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解鎖藝術新視界 探索藝術寶藏的無限可能 「維度綻放-2025台灣美術院年度大展」 開幕 文化部長李遠:「咱(lán)鬥陣來做事情」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維度綻放-2025台灣美術院年度大展」即日起至5月6日於中正紀念堂1展廳展出,今(12)日開幕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李永得、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代理處長張惠珠、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台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廖修平、台灣美術院院長蘇憲法及林磐聳、鐘有輝、江明賢、黃光男、李振明等20餘位院士,以及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謝里法、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等貴賓共同與會。
Labels:
新聞分類-影劇藝文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盛大開幕 跨國專家學者共聚書寫文化未來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AAA)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晚間在C-LAB聯合餐廳展演空間正式揭幕。近百位國內外的講者、藝文機構、美術館、藝術大學代表及觀眾齊聚一堂,包括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向陽、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邱上嘉、嘉義市立美術館長陳佳琦、臺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等出席,共同見證這場藝術與文化知識交會的國際盛會。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表示,臺灣的獨立藝術空間在藝術發展歷程中是相當獨特的存在,深植地方生活與文化,展現與土地的緊密連結,例如此次由論壇延伸而生的「檔案/現成物」展覽,透過串聯過往的人事物,真誠地傳遞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記憶,體現了獨立藝術空間珍貴的特質。文化部自2022年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作啟動「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正是希望逐步保存這些能量,讓臺灣的藝術更廣泛的被看見、詮釋與記錄,並與國際形成串聯與合作。
亞洲藝術文獻庫執行總監何恩懷(Christopher Ho)指出,臺灣獨立藝術空間3年已建置6個臺灣獨立藝術空間的檔案,記錄並數位化臺灣當代藝術史上一段極具活力的重要篇章,目前所有檔案成果均已上線,歡迎國際研究者查閱運用。何恩懷進一步說明,文獻之所以「屬於當下」,是因為它不僅記錄過去,也反映當下,具備學術與實用雙重價值。最後何恩懷感謝文化部與C-LAB的支持,並期望透過此次聚會,讓這些文獻成為未來的藝術創作者與空間發展開啟更多可能。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則表示,儘管C-LAB的核心聚焦於科技與社會創新,但歷史意識與文化深度始終是實驗精神的根基。亞洲藝術文獻庫於2022年進駐C-LAB以來,顯著強化了C-LAB在藝術研究領域的能量,3年間也催生多場講座與工作坊,串起國內藝文空間、藝術工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與連結。
開幕當晚,論壇特別邀請享譽國際的泰國策展人格拉西亞・卡威望(Gridthiya Gaweewong)發表專題演講,現場吸引滿座觀眾。格拉西亞・卡威望分享自1990年代創立「Project 304」以來的策展歷程,並深入探討藝術自由、資源匱乏與體制壓力間的平衡,以及如何在東南亞的政治文化脈絡中持續實踐藝術的自由、多元與文化自主性。
為期2天半的論壇,將於4月12日及13日展開4場主題發表及1場圓桌論壇,並穿插2場「藝術介入」行為表演,呈現更多元的藝術觀點與形式。同時,配合論壇舉辦的特展「檔案/現成物」也同步展出至4月13日,並延長開放時間,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史博館「李奇茂百年展」開幕 呈現臺灣水墨大師從未公開鉅作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今(11)日舉辦「李奇茂百年展」開幕式,文化部長李遠、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洪世佑、李奇茂夫人張光正女士、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安榮、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前政務委員黃光男、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李奇茂親友學生等各界貴賓出席,共同紀念李奇茂百年冥誕,向臺灣近代水墨大師致敬。
從小住在史博館旁的李遠說,他的父親是業餘的藝術家,常常帶他到史博館看展,父親總說,「李奇茂是個傳奇的人物」,雖然買不起畫,但父親收藏了許多李奇茂的畫冊,「所以我其實是看著李奇茂的畫長大,他的畫給了我們這代人重要的養分」。李遠說,李奇茂的畫呈現一種不羈卻不放蕩、自由卻不放任、自在卻不輕挑、自信卻不自滿的風格,也正反映出臺灣這個島上人們自由、自在、自信的樣貌,「希望我們都能延續李奇茂的精神」。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史博館與李奇茂有深厚情緣,他細緻觀察生活、風俗、民情、物土,筆下人物市井小民都充滿生命力,動物畫作更展現敏銳的觀察力,能反映場景與樣貌,表達他對臺灣土地的熱愛與對藝術的堅持。李奇茂曾多次於史博館現場揮毫示範水墨創作,讓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實踐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強調博物館與社區連結的意義。
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分享與李奇茂之間的互動,當初目睹李奇茂畫十大建設當中的「臺中港」,「他畫了一筆,10秒鐘不到,但李奇茂說,這一筆已經想了30年。」,他切身受到李奇茂日常就要訓練與累積實力的信念影響。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說,星雲法師與李奇茂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兩人經常互勉為國家盡力,佛光山特別感念李奇茂情義相挺的精神,這是珍貴的臺灣資產。
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說,李奇茂將水墨傳統筆法,融合西洋速寫技巧,透過不斷鑽研與創新,發展出融合東西方技巧的獨特風格。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亦是李奇茂的女兒李安榮說,今年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高雄創價學會美術館、馬來西亞李奇茂美術館、國防美術館、金門大學李奇茂美術館、輔仁大學李奇茂數位美術館等各地都會辦理李奇茂相關紀念展,如此接地氣乃效法父親精神。
史博館表示,李奇茂是臺灣水墨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史博館作為臺灣目前典藏李奇茂作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在時逢李奇茂(1925-2019)百年冥誕之際,爬梳其藝術生涯與輝煌成就而呈現此檔展覽,別具紀念意義。1960至1970年代間,史博館多次邀請李奇茂代表臺灣參加世界博覽會、國際交流展、巡迴展,進行國際文化外交,並參與策劃、創作水墨巨幅集體合繪的〈寶島長春圖〉(215尺)及〈抗戰八年國史圖〉(220尺)。百年展正是見證李奇茂與史博館共同拼搏的情感與使命,也是臺灣美術史的重要見證。
「李奇茂百年展」匯聚典藏於25個單位、精選共69件經典作品,包括李奇茂從未公開展覽的〈任重道遠〉、〈同心〉、〈八仙上壽〉、〈群鷹會〉、〈春江水暖鴨先知〉、〈干城二十週年紀念〉、〈泉之鄉〉及最後遺作〈天馬〉等,依創作年代與風格主題分為「墨舞縱橫.象外之妙」、「蘊積融續.韻外之致」、「水墨天地.高闊廣博」3單元展出,呈現李奇茂在各階段的探索與實踐,涵蓋其不同時期的精華,感念李奇茂為臺灣藝術史永留的創作典範。
「李奇茂百年展」自即日起展出至6月8日止,邀請民眾走訪史博館,感受水墨大師跨越時代、融合傳統、走向創新的藝術成就。更多資訊請參考國立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s://www.nmh.gov.tw)及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NMH/)。
【李奇茂百年展】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2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6月8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義大利「博爾札諾電影節」聚焦臺灣電影 藝術家對談互動 促影迷關注臺灣認同議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與外交部今年大力推動「歐洲臺灣文化年」,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與「博爾札諾電影俱樂部」(Filmclub Bolzano)合作,促成臺灣電影前進義大利北部歷史悠久、頗負盛名的「博爾札諾電影節」(Bolzano Film Festival Bozen),策劃推出「聚焦臺灣電影專題」,自4月5日至12日連續8日展映8部代表性臺灣劇情長片及紀錄片,為駐義代表處設立文化組4年餘來,首度觸角延伸至義大利東北部雙語區(義大利語、德語),期透過影展平台及聚焦臺灣的專題策劃,向當地觀眾與業界呈現我國多元樣貌與文化深度影像創作。
Labels:
新聞分類-影劇藝文
南大國文系赴韓移地教學 聚焦漢字文化圈交流與韓國漢字發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師生日前前往韓國釜山,展開為期11天的移地教學活動,期間與釜山外國語大學(Bus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及慶星大學(Kyungsung University)韓國漢字研究所進行學術與教學交流。
本次教學主題聚焦於韓國漢字的歷史發展與異體字現象,並實地暸解韓國中小學的漢字教育現況,充實對漢字跨文化使用的研究基礎。
本次由南大國文系主任鄭憲仁教授率領黃少褱、王芝蕙、范詠晴、陳郁安、鄭捷予等五位研究生,首先造訪慶星大學韓國漢字研究所,參觀漢字體驗館與世界漢字圖書館。
Labels:
新聞分類-國防軍警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飛越文學天際線」第二季開跑 臺文館邀您與作家一同飛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為展現臺灣文學的多元面貌與國際視野,國立臺灣文學館持續推出「飛越文學天際線」系列講座,邀請重量級作家分享創作歷程與跨域、跨文化的文學風景。第二季講座自2025年4月12日起正式登場,邀請洪愛珠、陳思宏與沙力浪三位具國際譯本或版權輸出實績及交流經驗,且為臺灣文學獎的得獎作家接力開講,帶領讀者飛越記憶與地域的邊界,感受文學跨國共情共感的溫度與力量。
如同第一季般星光燦爛,第二季三場講座同樣星光熠熠。首場於4月12日舉行,由作家洪愛珠以「老派臺灣餐桌往事的異地迴響」為題,分享她如何透過飲食記憶連結親情與文化。
洪愛珠作品細膩溫柔,擅長在日常書寫中捕捉歷史軌跡與人情,其《老派少女的餐桌》中文版問世迄今已22刷,總印量達12萬本,版權售出多國,韓文版甫於3月出版,曾獲邀至捷克、新加坡參與文學節,講座精彩可期。
5月17日登場的講者為曾以《鬼地方》入選紐約時報秋季書單、美國Booklist及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專業刊物星級書評,至今已售出英文,波蘭文,希臘文,義大利文,越南文,日文,泰文,韓文,法文、德文,目前總共十個語言之跨國版權,並受邀至布魯克林圖書節、赫爾辛基文學節、馬來西亞喬治市文學節的陳思宏,其主題為「在社頭的天空下穿襪子,漫步世界天際線:陳思宏與他的《社頭三姊妹》」。
延續《鬼地方》與《樓上的好人》的創作風格,陳思宏將帶領讀者展開一段融合鄉土奇幻與性別議題的敘事旅程,訴說臺灣文學如何穿越地域與語言的限制,與世界對話。
6月14日登場的沙力浪,則將以「從部落走向海洋的另一側——捷克、關島的文學之行」為題,分享他如何從部落出發,走入國際文學場域,持續為族人與土地發聲,展現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的跨文化視野。
臺文館表示,「飛越文學天際線」自今年初開跑以來,廣邀陳栢青、楊双子、劉克襄、伊格言、白蓮娜等作家與譯者,探討文學與性別、翻譯、環境及人工智慧等議題,獲得文學愛好者熱烈迴響,相關精彩講座可於臺文館臉書專頁回顧。
洪愛珠、陳思宏與沙力浪皆為臺灣文學獎得獎作家,作品屢獲國內外重要獎項肯定,並曾參與多項國際駐村與文學交流。
三位作家將分別從飲食與親情、鄉土與性別、原住民族與跨文化等不同角度,帶領聽眾深入探索臺灣文學的豐沛能量與多元面貌。
所有講座皆為免費參加,場次須事先報名,名額有限。歡迎讀者關注國立臺灣文學館官網及社群平台,掌握第一手活動資訊,踴躍參與,一同飛越文學的天際線,展開屬於自己的閱讀旅程。
【講座資訊】
4月講座
時間|2025年4月12日(六)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1樓演講廳
講題|老派臺灣餐桌往事的異地迴響
講者|洪愛珠
報名|https://reurl.cc/NYGV49
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
5月講座
時間|2025年5月17日(六)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1樓演講廳
講題|在社頭的天空下穿襪子,漫步世界天際線:陳思宏與他的
《社頭三姊妹》
講者|陳思宏
報名|即將開放,敬請留意官網及粉專公告
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鏡文學
6月講座
時間|2025年6月14日(六)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1樓第一會議室
講題|從部落走向海洋的另一側-捷克、關島的文學之行
講者|沙力浪
報名|即將開放,敬請留意官網及粉專公告
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文館藝文活動平台:https://reurl.cc/lzvWm9
臺文館FB粉絲專頁:https://reurl.cc/RYvV5x
Labels:
新聞分類-教育學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