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帕拉斯提克:彭譯毅個展」 即日起大象藝術空間館秀獨特表情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 2016年榮獲台北藝博MIT新人推薦的藝術家彭譯毅,繼「夯土」系列作品引起驚豔後,近期他以全新的平面繪畫作品,於台中大象藝術空間館呈現一個意外的反思之旅。看似逸離之前的創作形式、卻也前後相承,透過藝術創作者的自我剖析,純粹了極致、也揭示了你我慣性忽略的生活日常,在2019年冬,適合與自己和解。
              始於2013年起,藝術家彭譯毅對建築類材料的嘗試,關注傳統性媒材與工法,把焦點著重在對「夯土」的實作與研究,且試圖將其形式從傳統中解構、並建構一套符合現今生活模式的造型姿態,2016年因此榮獲台北藝博MIT新人推薦,展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夯土」系列作品。
                 而彭譯毅的作品不僅是視覺經驗的創造,更是土地及時間的延續;這也不是針對土地的描繪,而是土地經驗的引入。彭譯毅的創作正是把氣味、材質、生命及土地經驗,混上了米糠、水泥、火焰之後,用力夯入生活之中。
                這次,彭譯毅帶來了全新的平面繪畫作品,看似逸離之前的創作形式、卻也前後相承,透過一位藝術創作者的自我剖析,純粹了極致、也揭示了你我慣性忽略的生活日常,在2019年冬,與自己和解。
                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表示,一路看著彭譯毅的成長,繼2016台北藝博MIT的驚喜後,今年的作品趨向沉靜純粹,顯示藝術家的自省,更提供觀者另一個反思的視角。
                知名策展人張禮豪則提及,「我們眼前所見,不是事物的全貌」,有些作品的光影捕捉一致,有些作品的光影截點時而分野,可說是接近抽象的狀態。而從攝影開始,當時就被宣布繪畫已死,又進入數位AR / VR時代,古典繪畫又被迫面對挑戰;但當代藝術創作者的創作,來自某些真實的感官、跟被畫物建立關係,情感的處理是當代藝術創作者最需思索的問題。
              「總有一天我們會與自己握手言和,就是當彼此都感到平靜的時候...」彭譯毅透露,故事得從9年前說起。他說,這一年從研究所畢業,打從高中開始,一直以來都以繪畫來完成各階段學業,從研究所畢業也渡過了3年的掙扎。
            期間,他常到建築工地幫忙,從工地中發現他對建築材料的喜愛,並藉由工法把它們變成迷人的樣貌;直到父親因癌症去世,「在死亡面前,有什麼是你不敢放下的呢?」。              
                彭譯毅不諱言,「父親送給我勇氣,我就將繪畫放掉了。」他因此開始試著以建築材料來創作,5年來和繪畫的關係,是「拿起來放下、放下拿起來」。
               這次也許可以試著想一想。彭譯毅說,腦中閃過數以千計的畫面,試著從他的過去找尋線索,回溯在高中畫室學到了如何快速又完整地畫一張靜物的方法,著實引人發噱。
                所以,決定畫靜物佐自然光。任何東西都可以是靜物,「那麼我的靜物是什麼?」他試著從現實找尋……,「嗯,就寶特瓶或塑膠品吧!它們無所不在、隨手可得,但卻幾乎不佔用我們的記憶體。」 於是,這次個展中,彭譯毅呈現出你我慣性忽略的生活日常,邀請大家在歲末之際,不妨沉澱心緒,讓自然光引領靜物帶給您最獨特的表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