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臺南市立圖書館推出書香宅急便 防疫閱讀不中斷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國防疫三級警戒,臺南市各公共圖書館配合閉館至6月14日。閉館期間新總館除24小時自助取書機仍照常營運,持續提供取書、借書服務外,今(6/1)日再推出「書香宅急便」圖書宅配到府服務。此外,圖書館網站也蒐羅電子書、資料庫、影音平台等各式數位資源,讓民眾宅在家也能自主學習,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同時兼顧閱讀及健康!
南市圖新總館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24小時自助取書機,可容納2,560冊圖書。閉館期間,民眾仍可將各館圖書包括新總館在架上圖書,預約至24小時取書機取書,閉館至今取書已超過2,400餘冊,而館員在將預約書上架前,都會進行每本圖書除菌消毒,讓讀者可安心無虞閱讀。許多民眾表示,此時此刻身為臺南市民能夠如常借閱圖書實在非常幸福!
至於住家離新總館較遠,或不便出門的民眾,南市圖也在今天推出「書香宅急便」服務,減少民眾外出移動機會。只要持有臺南市公共圖書館個人借閱證,即可於入口網線上申請調閱新總館及公園總館在架圖書,館員會將讀者想借的圖書裝箱寄送到府,讀者僅須負擔運費70元,不須出門即可借閱圖書,落實居家防疫,維護你我健康。
另外,南市圖網站也提供兒童數位資源、電子書、電子雜誌、資料庫、英語學習專區、有聲書及影音平台等7大類數位資源服務,包括Hyread ebook及台灣雲端書庫10萬多本的電子書,民眾憑臺南市公共圖書館借閱證即可線上免費閱讀。影音平台有市圖製播的460集電視讀書會節目,由知名作家、建築、美食、藝術等各界名人導讀好書,精彩有趣的節目內容,適合大小朋友一起在家觀看;心情煩悶時,可線上聆聽「拿索斯古典音樂圖書館」,古典音樂、爵士、民謠、藍調、流行及搖滾等各類型音樂任您挑選,用音樂為居家生活增添色彩,此外,還有許多免費電影院資源,相當豐富。
除此之外,各館在閉館期間也沒有停歇,館員們趁此時全力消毒環境及歸還的圖書,全市公共圖書館也同步啟動400多萬冊圖書盤點作業,將圖書狀態做總體檢,錯架的書歸回正確位置,這項館藏盤點工作雖然相當耗時耗力,但可以更精確掌握館藏真實情況,降低圖書錯置及找書困難的發生。此外,北區公園總館還進行全館20萬冊圖書大移架,重新調整各類圖書擺放位置,解決長久以來爆架的問題。這些努力,讓圖書館煥然一新,相信重新開館後,民眾能夠更迅速且正確地找到所需的圖書資料。
短暫的離別,是為了再次相遇,全國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相信在你我的努力下,可以很快與南市圖的讀者們,以書會友,健健康康的相見!
英國倫敦建築嘉年華 展出臺灣建築影音內容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1年倫敦建築嘉年華(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將於6/1日至6/30日登場,今年採線上與實體複合方式進行。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大會合作,將公共電視出品的《藝術很有事》建築影音內容登上該展的數位平臺,促進英國認識臺灣建築文化的底蘊及脈動。
倫敦建築嘉年華策展團隊表示,全球經歷疫情巨大動盪,科技帶來疏離感卻也成為不可或缺的聯繫方式。建築界需要思考如何能夠重新創造人際連結感,將關心的面向擴及自身以外的社群,故將本屆主題設定為「關注」(care)。此次共選入3部《藝術很有事》影片,呈現臺灣建築界對此主題的省思與實踐。
在「都市求生變形記—寄生之廟」中,觀眾隨著由海外歸國的建築師賴伯威及團隊觀察,臺灣廟宇如何以「無所不在、無神不拜、無孔不入、無奇不有」的方式「寄生」於現代建築及自然之中。藉由長期的訪查及記錄,探索發掘此一獨特建築景象如何反映臺灣社會發展的變遷,以及社群對於宗教及精神生活的需求,呈現臺灣當代都市生活的樣貌。
「蟾蜍山聚落與她的朋友們」則訴說臺北公館蟾蜍山腳下煥民新村社區活化的故事,原本老舊的眷村面臨拆除搬遷,為守護原有的社區精神及文史價值,居民除了以側繪及口述歷史方式記錄建築樣貌外,更發起一連串呼籲保存的活動,期待讓外界認識該地的歷史意義,且成功爭取蟾蜍山聚落獲劃定為「文化景觀」。
「從部落而生的人民建築」 以近半年的時間跟拍建築師謝英俊和團隊,深度呈現其建築哲學及實踐過程。自921地震後,謝英俊團隊即投入災區重建工作,從邵族重建,帶著5人團隊開始,以輕鋼結構與協力造屋的一套完整的體系,走向任何有需要的地區,和居民一起重整家園。多年來在臺東瑪家農場、鄒族來吉部落、四川、西藏、尼泊爾等受災地區都可見到他們的身影,回應當代建築界對於人類在自然環境中如何永續寓居、如何在城市巨構的公共性與個人的創造性取得平衡等議題。
倫敦建築嘉年華官方網站:https://www.londonfestivalofarchitecture.org/2021-festival-launch/
「藝」起走過疫情 中正紀念堂逾百線上展演免費看 提升心靈免疫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防疫宅在家,最怕體態越來越福泰、腦筋空空,文化部所屬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以線上藝文服務,開出兩款良方,不僅要您體態輕盈、腦洞大開,更要喚起您我的心靈療癒力,提升免疫力。
第一帖「藝術滋補」良方 平衡身心 強化正能量
第一帖「藝術滋補」良方,邀請大家聆賞中正紀念堂「藝直播」成果精選與中正「線上展覽」,讓大家心情愉悅、放鬆壓力。身心平衡,才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喔。
中正「藝直播」陪伴您心 讓您不孤單
「藝直播」成果精選,讓您回味佛拉明哥舞團、原住民表演、布袋戲、歌仔戲、音樂故事劇場、吉他演唱、舞台劇、民俗說唱及Hakka戲等不同類型的藝文表演精華版,共計35場,適合各年齡層欣賞。來吧!跟著中正「藝直播」5分鐘精華影片,沉浸在美好的藝術中,與自己好好相處,中正「藝直播」陪伴您自我照顧,喚起您的心靈療癒力。
(「藝直播」成果精選:官網/線上服務/藝直播https://reurl.cc/qgDdZR)
中正「線上展覽」溫暖您心 防疫兼充電
中正紀念堂「線上展覽」,推薦4檔線上展免費送到家。讓文青們繼續逛展覽,防疫兼充電。只要上網就能參觀「3D視角 EYE TAIWAN 」展覽內容,精選全臺10大特色景點及在地文化,透過720度線上實境導覽,邀您一起認識充滿生命力與動態的臺灣之美。
(「3D視角・EYE TAIWAN」展覽網址:https://vr360.cksmh.gov.tw/3dart/)
「媽祖藝陣.土地印記–林智信邀請展」,展出「迎媽祖」長卷木刻版畫長達124公尺,裡面有香案迎神、十三音古樂陣、八家將、七爺八爺、車鼓陣、南管北管、南台灣特有藝閣車陣等,並展出林智信老師的經典鄉土人文木刻版畫及本土風景油畫,共121件作品;值此疫情期間,更可感受在地文化對媽祖信仰和祈求保佑的熱切。(「媽祖藝陣.土地印記–林智信邀請展」網址:https://reurl.cc/vqnnLj)
「覺醒浪潮-迢迢民主路上的自由呼聲特展」,以「啟蒙前浪:日治時期」、「民主暗潮:冷戰與威權體制」、「驚起浪潮:黨外衝撞」及「全民狂潮:進步與退步」劃分為4個時期,多張歷史照片印證,從日治時期至今百餘年,臺灣人爭取民主人權的艱辛血淚;並有人權公約單元,讓您與世界人權接軌。
(線上服務/線上展覽/「覺醒浪潮-迢迢民主路上的自由呼聲特展」網址:https://awakening.cksmh.gov.tw/)
「『她的力量』特展–從紀念堂制服女力談起」展覽,以歷史敘事搭配堂史照片、不同年代之服務員制服等物件,透過線上科技再現展覽現場實景,帶領觀眾穿梭不同時空,透過4大時序展區,包括萌芽、茁壯、綻放、到展望未來,展示不同時代下紀念堂服務員的角色轉變,並結合臺灣婦女運動重要時點,將這群優雅與堅韌的職場女力,微觀呈現了臺灣從婦女運動、兩性平等、發展為性別平權的紀實與進程。
(「她的力量–從紀念堂制服女力談起」特展網址: https://reurl.cc/4agRjV)
第二帖「腦力充電」良方 充實新知趁現在
開啟中正「數位影音」,服下這帖「腦力充電」良方,提升您我心靈免疫力。孩子視訊上課,爺奶、爸媽也要以身作則,來一起線上講座、學習新知,立馬打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網站,聽聽中正「數位影音」的線上講座,免費數位影音學習資源為您精選包含醫療保健、歷史文學、人權演進、典藏精選、原住民、新住民關懷等主題影片超過71場。讓我們一起學習新知,開啟知性、解放感性!
(中正紀念堂/線上服務/線上影音/講座https://reurl.cc/Lb11za)
此外,中正紀念堂在階段性轉型之過渡期間,持續推動業務轉型,109年建置「覺醒浪潮-迢迢民主路上的自由呼聲」常設展,並陸續推出人權音樂會、工作坊及講座等活動,並有中英日韓4種語言線上展覽,供觀眾在家細細品味。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並在文化部及促轉會共同指導下,今年度規劃多元面向之轉型正義主題研習活動,由不同領域專家帶領觀眾探討轉型正義的實質內涵,至5月上旬已完成4場次,每場研習觀眾熱烈討論,激盪彼此不同的觀點,講座影片歡迎有興趣民眾線上聆聽;俟疫情解封,歡迎民眾留意官網最新訊息,一起參與轉型正義講座研習,另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辦理之覺醒浪潮常設展亦提供民眾申請團體導覽。
(中正紀念堂/線上服務/線上影音/講座https://reurl.cc/Lb11za)
防疫新生活,服下中正「藝術滋補」及「腦力充電」2帖特效良方,超過130筆線上影片喚起您我的心靈療癒力,隨心所欲至中正紀念堂官網/線上服務觀看多樣化之影音精選,或上Youtube搜尋cksmh,並隨時關注FB與IG,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陪您隨時調整心態和步調,帶給您歡樂的心靈充電,一起提升心靈免疫力,打造我們無形的抗疫力量!就讓中正「藝直播」、「線上展覽」及中正「線上影音」,陪您度過抗疫時光。
中正紀念堂官網/線上服務:https://www.cksmh.gov.tw/links_429.html
中正紀念堂官網/數位影音: https://reurl.cc/VEa6n5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西班牙春之聲Primavera Pro音樂節 三天三夜線上放送臺灣音樂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西班牙巴塞隆納春之聲音樂節將於6/2日至4日火熱展開,今(2021)年受疫情影響,活動改以線上模式舉辦,邀請臺灣、西班牙、義大利、波蘭、智利等歐亞及南美洲計10個國家、40組樂團共襄盛舉。我國由「緩緩」、「Go Go Machine Orchestra」及「血肉果汁機」代表參演,在三天三夜音樂節期間不間斷放送臺灣音樂。
春之聲音樂節(Primavera Sound)自2001年起在巴塞隆納開始舉辦,現已發展為西班牙,甚至南歐最重要的音樂節。此次為臺灣第4度參加春之聲音樂節專業展演單元(Primavera Pro),歷年來演出團隊包括「落差草原」、「漂流出口」、「The Fur.」、「Meuko! Meuko!」及「雷擎」等,廣受各界好評,也培養出西班牙當地許多喜好臺灣音樂的樂迷。
今年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持續推介我國優秀樂團參與,特別與大會合作,將線上播出預錄的「緩緩」、「Go Go Machine Orchestra」及「血肉果汁機」Live Sessions節目,在疫情期間透過音樂向世界傳遞臺灣豐沛的能量。
臺灣的Live Session將依循上午、下午及夜晚的時序,清晨由「緩緩」在臺北的質感植物店開唱;下午「Go Go Machine Orchestra」在松山菸廠演出;夜晚則是「血肉果汁機」在西門町震撼全場的表演,呈現臺灣不同的市景樣貌及日常生活。「緩緩」於民謠基底中加入瞪鞋、硬地搖滾、電子等元素,時而溫暖時而暴烈;「Go Go Machine Orchestra」結合當代、古典與電子音樂;「血肉果汁機」則是臺語金屬搖滾,各具代表性的音樂風格,精彩可期。
音樂節結束後,3組樂團的演出也接續於6月中旬在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Cultura Taiwán」Youtube頻道及貴人散步音樂節「LUC UP !」Youtube頻道播放,海內外觀眾皆可免費觀賞,歡迎一同來感受臺灣音樂的獨特魅力。
春之聲音樂節以打造全球音樂產業的交流平臺為目的,廣邀各國巡演經紀人、音樂節節目總監、唱片及演唱會製作公司、獨立或跨國專業音樂製作人、流行音樂媒體及公私立藝文機構等參與,並曾獲英國廣播公司(BBC)、紐約時報(NY Times)等歐美重要媒體關注報導,甚受國際重視。
西班牙巴塞隆納春之聲音樂節專業展演單元(Primavera Pro)
活動時間:2021年6月2日至6月4日(購票線上觀賞)
活動網頁:https://www.primaverasound.com/es/barcelona/primavera-pro
臺灣樂團宣傳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ILSRx1wEs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Cultura Taiwán」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3a1mmL
貴人散步音樂節「LUC UP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bX6xbv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ulturataiwaninspain/
防疫影片超「鏘」!臺南傑出團隊「疫中作樂」拼創意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全台疫情嚴峻,天天自發性宅在家防疫的民眾,是否看膩了整日的疫情報導?不妨換個口味,上網搜尋臺南市傑出演藝團隊的創意防疫短片,看「文中生」與「霸王天」在武德殿前的決鬥如何落實防疫,看宅到「生無可戀」的舞蹈團隊如何在困境中靠藝術脫困,用超「鏘」的藝術創意來抒發防疫的苦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去(109)年就曾邀請當年度獲選傑出演藝團隊的藝術家,以表演藝術結合影片拍攝,製作防疫短片,馬上獲得王藝明掌中劇團、古都掌中劇團、阿伯樂戲工廠、風乎舞雩舞團、雞屎藤舞蹈劇場、TASO臺灣藝術家交響樂團等演藝團隊響應支持,各團隊也利用他們最專擅的藝術長才,拍攝了6支具有團隊特色的防疫影片,看過的人都直呼太有創意!
最具本土特色的王藝明掌中劇團,以逗趣口白與劇情宣導防疫觀念讓防疫新生活不苦悶!臺南武德殿前「文中生」與「霸王天」的決鬥殺氣騰騰,但決鬥前也不忘量體溫、勤洗手,戴上口罩保持距離!「這樣要怎麼決鬥?」眼看戴口罩決鬥太不瀟灑,只好改日再戰,讓觀眾看了不禁莞爾,直呼宣導有創意。
深耕臺南多年的雞屎藤舞蹈劇場則以傳統舞蹈結合影像效果,讓舞蹈動作定格、分解、合成,以不同於現場展演的方式疊合影像來看防疫的「姿態」,別具奇趣與創意;擅長身體劇場的風乎舞雩舞團,則以詩意的影像、身體語彙與海洋場景,為觀眾帶來疫情下的藝術療癒。
阿伯樂戲工廠以「穿得再美也沒用」,來看疫情下的臺灣人生活;而TASO臺灣藝術家交響樂團則以「斷.連」短片,透過視訊完成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展開音樂藝文修復工程,期以優美樂音紓解疫情緊繃下的生活壓力。
文化局指出,以上2020防疫短片可上YouTube「臺南演藝圈」頻道免費欣賞;這些影片是於去年全臺解封展開防疫新生活前拍攝完成,其中,古都掌中劇團去年的「解封」影片,也成為今年全民一同預約的心願。隨著疫情嚴峻,藝文生態再度受到嚴重衝擊,今年文化局再度速推藝文紓困方案,鼓勵藝術家與演藝團隊宅在家也能專心創作,協助撫慰國人在疫情當下焦躁不安的心靈。
Youtube頻道「臺南演藝圈The Performing Arts of Tainan」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aXvZU3_JM7QEmBzMwr4Og
本頻道「2020防疫短片」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FcSkn6DJJCMlivoCXgia4KFPtB1OgN2
2021臺馬社造學堂—新新村《社區營造 創新同行》系列活動 企劃案大賽入圍名單公布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馬來西亞新新村社區聯盟共同舉辦「2021臺馬社造學堂—新新村《社區營造 創新同行》系列活動」, 27日於線上公布『新新村企劃案大賽』入圍名單,計有25組團隊脫穎而出,即將在7月份爭取冠、亞、季軍及企劃執行補助獎金。
「2021臺馬社造學堂—新新村《社區營造 創新同行》系列活動」,徵得76組來自馬來西亞各州和各類型的參賽企劃,包括來自吉隆坡市、雪蘭莪、檳城、霹靂、柔佛、馬六甲及彭亨等州的企劃案,企劃類型包含綠色項目、地方產品、藝術社區、社區培力、空間改造及文史採集等,眾多參賽作品中不乏提出後疫情時代的社區發展想像及創意提案。
新新村社區聯盟發起人蔡依霖在入圍名單公佈直播中表示,本次計有76組來自全馬各地的團隊參賽,成果相當豐碩,令人鼓舞。由於提案作品素質及實力平均,讓評審難以取捨,最終在評審團激烈的討論中,決定從原訂20組入圍團隊,增加至25組進入決賽。入圍企劃執行地點分布於西馬各地,雪隆區企劃案計有9組、柔佛有10組、檳城及霹靂各有2組、而馬六甲及彭亨則各有1組。
臺馬兩地將合力搭建社區培力系統
2021臺馬社造學堂核心目的在於建構馬來西亞社區培力系統,通過學習臺灣社造經驗,思考適合在地操作的模式,25組入圍團隊即將進入為期一個月臺馬導師團指導,深化其企劃概念,強化可執行性,並通過小組及大組培力課程和指導,加強大馬社造人的緊密連接,發揮互助和共享精神。
臺灣導師包括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兼院長曾旭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臺灣社區重建協會創會理事長盧思岳、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本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黃世輝及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主冠等人。
馬來西亞導師則有隆雪歷史與文化遺產之友學會主席陳亞才、USCI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學院專任教授張集強、Arts-ED檳城文化藝術教育組織執行長曾玉萍、MyStartr及圓夢工場創辦人吳文彬、Lostgens’創辦人楊兩興等人。
參賽企劃展現關懷社區及愛惜社區的生命力
五位初選評審包括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長陳冠甫、雪蘭莪州行政議員黃思漢、雪蘭莪資訊科技與數碼經濟機構執行長楊凱斌、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會執行長莊詒晶及MyStartr及圓夢工場創辦人吳文彬。在評審會議過程中,皆給予參賽者們極大的肯定,尤其在疫情的困境下,仍然能夠展現著關懷及愛惜社區的生命力。
多數委員在這次評選中看到許多有創意的企劃,亦希望大家能用創意來突破地方的困境,挖掘更多熱心的社區工作者,讓相同理念的社造朋友能夠成為馬來西亞的社造典範 。
主辦單位於6月份推出「社造線上講座系列」讓公眾參與,將藉由五位臺灣社造老師分享鄉鎮社區營造與活化經驗,思考並運用在馬來西亞社區上,為大馬社造加入新想像及新能量。講座將於6月份每週三晚上8點30分於新新村及P Lab臉書專頁直播,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關注新新村臉書以獲更多詳情。
新新村社區聯盟:https://www.villagevisionmy.com
新新村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llagevisionmy/
P Lab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lab.my/
臺灣團隊主動出擊 參與加拿大表演藝術線上國際展會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加拿大表演藝術展會(CINARS)2020年會因疫情延至今年,但因仍受疫情影響改以線上辦理。5月25日至28日的展會期間,臺灣藝術家周東彥、張忠安、羅芳芸、王宇光、王世偉、田孝慈及其團隊主動出擊,帶來多部橫跨科技、書寫、舞蹈、戲劇及社會運動等領域的作品,透過連結國際業界網絡,拓展海外交流及邀演機會。
影像及劇場導演周東彥的狠劇場,帶來純熟運用科技及影像的3部作品,包含過去與澳洲及丹麥指標性藝術團隊跨國共創的《虛擬親密》、《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以及VR短片《霧中》。
視障編舞家張忠安創立的滯留島舞蹈劇場,尤其關注社會人文時事,為弱勢團體發聲並推廣文化平權,推出《Factory》及《Ice Age》參展。
旅德藝術家羅芳芸的聚合舞是一支跨領域、文化的表演團隊,推出親子劇場作品《盧西歐》(Luceo)、探問個人身份與文化認同的《未解,懸》(Unsolved),以及探討時代環境變遷下的族群遷徙與回歸《Home away from home》。
臺灣製作人王序平、澳門製作人鄺華歡合作策畫「亞洲獨立製作人精選」(Asian Independent Producers' Choice),其中有3組臺灣團隊帶來的製作,包括王宇光的微光製造團隊《捺撇》,是以哲理思考信任與親密關係的雙人舞;王世偉的作品《群眾》以獨舞詮釋個人在群眾運動中的悵然與孤寂,獲得2020年臺新藝術獎;田孝慈2支舞作《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及《Re: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從記憶中的畫面出發,堆疊母女情感。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表示,臺灣表演團隊向國際連結的企圖心近年來愈加旺盛,除了積極進行跨國共創共製,也主動將節目推向國際市場。紐文中心將持續結合團隊的能量,展現臺灣豐沛的藝術成果。
加拿大表演藝術展會創立於1984年,每兩年舉辦一次展會,今年有來自50國共800位專業人士齊聚雲端,進行會議研討、提案演出等線上活動。
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雪梨歌劇院首度合作推動當代藝術計畫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雪梨歌劇院首度合辦數位藝術展「返回:第二章」(Returning: Chapter 2),5/28日由駐雪梨辦事處處長范惠君與雪梨歌劇院與節目總監費歐娜.溫寧(Fiona Winning)簽署合作協議,期待藉由此計畫作為起點,開啟更多雙方文化交流活動。
雪梨歌劇院節目總監費歐娜.溫寧表示,非常高興與臺灣文化部合作「返回:第二章」,透過澳洲及臺灣頂尖藝術家共同努力,這項數位當代藝術計畫提供兩國觀眾及藝術社群機會,參與並學習更多有關彼此的當代文化。
駐雪梨辦事處處長范惠君表示,今(2021)年是辦事處文化組成立第二年,很榮幸能有此契機,這也是文化部自2012年成立以來,首度開展與雪梨歌劇院的合作計畫。透過藝術計畫,不僅讓臺澳藝術家重拾對話、交換疫情下不同的文化經驗,共同創作激盪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想像,並且透過雪梨歌劇院的數位平台分享給全世界,十分難能可貴。
雪梨歌劇院為澳洲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文化殿堂,去年因疫情閉門7個月的期間,仍持續透過數位節目吸引全球近7百萬觀眾觀看。本項合作緣自雪梨歌劇院於去年發起當代藝術計畫,展示多項前衛當代藝術專案,並催生了「返回」(Returning)。
此展由雪梨歌劇院當代藝術策展人麥可.杜(Micheal Do)策劃,將亞太地區定位為一個創作地理區域,重點介紹雪梨歌劇院節目製作史上未曾出現過的新觀點、實踐和方法學,各章委託澳洲與另一個亞洲國家的當代藝術家,因應當前的後疫情時代提出跨領域的當代藝術影像作品,在雪梨歌劇院的線上串流隨選平台「Stream」呈現一系列數位藝術影像展。
「返回:第一章」展出澳洲藝術家謝琳.法德(Cherine Fahd)、卡洛琳.加西婭(Caroline Garcia),以及日本藝術家田中功起、荒木優作品,已於5月上線;「返回:第二章」由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居間協調聯繫,雪梨歌劇院已展開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合作,由資深策展人吳達坤擔任協同策展人,為臺灣藝術家提供在地支援,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由三組澳洲與臺灣藝術家彼此呼應、合創共製的錄像作品,預計於下半年在雪梨歌劇院「Stream」展出。
「返回」(Returning)數位藝術展:https://reurl.cc/GmV5vx
王府、南巡、請媽祖 「西港刈香」待解封後再現風華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素有「臺灣第一香」之稱的國家重要民俗「西港刈香」,今年邁入第80科。今年5月22至31日原為辛丑香科重頭戲,從22日請王開始,陸續舉行南巡、醮壇起鼓、鹿耳門請媽祖、遶境三日香、送王登舟等。惜因疫情影響,為確保信眾健康、防疫優先,本科南巡已決定停辦,請王、王醮、遶境、普度等重要行程延期,期盼疫情儘速趨緩,再現西港刈香風華。
「西港刈香」除量多質精的文武陣頭外,特色甚多,例如融合儒生儀禮、民間信仰的王府行儀,原訂22日舉行的請王儀式,照過往慣例係由王府正案代表恭讀疏文,迎請代天巡狩降駕,隨後3至5天的王府行儀,嚴謹而隆重,每日「道士覲朝」、「神尊參謁」,由王府人員規劃時程;此外,通鼓、開門、外班讚堂排衙,恭請千歲爺出巡,以及醮科第3天的筵王、點艙,送王當天恭送千歲爺登舟等,皆由王府人員擔綱,為「西港刈香」期間最重要的傳統之一。
原訂23日舉行的南巡,則為慶安宮城隍境主往府城隍廟謁祖進香,代天巡狩同時巡視分香子廟,雖為「南巡」,但當天隊伍必先往北至佳里青龍宮迎請保生大帝,因青龍宮保生大帝為原13庄遶境時期土庫庄所奉祀,後土庫庄因故散庄,該尊保生大帝一度寄祀慶安宮,至1978年庄民於佳里重新擇地建廟時才自慶安宮迎回。由於這一層淵源,佳里青龍宮保生大帝於西港刈香時榮任「西席御醫」之職,陪同千歲爺南巡、遶境,青龍宮保生大帝神轎,也與代天巡狩、天上聖母神轎,共同構成出巡遶境隊伍中最重要的三頂神轎。
原訂27日舉行的請媽祖,則是遶境三日香舉行前的另一重要行程。慶安宮主祀之天上聖母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1856年起慶安宮即前往鹿耳門請水;1871年曾文溪改道致媽祖宮毀壞,慶安宮仍於1874年至鹿耳門溪請水,並持續至1940年。其後雖曾因時空背景短暫變動,1961年後即恢復迄今,當天香路橫跨西港、七股及安南區,參與神轎及陣頭逐年增多,實已兼具進香、遶境雙重意義,是遶境三日香之外的另一盛大場面。
國家重要民俗「西港刈香」深具歷史厚度,具備豐富的建醮元素,今年雖暫因疫情而延後,俟疫情穩定解封之後,必能再現風華,文資處將持續投入資源,為此一重要文化資產進行更多紀錄、傳承與推廣工作,讓「西港刈香」的故事能更廣為流傳。
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防疫新生活 #親子宅在家 參加「堆疊快樂」創意大賞 #贈獎活動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5/29日是疫情三級警戒延長的第一天,防疫宅在家,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多,是不是有種"變沒步",不知道還能玩什麼遊戲的挫敗感呢?
臺南市美術館以「堆疊快樂-玩具積木藝術展」以及2館方盒堆疊的建築體做為此次活動發想主題,搭配展覽以大人小孩都熱衷的玩具積木為題材,推出『親子宅在家 「堆疊快樂」創意大賞』贈獎活動,以因防疫待在家中的親子做為主要對象,自訂主題,不限素材,各自堆疊出屬於大人和小孩兩個完成品,在留言中秀出您們的成品,獲得最多按讚者,將可以獲得精美好禮!
遊戲規則:
1. 參加對象:爸爸或媽媽與孩子,兩兩一組。(舅舅和外甥、姑姑和姪子 也可以喔!)
2. 自訂主題:創作主題由參加者自訂。如:城堡、橋、汽車、恐龍 等,都可以,歡迎發揮創意。)
3. 創作品:創作品必須具有「堆疊」的概念,除了用積木,也可以用筆、鍋碗瓢盆、棉被枕頭 等,不限制素材,同樣歡迎發揮創意。
4. 完成後拍攝個人與孩子的堆疊成品一同合照之相片,上傳至本文留言處,並留言寫下「我和孩子防疫宅在家,用____(素材)一起堆疊____(主題),一起堆疊快樂!」, tag至少兩位親朋好友。
5. 活動期間邀集親朋好友按讚,累積留言按讚數可得對應贈品:
藝起遊南美桌遊x 3名、
妖果小學堂彩色鉛筆組x 3名、
南美館貴賓券2張x 5名、
線映明信片-映 版+美角明信片組x 10名,
另外還有,南美館票選獎-顏水龍咖啡掛耳包禮盒x 3名
6. 活動時間為 #即日起至6月14日(一)晚間24:00止。
7. 6月15日公布得獎名單,並請得獎者私訊提供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地址 等資訊。
注意事項:
1. 請勿使用假帳號灌水,經查證將取消參賽資格。
2. 臺南市美術館將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規定申報得獎者機會中獎所得及填發機會中獎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
3. 如有疑義或爭議,臺南市美術館擁有最終活動解釋權及決定權。
4. 本活動僅在臺南市美術館臉書官方粉絲頁舉辦,請在IG瀏覽此訊息的朋友們到南美館FB參加活動,謝謝。
李明維「禮物與禮儀」特展 德國慕尼黑開幕 7千公斤沙子鋪地成畫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德國慕尼黑維拉斯托克美術館(Museum Villa Stuck Müchen)攜手合作,自即日起至9月12日推出「禮物與禮儀」特展(Li, Geschenke und Rituale),展出臺灣藝術家李明維歷年來15件作品,包括13公尺版本的《如沙的格爾尼卡」(Guernica in Sand),以及由3名德國藝術家臨摹創作《我們的和平國度》(Our Peaceable Kingdom)等作品。
維拉斯托克美術館長米榭爾˙布爾斯(Michael Buhrs)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臺灣文化部在前置規劃就大力支持,讓展覽順利從柏林移展至慕尼黑,也將藝術家李明維從他珍惜的故鄉臺灣帶到這裡,促成雙邊藝術文化上的交流。
李明維為臺灣知名國際藝術家,風格強調人際關係的互動形塑,本次展出的代表性作品《如沙的格爾尼卡》,由多名人力協助,耗時900小時,使用7,000公斤的彩色砂子鋪地作畫而成。展覽期間將邀請觀眾在沙畫上行走,再由李明維及其他表演者一同用竹掃帚清掃沙地,藉此體驗繪畫的轉變及傳達材料的短暫與啟示性。另外《如實曲徑》(Our Labyrinth)每日由表演者運用掃帚將地板的米粒掃成獨一無二的圖案,並搭配冥想儀式進行。《晚餐計畫》(The Dining Project)則將原先1998年於美國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用餐」版本改變為「茶席」,獲選觀眾可在週二下午以視訊的方式和李明維共同品茗。
此外,館方搭配展覽規劃多項活動,自6月9日開始,每週三舉辦策展人導覽活動;7月3日將邀請觀眾參加《如沙的格爾尼卡》互動體驗;9月10日舉行舒伯特之夜,將由李明維及演出《聲之綻》的知名男高音尤利安˙普雷嘉迪恩(Julian Prégardien)對談。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展覽去(2020)年先在柏林應用藝術展覽館(Martin-Gropius-Bau)展出,當時疫情嚴重,入場控制嚴格,仍獲得超過1萬5千名人次的觀眾參與,其中包括相當於文化部長的德國文化與媒體政務委員格呂特斯(Monika Grütters)都親自蒞臨觀展並讚譽有加。受到各界熱烈迴響下,本展獲得慕尼黑維拉斯托克美術館的關注與肯定,在文化部和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的支持下,今年順利巡迴至慕尼黑展出。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指出,這一年展覽準備期間,德國疫情並未緩解,甚至最嚴重的時期單日確診人數超過4萬人。然而館方及策展人安娜˙馬爾(Anne Marr)對開展期程依然積極籌劃推進,即便開展前因一名佈展工作人員確診肺炎,人員須全數進行隔離,延後開幕時間,仍不影響本展的藝術呈現。目前德國的疫情雖有趨緩,但整體疫情管控措施仍然嚴謹,館方將在符合規定及遵守衛生措施的前提下,如入場人數管控、出示陰性檢測證明、觀展全程配戴FFP2口罩等,開放展覽及觀眾互動參與。
李明維「禮物與禮儀」特展
展覽時間:2021年5月27日至9月12日
展覽地點:德國慕尼黑維拉斯托克美術館
展覽網頁:https://www.villastuck.de/ausstellungen/2021/mingwei/index.htm
法國「文學之夜」聽見臺灣的聲音 酷兒文學作家紀大偉線上朗讀《珍珠》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主辦的「文學之夜」(Nuit de la littérature)邁入第9屆,因受疫情影響,今(2021)年仍以線上模式進行。臺灣酷兒文學作家紀大偉將於法國時間5月29日晚間,向法國的愛書人分享他的法譯短篇小說集─《珍珠》(Perles)。
「文學之夜」每年皆於5月最後一個週六晚上舉辦,由駐在巴黎的各外國文化中心推薦一本最新法譯的該國文學作品,並邀請作家至巴黎參與街區朗讀、和讀者互動;讀者可以選擇自己的喜好的作家和作品,在當晚連續參加多場活動,度過一個美好的書香夜晚。
本屆文學之夜自5月29日晚間6點起(臺灣時間5月30日凌晨0點),於FICEP網路平台輪流播放17個國家共19位作家的訪談介紹,以及譯者/演員陪同朗誦或演繹創作的影像。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推薦紀大偉作品《珍珠》法文版參與,作者紀大偉及譯者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事先預錄朗讀《珍珠》中法文版本的影片,則將在5月29日晚間11點20分(臺灣時間5月30日凌晨5點20分)首播。
紀大偉作品《珍珠》由6個短篇組成,收錄了自1990年代至今不同時段的創作,其中『珍珠』一篇是最新的短篇。本書內容主要在探問科技社會裡各種過剩與氾濫的現象,以及探討與「身分」相關的議題。《珍珠》一書延續紀大偉前作《膜》的風格,後者以實驗書寫科幻小說的形式探討同志議題,於1996年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也使紀大偉成為臺灣「酷兒文學」代表性人物之一。
《珍珠》法文版譯者關首奇任教於里昂第三大學。曾經留學臺灣,中文流利,精熟臺灣文學與電影,翻譯多部臺灣的小說、劇本、詩集及漫畫。
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為推廣臺灣文學,近年來與專門出版亞洲書籍的亞洲書庫(L’Asiathèque)合作,設立「臺灣小說」(Taiwan Fiction)系列,曾出版過朱天文與吳念真的合著劇本《悲情城市》,並法譯吳明益、瓦歷斯•諾幹、黃崇凱等人之創作。此次出版紀大偉的法譯版《珍珠》,可望引起法國讀者的熱烈迴響。
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網站
官網:http://www.ficep.info/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sCulturesEtrangeresAParis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2021臺灣獨立音樂馬來西亞平臺計畫–臺灣東協造音行動 線上國際音樂研討會周六登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及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共同主辦,馬來西亞「Roar Media」團隊策劃執行的《2021臺灣獨立音樂馬來西亞平臺計畫:臺灣東協造音行動》,5/29日將舉辦中英文線上國際音樂研討會,邀請臺灣和東南亞5國音樂人分析音樂產業的概況。活動將在官方臉書專頁上直播,歡迎對音樂交流發展有興趣的民眾點閱觀看。
中英文場研討會分別以「疫情下的臺灣和星馬音樂產業」、「臺灣音樂進軍東南亞的契機和挑戰」為主題,探討臺灣和星馬音樂產業在疫情衝擊下的生存和應對,以及音樂南向面臨的考驗。邀請臺灣、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及泰國的音樂人及相關音樂產業幕後推手,包括以《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奪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大馬著名音樂人佳旺、新加坡音樂雜誌《Fresh Music》創辦人陳玉能、泰國音樂科技新創平臺Fungjai創辦人Piyapong及臺灣Atrip行銷總監黃俊豪等分享各自的觀點與見解。
《臺灣東協造音行動》將和馬來西亞各類媒體合作,製作以臺灣音樂為內容的中文和英文音樂節目,如第一波計畫中,將與大馬英文電臺BFM及中文電臺CITYPlus FM合製,以臺灣音樂為內容的節目及Podcast。同時成立社群平臺及網站,串聯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各國音樂平臺,促進業者交流資訊、共享資源,建立密切的互助網絡。此外,攜手《星洲人VIP內容網》(VIP@ Sin Chew +)打造新專欄,讓來自不同領域的作者寫出臺灣音樂對於他們的影響和情懷。
駐馬文化組表示,臺灣流行音樂風靡全亞洲,在東南亞一帶,尤其華人人口多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更是影響深遠。然而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至今,許多臺灣獨立及流行音樂的南向演出計畫都大受影響。期盼藉由《臺灣東協造音行動》尋求媒體合作,宣傳、推廣臺灣音樂,讓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樂迷更深入認識和瞭解我國豐富多元的音樂作品,進而廣拓並深植東協音樂市場。
TAMA 臺灣東協造音行動
官方網站:https://www.taiwanaseanmusicaction.com/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aseanmusicaction
藝術送到家 防疫不停學 國美館免費暢遊線上資源 教師教學免煩惱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因應國內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日期延長至6月14日。雖然暫停到校,但教學不能停,防疫期間,國美館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線上藝術資源服務」,把藝術送到你家,提供教師豐富的線上教學輔助資源。
國美館同樣配合疫情警戒政策休館至6月14日,閉館期間仍將持續透過網路推出線上藝術家紀錄片及叢書、線上典藏庫、線上展覽、線上影音等服務,其中「臺灣藝術家紀錄片、叢書」系列,透過影音及文字尋訪與爬梳,讓大眾了解藝術家的生命流動及藝術成就。「國美典藏」網站可搜尋國美館12,000餘件的典藏品訊息,此外,國美館Youtube影音平臺可觀看當期特展策展人介紹及導覽影片。國美館運用「Google藝術與文化平臺」推出的典藏精選輯,精選150件典藏品,提供高解析度圖片辦理線上虛擬展覽。這些原來只能親臨美術館才能欣賞到的藝術品及影音資料,現在只要用手機或電腦,就能透過網路觀看展覽及享受藝術。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疫情因素讓在校學生必須居家上課,也讓老師必須重新適應線上教學的方式。因此國美館開放多年積累的藝術資源,透過線上資源分享的方式,提供各式各樣豐富的文字、影音、圖片等,不但提供教師在線上教學實質的幫助,也讓學生感受到有別以往的多元藝術體驗。
後續國美館將行文國內各大專院校、中小學,歡迎各級學校教師利用館方的線上藝術資源作為教學的輔助教材,讓老師、學生即使不出門也能親近藝術,防疫期間也能在家觀賞藝術。
探索更多國美館線上資源
線上藝術家紀錄片及叢書
臺灣藝術家紀錄片
https://www.ntmofa.gov.tw/ntmofapublishlist_1048_4039_1.html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https://www.ntmofa.gov.tw/ntmofapublishlist_1048_4038_1.html
線上典藏庫-國美典藏
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zh/articles
Google 藝術&文化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national-taiwan-museum-of-fine-arts
線上展覽
「禽獸不如--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360VR線上藝廊
https://embed.artogo.tw/1/RQysd1EeXeT?mpv=1
第19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
https://www.ntmofa.gov.tw/content_1215.html
第36屆版印年畫【喜牛迎春-牛年年畫特展】
https://livetour.istaging.com/?group=2c9d427c-11e9-4569-ad5e-104ccfa13049
線上影音(國美館展覽導賞、紀錄影片Youtube)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策展人導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DjCsyYtKw
「進步時代—臺灣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1.策展人導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7-jgYuE50
2.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uZubl8OAg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1.展覽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v89B9moK8
2.返鄉回家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q_01FNgzHE
「影像之後—湯瑪斯魯夫1980-2020攝影作品展」
1.策展人導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g-UuoBZHA
2.藝術家導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EM9Bncxzc
「赫威.托雷玩藝術」展覽介紹影片
https://youtu.be/8YaI0wfX-FQ
「禽獸不如--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展覽全紀錄片(含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3zeSGyzhE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紓困、創作、宅學習 藝文疫苗MODERNA來一劑!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被動防疫有點悶?藝文疫苗來一劑,讓您生活更美麗!巧遇同名疫苗同一天來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剛好也發表了「臺南藝文疫苗MODERNA」,開出文化產業紓困、藝文創作支援以及網路無邊界逛展學習處方,7項強化藝文體質提案內含5項紓困及支持方案,陪伴在地藝文工作者、市民朋友及國人抗擊疫情,打贏這場持久戰!
「藝文疫苗MODERNA」是由同名疫苗的7個英文頭文字組成,方案包括:
Money經費市府來補助:文化局對例行補助開綠燈,春季補助執行可延展至年底;因疫情選擇不執行,則補助已支出費用。無法演出的時日,正是藝術工作者宅在家創作的好時機,市府補助藝文團體編劇、編舞,在家孵蛋無後顧之憂!
Online線上逛展0接觸:開設360度環景線上展覽廳及相關展覽介紹網頁,邀請大家不出門即能漫遊文化中心及蕭壠、總爺等園區優質策展主題。
Discount委外權利金減免:減收本局34個委外單位5至7月之權利金。
E-learning網路學習練街藝:局網特設「臺南藝文百寶袋」影音專區,藝文學習五大主題影片應有盡有;臺南市街頭藝人線上課程平台正式開通,有志成為街頭藝人的朋友,在家就能獲得師傅真傳,學得一身街頭好本領!
Reading書店應援宅閱讀:補助獨立書店線上導讀推薦好書;市圖總館24小時取書站維持營運,釋出並鼓勵民眾運用超過10萬種電子圖書資源。
Network南博串連說「故事」:「南博One」粉專攜手文史新創媒體「故事Story Studio」介紹臺南文化館舍,邀請您隨時串聯雲遊臺南大小博物館!
Arts rock!遠距藝文不間斷:補助藝文團體將表演作品數位化呈現,透過網路演給全世界看!
市府文化局指出,雖然地方資源有限,但對於扶植在地藝文工作者生計發展,以及維持藝文愛好者近用需求,文化局一定會盡最大的力量,陪伴大家度過這段冰河期,也期盼國人在疫情趨緩後,能給文化從業者更多的鼓勵。
阿尼默臺語詩繪本《情批》獲「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評審優選獎」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臺灣插畫家阿尼默以臺語詩繪本《情批》獲今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年度主題「詩類別」評審優選獎(BolognaRagazzi Award- POETRY - 2021 SPECIAL CATEGORY-SPECIAL MENTION),連續兩年獲國際大獎肯定,展現臺灣堅強創作力。
文化部表示,阿尼默跨足插畫、漫畫及動畫領域,擅長以高度藝術性的畫面,呈現內心故事,並融入臺灣文化元素。其在2019年時即入圍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去(2020)年則以《小輓》獲得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Comics - Young Adult - WINNER),以及國內第44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肯定,今年再以結合圖像及臺語詩文的繪本《情批》獲獎。而出版本書的大塊文化,亦曾於2019年獲選波隆那書展「最佳童書出版社」,皆讓臺灣的創作實力與出版專業在世界上展露頭角。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欣見國人創作再次獲得國際重要獎項肯定,尤其阿尼默此次以臺語創作,結合詩文與圖像美學,向其日常生活使用的母語致敬,更為難得。阿尼默過去曾獲文化部漫畫輔導金支持,明(2022)年也將薦送阿尼默前往德國柏林文學學會駐村,期待其未來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向國際發聲。文化部會持續支持並推廣我國優秀創作者與作品,讓世界看見臺灣豐沛的內容力與創造力。
《新編賴和全集》祝賀生日快樂!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五月二十八日是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127歲生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在同日發表全新編纂的《新編賴和全集》,獻上最深刻的生日祝賀!
因應防疫新日常,《新編賴和全集》新書發表會將在賴和生日當天上午10時線上推出,透過臺文館臉書粉絲頁,說明新編全集的全新史料和重要意義。
賴和生在1894年,是出身彰化的醫師,自幼熟習古典漢學,但成年後開始吸收世界新知、致力新文學創作,並獲選臺灣文化協會第一任理事。他的小說、散文、新詩,都能寫出殖民社會裡的底層苦痛,展示殖民現代性的複雜矛盾,文學技巧極高,因此被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31歲生日那天寫詩「阿母慮前途,為向神禱告。少妹憫驅馳,薄酒相慰勞。家宴較常歡,不覺遂醉倒。」母親和妹妹在他生日當天送上祝福,而在他127歲的今天,臺文館也以《新編賴和全集》為祝,向帶給我們前進勇氣的賴和致謝。
《新編賴和全集》是臺文館與賴和紀念館共同從文物的修復保存、典藏應用而來的成果。5卷內容包括「漢詩卷」、「小說卷」、「新詩卷」、「散文卷」與「資料索引卷」,有當前可見之所有稿本、刊本、相關史料,並收錄最新出土的文獻,再重新編校、譯注及解說,揭示了區域史料的保存以及中央整合的重要性。新史料如刊載在《現代生活》雜誌上的文章以及漢詩〈別後寄錫烈芸兄〉等詩作,並且修正20年前資訊有限所未能確認而造成的誤植等,是全集的亮點。同步推出的賴和線上展覽,可在「臺灣文學主題平台」瀏覽:https://nmtl.daoyidh.com/zh-tw/main/litvr?title=CARDlh,其運用O2O(Online to Offline)的推播方式,彈指之間即可見手稿作品,相片、衣物等,盼望能讓民眾線上觀賞、線下體驗。
這次新編全集,是多次賴和全集的決定版。賴和最早「被發現」的1976年梁景峯、1979年李南衡的編纂率先確立賴和文學地位,2000年林瑞明的《賴和全集》與《賴和手稿集》的完整擴編,臺文館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啟動「新編賴和全集」計畫,與賴和文教基金會協力,邀請陳萬益、施懿琳、呂興昌等人為顧問,許俊雅、蔡明諺、陳家煌擔任各卷編輯,2019年完成內容編纂,2020年啟動編印。
臺灣正處在COVID-19疫情漫延之際,運用線上的資源,讓我們一起讀賴和,理解人們的力氣雖然小,但「勇士當為義鬥爭」,讓賴和的身影和文學精神再次引領我們更加地貼近需要幫助的人,和需要被安慰的靈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