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AI驅動精準健康創未來 南科攜12家廠商~2025亞洲生技大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亞洲最具規模與國際影響力的年度生技盛會「2025亞洲生技大展」於7月24日至27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4樓盛大舉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攜手12家園區生醫新銳廠商參展,並與竹科、中科於N604攤位共組「科學園區主題館」,以「AI+生醫聚落創新局」為主題,展出南臺灣生醫聚落在AI應用、智慧醫療及精準健康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南科12家參展廠商各具特色,產品橫跨多元面向,包括診斷試劑、藥物載體、保健食品、醫美修護、再生醫療與AI篩檢等從預防到治療的完整鏈結。「富田永續生醫」研發脂質奈米粒子製程平台,提供新世代API包覆解決方案,應用於藥品與美妝保健品;「亞洲基因」開發登革熱、肺結核、A/B流感多項先進檢驗試劑;「俊質生醫」利用AI生物判讀軟體,分析血液中SAA蛋白質,篩檢大腸癌與胃癌,準確率高達9成;「德英生技」推出植物藥品、保健食品與功能性保養品,護眼產品具備全方位補給功能;「鴻曜醫學」研發MiSaver®幹細胞靜脈注射產品,針對急性心肌梗塞具良好安全性與療效;「創甡生技」專注魚皮轉化生醫級膠原蛋白,應用於大面積傷口修復;「生展生技」深耕益生菌與保健原料研發,結合精準醱酵與功效實證,更以創新思維設計多元劑型,兼顧產品健康與美味;「訊聯生技集團」建立跨物種外泌體巨量資料庫,訓練AI預測模型,創造外泌體應用新商機;「微體生醫」開發非侵入性尿液檢測肺癌分子標記技術,提供便利輔助診斷工具;「健鑫生醫」研發含銀離子的透明凝膠,專用於傷口照護,具優異抑菌效果;「金穎生技」深耕微生物發酵超過30年,具備菌株篩選、培養基最適化、發酵策略、萃取純化等核心量產技術;「建誼生技」專注於ADC等新藥,提供從開發至GMP製造的整合型CDMO服務。
此外,比利時生技醫療代表團參訪科學園區主題館,對南科推動AI與生醫整合的成果表達高度關注,並期待未來促成臺比雙邊在智慧醫療與前瞻技術的合作交流。
南科擁有厚實的半導體與ICT技術底蘊,近年積極整合AI與生醫技術,致力打造南部AI生醫聚落。此次展出內容不僅呈現前瞻醫療科技與新創應用,包括AI輔助系統與精準健康資料分析服務,也展現南科推動智慧製造與永續創新的發展策略。
展望未來,南科將持續對焦產業趨勢,強化AI、精準健康與新創生技研發,同時整合嘉義、臺南、高雄與屏東等在地產學研醫量能,串聯生醫廊帶,打造完整產業生態系,實現健康臺灣願景,推動臺灣均衡發展。
苗栗榮服處攜手臺中榮總 推展榮民眷「就醫綠色通道」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為提升榮民及眷屬就醫品質與效率,苗栗縣榮民服務處與臺中榮民總醫院攜手合作,貫徹輔導會「就醫綠色通道」政策。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親自帶領多位榮民與眷屬至臺中榮民總醫院就診,實地運用綠色通道各項服務內容,展現輔導會對榮民健康權益的高度重視。
在社工室莊主任李和的友善引導下,指派輔導組長黃蒂全程解說、介紹臺中榮民總醫院就醫綠色通道中包含專屬的榮民服務台與智能服務機,結合社工室顧客意見處理中心、志工服務台等協助榮民眷掛號、報到、慢籤領藥與就診流程說明;透過智慧叫號系統,自動安排83歲以上榮民及高齡長者優先看診服務,看診後也有敬老與榮民(75歲以上)專屬批價櫃檯及高齡友善櫃台慢籤審核服務。多項貼心服務就診榮民與眷屬們對臺中榮總的專業醫療服務與苗栗榮服處貼心服務皆表達高度肯定與感謝,並期待未來在醫療照護方面持續獲得更多便利與保障。
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對臺中榮總配合就醫綠色通道提供高齡榮民優先掛號、批價、看診、簽床等服務表示感謝,讓本縣榮民眷就醫過程不擔憂、不慌亂;副處長在與榮民眷說明就醫綠色通道措施中表示:「輔導會就醫綠色通道政策,就是希望能為榮民眷打造一條友善、便捷的就醫之路,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鼓勵年長榮民眷先進善加利用,若有就醫需求或相關問題,可洽詢苗栗榮服處:037-320317。
圖1: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右二)與榮欣志工(右一)向榮民介紹臺中榮總院內榮民服務櫃台功能。
圖2: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左一)與榮欣志工(中)教導榮民使用臺中榮總院內智慧功能機報到、慢簽領藥功能。
圖3:臺中榮總社工室黃蒂組長(右三)及吳育祥辦事員(右二)細心說明各項服務內容及功能。
圖4: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左一)向榮民眷說明就醫綠色通道政策,服務處同仁彭旭正(後左)及榮欣志工(後右)及替代役男饒詠(左五)協助引導長者至綠色通道各項功能櫃台。
南大太陽能模組回收技術登南方永續展 關鍵材料重生技術成焦點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太陽能電池中心應邀參加「2025南方人才永續展 × 節能智慧轉型展」,於7月18日至20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精彩登場。由綠色能源科技學系傅耀賢特聘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現場展示「回收矽、玻璃、背板與EVA」四項關鍵材料回收技術,充分展現太陽能模組退役後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深度與應用廣度,吸引眾多業者與民眾駐足詢問,反應熱烈。
南大太陽能電池中心積極執行國科會產學小聯盟計畫,致力推廣太陽能模組回收技術,期盼與上中下游相關企業攜手建構合作平台,提供模組拆解、材料分離、材料再製等完整技術服務。透過計畫執行促進大學技術落地應用,協助中小企業導入材料商業化應用,進而提升國內綠能產業整體轉型效益。
臺南大學更透過「太陽能電池循環經濟產業聯盟」串聯太陽能電池回收體系上下游業者,攜手推動模組回收材料高值化與再利用技術,加速建立國內自主的綠色循環材料體系。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完善的回收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以2025年7月丹娜絲颱風為例,短短一個月內台灣即產生14.5萬片廢棄模組,突顯極端氣候可能導致廢棄量呈指數型爆增的嚴峻現實。
展覽現場呈現多項創新應用成果,展現循環經濟的實際效益。回收玻璃粉可製成混凝土低碳材料,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回收膠合層經純化及解交聯處理後,大幅提升再利用EVA品質;開發背板PVDF重新造粒技術,製成再生材料並應用於低碳混凝土;從回收矽經鹼性處理轉化為矽酸鈉,創新應用於漁電共生水體,開啟碳匯新契機,充分展現廢棄物高值再利用的豐碩成果。
傅耀賢教授強調,臺南大學透過產學小聯盟與循環經濟產業聯盟的雙平台策略,讓技術不再僅止於實驗室研發,而是轉化為企業可採用、可獲利的綠色解決方案,真正實現產學合作的價值與意義。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南市忠義路中段現為開發前文資調查作業
【記者連凱/台南報導】針對日前媒體報導「忠義路三段3-34-20M計畫道路挖掘發現古物」一事,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特此澄清說明:該處並非道路工程之施工現場,而是「鎮署及周邊遺址遺構調查案」委託文資處考古中心辦理調查,地點為大銃段2、5、13、16地號,主要是在於開發前確認是否存在地下文化資產,與尋找特定「有價值之古物」無關,更不屬於「3-34-20M道路工程」的開闢範圍。
該調查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於地上權設定案啟動前,委託本處考古中心採等距抽樣方式進行鑽探與槽溝調查,評估地下文化層的保存狀況,作為後續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參考依據。調查過程中若發現具文化資產潛力之遺構或遺物,將依法辦理後續處理,確保文化資產之保存與調查作業符合規範。
文資處長陳思瑀表示,目前調查過程中,確實發現一些人類遺骸,經研判應為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墓葬。已依法成立專案小組,並通知警方一同到場勘查。後續會把相關遺骸做完整測繪、紀錄後回填,並將相關資料納入正式的調查報告。未來調查如再有進一步發現,也都會回報確認與處理。另外,關於當地里長轉述耆老的口述歷史,與這次發現的墓葬可能有所關聯,也將請考古中心持續和里長聯繫,了解更多在地記憶,讓這份調查能更完整、更有歷史價值。
文化資產的保存是一項嚴謹且負責任的工作,文資處將持續秉持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的原則,確保每一處土地在開發前都能經過妥善調查,也讓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得以被理解、被看見,為未來留下有價值的文化根基。
台語文創意園區結合科技傳承 南大展示本土語言AI學習系統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李健興教授研究團隊7月22日於彰化台語文創意園區舉行「南大國網Whisper Taiwanese Tv0.5開源模型啟用儀式」,選擇在台語文化推廣的重要據點展示團隊在本土語言AI學習系統開發上的最新進展,呼應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深刻意涵。
啟用儀式中,首先播放南大真平國網TAIDE台英語AI學伴機器人紀錄影片,展現計畫執行成果。在「AI講台語學英語」系列展示中,現場首播了南大國網中心台語開源平台2025年7月法國IEEE國際會議推廣紀錄影片,並進行南大真平國網TAIDE台英語AI學伴機器人推廣計畫說明暨人機共學系統展示。參與者更能親身體驗機器人實作操作,包含手機安裝操作,以及TAIDE台英日語機器人互動對話體驗暨成果展示。
此計畫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支持下,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合作建立,同時獲得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計畫」支持,並與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該平臺整合真平出版社的台語教材內容授權與女媧機器人公司的硬體設備支援,透過AI技術輔助教學,為本土語言學習注入創新動能。研究團隊基於openai/whisper-large-v3-turbo開發出Whisper-Taiwanese Tv0.5版本,運用中小學教材內容以及學生使用「南大真平國網TAIDE台英語AI學伴機器人」學習所產生的資料進行模型微調,專門用於真平教材台語辨識。
臺南大學規劃將TAIDE台英語AI系統導入國中小本土語言教學場域,協助親子在家進行台英語雙語共學。未來將舉辦8場本土語言文化傳承推廣活動,結合參與學校活動,推動台英語家庭共學,提升家庭成員對台語學習的興趣,達到台語文化傳承的目標。
南大李健興教授表示,此次活動得以順利推動,特別感謝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周清玉董事長對台語文推廣的長年深耕與支持,以及各合作夥伴的共同參與。未來南大團隊將持續推動研發,深入探索生成式AI於教育領域的多元應用,促進臺灣及國際AI教育發展,讓本土語言在數位時代綻放新的生命力與可能。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融合AI、性別議題與書法藝術 臺灣漢詩教學展現多元創新面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國立臺南大學承辦的「臺灣漢詩教學與應用」研習活動,於7月15日在臺灣文學館舉行,吸引眾多中小學教師熱情參與。本次活動規劃四場主題演講,內容涵蓋AI數位應用、兒童繪讀本教學、台語吟唱與高中國文的臺灣漢詩教學等面向,全面展現臺灣漢詩豐富而多元的教學資源與現代應用。
嘉義縣平林國小吳育典老師首先主講「臺灣漢詩導入AI教學之應用」,以臺文館出版《漢詩三百首》為教材範例,實際示範如何運用ChatGPT、Canva、NotebookLM等生成式AI工具進行教學設計。吳老師強調依據教學需求選擇合適工具,能創造出具成效的學習成果,讓與會教師親睹漢詩教學與科技結合的多元可能性。
臺南市永康國小黃鈺婷老師接續分享「臺詩兒童繪讀本於國小語文教學之運用」,以《吮指學塗鴉》、《童嬉憶稚年》等繪本中的臺灣漢詩為核心,結合各年級國語課程與校訂課程。透過精心設計的教案、豐富的教學活動與多元評量實作,充分展現繪讀本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成效,為國小漢詩教學開創新的教學模式。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兼任教授莊雅雯老師主講「臺灣漢詩吟誦教學」,詳細介紹臺文館官網「臺灣漢詩讀本」的豐富影片資源,並帶領學員現場體驗吟誦之美。莊教授闡述聲調抑揚頓挫不僅能展現詩歌的音樂性,更有助於深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層次,讓詩意透過聲韻傳遞更加深刻。
國立臺南二中高毓莉老師與趙鴻中老師共同講授「以性別視角探討臺灣漢詩的時代脈絡與文化內涵」,從文學與性別的角度切入,引導學員重新審視張李德和、黃金川、蔡旨禪等詩人作品中的性別角色與女性主體意識,為臺灣漢詩的教學與研究拓展嶄新視野。
除了豐富的研習課程外,活動現場同步展出「心托毫端─臺灣漢詩微書法展」,由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莊千慧副教授策劃。展覽邀請臺南大學校友與多位知名書法家共同創作,24件精美作品涵蓋篆、隸、草、行、楷等各種書體,選錄的詩人時代橫跨清代到日治時期,題材包含臺灣山川風景、歲時風土、節慶活動、物產飲食等豐富面向。每位書家都能以其精妙的書藝傳達詩意,同時表現自成一家的獨特風格,吸引與會者駐足觀賞,細細品味詩韻墨香。
本次研習活動成功展現傳統文學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為教師提供實用的教學資源與創新方法。7月26日將於臺文館接續舉辦「臺灣漢詩的旅遊書寫」主題工作坊,由施懿琳老師、余美玲老師、吳東晟老師、林麗美老師帶領探討府城佛寺參訪、臺中城市風景、花東旅遊詩作、臺南鐵道記憶等主題,透過閱讀臺灣漢詩的地景書寫,深入體會各地文化風貌與旅行記憶。臺灣漢詩推廣系列活動報名連結:https://reurl.cc/9D09ka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攜手同行 在笑聲裡靠近 記錄寄養親子的幸福軌跡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
暑假到來,對許多家長而言,是孩子最期待也最需要安排的長假。為讓孩子在暑假中擁有高品質的相處時光,南台南家扶中心特別舉辦「寄養親子聯誼活動~劍湖山樂園一日遊」。希望透過一整天的輕鬆旅程,讓寄養爸媽能釋放壓力,和寄養童攜手走進笑聲洋溢的時光,創造專屬於寄養親子的幸福軌跡。
活動中,寄養童興奮地挑戰兒童版雲霄飛車、搭乘小型自由落體,上上下下的跳動著,還和寄養爸媽一起玩嘟嘟車,體驗開車的樂趣。過程中,寄養爸媽陪伴的目光與孩子的笑容,成為彼此最美好的回憶。
寄養童晨晨說:「媽咪,你敢不敢跟我一起坐海盜船?」晨晨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緊緊拉住寄養媽媽的手。寄養媽媽先是猶豫了一下,接著笑著說:「那我們就一起挑戰吧!」隨著海盜船在空中來回擺盪,傳來的是孩子咯咯的笑聲與寄養媽媽解放的尖叫,這一刻,不只是寄養童的歡樂時光,更是寄養媽媽釋放壓力、找回快樂的片刻。
阿寬爸爸分享:「平常工作忙碌,陪伴寄養童的時間真的不多,今天能夠放下手機、好好陪他玩,看到孩子開心的樣子,我也覺得很幸福。」寄養童小天則笑著說:「今天是最棒的一天,因為寄養爸媽都跟我一起玩!」
南台南家扶李保良主任表示:舉辦這類輕鬆有趣的活動,是希望透過簡單卻珍貴的陪伴,來增進親子關係,讓寄養親子能「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放鬆」。不只是孩子玩得開心,許多寄養爸媽也在過程中「鬆」了下來,重新感受到陪伴帶來的療癒力,也幫助寄養家庭在互動中創造安全感與歸屬感。未來南家扶將持續陪伴寄養家庭,在繁忙的日常裡創造更多「輕鬆相聚」時刻,讓愛和陪伴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後,我們衷心期盼有更多的家庭願意打開家門,與家扶一起接住弱勢及受虐兒少,攜手關注寄養童。」歡迎來電洽詢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6-2506782寄養組。
苗栗榮服處親赴臺中榮總探視榮民 表達關懷與敬意
【記者連凱/綜合報導】為關懷退除役官兵身心健康,展現榮服處對榮民的重視與照顧,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帶領服務處同仁及替代役至臺中榮民總醫院,親自探視慰問住院中的榮民,表達最誠摯的關懷與敬意。
此次探視在社工室莊主任李和的協助下,指派輔導組吳育祥辦事員全程陪同,逐一至病房探望轄內住院榮民,探視過程中,副處長柯長榮親切地與榮民眷寒暄問候,仔細聆聽病況與生活狀況,鼓勵榮民安心休養、早日康復,有任何需要協助之處,眷屬也可隨時與榮服處聯繫,榮民眷對苗栗榮服處關懷深表感謝,對醫護人員的照護亦讚譽有加。
本次慰問活動除展現輔導會長期以來「以榮民為中心」的服務精神,也凝聚了社會對老兵關懷的正向能量。未來,榮服處持續秉持「榮民在哪裡,服務到哪裡!」精神、對袍澤的愛護,完善退伍軍人的就醫、服務照顧,以溫馨陪伴讓榮民感受到愛與溫暖,展現視榮猶親的有感服務,亦特別感謝醫療機構的優質醫護工作團隊,細心呵護與照顧榮(眷),讓弱勢的年長榮民(眷),在身體虛弱生病時,還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圖1: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中)與社工室辦事員吳育祥(左一)至病房探望訪視轄內住院榮民。
圖2:榮民眷對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右一)與榮服處同仁及替代役的關懷探訪,深表感謝。
圖3: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左一)傾聽榮眷照顧者需求,竭力協助處裡榮民眷就醫相關問題。
圖4:苗栗榮服處副處長柯長榮(右二)關懷住院高齡榮民,慰問眷屬之辛勞,叮囑照顧者也需注意健康。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