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新書發表  保存歷史記憶,細數臺文館建築與人的故事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1)日舉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會,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描繪百年來曾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產生連結的人物故事。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許許多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為臺文館這座延續百年的建築空間,填充如此豐富、飽滿的生命故事與情感記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談到,臺文館、臺南市美術館一館等文化場館,均是讓舊空間、新機能彼此融合的嘗試,不但是文化資產的永續,也是文化韌性的展現。 本書作者、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提及,很開心有機會看見有形的建築物中無形的情感,期待臺文館這棟建築未來能在文學家認知自身存在、臺灣歷史時,成為書寫的主角。 本書責任編輯林蔚儒分享各單元的亮點,也以投影片秀出最終未收錄的「遺珠」。共同作者陳令洋表示,松木茂俊是令他感到驚喜的寫作對象,寫作過程中也在文獻中找到互相扣連的紀錄,相當有趣。曾彥晏則表示,寫作時致力於讓各章節互相連結,但最感到驚奇的是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母親,也與這座建築有著巧妙的連結。 不同世代的受訪者們也分享對此空間不同的記憶。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談到,印象最深刻的空間是「禮堂」和「康樂廳」,小時候在這裡不但可以看電影,甚至可以吃冰淇淋。前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則是生動地分享了發生在這座建築物中的大小趣事,並表示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則他在此服務二十年間感覺「甜的滋味最多」。 現今臺文館所在建築,於1916年落成,曾經為臺南州廳,卻在1945年遭空襲轟炸、僅餘斷垣殘壁;直到1949年方才重新修復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其後於1969年轉交臺南市政府使用;1997年改由文資中心籌備處進駐,最終於2003年正式作為臺灣文學館開館,從政治中心轉變為文學殿堂,並在同年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本書的企劃緣起於臺文館在2023年針對這座古蹟建築所推出的古蹟智慧導覽APP《親愛的州廳1916》,內容結合訪談資料、3D建模、擴增實境等技術介紹臺文館建築的前世今生,而當時的訪談對象包括:空軍子弟出身的水交社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姚蓬麟;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現為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在臺南市府服務四十餘年退休的前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負責臺文館古蹟修復案的建築師陳柏森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了不為人知的建築細節與人物過從,為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臺文館於是企劃進一步將相關內容編纂成書。 本書共由五位具有臺灣文史專業的作者合力撰寫,在故事中登場的主角則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州廳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臺灣行啟時曾短暫逗留臺南州廳的裕仁皇太子、空供部時期的司令魏崇良,以及臺灣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前臺南市長蘇南成等,每位都是和臺文館建築有所淵源的人物,透過他們的故事,娓娓道出建築空間的變遷流動以及人事物的流轉遞嬗。 臺文館表示,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如今的臺灣文學館,許多人在這裡出入辦公,和這座建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連結,而這本書著眼的,就是這些人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相處的故事。 今日蒞臨新書發表會的貴賓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作者陳令洋、曾彥晏、張浥雯、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前臺南市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詹翹、李文雄、攝影家林柏樑、歷史作家謝金魚等長年來對臺南歷史與古蹟建築多所關注的來賓,共同回顧、訴說與分享臺文館建築百年來的珍貴歷史記憶。 相關書訊: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_Book.aspx?n=3852&s=2272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