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第9屆公共藝術獎 獲獎作品備受矚目 展現公共藝術多樣性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今(4)日於松山文創園區誠品表演廳舉行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席,並與文化部長李遠、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等人,共同頒發「卓越獎」、「評審特別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藝術策劃獎」、「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管理維護獎」、「藝術實踐獎」、「藝術創作獎」及「佳作獎」共11個獎項,32案得獎計畫。
文化部每2年辦理1次的公共藝術獎,以具體行動鼓勵辛苦投入公共藝術的公部門機關、民間單位及藝術家,為臺灣公共藝術領域最具指標性、代表性的重要獎項。本屆得獎計畫與作品自全國17個縣市共161案中脫穎而出,呈現出臺灣文化底蘊與創作力的交融,過程中評審經歷激烈地討論、實地走訪各縣市,深入了解創作理念、作品現況及計畫內容,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的豐富、精采與美好。
文化部長李遠說,這是公共藝術獎辦理9屆以來,第一次有行政院長出席,在這個相對較於混亂的時局下,「只有藝術可以撫慰心靈,希望院長可以常常出席文化部活動,讓藝術安慰你」。李遠說,公共藝術推動30多年,代表的正是他對文化的想像「生活、知識、創作與傳播」,每個人一出門看到的就是藝術,它代表一個城市的名片,也代表城市的價值,更代表城市的生活方式。
李遠提到,文化部於今年8月公佈歷年修正幅度最大的《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歷經14場諮詢會及公開交流會、超過200多人次的諮詢,並產出20幾萬字的諮詢內容,完成達2/3幅度的條文修正,修正包含公共藝術設置的分級、執行過程的透明、申請程序的簡化等,期盼讓更多元的作品呈現於城市中,也鼓勵更多的年輕藝術家投入公共藝術。「人人都是文化人、日日都是文化日、部部都是文化部,臺灣到處充滿文化,這就是我的願望」。
行政院長卓榮泰特別出席並頒發卓越獎,卓榮泰一一細數他印象深刻的公共藝術及今年獲獎的作品,包含「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高聳的梅花鹿鹿角就是風力的發電,呈現出在地生態、科技智慧發展的連結;卓越獎「臺北捷運環狀線」將整個公共交通場域變成活的藝術,也讓所有的人置身在藝術中;評審特別獎「國道5號宜蘭段」將鑽掘雪山隧道時的機器保留在展示中,讓當年工作及現在進步的場景融合;藝術實踐獎的「玉山金控」及「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以企業的力量投注於社會服務,做了最好的起頭作用。
卓榮泰說,從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實施以來,共有超過5500件藝術品、6200人次的參與,高達115億元經費的投注,「讓藝術與生活不再遙遠」。卓榮泰也呼應李遠所說,每次參加文化部所辦的活動,都在心靈上得到短暫的平息。「如果我可以有一個夢,我希望我能夠把政治、行政的工作,更有文化的底蘊、人文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更進退有序,讓政府的工作成為一個藝術品,讓所有國人在友善、合理、進步、有人文的環境中,當一個幸福國家、文化社會的國家主人。
從色彩計畫改造到AR技術 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豐富而多元
本屆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榮獲「卓越獎」,「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公共藝術」是由Daniel Buren與Emmanuelle Moureaux所打造的色彩計畫,跳脫一般設置場域思維,將作品融入捷運空間的成果讓人驚艷;獲得「評審特別獎」的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藝術家羅萬照將挖掘雪山隧道時使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轉化為藝術作品,作品尺度具象化地重現建設過程的壯闊記憶與精神指標。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超過30人團隊出席受獎,捷運局長鄭德發致詞時說,「這是一個歷經10年的公共藝術,也是把工程當成公共藝術在建」,捷運環狀線工程在設計一開始就將公共藝術導入,10幾公里的工程成為一個「走過、路過、開車經過都不會錯過」的「活的公共藝術」。鄭德發感性地說,「我們會帶著這個鼓勵繼續做下去,要做國家的公共工程藝術」。
「藝術創作獎」由李明道《自由呼吸》、豪華朗機工《波光之翼》、藝術家王千華與李偉晟《五公噸的垃圾》共3件作品同獲殊榮。彰顯藝術性與周遭環境結合的「環境融合獎」,頒發給以館藏書籍為空間對話靈感的「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生態土牆營造多元校園「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校舍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以工程媒材營造獨特精神表現「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本屆新增的「藝術策劃獎」由融合動漫主題與卡牌遊戲,為觀眾帶來互動性藝術體驗的黃彥穎工作室,以及策展串聯臺北五處社宅基地,強調公共藝術創造性與參與性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獲得。
此外,「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的得獎計畫突顯了社會性與公共性的重要性,積極實踐公共藝術的扎根推廣,展現出創意及特色。獲獎計畫包括針對疫情期間的互動藝術探索「臺北市公共藝術實驗計畫 #限時動態」,為大眾帶來獨特的公共藝術體驗;國語實小的《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結合校內資源及社區夥伴,鼓勵居民共同探尋環境,激發多元互動;臺中市的社會住宅計畫透過居民故事的收集,創造出反映社宅情感與記憶的獨特藝術作品,展示社區的豐富歷史;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卓越聯合中心則以美感教育、生態聆聽及創新教育等活動,強調深入公共藝術體驗的必要性。
「藝術實踐獎」則是鼓勵民間對公共藝術的投入,由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榮獲。玉山金控邀請國際雕塑家,將其總部轉變為藝術收藏空間,展現企業中藝術的價值;而藝術家林舜龍為蒙特梭利幼兒園創作的作品《銀河樹》和《河畔水邊相愛久久》,透過馬賽克和鑄銅浮雕的形式,營造出鼓勵教育與成長的氛圍,豐富幼兒園的文化體驗。
公共藝術除藝術表現外,也非常重視後續管理維護及行政溝通層面的執行力與積極性,本屆增設的「管理維護獎」及「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即是為獎勵主動積極落實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及為延續作品生命而用心努力的單位與人員。「管理維護獎」由國立中央大學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獲得。「興辦機關優良承辦獎」則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局副工程師尹倩妮、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台電公共藝術課長侯力瑋、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張凱棠等人獲獎。
頒獎典禮現場邀請到新媒體藝術家知覺野人,透過AI運算打造獨特視覺饗宴,並由三稜鏡有限公司進行精彩的舞蹈表演,呈現出新媒體藝術和表演藝術在公共藝術中的無限可能。文化部表示,一件公共藝術平均需要花費2-3年的時間,不論是藝術家、執行小組、審議會委員或興辦機關,都要投注相當的心力才能完成,期待這些獲獎作品能深化公共藝術的社會影響力,激發更多創意,為國內公共藝術開創更為多元的未來。有關公共藝術獎相關訊息,請見「文化部公共藝術獎」網站(publicartawards.moc.gov.tw)。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