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少年師林宗範傳承民俗樂曲近20載 蔡英文接地氣尋訪台南製琴匠人魂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 文化總會5/31日發布《匠人魂》製月琴篇影片,內容介紹台南年僅29歲的製琴師林宗範,熱愛台灣土地與本土文化,不僅無師自通、自製月琴將近20年,更身兼牽亡歌藝術保存者,致力傳承即將消逝的台灣傳統民俗文化。文總今日特別於台南後壁本協庄舉辦記者會,由會長蔡英文總統親自出席,推廣優質匠人影像,並頒發匠人魂錦旗給林宗範師傅,彰顯他為台灣傳統文化的耕耘。林宗範師傅一家人熱情接待總統,紛紛向總統索取簽名! 
      林宗範師傅說,希望大家能夠熱愛台灣的傳統文化,越本土越在地的文化,越國際化,他非常感謝在座貴賓與家人的鼓勵。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林師傅是十七集匠人魂中相當年輕的一位師傅,以四海為師、以各行各業為師。他非常感謝林爸爸、林媽媽的信念,讓林師傅從國中開始就能發揮自己的長才,開放他的心胸,我們要向林師傅致敬。 
      蔡英文總統感性表示,文總作為政府與民間的文化橋樑,《匠人魂》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作品,今天看到年僅29歲的林師傅,便擁有20年的製琴資歷,上台演出的風中燈牽亡歌團的團員也幾乎不超30歲,看到這群年輕人淋漓盡致的演出傳統藝術表演,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行行出狀元!藝術是貼近生活每一天的文化,今天看到牽亡歌的驚豔演出,她非常感謝這群年輕的文化工作者,願意走一條很不一樣的路,讓台灣的重要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作為總統,她深表敬意。 
    《匠人魂》#17製月琴篇取名「土地吟遊人」,內容記錄年僅29歲的製月琴師林宗範,自小熱愛台灣傳統音樂和樂器,因為沒錢買琴,從國小三年級開始便自學樂器製作,以四海為師的匠人精神,到處向各行各業請益學習木工的雕琢技巧,多年來,鑽研出無師自通的技藝本領,製琴資歷近20年。他也成立月琴工作室推廣台灣傳統樂器,更堅持以台灣本土木料製作。
       此外,林宗範自幼住在墓仔埔附近,每逢喪事便會遇上出殯隊伍及牽亡歌團,浸淫在這類鄉土音樂中,卻獨愛這類聲頻,不管是牽亡歌、勸世歌、乞丐調,他都能朗朗上口。牽亡歌是喪葬儀式裡的一個陣頭表演,早期興起於台南、善化一帶,後來盛行於台灣中南部。有一說,牽亡歌最原始是在迎神賽會所使用的陣頭表演,後來演變成喪事常做的節目之一,牽亡歌歌詞帶有濃厚的勸世、勸孝色彩,不但幫助生者接受逝者已矣,也透過傳唱儀式宣洩悲傷,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傳統社會上對於喪事的忌諱,與現代喪葬流程簡化、社會形態的轉變,牽亡歌陣逐漸式微。 
       有鑑於台灣牽亡歌傳承後繼無人,林宗範與朋友成立「風中燈牽亡歌團」,擔任紅頭法師,致力於這項台灣即將消逝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保存,全團不僅全是男生,平均年齡也僅僅30歲。近年來,他們還將牽亡歌轉型做表演形式,於「2018台灣月琴民謠祭」參與演出,更受邀到大學授課,將傳統文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記錄台灣傳統曲調的精隨。 
       文化總會自20178月起,在傳統技藝與創新技藝領域中訪尋隱身於巷弄角落的在地職人,拍攝《匠人魂》系列短片,呈現台灣百工百業的底蘊朝氣與豐沛能量,讓每位匠人其一生懸命的精神,得到重視與尊敬,堪稱台灣最具溫度的原創匠人影像。
  《匠人魂》#17 土地吟遊人 https://youtu.be/n9khQH275Xk
    影片雲端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臺南傑出藝術家巡迴展-交陪大舞台:陳伯義×吳其錚雙個展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第4屆臺南傑出藝術家巡迴展-交陪大舞台:陳伯義X吳其錚雙個展,將於5月31日至6月23日於臺南首場展出,展覽以「交陪大舞台」為名,展出近50件精彩作品,而兩位展出藝術家與策展人龔卓軍教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許遠達教授、藝評家周伶芝也將在6月1日開幕日當天下午15時30分,於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進行藝術座談、同時安排蘇俊穎新創布袋戲小封神串場表演及戶外現地柴燒劇場等多項開幕活動,歡迎大眾踴躍蒞臨參與。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本屆巡迴展延續發揚、推介優秀臺南在地藝術家之目標,陳伯義、吳其錚兩位是臺灣當代藝術的代表性藝術家、除了藝術創作獨具特色外,又富有人文思考的關懷,文化局特別邀請兩位藝術家以雙個展的形式至全國巡迴展出,除於臺南文化中心展出外,另將巡迴至高雄文化中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臺北中正紀念堂、臺中大墩文化中心、新營文化中心;期盼透過城市巡迴,讓外縣市民眾一覽兩位大師的代表作品,共同認識臺南的藝術發展與特色,也期許能與在地藝文界作更多的交流互動。
      本屆策展人龔卓軍教授,以「交陪大舞台」這個充滿動能及綺麗的意象為策展主軸,特別重視「交陪境」的流動聯結場域,因此,「交陪大舞台」的展覽將串連全台6個不同的場域,在每個場域發生不同的藝術事件,同時,也運用可變的藝術建築架構,適應不同的場域邏輯,建構「開放、多孔、滲透式的廟埕劇場」氛圍,讓當代藝術、民間藝術、文化資產、在地脈絡無縫接軌,創造一個當代的多孔廟埕交陪大舞台。
       陳伯義這次展出的全新力作,是透過攝影的方法,採集廟埕上周而復始的信仰活動、戲劇表演、日常生活與市集買賣等,將每個活動的元素組合堆疊在廟埕廣場上,讓不同的事件相互交織,完整呈現廟口大舞台的多元空間使用與開放、豐富的生活紋理。
       在這個開放式的文化大舞台周緣,是吳其錚多變色彩的陶土綺麗夢幻世界;吳其錚透過「燒窯」的變異造型與「安平風獅爺計畫」的系列風土元素,捏塑出造形獨特、瑰奇幻異、迭富光影變化的多孔土偶。
     「交陪大舞台」透過攝影家陳伯義、陶藝家吳其錚進行對話性的當代影像藝術與陶藝陶土的創作,在建築藝術家陳宣誠設計的基座場域中,構築出充滿樸拙想像世界的多樣舞台,亦展現當代臺南藝術家才華洋溢卻又兼具人文思考的關懷,歡迎大眾蒞臨細觀品味。(于郁金攝)
      「2019臺南傑出藝術家巡迴展-交陪大舞台:陳伯義X吳其錚雙個展」
展出時間:108年5月31日(五)至108年6月23日(日)
展出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1樓、2樓(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32號)(週一、週二休館)

        開幕式、藝術對談       時間:108年6月1日(六)15: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
        開幕式、藝術座談       時間:108年6月1日(六)17:0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星光音樂廣場







台南新樓醫院「新化區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儀式 啟動囉!G0~G0~G0!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為了讓失智症長輩們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讓社區民眾能更加認識失智症,台南新樓醫院於新化區設置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於5/31日早上,在新化區聯合活動中心舉辦「新化區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典禮,藉此活動能讓更多民眾得知設置於新化區聯合活動中心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之服務、共同創造失智友善社區。
      新樓醫院蔡江欽院長說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逐漸攀升,為使照顧資源的可及性,失智者及照顧者能獲得適切且妥善照護,減輕照顧負擔,衛福部於106年起推動長照2.0服務計畫,將50歲以上失智症者納入服務;台南新樓醫院自103年度起承辦「長照資源不足地區失智症社區服務」,更於107年度承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期投入社區失智照護服務,深獲失智者、家屬的肯定。今年度擴點於新化區,辦理課程包括:音樂治療之「老歌歡唱」、運動治療之「律動體能」、懷舊療法之「薪火相傳」,以及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關懷訪視等服務。除此之外還有照顧者照護技巧訓練、及家屬支持團體,進而連結社區資源,予社區民眾教育及宣導認識失智症等服務活動,讓社區民眾能認識失智症,而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期待能提供失智症患者及家屬最具效益與符合人性尊嚴的照護,進而促進台南市失智者與失智症家屬們獲得良好之生活品質。
       由台南新樓醫院張德慶董事長、蔡江欽院長及劉啟舉副院長、唐修治副院長、陳南州副院長與台南市社會局黃志中局長、社會局長照管理中心洪明婷主任、新化區吳金喜區長及各里里長、新化區各基層診所醫療機構等貴賓共同參與「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儀式,正式起動服務業務。另活動現場也是熱鬧滾滾,由彩虹韻律班帶來動感熱情歌舞的演出,為活動帶來另一波高潮。未來,期許能以幫助台南市失智者患者與家屬們獲得良好之生活品質,進而落實新樓醫院為社區醫院的願景,讓長照在地化且讓台南市成為健康友善的高齡樂活城市,更是銀髮族群的天堂。




成杏合唱團《木蘭少女》音樂劇 唱出性別議題與反霸凌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台灣華文原創音樂劇《木蘭少女》,將「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勵志故事加入探討多元性別、反霸凌等社會議題,過去曾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國家戲劇院演出。成軍27年的成杏合唱團一年一度的大型音樂劇公演,取得《木蘭少女》原作品完整授權,將於62日把花木蘭從軍的笑與淚,帶進成大。 
       成杏合唱團民國81年創立,初期主要為校內教職員,現在則以學生為主,團員雖大部分來自醫學院,也有來自經濟系、物理系等其他學院。而與校本部合唱團較為不同的是,透過新生音樂劇以及大型音樂劇參與,成杏合唱團給予對歌唱、演戲有興趣的學生一個發揮的舞台,更在寒假時到偏鄉國小推廣音樂教育活動,以實際行動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適逢立法院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台灣成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木蘭少女」粉專上也呼應了情節對於性別議題的關注。戲中飾演「蔡曉齊」一角的醫學系大一胡凱翔形容,曉齊是一個內心住著小女孩的男生,儘管氣質陰柔在軍營裡被霸凌,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勇敢表達,透過「不一樣,又怎樣」一曲,鼓舞木蘭在男性為主的環境中,衷於自己,像女生又何妨? 
       花木蘭的典型,源於中國古代〈木蘭辭〉描述一名待字閨中的少女,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後來成為民族英雄的故事。其中歌頌孝順、正義的價值,爾後經由西方動畫的詮釋,添入男性將軍溫柔守護的角色,使人物個性及情節發展深植人心。然而,雌雄難辨的從軍的過程、多角戀情的發展、個人的矛盾與掙扎,花木蘭的形象似乎有更多道不盡的謎團。成杏合唱團音樂劇總召醫學系大三蔡覲瑜表示,以往若表演外國題材,英文歌詞可能會產生距離感,而這次的公演,不僅能以中文唱歌拉近觀眾距離,也能將性別議題、反霸凌議題傳播給更多社會大眾瞭解。   
      首度獲得本土音樂劇授權,也代表故事劇情、音樂曲目、人員編制都必須與原劇完整相符。蔡覲瑜坦言,這次可說是成杏有史以來最大的劇碼。只有4個總召便包辦道具服裝、戲劇指導以及幕後的視覺設計及行銷等事務。同時肩負演員任務的她卻說:「有時候會遇到的狀況是大家都會很累,但是能鼓勵我們的是在排戲過程中發現到哪裡不夠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大家又會振作起來,進步了,就有種成就感。」 
       對於服裝設計,團員悉心考究時代背景,選擇符合角色調性的設計與配色,在視覺上力求完美。總計23人的服裝,除了較難的刺繡,其餘皆由學生一手包辦。對於首度挑戰古裝劇的演員來說,更是一大挑戰,不僅女生要慎防踩到長裙而絆倒,有一場戲是花木蘭要在青梅竹馬面前保持女生形象,一方面又要以男性形象面對將軍,短時間內連換兩次,緊張程度有待觀眾親自感受。 
       為了完整詮釋,團員們自去年徵選,今年初確定角色後,就投入排練,歷經讀劇、練唱及演戲,團員皆獲得大幅提升。胡凱翔說,自己的音域屬於低音域,卻要演高音域的蔡曉齊,最難的地方是改變自己的發聲方式,透過送氣讓自然聲帶振動,同時也發現藉由演戲、手部動作能引導唱歌的表演。其中,由於傳承良久,許多學長姐也會回來一對一指導。飾演蔣邵捷的蔡覲瑜說,一位現任律師的學姊教她如何有技巧的克服五度大跳音的轉換,也學會腹式呼吸讓聲音更飽滿,未來她自己也願意回來指導學弟妹。
      【表演資訊】
       2019成杏音樂劇──木蘭少女 Mulan The Musical
       時間:201962日(週日)1830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 成杏廳
       免票入場
       成杏合唱團專頁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nckumcc/


5/31「科技部人才媒合活動」產業迎曦 求職成功在握!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 科技部南科管理局與成大攜手辦理廠商關鍵人才媒合會,5/31()於南科管理局一樓大廳首次登場活動共有16家重量級上市櫃科技公司與中央研究單位共同徵才,本活動也結合科技部RAISE計畫博士人才庫,特別設置專區協助媒合博士人才與園區廠商洽談工作,除了博士人才外,廠商亦提供了非常多樣職缺,鼓勵優質人才返鄉工作活動現場吸引近5百名有興趣求職朋友前往參加,廠商為網羅博士級及優質人才,今日更派出了研發主管與面試者展開深度的洽談。 
南科管理局林威呈局長說,南科要創造一個舞台,歡迎所有的人才參與,我們要一起創造我們的未來,今年我們辦理優良從業人員表揚,看到很多南科的從業人員從單身到結婚生子、買房子,南科是一個適合安居的園區,南科也是一個成長的園區,未來還有很多的就業機會,非常期待各位能在南科找到好的就業機會。
台南市勞工局王鑫基局長表示,南科是台南市創造就業機會的大基地,去年台南市政府與南科管理局一起到台北辦理移居.宜居記者會,邀請北部青年回南部就業,有很好的成果,今天更感謝南科管理局辦理高階人才徵才活動,我想未來我們要跟著南科廠商的腳步進一步做到想居.享居的進階版。
勞動部雲嘉南分署黃章一秘書提及,目前拼經濟是政府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感謝科技部及南科管理局辦理高階人才媒合的活動,南科是品牌保證,今天來的廠商都是很優質廠商,預祝在場的青年朋友們,都能够如願找到好的工作。 
 本次活動徵才企業包含台積電、啟碁科技、奇景光電、瀚宇彩晶、南茂、能元科技、台灣穗高、萬潤科技、宏捷科技、晶元光電、川益科技、台灣神隆、力煒奈米科技、台灣氣凝膠、新揚科技、立創光電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於現場設攤面試,亦有成功大學、中正大學及嘉南藥理大學等學校,即將投入職場碩博士畢業生們,參加媒合活動;廠商也紛紛展現獵才企圖心,提供優渥薪資與福利條件,安排高階主管於現場面試,想轉職、求職的朋友們,以及即將踏出校門的畢業生們一起動起來。南科管理局更希望藉此緩解園區廠商求才若渴需求,期待讓每位求職者都能「薪」滿意足的安居南科!





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奇美醫學中心『531世界禁菸日為愛而戒拒菸連署』活動 宣導全面戒菸更健康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奇美醫學中心提出案例:『34陳先生,菸齡10年,菸量一天約20支,因感覺口腔異常,至奇美醫學中心門診求診後確診為下齒齦惡性腫瘤(初診罹癌),然而因工作環境及周遭朋友都有吸菸因素,仍持續吸菸,後因敗血症休克住院後,歷經了生死關頭可怕經驗,加上孕妻即將生產,決定為家庭戒菸,衛教過程中不斷強化戒菸動機如把買菸的錢存在撲滿,當女兒出生時可以買禮物送女兒、身體要健康才能陪伴女兒長大等。於是陳先生從住院期間開始戒菸,出院後便至戒菸門診接受諮詢和藥物治療,於下次接受口腔癌手術時已無吸菸,後續接受住院化療、門診電療追蹤,訪談中除聊到戒菸的感覺外,亦會分享女兒照片和影片,看著陳先生幸福微笑的看著照片,是不是充滿能量去幫助更多人戒菸呢?』
    奇美醫學中心今(108)年為世界無菸日訂定的主題是「為愛而戒」,除院區內全面禁菸外,並加強勸導民眾不要吸菸,5/31上午九點起特於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舉辦「世界禁菸日為愛而戒及拒菸連署」活動。
              活動現場有為愛而戒~什麼都能戒、拒菸簽署、肺部一氧化碳及肺齡檢測、菸害知識對對碰、戒菸衛教、肺常厲害及口腔篩檢活動。藉由「為愛而戒乖乖戒」的活動,不論是自己戒,也可以指名親朋好友乖乖戒,還有專屬的愛戒郵差使命必達幫忙快遞傳溫馨,以遊戲輕鬆的方式來讓民眾明瞭不論是吸菸(含電子煙)或吸入二手菸三手菸,都是致癌的主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球有600萬人死於菸害相關疾病,平均每六秒就有一人因菸害死亡。在台灣,每年有2.4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
              但大多數的民眾卻只知道吸菸會導致癌症、肺部傷害及心臟病、中風等,但其實更會造成手指變黃、皺紋增加、眼睛失明、掉牙、掉髮、肢體週邊動脈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肢體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陽痿、記憶力退化、骨質疏鬆、聽力喪失(非吸菸者的1.7)、免疫系統的傷害等,其實菸害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吸菸對於呼吸系統、心臟病與循環系統等,有明顯的危害。二手菸亦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頭號的致癌物質」。一支點燃的香菸會釋放出七千多種化學物質,約93種致癌成分,吸菸無疑是健康的一大殺手。
              近年菸捐逐年上漲,各界也大力提倡戒菸的活動,奇美醫學中心正常上班的週一到週六皆有戒菸門診,今(108)年更將戒菸門診走入職場,馬上看診、領藥,協助大家戒菸。為了營造空氣清新的無菸醫院,處處可見禁菸的標誌及標語。
               戒菸已被證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與癌症。戒菸1年,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少一半;戒菸5年,中風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者一樣;戒菸10年,死於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戒菸15年,得心臟病的風險降至與一般非吸菸者相同。
              5/31禁菸日連署活動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菸害的宣導種子,從無菸醫院到無菸家庭、無菸社區、無菸職場,全力做好菸害防制,無菸醫院做乎好,民眾健康沒煩惱。請大家共同支持宣導奇美醫學中心全面禁菸。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晉生醫療體系簽約 「共同培養 多元到位 協助弱勢」

       【記者連凱斐/林舒婷/台南報導】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雖蓬勃成長,然而社會卻呈現「青年失業率節節上升」,「產業界無法網羅到合宜青年」、「學用落差日益嚴重」等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政府為協助青年學子能適才適所,找到人生的方向,在五專學制推動「展翅計畫」,以全公費培養方式,培育青年學子「畢業即就業」;以鼓勵同學認真向學,鑽研技能,深化所學,畢業後無縫接軌至職場,專業機構亦得以有穩定的專業人員加入。這是一項利己利人的措施,敏惠醫專與晉生醫療體系簽訂產學合作,深受青年學子的肯定。
晉生醫院與護理之家深耕地方多年,晉生團隊落實醫養合一制度,提供在地民眾高品質的照護與醫療服務,晉生醫療體系許裕評院長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深深體會到身為一個醫療人員的責任,要照顧好一位位民眾,須賴優質專業的人員,投入專業服務團隊,以期共同努力共創未來。許院長高度肯定敏惠醫專教育兼具人文素養及技術本位的專業培育,使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畢業後立即與職場接軌,對需才孔急的照護機構更是一項務實的作為。
    敏惠醫專積極結合優質醫院推動展翅計畫,認為將進一步促成醫療機構對優秀專業人才延攬的期待和需求,是建立永續職場。學校與醫院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進行「專業人才無縫接軌」培育,從根本促進技職教育所強調的「學以致用」,「畢業即就業」。有規劃性的整合學校與機構間的連結和可應用資源,共同瞭解職場真正需要。落實技職教育精神,不僅能符合產業期待,也能讓學生提早確立職涯方向,充分發展專業技能,穩健踏入職場,達到真正的產學合作;相對醫院來說,也能降低人事成本和流動率,建立個人專業生涯的永續發展。以縮短產學落差,共創學生、學校、機構院所多贏局面。
敏惠醫專沈秀春董事長感謝晉生醫療體系此次與敏惠醫專長期照顧與健康促進管理科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動這項深富意義的措施,幫助學生安心就學,並提供學生工讀與實習的機會,且免除學生實習費用的負擔,幫助經濟弱勢的同學在五專階段做到公費培養,並專心向學,以所學得一技之長進入產業,開展亮麗人生。同時,專科教育因展翅計畫再現勃勃生機,讓五專教育再現風華,為台灣產業蘊育無限的新契機。
    敏惠醫專師生至晉生醫院服務與長輩歡渡母親節,親切服務受到長輩高度肯定。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夢獸之島」臺灣首款文學文物線上數位遊戲發表

       【記者連凱斐/林舒婷/台南報導】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線上闖關遊戲「夢獸之島」問世!這款遊戲以文學館藏品為故事內容,經由公開徵選腳本,首獎作品交由專業廠商利用VR3D場景等技術進行開發,是國內首款臺灣文學線上遊戲,不論是電腦、手機、VR設備都可以盡情地玩。即日起Android系統即可下載「夢獸之島」APP iOS系統近期將推出,更歡迎各級學校教師運用作為教材。 
  臺文館館長蘇碩斌說明,博物館必須與公眾互動,並須隨時注意社會和科技的變遷。文學是故事真正的產地,臺文館也與時俱進在調整說故事的方法,數位遊戲正是一個全新嘗試。蘇碩斌表示,文化部努力在推動博物館藏活化,「夢獸之島」就是其中的成果。「夢獸之島」由臺文館先挑出重要文物製作3D掃描、建模、詮釋,再公開向大眾徵選創作腳本,再邀請遊戲廠商將首獎開發成遊戲。 
「夢獸之島」是2018年的學生組首奬,由潘秋如、潘瑩真兩名姐妹作者共同創作。兩名作者的姐姐潘秋如是成大臺文系畢業,談到讀臺灣文學的樂趣、以及撰寫故事的深意,一時哽咽落下感性眼淚。妹妹潘瑩真則自稱害羞的遊戲玩家,興奮說起與姐姐共同創作故事的爭執與妥協,很感動能以文學遊戲與別人互動。 
  「夢獸之島」從葉石濤、張深切、龍瑛宗、林海音、姚一葦五位作家取得靈感,以島嶼概念,設計每個作家所要保護的臺灣文學。遊戲的闖關工具是臺文館典藏的作家著名物件,包括葉石濤的「藤椅」、張深切徒步旅行的「名人題字錄」、龍瑛宗的輪椅、林海音精心收藏的象偶、姚一葦渡海的皮箱,玩家必須利用文學小知識闖關成功以救回臺灣文學。 
臺文館透過公眾參與取得腳本,委託愛迪斯科技團隊開發遊戲開發,得到第一個成功案例。目前臺文館也在開發實境遊戲,未來將繼續徵選腳本、製作遊戲,讓臺灣文學遍及更廣,走入日常。




成大不分系首屆畢業生 侯智薰、史蕓瑄找到更有價值的自己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今年誕生第一屆畢業生侯智薰、史蕓瑄,原本分別在化工系的侯智薰和生科系的史蕓瑄,都曾經差一點休學,又在即將升上大四時毅然降轉到不分系,在不分系自主規畫學習地圖,創造專屬自己的「不一樣的128學分」,藉由轉系進入跨領域的多元環境後,兩人反而在求學路上走得更紮實。畢業後,侯智薰將赴北京衝刺事業、史蕓瑄則準備踏上非洲教育志業,他們最想感謝不分系的非典型師長,帶領他們「找到更有價值的自己。」 
      看著兩位畢業生成長茁壯,擔任不分系導師的成大資訊系教授蘇文鈺認為,「不分系提供智薰足夠的空間,幫助他去學他真正想要且需要的課程」;而對蕓瑄而言,可說是「一個迷惘的孩子在不分系找到方向」,欣慰看到她現在進一步去實踐,「相信她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培養做事的方法,讓下一步得以走得更踏實。」 
     「成大不分系想提供給學生的,是你對你想做的事情的決心。」蘇文鈺進一步指出,美國普林斯頓等名校近來大幅提高弱勢學生比例,透過教育幫助弱勢學生脫貧,是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幸福的方式。「成大不分系給迷惘的學生、弱勢的學生機會,這也是大學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身兼不分系班主任的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認為,傳統的學習制度不利弱勢生,成大不分系除了幫助已經ready的學生,也要幫助過去不被看好的弱勢學生,因此去年特地擴大招收弱勢學生,希望創造社會流動。「任何不被看好的苗,如果可以因為成大而長成健康的大樹,才更能證明成功大學是頂尖的好大學。」 
       早在2007年即開辦的成大不分系學程,原先僅是為了減少學生選錯科系而實施大一不分系,延後分流,後來因應環境快速變遷,希望培育具有宏觀視野、專業素養、終身學習能力與社會關懷的高科技創新與未來領導人才,於2017年改制為「大一至大四全校不分系學位學程」。化工系的侯智薰和生科系的史蕓瑄,正好碰上這一波轉變,在即將升上大四時毅然降轉到不分系。 
       如今擅長知識管理、社群營運規劃的侯智薰,曾受邀於TED演講。他笑稱自己受「生存所逼」,很早就開始工作接案、自食其力,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大三時狂接網路案子,到處講課、當寫手,教簡報技巧、生產內容作知識付費,但工學院的自由時間太少,幾乎搞到自己完全沒時間睡覺,身體快出狀況,動了休學的念頭,於是先轉去管理學院。 
      後來不分系的出現彷彿那一道光,侯智薰形容,就像是「成為特級廚師之路」,可以自己組合做出想要的那道菜,但相對的,這道菜的成敗不能再將責任推給別人。「過去可能可以抱怨系上教授不認真教書、不負責任,到了不分系,因為菜是你做的,食材也是你挑的,就得要為自己的料理負責。」對他而言此一翻轉反而游刃有餘。 
     「如果沒有不分系,我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學生。」曾對教育和自己極其失望的侯智薰說,就讀不分系最大收穫,是遇見一群非典型的大學教授,獲得更多啟發,尤其景仰導師賴明德、王育民與蘇文鈺3位教授,非常願意為學生設想、溝通討論,敬佩他們願意花時間為心目中的教育理念開創新制度,「不分系就是在做一件『創造制度』的事。」 
       從小獨立自主、幸運地在台灣教育體制下安然順遂、曾經夢想成為生物學家的史蕓瑄,直到升大二經歷校外實驗室實習後,才赫然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長時間埋頭苦幹的研究環境;於是她把必修退選,跑遍電機、交管、企管、會計、工資管、歷史系去修自己覺得有價值的課程,「很用力地不務正業」,涉足校內大大小小活動,擔任社長、人資長、活動長、志工等等,逼自己挑戰不同事物,但依舊找不到真正的目標,想轉管理學院又不順利,卻意外進了不分系,「好像有人可以支持這樣的不務正業,也讓自己得以重新思考求學的價值。」 
      她感謝導師舒宇宸經常給予非典型教學,第一次見面,這位數學系教授只拿出魔術方塊告訴她「做就對了!」史蕓瑄也受到關懷偏鄉和弱勢的蘇文鈺教授深深影響,於是開始計劃遠赴非洲擔任教育志工。她覺得不分系的老師很不一樣,對學生很願意聽、也很願意講,不只單向接收或傳遞資訊,也不會避諱談論正反兩面觀點,「沒有料到不分系可以帶來這麼多成長。」 
       也是在蘇文鈺老師鼓勵下,史蕓瑄的畢業專題從零開始,大膽籌辦「非洲教育志工行」,今年8月將領導10人團隊啟程前往非洲,在ACC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史瓦帝尼分院服務1個月,要教導小朋友雷射切割、攝影等課程。她相信,教育這件事需要時間醞釀,非一蹴可及,但仍希望這次的教育足夠深刻,足夠真正影響某個小朋友。「即便是一個小朋友也好,能因為我們帶來的影響爭取到更好機會,未來就有可能會是回饋當地更好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