的精髓,還加入當代藝術的構圖理念,讓漢字在空間中充滿動態與張力。 董陽孜的《對話》展覽包括2件覆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兩側牆面的巨幅書法作品,作品高約362公分、寬約725公分,內容摘錄自漢籍古典文本,以韻律流動的筆觸描繪漢字之美,使文字與新古典主義建築產生共鳴。董陽孜的書法作品在當代與傳統、視覺與空間之間建立嶄新的對話,傳遞臺灣文化的深厚底蘊。 《對話》展覽將於11月21日開幕,當日將舉辦董陽孜藝術講座,由策展人馬唯中與藝術家董陽孜對談,分享本次創作的挑戰及心得,讓觀眾親身感受董陽孜透過當代藝術中賦予書法新生命,見證她以書法演繹的藝術之美。更多展覽資訊,請參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網站。 《大廳委託創作:董陽孜—對話》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1000 Fifth Avenue, 8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28) 時間:11月21日至2025年4月8日,週日、一、二、四10:00-17:00,週五、六10:00-21:00(週三、感恩節、12月25日、1月1日休館) 展訊: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the-great-hall-commission-tong-yang-tze 董陽孜藝術講座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演講廳(The Grace Rainey Rogers Auditorium at The Met Fifth Avenue) 時間:11月21日,18:30-19:30 報名:https://engage.metmuseum.org/events/education/talks/public-programs/grr/fy25/an-evening-with-artist-tong-yang-tze/

《阿爸底衝啥》獲國際影展殊榮 南大EMBA陳彥伶展現創意與教育熱情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管理學院EMBA學生陳彥伶,深耕補教業多年,憑藉對教育的熱情與創意,積極引領學生參與影視創作。她帶領的紀錄片《阿爸底衝啥》(DAD, Nice to Meet You),在公視的指導下拍攝,憑藉其創新主題與真摯情感,成功打動觀眾。該片在2024年第十一屆TICFF台灣國際兒童影展中,榮獲「最佳小導演非動畫暨動人心弦獎」,並在玻利維亞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電影節Kolibrí中再傳捷報,獲得榮譽獎殊榮,為臺灣的兒少影視創作帶來國際榮譽。 《阿爸底衝啥》聚焦於現代家庭中親子間的疏離問題,透過孩子的視角探索「父親」這一角色。在當今學業壓力與3C產品的影響下,孩子們對父母的工作和生活了解甚少。影片中,孩子們在陳彥伶的指導下,首次進入父親的工作場域—無論是製造螺絲、去除虱目魚鱗片,或是細心撿拾雞蛋,透過這些親身經歷,他們逐漸理解父親的勞動與辛勞,並重新認識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談及影片的製作過程,南大EMBA學生陳彥伶表示,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們能增進對父母的理解與同理心,並在體驗中學會尊重每一份辛勞。她進一步指出,影片過程中孩子們的成長與變化,讓她感到無比欣慰,也認為這正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南大管理學院劉子歆院長對陳彥伶同學的成就高度讚賞,並認為陳同學將所學付諸實踐,貢獻社會並創造生命的意義,充分體現南大EMBA學程的精神與價值。劉院長強調,陳同學的成功不僅展現她的專業與創意,也是南大EMBA學程培養學員跨領域發展、積極投入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南大管理學院的全體師生為陳彥伶的卓越成就深感驕傲,並期待她繼續在未來的事業與創作中,為社會帶來更多影響力。 《阿爸底衝啥》目前仍在其他國際影展中參展競逐,這部影片透過影像表達家庭關係的溫暖與重要性,讓孩子們得以反思與成長,也觸動無數觀眾的心。隨著本片在國際間的積極推廣,我們期待它能為台灣影視創作帶來更多榮耀,並向全球觀眾傳遞關於家庭與情感的深刻訊息。這不僅是對臺灣影視創作的肯定,也將促進更多人關注和重視家庭價值與親子關係的核心。

《刺心切骨》與《懷念的華爾滋》入選多倫多亞洲國際影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第28屆多倫多亞洲國際影展(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自即日起至24日舉行,本年預計放映的66部各國電影中,共有《刺心切骨》與《懷念的華爾滋》2部臺灣電影入選,其中《懷念的華爾滋》導演李季恬16日將親自出席影展,與多倫多影迷見面。 新加坡新銳導演劉慧伶首部作品《刺心切骨》為臺灣、新加坡與波蘭合製,剛於今年7月6日獲得捷克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導演獎。該片靈感源自2014年臺北捷運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結合劉慧伶曾以擊劍選手來臺的經驗,由曹佑寧、劉修甫及丁寧領銜主演,描寫母子及兄弟間錯綜複雜的親子關係。14日多倫多首映,劉慧伶也將透過視訊與影展觀眾連線互動。 《懷念的華爾滋》描繪婦女社會角色的轉變,呈現一位母親的青春年華隨著華爾滋曲目的結束而逝去。導演李季恬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動畫系,曾在2021年赴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學程,修習材質與裝置藝術創作,返臺後成為全職藝術創作者,運用植物、文字、陶土、繪畫、聲音及表演等媒材創作。 多倫多亞洲國際影展創立於1997年,是加拿大規模最大的泛亞洲地區電影展會,在文化部的支持下,駐紐約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自2015年起與主辦單位合作推廣臺灣電影,2009年起每年都有1至3部臺灣相關的新銳導演作品於該影展曝光。更多本屆影展詳情,請參閱官網https://www.reelasian.com/festival/。 「第28屆多倫多亞洲國際影展」臺灣電影放映資訊 《刺心切骨》 時間:11月14日,17:30 購票網址:https://www.reelasian.com/festival-events/pierce/ 《懷念的華爾滋》 時間:11月16日,12:00 購票網址:https://www.reelasian.com/festival-events/lost-in-a-waltz/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國立歷史博物館代理、新任館長交接 成為鏈結國際博物館、強化社群連結的文化樞紐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歷史博物館新任館長由現任國立臺灣博物館洪世佑陞任,11月12日舉行代理館長王逸群、新任館長洪世佑交接典禮,由文化部長李遠擔任監交人。洪世佑在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李乾朗、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藝術家雜誌社社長何政廣與史博館同仁等見證下宣誓就任。 「擔任部長以後第一次踏進史博館時,內心充滿難以言喻的情感,因為這裡是孕育我成長的地方」,文化部長李遠監交致詞時分享,他就任文化部長後,今天是第3次進入史博館,從第1次史博館整修後重新開館的報告及訪視,到近期參觀常玉特展,史博館在代理館長王逸群的帶領下,重現在臺灣社會強大的能量及影響力。新接任的館長洪世佑,不僅擁有豐富的博物館經營經驗,更因擔任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的角色,相信一定能帶領史博館走向一個更國際且在地的未來,並作為持續梳理及展現臺灣藝術史的博物館。 李遠說,「國家能走到今天,是所有公務員一棒接一棒持續向前走」,他自己也是在強大的公務體系幫助下,可以無縫接軌,熟悉文化部各項政策。相信以新任館長洪世佑豐富的公務經驗,以及過往與副館長王逸群曾經的共事,一定也能無縫接軌持續帶領史博館向前,「擔任文化部長的角色,我只有一個念頭,把資源、把人放在對的地方」。 史博館代理館長王逸群表示,感謝文化部給予歷練與學習的機會,榮幸與館長洪世佑曾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共事3年半,並能再度與他在史博館相遇且一起努力。感謝幫助史博館一路以來的同仁、各界委員、工程營造夥伴與建築師們,他將支持館長一起為壯大史博館繼續前進。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感謝史博館歷任館長的卓越領導及全體同仁的辛勤努力,為史博館奠定堅實基礎,累積超過58000多件珍貴館藏,也以各類型經典大展,帶給民眾多元的文化視野。未來史博館將成為文化樞紐,對外與國際博物館組織與各國博物館鏈結,拓展視野與合作夥伴關係;對內回應2022年ICOM(國際博物館協會)在布拉格大會最新發布的博物館定義,積極與社區、社群互動,成為地方文化的核心與推動力,一個連結藝術、文化、群眾的動態平台,打造出更加開放、包容、創新且具啟發性的博物館。 新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洪世佑原任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任文化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秘書處處長、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組長,具豐富的博物館與文化資產經驗。

2024西藏文化藝術節「天籟鼓韻」音樂會 11/15日起開放索票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主辦「西藏文化藝術節」邁入第10屆,今年特別策劃「天籟鼓韻」音樂會,邀請國際著名的藏人詠唱家「瓊英卓瑪」,與臺灣享譽國際的藝術團體「優人神鼓」共同演出,以天籟嗓音喚起人們寧靜和諧的如來本性,以鼓聲敲開心靈的視野,傾聽生命鼓動的韻律。11月26日、27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2場次,11月15日起開放免費索票。 文化部表示,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致力於保存與發揚西藏傳統宗教藝術,促進臺灣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天籟鼓韻」音樂會引領觀眾跨越語言及時空的隔閡,開啟心靈對話,共譜動人樂章。 來自尼泊爾的天籟美聲瓊英卓瑪,透過空靈且具有溫度的佛曲梵唱,祝禱眾生平安無罣礙,傳達佛法慈悲為懷的信念;優人神鼓長年淬鍊「道藝合一」的精神,以洗鍊的身法,結合聲重傳遠的鼓鳴,提振心中強大的療癒能量。此次瓊英卓瑪與優人神鼓攜手,融合藝術表演與生命本質的探源,拓展人與自然共通的內在世界,搭起臺灣與西藏藝術文化的橋樑,以樂音串聯世人對於和平的共同期盼與情感共鳴。 「天籟鼓韻」音樂會開放網路及現場兩種方式免費索票,網路索票將於11月15日上午10時起開放;現場索票則於11月16日上午9時起於蒙藏文化館索取,票券數量有限,索完為止。邀請愛好西藏文化藝術的朋友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請上「西藏文化藝術節」官網查詢。 「西藏文化藝術節」官網:https://tibetanfestival.moc.gov.tw 【索票資訊】 ◎網路索票 索票時間:11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時起,每人選擇1個場次、限索2張(不得重複索取),索完為止。 索票方式:請上「西藏文化藝術節」活動官網(https://tibetanfestival.moc.gov.tw),並以真實姓名詳細填寫各欄資料,洽詢專線:02-2563-3933。

馬德里同志影展臺灣主題國 展現酷兒電影開拓之路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今年首度與西語系國家最大型、主要的「馬德里LesGaiCineMad國際同志影展」合作,並擔任主題國,當地觀眾自11月13日至24日將可欣賞到「臺灣酷兒電影專題—開拓自由之路」(Cine Queer Taiwán: Abriendo Caminos de Libertad),共放映9部長片與短片,傳遞臺灣在自由、民主與人權議題上的進步價值。 「馬德里LesGaiCineMad國際同志影展」由西班牙最大及最活躍的同志權益非營利組織三角基金會(Fundación Triángulo)自1996年支持啟辦,至今已邁入第29屆。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長張祐瑄表示,2023年文化組積極聯繫「馬德里LesGaiCineMad國際同志影展」及「三角基金會」,並與影展策展人Miguel Lafuente經過多次討論,終於敲定由臺灣擔任2024年影展主題國,聚焦於呈現臺灣在民主人權歷程及同志平權運動的歷史脈絡。 本次片單包括《囍宴》、《河流》、《刺青》、《日常對話》、《金錢男孩》、《春行》、《桶妝仙女》等影片,探討同志主題的影視創作多元豐富,主題形式自由。此外還有長片《青春並不溫柔》入圍本屆官方競賽單元、《珍珠美少年》入圍國際短片組。 策展人Miguel Lafuente指出,臺灣是為民主而奮鬥的國家,在維護LGBTQ+權利上擁有亞洲最先進的立法,也為同志主題的電影創作人及脫離常規的電影提供了自由創作空間。 這次影展中有超過半數的作品是女性導演作品,世代差異、現代與傳統的衝突是影展中反覆出現的主題,經駐西班牙文化組與影展大會特別邀請,曾以紀錄片《日常對話》獲得2017該影展最佳紀錄片獎的導演黃惠偵,與以《青春並不溫柔》入圍本次官方競賽單元的導演蘇奕瑄出席開幕式與映後講座等活動。 導演黃惠偵將於馬德里TAI電影藝術學校,舉辦大師講座「以影像作為方法—臺灣電影對家庭、性別與政治的突圍」,與電影系學生、專業人士討論臺灣電影中的家庭與性別議題。黃惠偵說,非常感謝有機會到馬德里與觀眾分享許多部來自臺灣的酷兒主題電影;導演蘇奕瑄則表示,《青春並不溫柔》是她第一部電影,藉由電影人物的情感展開對內心追尋的共鳴,是一場自我覺醒認同的革命。 「馬德里LesGaiCineMad國際同志影展—臺灣酷兒電影專題」活動資訊 *電影播映與映後座談 時間:11月13日至11月24日 地點:馬德里黃金戲院(Cine Doré)、希古洛藝術中心(Círculo de Bellas Artes, CBA)、屠宰場藝文特區電影館(Cineteca Matadero)、街區戲院(El Teatro del Barrio)、貝爾蘭加放映廳(Sala Berlanga)。 *臺灣主題國影展開幕典禮、影展首映片《囍宴》 時間:11月14日,21:00 地點:馬德里黃金戲院(Cine Doré) *導演黃惠偵大師講座「以影像作為方法—臺灣電影對家庭、性別與政治的突圍」 時間:11月18日,12:00-13:30 地點:馬德里TAI電影藝術學校(TAI Escuela Universitaria de Artes) 電影專題官方網頁:https://www.lesgaicinemad.com/actualidad/672806971751d52ce9a1e898

「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 11/16日來臺南囉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年首度辦理的藝術扎根計畫,甄選國內優秀的傳統戲曲團隊,將傳統歌仔戲結合兒童劇,設計成有趣且具互動性的親子劇場,並與臺南市、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臺東縣等6個縣巿政府進行巡演合作,臺南場將由「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帶來《阿嬤講古早古-蛇郎君》於11月16日19時在321巷藝術聚落登場。 《阿嬤講古早古-蛇郎君》由國家文藝獎得主陳鳳桂(小咪)、人間國寶藝師王金櫻、傳藝金曲獎最佳音樂設計柯銘峰聯手打造,故事源自臺灣民間「蛇郎君」傳說,以四句聯與童謠、詩歌、古調帶領現場的父母、祖父母回味童年時光,另外,以傳統東方剪紙設計而成的舞台布景,在給予孩子豐富的美學體驗之時,更激發孩童無限想像力。 在演出開始前讓觀眾暖暖身,本次活動於下午16時至19時,安排多項傳統戲曲相關的體驗攤位,包含:歌仔戲妝容與戲服體驗、身段教學等,還可以闖關、集章,換取驚喜小禮物。 為維護活動品質,活動當天11月16日15時至21時321巷藝術聚落周邊之公園路295巷(公園路-公園北路)、公園路321巷,進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另外,有感於周邊停車空間有限,11月16日15時至21時臺南公園之公園路側人行道已申請作為機慢車停放專區,期待給予市民最難忘的親子歌仔戲觀賞體驗。相關活動詳情可到台南文化中心與臺灣歌仔戲推廣基金會臉書專頁查詢。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臺文館推出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  突破強圍尋回真實記憶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灣文學館今(12)日辦理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發表會,為臺文館繼「夢獸之島」、「1940」之後第3款手機遊戲。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王世宏、Story Breaker創作者陳巧瑗、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副主任沈芳序、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羅禾淋、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助理教授蔡明原、浮生圖像所負責人郭乃文等貴賓蒞臨與會。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表示,「Story Breaker」乘載了豐厚的臺灣文學元素,故事腳本傳達的「追求自由」概念也相當深刻。臺文館近年非常重視文學作品的轉譯及向下紮根的工作,希望讓不同領域的年輕創作者,可以共同合作「跨域企劃」的文本製作,為臺灣文學的推廣,綻放出更多元、開放的能量。 臺南市立博物館長王世宏分享,身在博物館領域,時常思考如何將群眾帶入博物館?本次發表的數位遊戲「Story Breaker」是很棒的嘗試,能讓觀眾走入博物館前就能接觸相關主題,進一步引發興趣,觀看實際的展示。 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副主任沈芳序提到,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的舉辦,其實已讓「期待夢想被遊戲化」的年輕學生主動接觸文學文本,在第一階段就達到非常好的推廣效果,期待遊戲的發布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文學的美好。 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同時也是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長羅禾淋談及,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在困難的環境中進行了六屆,是很不容易的事。臺文館的計畫吸引文學、遊戲企劃、美術設計等跨領域的創作者組隊投入,已成為臺灣獨立遊戲人才培育的基地。 Story Breaker創作者陳巧瑗也特別來到現場,她很高興紙本企畫書真的變成遊戲呈現在大眾面前,也希望表達時代的困境不是完全的黑暗,只要在創作的路上繼續往前走,前方一定會有曙光出現。巧瑗感性地表示,如果能讓更多人從遊戲認識臺灣文學作品、更喜愛臺灣這塊土地,她與夥伴陳品方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Story Breaker為2023年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的金獎作品,由陳品方、陳巧瑗創作,究物創造有限公司製作。遊戲以賴和〈蛇先生〉、李昂〈殺夫〉、平路〈玉米田之死〉、柯旗化〈南國故鄉〉四部臺灣文學經典作品為靈感,背景設定於未來,出於穩定政治局勢的考量,政府組織紛紛下令進行「思想清查」,禁止創作者進行「不合適的文藝創作內容」。帶有黑暗、悲劇、反抗精神等不適當的創作內容被強制改寫為歡樂版本,以符合當局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科學家為「思想改寫」所打造的「臺灣文學實驗基地」應運而生,開始針對書中不幸的人物進行清查,將人物的遭遇拆分成故事碎片,再將當中含有「雜質」的碎片剔除,換上經過淨化的版本。由於過往的經歷已遭竄改,人物被迫過著缺乏真實情感的人生。 玩家將扮演4位被監禁在「臺灣文學實驗基地」的角色,必須透過找尋、拼湊記憶碎片,重現文學作品中的真實記憶。這些被剔除的碎片,是各角色生命中的「真實」經歷,它們彷如臺文館所典藏的各式文學史料:報紙、手稿、照片、絕版書與文物等,需要努力守護的珍貴文學印記,讓歷史與故事能夠被完整地保存、傳承。遊戲名稱「Story Breaker」蘊含雙重意涵:除了象徵遊戲角色試圖突破(break)束縛的牢籠,更呼應臺灣文學如何在各個時代中,不斷突破文化、性別、國際情勢、歷史等框架的限制,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款遊戲傳達了「思想自由」的精神,縱使原著小說的結局未必圓滿,但仍代表精神自主的意念。創作者透過結合臺灣文學經典文本,另闢故事蹊徑,為臺灣文學的轉譯提供新想像。 臺文館目前已推出第一人稱VR射擊遊戲「夢獸之島」、解謎益智遊戲「1940」、三款電子繪本體感互動遊戲「生命之鳥」、「藏字人.搜妖錄」、「噶瑪蘭大冒險」,以及桌遊「文壇封鎖中」。未來也將針對此次發表的遊戲製作「教材包」,提供教師教學資源,讓臺灣文學文本透過各種不同的呈現形式接近青年世代,邀請其參與守護與傳承文學記憶,讓文學價值得以永續流傳。

醞釀3年【假想ká-sióng!】臺灣文學系列小冊將於11月底英國出版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英國文學翻譯中心及英國國家寫作中心共同合作,為期3年的「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計畫,將於11月底出版【假想ká-sióng!】節譯本系列小冊,作品包含劉芷妤《別人的孩子》、邱妙津《囚徒》、魯亮・諾命(Lulyang Nomin)《山瘟》、黃麗群《搬雲記》、然木柔・巴高揚(Lamulu Pakawyan)《臉書》等5冊風格獨特的臺灣文學。 【假想ká-sióng!】來自台語的羅馬拼音,指「假裝、想像、假設」(源自「假」(ká)表示「虛假」,「想」(sióng)則表示「思考」),因此「假想」可解釋為「虛假思考」、想像或假設,是英國文學翻譯中心旗下異鄉客出版社(Strangers Press)最新的跨國文學翻譯系列。異鄉客出版社曾出版過【Keshiki】和【Yeoyu】系列,其中【Yeoyu】收錄了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短篇小說《Europa》。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此次出版源自於2020年疫情期間,文化組曾促成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英國文學翻譯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合作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因此進一步在2022年催生出結合臺文館、文化組、英國文學翻譯中心及英國國家寫作中心的節譯本合作計畫。計畫也包含邀請參與過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的2名臺灣譯者到英國國家寫作中心(The National Centre for Writing)所在城市諾里奇(Norwich)駐村,與當地文學創作者、文學展會、出版業等產業人士交流,促成更多具體推動節譯本計畫的規劃。 異鄉客出版社在11月底發售臺文作品節譯本系列前,與英國國家寫作中心合邀參與駐村譯者許勝吉與游騰緯在諾里奇、牛津和里茲進行系列宣傳暖身活動,也舉行線上講座,由作家紀大偉主持,邀集系列小冊其他3名譯者湯絜蘭、利文祺及金翎,向來自世界的參與者介紹臺灣短篇小說,並分享翻譯歷程。 參與【假想ká-sióng】的譯者有湯絜蘭、許勝吉、游騰緯、金翎、Colin Bramwell及利文祺,並且在華文作品英譯界享有盛名的新加坡籍總編輯Jeremy Tiang(程異)精心策畫下,節譯本系列近日在英國展開預售時,已獲得當地讀者矚目。 【假想ká-sióng!】系列出版訊息請詳:https://www.strangers.press/k%C3%A1-si%C3%B3ng。

新韻.洛聲合唱團-音韻交流聯合獻聲「幸福的滋味」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一年一度眾所期待的新韻合唱團成果發表會來囉!此次特別邀請美國洛聲合唱團聯演,展現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11月16日(六)晚上7點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幸福的滋味」帶您領受音樂純淨的脈動,如雲雀般美妙歌聲帶您體會合唱的快樂與美好。 沁涼秋夜晶白月光,一場清芬馨雅的音樂會,合唱的喜樂、熱情、澎湃讓您看得見聽得到。曲目豐富多元,有望春風細緻優韻、兒時記憶豆豆龍、輕快詼諧專屬台灣的創作曲、西方經典曲目等,優雅流暢的歌曲,唱出最動聽、最能與您共鳴的悠揚樂音。 本場豐富的藝文饗宴由新韻、洛聲合唱團,音韻交流聯合獻聲,演繹多首經典樂章。新韻合唱團為業餘男女四部混聲合唱團,指導老師兼指揮為聲樂家廖智慧女高音,伴奏為陳膺惠老師,在兩位老師悉心指導下,屢創佳績、受各界好評。來自旅美華人組成的洛聲合唱團,歌唱風格求新、求變、活潑,團員秉著對合唱的熱情,積極參與演出,獲得熱烈的共鳴及迴響。 首首都是經典、膾炙人口的好歌音樂會,在新韻、洛聲合唱團的樂音交流下,激盪出動人難忘的樂章,期望愛好音樂的朋友牽起手,「幸福的滋味」正等著你、等著我,一起領略合唱藝術的歡樂、享受極致浪漫的優美合聲。更多精彩活動歡迎至臉書搜尋「新營文化中心」。 《幸福的滋味》-新韻.洛神台美聯合音樂會 📍2024.11.16(六)晚上7點 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索票自由入場 https://xinying-culture.tainan.gov.tw/?inter=activity&id=1&did=564

庄頭劇場邀苗栗鄉親逗熱鬧 躍演劇團《勸世三姊妹》展現「牽亡歌陣」奇幻魅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活動進入尾聲,本週六(11/16)將在苗栗縣竹南運動公園舉辦第9場次,由躍演劇團帶來金牌導演曾慧誠、新銳作曲家康和祥、金鐘編劇詹傑攜手打造的意猶未盡《勸世三姊妹》庄頭版,透過生動的音樂和舞蹈,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傳統牽亡歌的魅力,還能感受到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重新詮釋,為臺灣這片土地寫下動人的篇章。 《勸世三姊妹》被讚譽為現象級舞台劇,各縣市的演出皆在開賣後迅速秒殺完售,更在戲劇圈掀起極高的討論度。躍演劇團表示,希望透過《勸世三姊妹》帶給觀眾們一場關於親情、家族與傳統文化的戲劇體驗,讓每位觀眾都能帶著愉悅、感動及滿足的心情回家。 當日活動從下午2點開始,6組傑出表演團隊將輪番端出看家好戲,包括以電影《陣頭》聲名大噪、立志傳承臺灣傳統文化的九天民俗技藝團,演出《鼓動傳響》庄頭限定版;臺灣首個大膽創作原創馬戲音樂劇的天馬戲創作劇團,呈現馬戲親子劇《雨星奇幻記》;2024巴黎文化奧運臺灣代表團隊的小事製作,帶來結合街舞和當代舞蹈元素的《庄頭一日舞蹈小教室》。 艸雨田舞蹈劇場《客庄印記》庄頭限定版以3段舞碼,展現對傳統客家文化的探問;太日樂集《雲林之韻》以多首自創曲及布袋戲經典配樂,打擊出既傳統又創新的在地聲音;致力文化傳承教學工作的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則以《來自裂岩的呼喚-琴聲/舞動裂與織的命脈》傳遞原民生命震撼的舞動活力。 活動也特別邀請臺灣特技舞蹈協會安排街頭藝人,帶來雜耍球、花式籃球、造型氣球等豐富逗趣的各式表演,展現臺灣表演藝術的各種面向,並落實文化平權理念;「庄頭市集」則集結全臺及苗栗在地的文創品牌與美食來設攤,多處攤位結合文化部為青年朋友推出的「文化幣」消費使用,邀請大家一起來挖寶。 此外,觀眾在活動現場達成指定任務,便有機會兌換以小麥桿製作的環保餐具或造型手持氣球;若已參加滿3個縣市的庄頭劇場,自拍分享至個人社群,並在服務台出示,還能再兌換內含羊毛氈手提袋、行動電源、手機掛繩及鋼杯的精美大禮包1組。相關資訊請至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quitymoc)查詢。

「心信相連」梵蒂岡開幕 探索AI促進和平途徑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科技藝術如何詮釋宗教信仰的內涵?文化部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今(11)日起在臺灣駐教廷國大使館,以當代藝術展「心信相連」(Interconnected Hearts)回答這個叩問,向世界呈現臺灣藝術如何運用科技結合信仰,傳遞真、善、美的普世價值。 展覽由曾旅居臺灣7年的義籍策展人宋思婷(Sita Spada)操刀,策選臺灣藝術家洪譽豪、黃建樺、黃盟欽等人,運用AI人工智慧創作的14件作品,反映當代社會人心在科技進步中相互連結的需求,同時回應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文告中「盼人工智慧成為促進和平途徑」的呼籲。 展覽透過數位科技凸顯臺灣文化特色及與多元文化間的對話,3位臺灣藝術家透過各自創作,探索科技對人類身份與文化的影響。洪譽豪以VR虛擬實境再現臺北街頭與廟宇文化等城市風貌,以模糊虛實之間的界限,探索城市記憶與精神;黃建樺利用AI技術探索集體身分,以3D列印與AR擴增實境重構臺灣的文化地貌與集體記憶;黃盟欽則透過多媒體藝術探討人類知覺的多重性,作品《複眼城市》即為極富層次感的聲景創作,挑戰觀看者對身體與現實的理解。 3位藝術家並特別共同合創新作「共體連線」(Collective Convergence),作品由3位藝術家遠端協作,透過各自對天主教在臺灣影響的象徵性意象,結合成為一幅三聯聖像的形式,展現三位一體的深層聯結。作品扣合教宗方濟各對人工智能與現代科技的訊息,思考科技如何不僅是重新定義了人類溝通與互動,更成為反襯出人性真實的鏡子。 駐教廷大使館近年幾度利用使館公共空間策劃藝術展覽,以展出臺灣藝術家創作,成功促進臺灣與梵蒂岡、義大利間文化交流,例如2023年為榮耀教宗方濟各就職10週年辦理《五餅二魚》展,展出臺灣藝術家曾英棟作品,引發正面迴響,並返國移展至輔仁大學。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指出,科技進步應彰顯人性尊嚴,為和平服務,並強調「臺灣致力於AI發展與科技倫理,以確保科技能夠帶來正面影響」。 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表示,展覽除了延續文化部一貫積極與駐外使館共推文化外交的立場,也企圖向國際觀眾展現臺灣多元文化的創意與活力,從中傳達臺灣在科技之於人心的高度重視,以及對科技倫理的深刻反思,盼能促成臺灣與教廷在宗教與藝術上的對話,更向義大利乃至歐洲觀眾展示科技與人性連結的可能性,使臺灣與全球文化發生更深層的彼此理解與交流。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創業自立!皮雕職訓助身障婦女彩繪新人生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為促進身心障礙者的勞動參與,勞動部積極運用多元就業服務管道及各項就業促進措施協助身心障礙者進入職場,今年截至第3季已協助2萬8千名身心障礙者成功就業。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今日分享一位身障職訓成功案例,現年44歲的惠真(化名),在參加分署委託台南市復健青年勵進會開辦的皮雕職訓課程,結訓後不僅成立工作室,當起老闆接案,也在協會擔任助教,工作讓她變得有自信,更揮別過去憂鬱日子,迎向彩繪人生。 「半年前的我跟現在判若兩人」,惠真說,多年前因施打新冠疫苗讓她身體健康出了狀況,不僅失去工作,也讓自己陷入重度憂鬱情緒中,後來在親友鼓勵下決定轉念,參加皮雕職訓課程,從基礎學起,3個月的紮實課程學到皮革知識、皮雕技法、染色與皮件縫製組裝技巧等,且因她是美工科系出身,對色彩與美感的敏銳度高,做出來的作品很受好評,甚至在結訓成果展中她的作品全數賣出,讓她受到鼓舞,重拾就業信心。 惠真愈學愈有興趣,結訓後決定自行創業接案子,不少人因口碑效應而向她訂製皮雕產品,現她業績穩定成長,已華麗轉身變成皮雕達人,她感謝勞動部給資源,能讓身心障礙者學技能自立,走出不一樣的路;現在她亦參加勞動部產投方案的皮雕在職訓練課程,持續精進技術。 「很開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惠真以過來人經驗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可找有興趣的領域深耕,不要害怕嘗試,「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能讓自己順利開啟新職涯。未來她打算將皮革與西港金獅圖騰做結合,要讓更多人看到她的好手藝,甚至從事皮雕教學工作,傳授自身經驗。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身障學員專注力強,每件皮雕商品從剪裁、雕刻、染色、組裝到包裝都能一手包辦,手藝甚至比一般人還要精巧,像惠真因天分加上努力,創作出不少令人驚艷的好作品,結訓後創業自立,是翻轉逆境、成功就業的實例。 雲嘉南分署今年結合就業市場趨勢,在轄區開辦6班身心障礙民眾可優先參加的融合式職訓專班,包括「袋包車縫人員培訓班」、「皮革工藝技術人員培訓班」、「皮雕工藝暨皮件設計製作班」、「園藝盆飾植栽製作暨商品行銷班」、「布藝織品創作行銷班」與「居家清潔人員訓練班」等,希望助身心障礙學員培養一技之長,使其返回職場,學員訓後就業率都有達8成左右。 「不要害怕跨出第一步」,劉邦棟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勇敢向前,有相關就業或職訓需求都可向轄區各就業中心尋求幫忙,或上身心障礙者就業資源網(https://orsd.wda.gov.tw/)查詢,亦可撥06-6985945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