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知名作家華嚴離世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知名作家華嚴(本名嚴停雲)女士於12月10日病逝,享嵩壽100歲。文化部長李永得聞訊深感不捨,並表示華嚴女士創作能量豐沛,影響臺灣一代人甚深,成就令人感佩,其離世實為臺灣文壇一大憾事,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華嚴女士生於1922年,為清末學者嚴復孫女,幼承庭訓,家學淵源,亦深悉佛典。其於抗戰期間來臺,1949年與資深報人葉明勳結褵,196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智慧的燈》,此後持續創作40餘年,著作以小說為主,兼及散文,多部小說曾獲改編為電視劇,其中《蒂蒂日記》榮獲第15屆金馬獎多項獎項,《花落花開》、《燕雙飛》等改編作品亦膾炙人口,深受社會大眾歡迎。其小說創作大膽採用各種敘事手法,例如《鏡湖月》的書信體、《蒂蒂日記》的日記體、《神仙眷屬》與《兄和弟》等篇則採對話體,在臺灣長篇小說創作史上具開創地位。 文化部表示,華嚴女士在文學創作上卓具成就,除開創小說體裁外,內容亦具有深厚人生關懷與宗教哲思。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國家文藝小說創作獎,並歷任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兼評審委員、行政院文建會文藝委員會委員、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監事等職。而其於2011年出版,追述早年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年少經歷,揭示深藏半世紀文學初心的作品《迴夢約園》,珍貴手稿現由文化部所屬臺灣文學館典藏。

兔氣揚眉好過年 臺文館新春活動開跑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卯兔迎新禧!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新春系列活動,由跨年連假至元宵節,邀大家一起「揚眉兔氣」迎向新年! 2022年12月31日到2023年2月5日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解謎遊戲及兔年贈禮活動。「鴻兔大展:解謎闖關」,只要到臺文館服務臺索取闖關單,參觀展覽找答案,完成即可兌換限量精美小福袋,內含臺灣動物文學特展多重好禮、新春限定小卡等。1月23日(初二)至1月29日(初八)每日前30名完成再加碼隨機禮物,快來擴張文學知識版圖! 「好禮兔you:完成任務送春聯」,於Minimou文學咖啡坊點「紅蘿蔔蛋糕」;於藝文商店消費滿75元;或於館內任一處模仿兔子比「YA」拍照,並於FB或IG打卡,即可獲得只送不賣的「錢兔似錦」小春聯,與兔子一同跳進繁花似錦的文學世界。1月23日(初二)單日限定,來館即送限量兔子藏書票貼紙。此外,還推出兔年紀念章,於大門入口長梯下印章臺,供民眾參觀時蒐集留念。 「兔飛猛進:繪本闖關」1月24日(初三)、1月25日(初四)14:00至17:00登場!通過《花鬧白雲端》、《老皮箱歲歲念》、《冷不防》等3個繪本關卡,即可兌換限量精美小福袋,一路衝向終點吧! 臺文館春節期間1月21日(除夕)、1月22日(初一)休館,其餘時間皆正常開放,現正展出「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以及「你了解我的明白——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本館位於臺北的臺灣文學基地開放時間亦同,除現正展出「浪花臺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外,還將推出集章、打卡等期間限定活動。 2023年歡迎來最有字氣的臺文館,玩遊戲、拿好禮,文學力兔飛猛進。

花·漾·年·華展覽 ~ 台南生活美學館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悠遊畫會於111年12月29日至112年1月17日,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二展覧室辦理「花·漾·年·華」展覽,敬邀各位藝術同好共襄盛舉蒞臨參觀。 郭芳純理事長表示「悠遊畫會」成立於2005年,成員有專業畫家,職場退休者與家庭主婦,相約每週四到戶外寫生,幾乎全年無休。每次的聚會都帶給成員們無限的樂趣與期待,一處處看似平凡的景點,卻能創造出各自的風格,如著重色彩和線條處理,追求空間的平衡和畫面的和諧,或是以寫意或抽象表現獨特觀點,將這瞬間的印象紀錄於繪本之上,也有以系列主題為訴求,尋找臺灣文化的創作理念及表現情愛的纒綿特色。 此次畫展將發表一年來會員創作成果,展現花漾年華總是詩,人間真善美的展出理念,歡迎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與藝文同好蒞臨參觀指教。 展覽地點: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二展覽室 展覽日期:2022/12/29~2023/1/17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 9:00-17:00

「形符穿梭—世紀豐碑:2022郭清治雕塑特展」 打開臺灣現代雕塑之門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形符穿梭—世紀豐碑:2022郭清治雕塑特展」,今(30)日於中山國家畫廊舉行開幕式,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國立國父紀念館長王蘭生、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知名詩人席慕蓉教授、藝術家王秀杞教授等各界貴賓蒞臨參與。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代表文化部長李永得向郭清治教授致意,並表示郭清治教授歷經鑄銅、石雕、金屬、複合媒材、形塑空間等不同的實驗與轉折,始終不變的是對於雕塑獨特性與本土性的追求;逾半世紀的雕塑創作之路,從早期的寫實具象,經歷多年的探索與突破,開創出具有獨特東方氣質的個人風格,悠遊於具象抽象之間,不僅在國際綻放光芒,也是臺灣現代雕塑發展的縮影。 國父紀念館長王蘭生表示,本檔是屬於重量級的展覽,除了作品量體都非常巨大之外,郭清治教授更是臺灣雕塑界重量級的前輩藝術家。本展採取先開展後開幕的模式,為了是要將展覽實景收錄在畫冊當中,呼應郭清治強調雕塑不只關注作品本身,還兼顧它所處空間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作品的展陳方式呼應主題「形符穿梭」,民眾欣賞作品的同時,也像穿梭在作品之間。藝術家一生致力於研究各式的創作媒材,探討雕塑跟空間的各種可能關係,也造就出屬於郭式的獨特風格。尤其在複合媒材的作品,可以從各種角度和面向去欣賞,呈現出來的作品相當多元與豐富,歡迎社會大眾把握機會前來參觀。 長期研究臺灣雕塑史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表示,郭清治教授在這60年間,從具像的雕塑創作到複合媒材的創作,有石雕、木雕、青銅、不鏽鋼,幾乎所有可以想得到媒材,都實驗與研究過。他的作品結合理性與感性,用非常理性與科學的技法去處理材料的潛在力量,再去發展出感性的創作符號,傳達時代與社會的訊息,作品深具本土性。郭清治是臺灣戰後第一代雕塑藝術家,影響臺灣雕塑史的發展,甚至雕塑系後輩都受郭清治既自由又非常嚴謹的創作風格影響,可見他在臺灣雕塑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策展人石瑞仁表示,本次展覽策畫將郭清治教授多元豐富的畢生創作,概分為「一甲子的雕塑志業」和「跨世紀的藝術豐碑」兩個子題單元。北展廳所展出的是郭清治面貌豐富的41件中小型雕塑原作。這些郭清治謙稱為「習作」的中小型作品,其實就是一個藝術家心路歷程的軌跡,也是他長期蓄積能量,邁向爾後成熟巨作,發展紀念碑性現代雕塑之前置作業的心血成果。南展廳則呈現1980年代以來,郭清治從個人工作室和藝術展廳,邁步走向社會空間與公共場域的不同實例和多樣成果。他們匯聚出了郭清治雕塑家生涯中長達20餘年的另一創作高峰和藝術光譜,也隱約呼應了臺灣政治解嚴、經濟起飛後的社會榮景,和一股新文化建設的時代氛圍。 郭清治教授表示,在離開臺北30多年之後,能回到中山國家畫廊舉辦跨年度的雕塑特展,心中十分感謝。並談到創作生涯前期都在研究造型與材料。從試做造型與材質實驗中,去探討雕塑美學的問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投入複合媒材的創作形式。在作品裡蘊涵的創作思想,透過圖騰與造型的轉譯,展現出臺灣複合文化的特徵,也印證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雕塑創作風格,不是日本人留下來的傳統,也不是西洋現代風貌,而是典型的臺灣本土、原創性雕塑。他相信唯有建立獨創性風格的作品,才能與國際接軌,並獲得肯定。 國父紀念館表示,郭清治以「人」為創作基本思維,運用「具象」與「抽象」,「實體」與「穿透」的理念,藉著複合性的媒材,探討雕、塑、鑄、切割、榫接和鑲嵌等共融的創作途徑,傾注大量時間思考、摸索、嘗試與實驗,製造異質性的空間與環境的關係。使其創作的面向,在臺灣美術的洪流中,打破傳統單一性的雕塑理念,建構多元思考空間,豐富了臺灣雕塑藝術的多樣性,同時,成為註記在地人文和歷史的藝術豐碑。近年郭清治創作時間逐年減少,但對藝術的思考未曾停止過,從年輕的基礎造型雕塑到獨創領航的現代雕塑,玩轉媒材的可能性,以藝術創作為畢生志業,持續用作品與世界對話仍是他多年來的堅持。 展覽現場還有一件現地創作,參觀民眾可以藉由虛實影像投影與雕塑作品的結合,近距離的感受到雕塑的震撼力與其跨媒材的功力。現場並展示郭清治於全臺的大型雕塑作品分佈圖,可以藉由數位載具掃描二維條碼,連結至相關的照片與影片,民眾親自造訪實景時,更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形符穿梭—世紀豐碑:2022郭清治雕塑特展」展出48件精采作品,是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的跨年度大展,即日起至112年2月12日,歡迎民眾蒞臨參觀。展覽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www.yatsen.gov.tw,或電洽該館服務台(02)27588008分機545、546。

南大聯電課輔中心舉辦年度圓夢計畫暨校友回娘家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聯電課輔中心於12月29日晚間舉辦年度圓夢計畫暨校友回娘家活動,以「新曦」為主題,由課輔學童、志工、老師、校友及行政人員接力演出,全場充滿接連不斷的歡樂笑聲,在寒冬的歲末一起暖心迎接新年。 財團法人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於2006年起與南大跨界合作「播撒希望種子課輔計畫」,迄今連續執行計畫達16年之餘,南大課輔中心在地深耕,服務臺南地區中小學的教育相關活動與輔導希望家庭學童。活動中,各班展現精心準備的才藝表演,包含釣魚BBQ、聖誕歡樂話劇、世足Waka waka、小城夏天、熱愛105度舞蹈、時空大冒險、誰是臥底、急凍笑話、香水舞等,續由課輔教師與大五實習教師進行成語接龍、歌曲接唱,最後,大家一起向課輔希望樹許願並向用收聲機留下給三年後自己的話,約定三年後一起回課輔中心團聚。 南大黃宗顯校長表示,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與南大長期合作,使希望家庭的學童有個溫馨的學習環境,相信能帶給學童滿滿的正向成長能量。計畫主持人南大師資培育中心黃印良主任表示,感謝聯電長期不遺餘力的關懷弱勢學童,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並讓教育公益長久永續,希望未來這份教育愛能持續進行下去。 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施秘書長璧如與何管理師蕙萍表示,這次精彩的演出,相信能讓課輔大家庭的每一份子體會感恩與惜福,期許每個學童把握當下與充滿信心、迎向未來!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2023台北國際書展 閱讀波蘭的多重宇宙 逾30國熱情參與 國際作家重磅來臺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3台北國際書展預計112年1月31日至2月5日於世貿一館1樓舉辦,主題為「閱讀的多重宇宙」,主題國為波蘭。12/29日記者會,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趙政岷、波蘭臺北辦事處處長高則叡(Cyryl Kozaczewski)、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紀大為(Davide Giglio)、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處長雷詩雅(Cecile Renault)、比利時台北辦事處處長文浩德(Frédéric Verheyden)、台北歌德學院院長圖書資訊中心主任王惠玫等共同出席介紹各國精彩活動。 文化部表示,2022年書展雖受疫情影響,但仍有來自各國出版單位熱情參與,除感謝各參展單位大力支持,也要對國際世界正式宣告台北國際書展回復實體。2023年文化部和書展基金會將納入今年辦理的寶貴經驗,將再次升級並讓所有參展者與讀者體驗更優質的書展內容。書展不僅是銷售的場合,更是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域。波蘭與我國在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等皆有相近價值觀,非常感謝波蘭台北辦事處及波蘭書協的大力協助,自2017年起,經歷多年籌備,隨邊境解封,將於明年書展帶來精采豐富的展覽內容及重磅的作家陣容,相信可以讓愛好閱讀的國內外讀者更加了解波蘭的出版及歷史文化。 波蘭主題國館由波蘭書協、波蘭台北辦事處共同合作規劃,館內將舉辦三場主題展覽,分別為「從書中看波蘭歷史」,以精選23本波蘭書籍,從傳說起源到現代社會呈現波蘭歷史中獨特的年代與事件,讓讀者透過閱讀串聯波蘭的歷史;「百年波蘭繪本插畫展」,精選1918年至2018百年間波蘭經典童書繪本與畫作,搭配《插畫精選:百年波蘭童書繪本》專書展出。最吸睛的主題展覽為「世界文明史珍本古籍展」,將展出有關古埃及至歐洲文藝復興、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等關鍵文明發展多冊珍本古籍複製品,其中蕭邦的《鋼琴協奏曲F小調》與卜彌格《中國植物誌》兩冊特別規劃在台北國際書展搶先曝光。 本次波蘭主題國策展單位力邀6位重量級作家、2位知名插畫家及重要出版社來台,現場連線介紹包含波蘭當代最受歡迎的暢銷小說《獵魔士》系列的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作品在臺灣已有中譯本的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均將再度訪臺,以及詩人、跨界創作者、童書作者及插畫家等,將參與書展之夜朗讀活動、互動工作坊等。 主題國館主視覺以國家經典紅色為代表色,融合傳統與現代波蘭設計元素的展館,將讓臺灣讀者對於波蘭出版文化有深刻體驗,並舉行新書推介會、互動工作坊與音樂表演等活動,邀請讀者從書籍閱讀、美食品嚐、手作互動等面向認識波蘭。2月4日週六夜舉辦「波蘭之夜」,將由波蘭和烏克蘭的民族音樂、爵士樂、電子音樂融合為特色的四人音樂團體DAGADANA來臺演出,並為民眾示範波蘭國民料理「獵人燉肉」等傳統美食做法及限量試吃活動,以感受波蘭傳統音樂和驚喜美食秀。 首度獨立設館參展的義大利館則帶來精選羅馬書展、參展出版社的選書並與國內知名的童里繪本洋行合作現場銷售,另一亮點為「卓越義大利:新生代兒童插畫家」,展出新生代插畫家作品;法國館2023年以「思辨之年」為主題,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來臺辦理講座;德國館由歌德學院、法蘭克福書展共同籌劃,以「腳踏車的故事」、「和平雷馬克125年誕辰紀念專輯」等為主題,並邀請著名繪本畫家卡特琳娜高斯曼漢瑟爾來臺分享,現場還安排有趣的德語學習課程;2013年為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的比利時,本次特別以法語區為參展主體,展出11家出版社的重點推薦繪本與圖像小說,並從譯者、繪者等角度探討比利時繪本、漫畫文化,展館並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議題,以永續低碳設計;隨邊境逐步開放,韓國館、泰國館、香港、日本等國均將邀請知名作家來臺。台北國際書展仍會設立烏克蘭專區,以展現對烏克蘭尋求和平之支持。 2023年第31屆台北國際書展重返新春之際舉辦,18歲以下及持展期當日高鐵與臺鐵桃園以南、宜花東票根者免費入場,外籍人士持護照及居留證亦可免費入場參觀。此外,本次書展已於即日起開放預售票銷售,為響應節能減碳,現場將全面採用交通卡入場,不另設售票亭,若現場有購買紙本票需求者,請至世貿信義路出入口大會服務台購買,歡迎大家在農曆年後,踴躍至世貿一館,參觀2023台北國際書展。

「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金銀銅賞得獎者揭曉!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與國立臺灣美術基金會攜手合作的「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於12月29日舉辦頒獎典禮。本屆金賞由善於運用宿墨與皮紙進行創作的楊寓寧以作品《觀葉植物》獲得殊榮,銀賞為善於「工業藝術」的洪瑄作品《合格》,銅賞則由曾建穎的《菜渣譜:花籃圖》獲獎,優選則由吳尚邕、花季琳、邵士銘、陳柏源、黃立穎、黃至正、謝斐、顏妤庭等8位創作者獲得。當日除了揭露各獎項得主,同時邀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羅景中館長及獲獎的藝術家們進行作品導賞,迴響熱烈。 主辦單位集保結算所朱漢強董事長表示:「集保結算所關注的不只是數字,而是在金融之外,還能對藝術與文化的價值有所貢獻。」共同主辦單位代表及評審召集人臺灣美術基金會林平執行長則提到:「臺灣美術基金會首度與集保結算所合作,共同目標便是培養年輕世代,希望不只是階段性提供獎金,而是能創造對藝術創作者的後續支持,並保有有機性,持續建構與不同領域的合作系統。」而此次展覽合作單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亦特別到場致意:「作為一所培育人才的藝術大學,很開心獲得來自金融界的資源以及藝術界的專業支持,提供學生發揮的舞台。」而獲獎藝術家們也表達感謝,以及期待創作能持續被肯定與支持。 本屆獎項以「書畫藝術在當代」為議題,向傳統書畫之於現代文化的轉承衍義大膽叩問,內容承先啟後,立足傳統書畫為基礎,藉由AI技術的觀念性融合、透過新媒體錄像及裝置藝術的呈現帶來五感沉浸體驗,並勇於顛覆筆墨工具之框架,打破普羅大眾對傳統藝術的刻板印象,將生活與社會的表徵延伸至創作紋理上,忠實紀錄著這個世代的跫跫印跡。 本屆金賞得主楊寓寧以作品《觀葉植物》脫穎而出。傳統書畫中常見的自然植物主題看似平凡無奇,細究之下卻能發現其捨棄常規,楊寓寧以濕潤的自由筆法呈現從鄉野被遷徙至居室的根與葉,義無反顧的大膽筆觸表現出年輕世代對於創作的反思和生活的連結。銀賞得主洪瑄,以《合格》為名,針對書法與書畫學習歷程的符號、格式結構,進行對照排列再重構,透過墨紙及磁磚材料的接合回應水墨在當代的提問,建構出一脈山水意象,象徵身處這個時代對於書畫定位、承載脈絡等撕裂關係的縫合再造。銅賞作品《菜渣譜:花籃圖》的創作者曾建穎特別鍾情自然媒材,善於從生活瑣碎中發現藝術的本質,將日常生活中用塑膠袋打包的廚餘,與象徵富貴的花果圖騰形象連結,指涉現代社會的豐饒指標,同時反思物質與精神生活消長榮枯的價值觀,展現藝術的多元精神風貌。 「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頒獎典禮圓滿落幕,除了豐厚的獎金外,主辦單位亦希望拋磚引玉,帶動臺灣年輕世代重新思考與定義藝術之於生活的價值與意義,未來更積極推動創作者與藝廊合作,鏈結藝術產業與市場的緊密脈動,藉以鼓勵更多潛力創作者投入,為藝壇新生代鋪路,共同開創嶄新格局。 「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展覽資訊 * 展出藝術家:吳尚邕、呂昀珊、花季琳、邵士銘、段沐、洪瑄、張亞蓁、張明曜、張嘉哲、張驊、陳柏源、陳穎蓁、曾建穎、黃立穎、黃至正、楊寓寧、蔡旻芸、盧芛、謝斐、謝榕蔚、顏妤庭、魏嘉 *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111年1月4日(三)11:00-17:00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 教學研究大樓1樓國際展覽廳(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官網:http://tfaf-tdccartsawards.tw/ * FB:https://www.facebook.com/tfaftdccartsawards/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青年藝術家創作聯展-華麗空翻的條件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一展覽室於12月29日起至明(112)年1月18日止,展出青年藝術家創作聯展「華麗空翻的條件」,本展覽是由一群年輕藝術家李翊如、柯頌葳、黃敬斌、蔡璧合及劉文韜共同展出,以「私人道德界線擴張到涉入他人之權利」為核心理念進行創作。 本展覽以「華麗空翻的條件」為題,藝術家李翊如表示,展覽是創作者嘗試表演一場華麗空翻的舞台,在準備上台前,藝術家與社會、體制、現實一次又一次的交換條件,透過觀看自身處境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藉由多元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為此次展出的訴求。 此次展出的藝術家李翊如作品以複合媒材為主,透過不同性質的創作呈現,期待能更加接近自我與真實;藝術家柯頌葳以道家中人的靈為元神,象徵人之十二元神猶如人的十二指腸般,暗喻世道中星星點點的累積與無法停歇的現實步調,造成世人內在潰瘍的疲態;藝術家黃敬斌聚焦在將視點交由未知的光影變化,到充滿自信的拍攝自己的偏執,直到拍攝對象的瓦解,如何再次建立起對於觀看的慾望;藝術家蔡璧合將生活經驗與傳統建築裝飾中常見的圖案揉合,以遊戲方式添加新的想像空間,嘗試以當代的身體重新詮釋傳統圖像;藝術家劉文韜長年以公權力為主題創作,探討從禁止標誌延伸,複製出於娛樂產業觀賞中理應令人錯愕的不自然視覺經驗。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墨映道心》書法聯展 12/28臺南生活美學館盛大展出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墨映道心》書法聯展為臺南市「德高書法學會」與臺北市「卿雲書會」書法作品之聯合展覽,於111年12月28日至112年1月18日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三展覽室盛大展出。此次《墨映道心》書法聯展,兩會各取所長,南北輝映,各盡姿態,倍增華彩,作品撞擊下的化學效應,玩味可期! 德高書法學會以「德高厝」為起點,2013年創會,是國內少數以發揚「先秦古文字書法」為職志,帶動社區書道藝術為傳承的社團。在團長陳海雄校長及書法家陳頂財老師推動下,每年舉辦展覽,為極具活力之藝文團體。卿雲書會成立十餘年,指導老師楊子雲是書藝之外兼擅多元藝術的名家,學生多以篆隸北碑為基,採現代化手法表現傳統作品。 此次聯展,計展出110件作品,有先秦古文、漢簡、隸書、草書、楷書等,完整呈現漢字發展軌跡,突顯各體書法美學特色,帶領觀者一窺書法藝術之全貌。藝術創作本是物我交融,映照動靜中歸結於初心,唯在能盡性,聯展作品亦是各是其道,自體紛陳,盼能以書藝會友,敬邀各界先進蒞臨指導,共享筆墨之趣。

「2022 年度十大藝文新聞」新聞正式揭榜 故宮打破國寶奪冠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舉辦之「2022年度十大藝文新聞」票選結果於12/27日正式揭曉!第一名為「故宮打破國寶引發爭議 公布破損過程 監委申請調查」、第二名為「歷時十年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完工開幕 「巨型銀球」成新地標」、第三名為「黃土水「甘露水」入藏國美館 成鎮館之寶將常設展出」。會中朱宗慶打擊樂團倉庫日前遭祝融全毀,引發與會者呼籲藝文倉儲的重要性,及建立表演藝術博物館的迫切性。 本次揭榜由文化部李靜慧政務次長、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王孟超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蘇瑤華理事長、松山文創園區副總監戴星磊及萬座曉劇場李孟融營運總監等貴賓共同揭曉。 本次獲最高票數的為「故宮打破國寶引發爭議 公布破損過程 監委申請調查」,文化部李靜慧政務次長表示:這則新聞顯示,民眾關注的是作為國家級博物館的故宮需要公開它的典藏的相關流程與行政程序;作為曾在故宮任職的她,深刻了解其實故宮的工作人員都以生命在照顧文物,但文物卻發生了這樣的狀況,內心也感到十分不捨。期望在這次的事件過後,全臺灣各館舍應更加重視如何保存典藏,整個社會也應該從責難誰該負責,將關注焦點轉移到整個制度的檢討與改善。 入選第二名的藝文新聞為「歷時十年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完工開幕 「巨型銀球」成新地標」。揭曉此新聞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王孟超執行長表示:這棟建築在14年前就設計完成,歷經十年建造,在開幕後不論是在建築或營運上的思考有很多挑戰,是國內較不常見的場館型態。也正因為建築的特殊性與不同思維,需要給予一些時間,在過程中將缺點及可能性調整與優化,為未來的藝術家打造一個新的展演空間。 第三名則為「黃土水「甘露水」入藏國美館 成鎮館之寶將常設展出」。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蘇瑤華理事長指出:在消失多年的維納斯重新露面後,可以在文化部的努力之下,成為台灣人民的共同資產,並在國美館永久典藏展示。是台灣美術史的重建中,因為這些珍貴的作品出土,而讓台灣的視覺藝術變得更加豐富。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劉蕙苓教授分析今年度的票選狀況,表示多數的新聞其實都是延續的新聞議題,包含第二名的北藝中心、第三名的甘露水及第五名的藝文工作者低薪都曾在過去以不同的議題與面向入選。今年度藝文及非藝文的票選人數比重差不多,但在排名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對於藝文圈的從業人員來說,北藝中心的開幕是最為重要的;而非藝文人士則認為故宮打破國寶是值得關注的議題,由此也顯現出投票者多元的意見與想法。 而近日朱宗慶打擊樂團位於新北八里工廠發生大火,來不及納入票選,但出席貴賓都認為它絕對是2022年重要的藝文新聞,也讓藝文圈再一次的意識到表演藝術倉儲的重要性。李靜慧政務次長表示:文化部將持續擴大推動倉儲計畫,甚至擴及視覺藝術。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曾介宏所長表示: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財務的損失,也是身為國家級品牌的表演團體其公共財的損失,令人心痛與不捨;但相信他們能夠屹立不搖,也希望眾人能共同支持並陪伴朱團回歸。劉蕙苓教授則指出在舉辦十大藝文新聞12年歷程當中,包含紙風車、雲門、優人神鼓的倉庫都曾遭受祝融的侵襲,這些國家品牌團隊的歷史檔案的毀損,是社會的損失。她呼籲文化部能推動表演藝術博物館的建置,保存珍貴的表演藝術史料,因為隨著這麼多重要團隊史料被燒毀,我們再也承受不起表演藝術史料的流失,必須讓未來世代的人們能了解前人是如何走到今日。 今年的投票人數創下新高,在邁入全民票選的第十二年,在為期兩週(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4 日)的線上投票過程中,總共有 1737位民眾參與 ,顯現民眾對於藝文領域的高度關心;藝文領域及非藝文領域人士的投票比數則各佔一半,不僅涵蓋藝文人士的觀點,也呈現一般大眾對於藝文新聞的看法,展現多元意見與價值。透過本次記者會,回顧過去一年大家所關注的焦點議題,並帶領民眾共同關注藝文事件,期許能團結眾人力量,共同產生文化正能量。 |2022年度十大藝文新聞 票選結果: 1. 故宮打破國寶引發爭議 公布破損過程 監委申請調查 2. 歷時十年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完工開幕 「巨型銀球」成新地標 3. 黃土水「甘露水」入藏國美館 成鎮館之寶將常設展出 4. 音樂劇LPC原文版挑戰連演六個月150場 中文版亦展現IP授權實力 5. 破除藝文工作者低薪難關 藝創工會三大訴求呼籲政策改革 6. 日本舞台劇「Q」首度來台 創兩廳院35年來最快完售紀錄 7.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 2022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台灣 8. 日治時期百年古蹟變身「萬座曉劇場」!台灣首例劇團與劇場共生 9. 終身奉獻說唱藝術!說書人國寶阿嬤楊秀卿辭世 享壽89歲 10. 「文化成年禮」藝fun券轉型明年發放 18歲青年每人1200元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南大邀請東海大學張國恩校長暢談博雅教育的真諦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12月27日邀請東海大學張國恩校長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何謂博、何謂雅;如何博、如何雅」為題,分享博雅教育的理念、發展與理想。 張國恩校長為臺大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畢業後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擔任教師,也曾任臺師大校長及臺灣大學、清華大學等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委員、新北市教育局顧問,並三度獲得科技部的傑出研究獎,被聘任為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的最高殊榮,入選2020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暨科學影響力排行榜,2021年榮獲「師鐸獎」,現為東海大學校長。 演講一開始,張校長向同學分享演講題目,他表示「何謂博、何謂雅」適用於剛開始的博雅教育推動,後來隨著各個領域的知識爆增,一個人很難將博和雅都學習完全,因此就演變成為「如何博、如何雅」。張校長以東海大學為例,向同學分享從1955年迄今該校的博雅教育發展。他認為「博」是積極主動學習;「雅」是主動欣賞他人。「博雅」素質即為正向態度與核心能力。張校長在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4.0中,將其分為三個時期,學前以引導為主,主要讓學生進行數位與實作自主學習。大一時培養正向態度與勞作教育,並發展家族導師制度,輔以博雅講座與導師沙龍,同時加深數位自主學習。大二則鼓勵同學多元職涯探索,並且透過展翅營統整博雅教育,同時利用服務學習使同學得以培養利他的實踐精神並具有同理心。 張校長認為博雅教育重要的是實踐,因此鼓勵同學們積極自主學習,最好能養成有問題就去找答案的習慣,同時也不忘要主動欣賞他人,能夠在看見一個人、事、物的同時,就能夠欣賞出其最自然的美。比起所有的學習,張校長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態度,畢竟人的態度決定高度,最後,張校長期許同學能夠秉持態度第一的精神,自主學習、尊重生命多樣性並且增強膽識與見識。

林秋芳教授攜手插畫家女兒陳園樵共同繪製 百年新竹公會堂燦爛光彩酷卡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為慶祝歷史建築「新竹公會堂」百周年紀念,自109年起,分別邀請插畫家、新住民繪本得獎作者繪製公會堂意象每月活動資訊酷卡,以多元風格展示公會堂樣貌。本次發展藝術家庭繪夢公會堂系列,更特別邀請藝術家林秋芳及插畫家女兒陳園樵攜手共同繪製公會堂新風貌!以童趣帶點夢幻的風格呈現公會堂建築。 藝術家林秋芳為前宜蘭文化局長,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為水墨與版畫藝術創作者,多次參加國內外聯展,如2018年巴黎藝廊水墨個展、2007河內藝術中心雙展、2008吉隆坡文化中心國際展及2022女藝會大展;而她的女兒陳園樵為吐司人實業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就讀法國 école de Cesan插畫大學表現優異。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藝術可以有多種表現方式,具象結合抽象擬人方法展現出新竹公會堂新面貌,這次的插畫表現可愛且不失其特徵的公會堂,像是漫畫人物似的與在地民眾打招呼,讓獲得酷卡之民眾,能夠感受到公會堂有趣的另一面,此外,發行之酷卡計畫秉持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國際感、歷史感、價值感與創造力的三感一力文化政策,跨域展現公會堂多元風貌,讓藝術文化深耕永續!」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活動酷卡資訊已於12月中旬發送,喜愛的民眾可至各縣市文化局、獨立書店或本館索取,一起感受藝術家林秋芳及插畫家女兒陳園樵筆下的新竹公會堂可愛樣貌!

拓展文化新南向 文化部外文網站印尼語版隆重上線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在新南向政策下,臺灣與印尼兩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文化部因此規劃於原包含英、日、西、法版本的外文網站新增印尼語版,即日起正式啟用。 新上線的印尼語版網站內容除介紹文化部的組織與業務,也收錄東南亞間進行文化交流的資源及文化內容介紹,例如從102年開始推辦的東南亞文化交流補助,至今已推動111項雙向交流計畫,促進東南亞地區社群對臺灣與東南亞地區文化、歷史、社會發展有更深度的認識。此次印尼語版也開闢「文化臺灣」主題專區,介紹臺灣藝文大師與名家、當代文化人物、藝文空間等。 文化部期待藉由新南向政策東南亞文化交流各項計畫的推展,以及印尼語網站的增設,向臺印兩國的印尼語使用群眾展現臺灣多元文化、強化與東南亞藝文社群的資訊交換,促進更多元豐富的互動。文化部外文網站印尼語版(https://id.moc.gov.tw/)現已上線,歡迎各界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