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點亮希望之燈‧迎向未來 HOPE─921地震23週年「希望之燈」點燈活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串連日本阪神和台灣921兩大地震的紙教堂,從2005年跨海來台,2008年在埔里桃米完成再生,她是921後重建引領埔里邁向轉型城鎮的重要醞釀基地。然而近年來,全球面臨疫情、戰爭、地震、極端氣候……的苦難,在921地震即將屆滿23週年之際的9月17日晚上6點,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文化部和水保局南投分局的支持下,要在走過災難撫慰人心的紙教堂,舉辦「希望之燈」點燈活動。
3年前,921地震20周年之際,在陳建仁副總統的祝福下,日本NPO法人阪神淡路大地震1·17希望之燈代表藤本真一將從神戶送到了台灣桃米的「希望之燈」交到了紙教堂催生者、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的手上。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的5年,為了祈願受災者安息,並賦予活著的人們有光明的希望,因而設置了希望之燈,20多年來一直照亮著大阪神戶災區。
「我希望能和住在台灣這個土地上的朋友,分享希望之燈的光明!」希望之燈不只在神戶,同時也照亮著311地震等日本各地災區,台灣是第10盞,「災害把台灣與神戶、日本連結在了一起,期盼這個雙方情誼的象徵,希望之燈能永不止息的照亮著我們。」藤本真一表示。
台版「希望之燈」,是由竹編藝術家蘇素任所創作,她以竹的雅致與堅韌,編織了蝴蝶生命樹的意象,如同蝴蝶的一生歷經層層淬煉,最終羽化成蝶,期勉人們不畏環境艱辛,只要心中有相信,有盼望,有勇氣,不管遇到什麼狀況,終能面對挑戰。
促成這次希望之燈來台的「受災地市民交流會」代表垂水英司表示,在阪神大地震10週年時,邀請了台灣20位人士前往,參加「受災地市民交流會」舉辦的民間重建會議和參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並進一步開展推動了紙教堂的遷移等各種活動。」已經83歲的垂水英司衷心期盼:「即將被點燃的希望之燈,就像照亮引導我們前行的指南針!」
「紙教堂希望之燈」點燈活動,從17日下午3點半開始,由來自88風災之後,由陳俊志醫師擔任指揮的六龜寶來國中和尼布恩合唱團,以及新住民家庭所組成的台灣安克隆樂團登台演出。臨晚,大夥一起享用由桃米餐廳媽媽所烹飪的大鍋飯,回味地震初期大家同舟共濟的場景。晚上6點在空樂團空靈的音樂聲中,詩人路寒袖吟詠「希望」之詩,23位代表手執竹燈參與「希望之燈」點燈儀式。其後由Butterfly弦樂六重奏與蛹之聲團員、埔里合唱團透過樂音傳達對世界未來的無限祝福。
因為疫情,暫時無法來台的原紙教堂神父神田裕,透過影片傳達,我們體驗了大自然所帶來的威脅,了解到有形體之物無法永恆,然而人類的行為並沒有因此停止,榨取天然資源、破壞環境、引發戰爭、剝奪了人類自己的性命,在這個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這個大家庭裡,我們自己就彷彿是到處作亂暴動的病毒。這個世界不該繼續爭奪有形之物,而應學習相互尊重、分享,才能建構出真正屬於人類的幸福與和平。「我是如此堅信的,讓強者在底下做後盾,強者支撐起弱者,並將孩子置於最崇高處,不任時代擺布。神田裕神父懇切地接著說:「點燃希望之燈,迎向未來!我想和大家一同祈禱,絕不躊躇停止我們奔向和平的腳步,並努力貼近彼此的心靈!」
除此,從9月17日到9月25日,在紙教堂「流」藝廊有「走過23」創生展,透過影音物呈現15個單位走過災難的創生故事。回顧23年前921地震之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政府、NGO及社會各界跨域合作下,成功以生態保育結合生態旅遊,讓桃米從埔里鎮最貧窮的社區,轉化成兼具生活、生態與產業發展的社區,這其中紙教堂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表示,紙教堂落成已邁入第14年頭,在點燃希望之燈之後,期待紙教堂可以成為心靈的充電站,為在這不安的世界環境氛圍中,為人們找到安身立命的能量,在災難的經驗中,汲取生命的養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