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壩之存在—流域萬物迴響 石頭、蝦虎、溪神、水獺靈 福山壩旁開議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首場萬物議會「壩之存在——流域萬物迴響」於 7月31日為期兩日在曾文水庫上游展開,以被曾文溪切穿、喪失堤壩功能的「福山壩」為焦點,現場透過實驗劇場形式,由參與者擔任人類、非人類的代言者,假想「萬物」觀看防砂壩的存在價值,重思壩的設計原理與功能,並進一步思考溪流生態與水庫的永續性。議會由總策展人龔卓軍與全促會秘書長楊志彬擔任議長,邀請分區策展人陳冠彰、藝術家(陳伯義、蔡坤霖、陳科廷、梁廷毓)、特富野與達邦住民(汪義福、安孝明)、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郭鴻儀、水利工程和河川景觀專家(王筱雯、孫建平、楊佳寧)、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局長謝明昌、台南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NPO(劉長青、陳易昇)等 15 位跨領域人士,擔任魚族、鳥族、植物、土石族、水族、泛靈族與人族的代言者,並有10多位「人類」列席旁聽,討論氛圍十分熱絡。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10月即將在麻豆總爺藝文中心開展,策展團隊以「藝術倡議」方式探討曾文溪流域九大主題計畫,其中「水計畫」由臺南文化局邀請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共同主辦、洪榆橙與楊志彬共同策展,以「流域共同體」為核心開啟跨域對話。   以言語對談外,舞蹈家周書毅結合藝術家王榆鈞的音樂演出《無用之壩》,表達壩是人類對水的抗衡亦是人類的生命需求,當壩體被水流切穿,缺席又尚存的壩體,承載著無用之外的訊息。藝術家陳伯義《地質紀念碑》從空拍角度,探討如今無用的福山壩作為歷史紀念碑;玖格設計《生之聲》以抽象的視覺符號,讓流動的粒子影像在壩體上流轉,為壩體賦予解構再重生的視覺意象;並共同以福山壩為畫布投影出壩體為攔截曾文水庫泥沙興建,而今壩體被溪水切穿的生命流轉。議會次日則由鄒族獵人安孝明帶隊,踏查曾文溪沿岸,以及被曾文溪水切穿的達德安壩和上游堤壩工事的種種現狀。藝術家與真實壩身互動,以及獵人帶路探討自然環境與防砂壩的關係,皆引起現場非常大的迴響。 本次萬物議會道出曾文溪的變遷及環境與防砂壩的關係,也為「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開啟環境現場的聲音;藝術季共有九大主題,包含竹計劃、植生計劃、聲音計劃、土壤計劃、農計劃、水計畫、原計畫、小事報和潛行攝影隊。展覽將於2022年10月15日至2023年1月29日在台南市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市道171線沿線和拔林社區等工作據點展開,呈現三年深厚的調研累積,將是令人期待的大地藝術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