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樂寓毫端:臺灣文學的毛筆時代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一兩百年前的文青怎麼發廢文?在這個敲敲鍵盤、點點手機、或「嘿Siri」就能製造、發文的年代,你應該來一趟國立臺灣文學館2020年11月26日至2021年5月16日的書法特展,看毛筆如何化作鬼滅之刃的日輪刀,不斬鬼,斬國家大事、斬胸中塊壘,還能用它耍廢、賣萌、傳情。 「樂寓毫端:臺灣文學的毛筆時代」請出一位重量級貴賓鎮守展場,是乾隆年間朱景英的木刻對聯,老人家不但是本館最年長的藏品,也是第一次露面。此外,精選40餘件以毛筆寫作之藏品,時間跨越清領、日治與戰後時期,涵蓋30多位作家、15位捐贈者。 展品包含清末施瓊芳、葉應祥等傳統知識分子的八股文習作。日治時期則有瀛社謝汝銓、黃純青、王少濤、魏清德、林佛國;櫟社莊太岳,鹿港洪棄生、羅懷珍、施梅樵、陳子敏,與清水蔡蓮舫;南社鄭指陳、鄭啟東、洪鐵濤、趙雅福、王炳南、黃欣、謝國文,與高雄鄭坤五。除了臺灣文人之外,也有在臺日人籾山衣洲、續木介壽的作品。並有戰後來臺的于右任、董作賓、吳承燕等人的書作。這些藏品表達臺灣一代知識人的社稷情懷、生活美感,甚至私碎瑣事,訴說一個曾經滿載文學風華的毛筆時代。 這是最有親和力的書法展,有別於過往書法展有距離、不容易看懂,「臺灣文學的毛筆時代」以明白曉暢、老嫗能解為宗旨,只要掃描Qrcode解說,就能產生全都看懂的錯覺!說不定不是錯覺呢!展場除了毛筆文青的作品之外,也有線上寄送電子明信片的裝置,可以體會線上毫端之樂,一秒變身為鍵盤文青。 在鉛筆、鋼筆、鍵盤出現之前的時代,書信、卡片、對聯、冊頁,都是樂寓毫端的行列。逐漸喪失用筆書寫樂趣的現代3C控,看看前人如何用毛筆徹底實踐了生活的樂趣與悠哉。想想我們也許毛筆在手,能再創造出一些別具特色的作品,或是傳承後世的深刻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