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民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新銳藝術家臺北藝博展實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推介臺灣青年藝術家登上國際藝術舞台,每年公開徵選8位(組)40歲以下藝術家於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並於2020年促成原民會辦理「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共同強化臺灣新銳藝術家的發展舞台。除安排入選藝術家參展台北藝博外,亦提供展區基本設備及佈展經費,協助整體行銷宣傳,並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作,媒合專業畫廊協助藝術家處理現場作品交易等藝術經紀事宜。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特別感謝畫廊協會、專業畫廊等16年來支持、協助「MIT新人推薦專區」的推動,帶領年輕藝術家走進產業、走向國際。李靜慧指出,在行政院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部明年起獲編4年共100億的「文化黑潮計畫」,以6大面向全面關照文化藝術領域。其中視覺藝術在文化部長史哲的全力推動下,重點工作將包含視覺藝術創作參與國際展會,以及針對青壯年視覺藝術創作者的支持計畫等。期待有越來越多的視覺藝術作品、青壯世代創作者的足跡進到國際,讓臺灣在世界被看見、被喜歡、被認同。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指出,兩部會合作開辦的「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在每年的藝博會都廣受好評,也讓原民藝術家成功推廣至國際展會,相信未來臺灣原民藝術將成為文化外交很大的亮點;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表示,MIT及原民兩個特區是文化產業的品牌,不只是要在臺灣發光,更要走上國際。協會今年成立30周年,將傾力為藝術家接洽更多國際展出的機會。 MIT評審代表林平提及自己曾參與第一屆MIT制度建構,回首16年的發展歷程,許多當年青澀的藝術家現已邁入中青代,也在藝文界有很亮眼的成績,備感欣慰,並勉勵所有入選的新銳藝術家們持續不斷的創作;原住民族專區評審代表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表示,本次參展的5位藝術家,他們的創作不單只反映個人,更是透過細微的觀察及反思,將原住民的社會現象透過物件再現,並藉由臺北國際藝博會的平台,讓眾人能齊聚探討及關注當代的原民議題。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吸引6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報名徵件,脫穎而出的8位藝術家為王俞晴、林奕軒、胡竣傑、陳佑朋、陳楷仁、張驊、楊奕軒、謝榕蔚。入選藝術家創作媒材形態多元,從油彩、壓克力顏料,到錄像攝影、不銹鋼雕塑至中性筆紙本繪畫,展現臺灣青年豐富多樣的藝術創作風格。 王俞晴以在美國紐約的經歷做成錄像,表述自己在紐約疫情期間戴著口罩而遭到歧視的感受;林弈軒的創作反擊這個高度圖像化的世界,透過解構符號、拼貼、重組成失語的畫面;胡峻傑以不銹鋼堆焊技巧比喻自己不斷堆疊的自我認知與情緒;陳佑朋則透過創作來呈現空間中不易察覺的變化,進而隱喻生活在空間中的人們心中的感受;陳楷仁是用「表皮層」這樣子的比喻,以詼諧的畫面來表達對社會的體悟及觀察;張驊的油彩作品描繪數位時代下的風景,藉由景象重現某些記憶的切片及情景;楊奕軒試圖讓繪畫具有形成的時間性,讓觀者激起祖先在這片土地的記憶和共鳴;謝榕蔚在平面繪畫中創造抽象空間,而原子筆作為創作的媒材在過程中反覆使用水暈染墨水,透過循環反覆的時間感來產生視覺的韻律。 「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則邀請策展人林怡華策劃,分為策展區及特別呈獻區,共有5位參展藝術家,包括同為卑南族人的米類‧瑪法琉Milay Mavaliw、伊命‧瑪法琉Imin Mafaliw;創作類型涵蓋軟性雕塑、錄像、影像、金工、公共藝術的林介文Labay Eyong,以及2016年獲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榮譽的尤瑪‧達陸Yuma Taru、2022年參加第23屆雪梨雙年展的武玉玲Aluaiy Kaumakan,透過獨特的藝術技法,表達各自的生命故事及哲思。 文化部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作,透過藝術博覽會媒合畫廊的機制,持續建立藝術家與畫廊的合作橋梁,提升藝術家作品的市場能見度。今年媒合畫廊包括藝星藝術中心、傳承藝術中心、雅逸藝術中心、異雲書屋、伊日藝術計劃、采泥藝術、琢璞藝術中心及名山藝術;「原住民族藝術特區」的媒合畫廊為尊彩藝術中心。在畫廊專業協助下新銳藝術家可以專注於藝術創作,作品能夠更順利的邁入藝術市場,不僅展現出臺灣畫廊對培育本地新銳藝術家不遺餘力,亦說明藝術經紀制度建立對藝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及「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將於10月20日至23日舉行的「Art Taipei 2023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地點為臺北世貿中心一館。聚集國際知名藝術專業人士的臺北藝博,將是新銳藝術家們大放異彩的最佳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