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共好 結合企業、社會與社區力量一起種樹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110年度金門縣植樹節活動在金沙鎮斗門社區舉行,為提高造林存活率,今年縣府首度與民間企業、NGO組織及社區合作的模式,使用「水源寶育盆」將造林時間提早至今年一月,面積增加至12公頃,種植林木約24,200株;縣長楊鎮浯表示,造林不只是林務所的事,整合縣府團隊資源,並藉由新技術的引進,才能提高整體存活率,營造更健康及多元的森林林相。 楊鎮浯縣長在致詞時指出,資源整合及合作相當重要,金門舉辦造林活動多年,特別感謝和泰汽車TOYOTA一車一樹計畫支持離島造林活動,並藉由慈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所開發的水源寶育盆及10多年來在台灣各海岸的造林累積經驗,解決海岸造林最棘手的水份灌溉及風砂掩蓋問題,後續造林存活率可顯著提升。此外,更特別感謝斗門社區提供12位願意把私有土地提供作為環境綠美化的地主們,延續斗門百年來建構「風頭樹」照護鄉里的先祖遺風,精神讓人感佩;此外,在109年金門歷經50年來最嚴重乾旱的當下,以自來水廠再生水作為林區水份澆灌來源、環保局自製廚餘堆肥及林務所疫病木燃燒產生的生物碳改善土壤、農試所配合社區林業提供的果樹苗,甚至是金防部弟兄長年支援造林及颱風救災工作,各單位資源整合一起合作,團結的縣府團隊與才是讓金門共好的關鍵。 林務所所長鐘立偉說明: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離島林業的經營越顯困難;烈日、強風、少雨、土壤貧脊,相對於其他區域林面臨的困境,金門海岸造林的挑戰更加困難;109年首度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導入水寶盆及海岸造林新觀念,110年將於翟山、歐厝、安東、多年、嚨口、瓊林、蓮庵里、斗門等處設置14,000個水寶盆,種下24,200棵苗木、面積達12公頃,自1月迄今,已造林50%,苗木持續健康成長,但每筆造林地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撫育管理,後續仍需要同仁及其他單位的協助才能完成預期目標。 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表示,金門海岸造林計畫從樹種選擇、施種時程到技術工法,整合運用了慈心十多年來在全臺各地的種樹經驗。慈心基金會進入金門海岸造林現場後,首先指導水寶盆種植程序,以發揮水寶盆的最大效益。同時,憑藉過去在台中、雲林台西等少雨地區造林經驗,協助規劃造林時程、依風向及遮蔭程度配置適宜樹種,以抗風耐旱耐鹽的木麻黃、黃槿、楝樹和相思樹等樹種發展先驅林。加上配合防風圍籬、灌溉系統為水寶盆補水、等海岸造林配套措施,提升整體造林環境。其中特別之處,由於水寶盆可持續對樹苗給水、緩衝風吹及穩定根部地溫的功能,使金門可在冬末尚處旱季時,就開始造林,透過水寶盆的養護,當樹苗開始適應發根,就可以及時迎接金門早春的雨水,而能蓬勃發展,如此,更能提高存活率及成長速度。從2021年1月種植後,經2個月的養護,不僅苗木持續健康成長,更在水寶盆周邊發現昆蟲、齧齒類等動物微生態形成。 種樹行動帶來的公共參與效應,何斗里陳福林里長強調,斗門社區在清朝即有在村落外圍廣植「風頭樹」防風定砂的傳統,至今聚落內仍保存多棵百年老樹,感謝縣府及各單位規劃本次的活動,「種樹」是社區大事,舉全村之力熱鬧舉辦,聚落耆老跟週邊何埔國小都動員來製作紅龜粿及海蚵麵線,而圓頭農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承琛感念年輕時曾參與林務所造林工作,也在現場免費烤肉乾給工作人員,大家有志一同,希望藉由「種樹」帶動的社區文化復興態勢,讓更多人看見百年斗門的特殊價值。 補充說明:斗門社區共計種植林木1225株,樹種包括豆梨、黃連木、榕樹、黃黃槿、樟樹及龍眼樹等,使用水寶盆410個,活動參加人數約400人,包括支援的國軍弟兄、何浦國小師生及社區居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