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0206古蹟歷建全數修復 歷史建築鹿陶洋江家宗祠完工謝土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於2014年發生的0206地震中受損嚴重的歷史建築鹿陶洋江家宗祠2017年底啟動地震災損修復,去(2021)年11月修復完竣,江家族人特別於本(2022)年2月19日舉行謝土儀式。自此,該次地震中受損的臺南市43處古蹟及歷史建築,宣告全數完成修復。
2016年2月6日發生震央位於高雄美濃、芮氏規模達6.4的大地震,在臺南市最大震度達到7級,造成全市43處古蹟及歷史建築受損,災損規模與嚴重程度遠甚於其他縣市;歷經市府多年來全力搶修,相繼完成修復。其中楠西鹿陶洋江家宗祠受損嚴重,造成包括拜亭柱體開裂,公廳、神明廳及祖祠堂之屋面瓦片滑動及壁體裂縫、神明廳脊頂之剪黏損壞等問題,修復重點為結構補強、粉刷工程、屋面修復及彩繪剪黏修復等工項。本案由陳修新建築師進行修復設計,工程於2017年底啟動、金額新臺幣1,350萬元,由明聖營造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去(2021)年11月順利完成拜亭、公廳、神明廳、祖祠堂修復等全部工程。其中神明廳中脊量體大,中央立有福祿壽三仙,兩側雙龍吐水的脊飾,甚為精彩,卻於地震造成多處斷裂,為求保存完整,以現地兩階段撐脊方式進行架上修復,避免二次損壞,實屬不易。
從江家聚落建築配置,可以清楚看出宗族族人對傳統家庭倫常的重視。宗祠位處聚落中軸線,往外慢慢拓展,祖訓並規定「聚落內的建築不得超過祖祠堂的高度」,因此宗祠建築的作工,可說是整座江家聚落建築群中最為講究、精細者。依據碑文記載,目前宗祠的最早修建年代為1906年,1930年(昭和5年)翻修,形成今四進三院十三條護龍的建築格局。後期修建宗祠主要以破損修繕為主要目的,2010年甲仙地震時亦僅進行部分結構補強,因此本次修復工程可說是江家聚落近90年來最大規模的修繕。
本次復建工程自設計至工程發包,皆由文資處輔導江家修繕代表人自主辦理。設計期間經現場整體詳細調查後,發現損壞情形較地震後初評更為嚴重,經代表人協調統合族人之意見,決定修繕優先原則及聚落住民於施工時之配合機制,堪稱私有文資保存管理維護的表率。
此外為維護聚落建築群空間紋理與景觀環境,本市文資處爭取中央核定補助「江家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研擬「保存及再發展原則條文(草案)」及「建築形式及景觀維護方針條文(草案)」,依其空間紋理特色及意義區分為三種建築區、交通區及養殖區;並依照「原始風貌維持狀況佳」、「建築外觀具特殊性」、「具特殊歷史文化意義」等保存基準,將建築物及開放空間分為三級,規範本區建築材料、色彩、高度等建築管制,以延續本聚落建築群之原有整體空間紋理及因地制宜之建築多元樣貌。近於本周一(2月14日)在剛完工的江家宗祠舉辦公聽會,廣納在地居民對聚落建築群的保存及再發展計劃之建議,凝聚江家族人對聚落建築景觀風貌的維護與文化意義的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