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PTT Space 將於 2024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呈現酷兒先鋒席德進個展「暗示」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Boy With White Shirt |席德進 Shiy De-Jinn|1967|Oil on Canvas|H 64 × W 52 cm|PTT Space提供 2024年3月26日,臺北 - PTT Space榮幸地宣布將於2024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舉辦已故臺灣現代主義大師席德進的個展「暗示——席德進個展」(Shiy De-Jinn: Intimations),由現居美國的臺裔策展人邱上源策劃。此次展出席德進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創作的私密肖像畫,也是畫廊首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亞洲視野」展區。其中展出的作品強勁而細膩,既體現了席德進極具影響力的感性,也反映了臺灣現代藝術史。「暗示——席德進個展」擴展了肖像畫中所體現之凝視的觸覺政治,和欲望的潛伏性,展出的肖像畫既有受委托的創作作品,也有非委托性質的藝術家創作,在溫柔和赤裸的幻想之間徘徊,證明了他作為東亞酷兒先驅的地位。他在畫中對視線的巧妙處理,暗示了難以言喻的激情和熾熱的意圖。透過與他寫給單戀對象的私人情書節選的對話,「暗示——席德進個展」邀請觀眾藉由藝術家自己的眼睛,重新審視戒嚴時期臺灣同性戀者的生活現實。 「暗示——席德進個展」以對凝視的思考為前提。作為肖像畫中嵌入的基本姿態,凝視的相互關係已被許多人理論化,包括學者羅拉・穆爾維,她詳細闡述了「男性凝視」作為一種決定性的因素,從異性戀父權制的立場出發,促成了對女性和女性身份的影視想像的持續存在。當代視覺文化中關於凝視的論述,主要源於拉康的理論,傳統上圍繞著將凝視構建為一種針對對象的視覺掌控行為,後來的學術研究從新的維度對這種權力關係提出了質疑。凝視的酷兒化——也就是從酷兒的角度進行凝視——因而創造了重新思考視覺、調節慾望及產生其他方向的機會,特別是在以凝視作為基礎的肖像畫系統。 臺灣已故的現代主義畫家席德進以描繪肖像畫而聞名,凝視在他許多的作品中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作為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酷兒藝術家,席德進的藝術發展與他作為一名同性戀者的經歷深深糾纏在一起,而當時的社會尚未具備表達同性慾望的詞彙。在「出櫃」還未成為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個正式的社會儀式的時代,席德進公開的非異性戀身份,既是一種勇氣的標誌,也是一種具有力量的自我認識,同時對他的作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如何運用他(酷兒)的凝視來創作表達。 「暗示——席德進個展」挖掘了席德進於大眾面前的淡然態度底下的深層情感,展出內容集結了席德進所繪製的肖像畫,並將他與莊佳村公開發表的通信摘錄並列展示。莊佳村是席德進昔日的學生、感情對象和繆斯,他最著名的作品《紅衣少年》(1962 年)就是以莊佳村為靈感。席德進的文章既是情書,也包含了哲學上的思考,揭示他的內心世界,其中更令人著迷的是席對單戀的溫柔投入——由於莊佳村是異性戀——無法被直接地表達出來。本展覽將透過這些資料,與席德進的肖像畫展開一場藝術對話,並重新思考僵固的社會結構和藝術慣例,如何被轉化、消解為不定形且矛盾的欲望表現。 席德進(生於 1932 年,卒於 1981 年)出生於中國四川。他最初就讀於一所傳統的人文學院,1943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師從繪畫大師、中國現代主義先驅林風眠。1948 年畢業後,席德進隨中國內戰結束後撤退的中國國民黨軍隊移居臺灣,先在國立嘉義高級中學教授美術,後到臺北從事插圖畫家工作。1962年,席德進代表臺灣參加第四屆和第五屆聖保羅雙年展(Bienal de São Paulo),隨後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考察美國的藝術環境。之後,席德進在歐洲巡迴展出四年後返回臺灣。席德進被認為是臺灣最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臺灣機構廣泛收藏,其中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所收藏的50件作品。 邱上源,1997年出生於臺灣,現居住及工作於美國紐黑文。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環境設計碩士生。現為視覺文化及設計研究企劃《都市神話研究中心 Centre for Urban Mythologies, CUM》創辦人與主研究員,東南亞短片電影節 SeaShorts 藝術總監及獨立策展人。他的作品及研究項目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及國際展覽展發表: 新加坡亞洲電影資料館、沙迦建築三年展、馬德里屠宰場媒體研究室、埃森帕克表演藝術中心等。 PTT SPACE 是2019年成立於臺北的當代藝術畫廊,主要聚焦於東亞及海外的新興藝術家。作為著名八大畫廊的實驗性分支,PTT SPACE 持續關注著東亞藝術的發展,藉由挖掘創新的藝術實踐和表現形式,試圖提出具批判性和創造力的理解觀點。PTT SPACE的名稱靈感來自於臺灣著名的數位論壇,取其開放和多元的精神特性,希望從臺灣出發創建一個激發新議題的藝術平臺。PTT SPACE 曾參與過的藝術博覽會,包括上海ART021、臺北藝博會和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推廣的作品受到富邦藝術基金會等私人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