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國際級現代藝術大師蕭勤辭世 文化部長史哲表達追思及哀悼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重要現代美術團體東方畫會創辦人之一,國際級現代藝術大師蕭勤6/30日辭世,享耆壽90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蕭勤一生創作不懈,勤力耕耘藝術領域逾一甲子,將創作當成實踐生命意義之旅,並以獨特的抽象繪畫語彙活躍於國際藝壇,引領臺灣現代藝術前衛風潮。 蕭勤先生1935年生於上海,1951年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52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啟發對現代繪畫的思考及興趣。1955年與畫室同學創辦抽象繪畫團體「東方畫會」,其突破傳統繪畫形式的創作風格,被譽為「八大響馬」。1956年獲獎學金赴西班牙留學,抵達當地後發現藝術學院教學過於保守,蕭勤決定不入學,改以自我學習、參與藝術活動、結識創作同好的方式,探索出成果豐碩的創作道路。 蕭勤的創作風格透過自我精神及心靈世界的探討,穿梭在東西方哲學的辯證思維間,發展出極富個人特色的藝術觀點與創作視野,後期作品更跨越不同媒材,開啟更廣闊的創作層面。蕭勤1996年應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邀請(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回國於造形藝術研究所任教,將歐洲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帶進臺灣,鼓勵學生不因襲守舊,創作出自我新風格,對臺灣當代藝術教育有前瞻性的貢獻,獲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蕭勤旅居海外近40年,活躍於國際藝壇,是1950年代後期臺灣美術現代化運動重要先鋒,曾獲國家文藝獎、二等景星勳章、義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勛章,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紐約、巴黎、米蘭、北京、上海舉辦個展。蕭勤對現代藝術懷抱堅定熱情,除引進西班牙前衛藝術家原作來臺展出,並持續引介東方畫會成員作品至歐洲展出,致力於推動中、西方當代藝術交流。

美感扎根 南大辦理美感案例幼兒園成果分享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執行教育部「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於7月1日在該校府城校區啟明苑演講廳舉辦「111學年度美感案例幼兒園成果分享」,邀請新北市耕莘專校附幼、高雄市潛能幼兒園、南投縣草屯鎮炎峰國小附幼、新竹市大庄國小附幼、高雄市彌陀區南安國小附幼、臺東縣新生國小附幼等六所幼兒園,分享親師生參與計畫的收穫,從不同的藝術媒介融入在地文化,發展美感案例課程,引領幼兒進入美的國度。 新北市耕莘專校附幼,在綠意盎然的校園中,以「校園的顏色」做為發展課程的主軸,透過多元手作活動讓幼兒探索不同的「綠」,成為藝術校園裡的「玩美」生活家。高雄市潛能幼兒園,藉由幼兒在美感課程及學習區中累積的視覺和攝影經驗,結合橋頭糖廠資源,從幼兒的視角記錄下糖廠之美。南投縣草屯鎮炎峰國小附幼,將在地「草鞋」特色融入課程,引領幼兒探索不同質地的編織材料,發展成編織課程模組,並邀請社區耆老,帶著幼兒親手編織屬於自己的第一雙草鞋。 新竹市大庄國小附幼從「美感生活及課程」切入,運用繪本搬演戲劇,將戲劇策略融入日常的轉銜時間,搖身變成好玩的戲劇遊戲,增進幼兒肢體發展。高雄市彌陀區南安國小附幼,以地方及校本特色─皮影戲,從戶外光影的肢體探索到室內光影的場景建構,讓幼兒暢玩在光影之間,並從皮影製作到故事編創,完成專屬孩子的皮影小戲。臺東縣新生國小附幼以「美感生活」出發,在日常活動中大量融入音樂,將排灣族古調-lalai融入教學中,師生共構戶外音樂區,讓樂聲悠揚於校園。 計畫主持人南大藝術學院林玫君院長表示,開展美感教育向下扎根,不論是身為幼教現場的老師,或是培育職前師培的大專教師們,皆是撫育幼苗的工作,期待每位幼教老師都能承接住美感這一棒,落實美感教育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

整個「台江」都是你的美術館 五大展區、八大場域 縱覽台江之美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台江建庄二百年」慶祝活動於暑假,將迎來「開江紀」藝術裝置大展以及「棲身的港灣」十六寮民眾共創計畫等兩大重頭戲,並於7月1日正式開展!藉由錯落在台江域「開江紀」五大展區以及「棲身的港灣」的八座記憶之寮,讓您在台江內的各式場域及空間體驗藝術氛圍,感受台江的人文與自然之美。 「開江紀」邀請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邱國峻教授擔任策展人,以「開啟台江新紀元,邁向下個兩百年」為發想,台江空間脈絡中常見的「港、海坪、塭、寮、圳」五個子題,來呼應台江的歷史發展,從中挑選安南區的五個重要景點:四草堤防(港)、府城天險(海坪)、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塭)、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寮)、嘉南大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圳),並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分別於上述地點展出其創作。 作品與台江地貌巧妙結合,包括范志明於四草堤防的《吾海吾江》、游文富於府城天險的《美麗的蛻變》、李蕢至與墨西哥藝術家Lua Rivera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台江水禮服》、李文政《台江夢》、蔡筱淇與吉川公野《Drop of Light-Flow》、蔡坤霖《台江聲域》、連翊庭《文字的河流》等四件作品位在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嘉南大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旁,水谷篤司與動畫師毛毛《圓軸蟹》、莫嘉賓《紅紅綠綠的紅樹林》的作品共九組創作,展期至10月1日,為參觀民眾擁有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 「棲身的港灣」則邀請台江在地居民共同創作,以藝術呈現在地故事。策展團隊Mild Art 麥薾藝術,提取在地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的集體記憶,透過工作坊帶領民眾參與剪紙、竹編、竹風鈴等創作,以「記憶之寮」為名,在台江八個深具歷史意義的地點展出,分別是「信仰之寮─海尾朝皇宮」、「教育之寮─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安順教會」、「人文之寮─中洲寮保安宮」、「歷史之寮─溪頂寮中安宮」、「治水之寮─什份塭清安宮」、「生活之寮─什三佃鄭家古茨」、「神話之寮─什二佃神榕公園」、「灌溉之寮─新寮長安水利站」,展期到7月23日。 崑山科技大學作為「開江紀」協辦單位,也邀集台江地區兩百位學生集體創作「台江200氰春藍曬」,除呼應「台江建庄二百年」活動外,也特別推出「開江紀IG攝影比賽」徵件,邀請全國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追蹤開江紀官方IG「taikang200」,以開江紀九件作品為主題,並上傳作品至IG且標示「#開江紀」以及「@taikang200」,留言標示二位好友,即有機會獲得紀念提袋等參加獎品,還有機會獲選參與實體展出!詳情參閱台江文化中心官網(https://tkcc.tnc.gov.tw/) 文化局表示,「台江建庄二百年」活動也和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合作,於「企業團體福委會員工旅遊獎勵優惠計畫」中,加入安南區專案旅遊補助,凡公司企業團體福委會等自辦或委託國內合法設立旅行社代辦之15人以上旅遊團,只要行程規劃符合申請規範,並於「開江紀」展覽期間(7/1至10/1)至安南區參訪即可獲得觀旅局每人住宿費新臺幣100元整的補助,相關辦法請參閱台南旅遊網(https://twtainan.net/zh-tw/event/newsdetail/5685)。 今夏絕對不能錯過的台江建庄二百年戶外大展,帶您從藝術創作,觀看台江,體驗台江!

國美館新任館長陳貺怡上任 盼國美館成為匯聚熱情、創意與夢想之地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新任館長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接任,6/30日與卸任館長廖仁義辦理交接,由文化部長史哲擔任監交人,立法委員何欣純、臺中市議員黃守達、江肇國;國美館前館長黃才郎、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國立歷史博物館長梁永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長馬湘萍、臺灣美術院名譽院長廖修平、臺灣美術院長江明賢、臺灣美術院副院長蘇憲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白適銘、東海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詹前裕、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鍾經新,以及藝術界、學界、企業代表等各界貴賓與親友、國美館同仁的見證下,陳貺怡宣誓就任第11任國美館館長。 文化部長史哲監交致詞時表示,1988年創立的國美館,除了是最代表臺灣本土地位的美術館,更需順應時代的演變積極面對當代議題,並且承載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重要使命,「擔任國美館長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感謝卸任館長廖仁義在1年的期間,持續穩定國美館發展,並且推出黃土水、李梅樹特展、國美35典藏精選展等精彩展覽,以及完成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的建置。也感謝新任館長陳貺怡能以藝術史學者身份接任館長,持續關照國美館的未來。 「國美館是代表臺灣在國際上的重要窗口」,史哲說,除了持續壯大臺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國美館更應該藉由展示、教育推廣,讓全民願意走進場館;更要持續臺灣藝術史的重建、藝術家的關照等工作。史哲強調,相信在國美館進行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關鍵時刻,陳貺怡一定能發揮其藝術史的專業,讓以視覺藝術為核心的國美館,成為代表臺灣文化內容的重要名片。 卸任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表示,「我今天是帶著感恩的心情把國美館的棒子交到陳館長手上。」在國美館1年的生涯中,感謝文化部長史哲及文化部長官同仁的支持;感謝藝術家、策展人的鞭策,讓我們有擁有很多精采豐富的展覽;感謝國美館歷任館長及全體同仁的支持協助;最後,感謝現任館長陳貺怡接下棒子,相信以她的美術專業、策展實務與國際經驗,將帶領國美館邁向新的里程。 國美館新任館長陳貺怡表示,就任館長的三個目標為「專業、創新、多元」。首要是「專業」,期待以個人的專業與熱情服務國美館、服務臺灣的藝術家、服務全國民眾,也希望率領全體館員共同努力,使國美館在各個層面都能持續朝更專業、更卓越的美術館發展,不辜負全國人民對國家美術館的期望。 第二個是「創新」,在全球美術館數量不斷擴充、參觀人數不斷倍增、藝術史與策展的概念與方法不斷更新的情況之下,美術館若要永續經營並保有其競爭力,勢必要能夠掌握時代趨勢與藝術新知,並且突破固有框架,以創新的思維來經營與拓展美術館的業務,以與全世界同等級的美術館並駕齊驅,並且彼此對話交流。 第三個目標是「多元」,國美館應該致力於展現臺灣文化的充沛活力、多樣性與豐富性,因此典藏的內容、研究取徑、展覽型態應該多元、服務的對象更應該尊重差異,努力做到文化平權。 國美館新任館長陳貺怡,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學博士,原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美術學院院長。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國際展策展人與學術顧問等,兼具藝術史學者、創意企劃與博物館實踐經營的背景,以及文化事務國際交涉與體制建置豐富經驗。

十鼓擊樂團「憶想之門」MV 再獲一金 國際音樂影片獎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由臺灣臺南「十鼓擊樂團」與導演黃仲瑜合作的MV音樂作品《憶想之門》,今(2023)年已獲三金一入圍國際獎項肯定!本(六)月再度獲一金,歐洲國際音樂影片大獎-布達佩斯(International Music Video Awards)奪得「最佳藝術音樂影片獎」(Best Art Music Video)!在今年度五月臺灣-閃靈樂團獲獎,六月同期馬來西亞-黃明志歌手獲獎。表演十分亮眼,走出臺灣讓世界看見在地藝文! 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表示,十鼓擊樂團常年以推廣台灣原創鼓樂文化、發揚鼓樂藝術薪傳為志向,憶想之門音樂創作亦是以台灣平民皇帝朱一貴(鴨母王)歷史故事為題材,為讓更多人認識十鼓的音樂及台灣的故事,特與導演黃仲瑜合作拍攝這支MV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黃仲瑜亦是十鼓資深優秀團員,因與十鼓之間深刻的淵源及情感,在作品拍攝過程過程中更能夠將鼓樂及其專業融入作品核心完美呈現,此次獲獎感謝幕前幕後團隊的付出與努力,十鼓將持續前進讓台灣文化藝術之美被世界看到。 此外此作品也獲獎2023新加坡獅城影展WORLD FILM CARNIVAL SINGAPORE 「最佳音樂影片」;2023美國紐約ONIROS FILM AWARDS – New York(奧尼羅斯影展)獲獎「最佳音樂影片」、「最佳武打編排」;入圍「最佳配樂」等國際獎項殊榮。 獲獎中英文 最佳藝術音樂影片獎-憶想之門-黃仲瑜-臺灣 Best Art Music Video -The Door of Memories -Chung-yu Huang -Taiwan 請點此參考得獎名單: https://www.imvawards.com/winners-season-june-2023 十鼓「憶想之門MV」影音連結從這裡: https://youtu.be/_naMmEzG15Q

與你在曠野中漫步 郭奕庭個展 ~ 涅普頓畫廊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涅普頓畫廊很榮幸將於小暑期間,推出代理藝術家郭奕庭「與你在曠野中漫步」個展,也是藝術家首次於畫廊個展,呈現近二年間的心緒梳理,將她的藝術以更具象的話語,構築出與觀者相伴且共度前行的旅程。展期為7月1日週六至8月20日週日,開幕茶會舉行於7月8日週六下午三點,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展名「與你在曠野中漫步」可區分為三種理念,「你」會是相伴的彼此,但並不限制於實際存有的對象,甚至是內心世界中對話的自己,都會是無形的支柱或力量。「曠野」則是空間的概念,在這場域中能夠自在地吞吐、收納,不受任何心緒話語影響的空間。「漫步」則同時間的進程,漫無目的卻緩緩前行,在漫步中逐步搜索、描摹、挖掘、歸納、思索,在每一次的路途中雕琢出未曾發現過的美好。 郭奕庭透過木質材料應用的變化來探索創作思路,尤其此次個展的部分新作以平面透視兼並立體表現的手法,帶有層次的觀看體驗如《片刻-》系列創作。而新作《奔馳》中穿著古樸駕馭綿羊的人物姿態,或者《Goldfish》裡轉化金魚為童趣鮮明的擬人視覺和色彩,表現出藝術家以自然事物透過擬人化手法,去指涉、暗示、聯想、再現其心理狀態,思考背後的來龍去脈後,深掘出人們心中豐沛又隱蔽的情感。不加諸過多的主觀意識,保留詮釋的空間與角度,試圖了解觀者直覺的情感透視,也是藝術家在個展空間中,欲營造相互理解與溝通的溫暖漫步。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202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臺灣藝術家會內會外齊綻放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將自7月3日至9月24日展開,今年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續與法國亞爾Manuel Rivera-Ortiz(MRO)基金會合作,邀請獨立策展人張弘瑜與基金會總策展人Florent Basiletti共同策劃,以《聚焦臺灣-異植・共生》(Focus Taiwan –Osmosis)為題,推介吳權倫、郭哲希、許震唐等三位橫跨不同世代藝術家作品參與攝影節平行展。 呼應今年度官方攝影節對於生態議題的關切,MRO基金會以GROW UP(暫譯《滋長》)為發想,藉由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性開啟對話,邀請20多位各國藝術家展出。其中臺灣藝術家郭哲希《殖民地之衫》探討植物品種及種植方式之於城市治理者的政治意義;許震唐《二忘菸水》以濁水溪百年來孕育農業多樣性式微為背景,記錄政府結束契作制度最後一批製菸過程;吳權倫《接替器》則記錄庶民再利用工業容器的盆栽,加以歸納此惜物美德及錯用美學,並於鋁板輸出裝置,且基於其作品特性,吳權倫亦特獲MRO基金會邀請提前至亞爾駐村發展更多「接地氣」的可能性。 另外,臺灣旅荷藝術家羅晟文亦特別受荷蘭FOTODOK紀實攝影空間邀請,於亞爾國際攝影節會內呈現結合攝影、錄像、珠寶的大規模尋寶遊戲《Watch out》。羅晟文自2022年起,尋找於亞爾近郊卡馬格濕地保護區(Camargue)遭高速車輛路殺的動物,建立資料庫及記錄周遭地景,同時與臺灣珠寶設計師楊景惠合作,以死亡動物輪廓設計珠寶並放回路殺發生地點,誘使觀眾得以地景攝影、錄像為尋寶線索,實際走訪濕地,放慢速度觀察環境並尋找珠寶。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影像是保存社會集體記憶及記錄社會與藝術史脈絡的重要資產,本次藉攝影展大會對於生態的關注,臺灣4位藝術家分別以政治權力、環境規劃及社會變遷等多方角度切入,運用藝術為媒介展現對於生態這門國際議題的重視與刻劃,同時呈現臺灣多元且豐富的創作能量。 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目的在於鼓勵深具抱負與獨特觀點的藝術家,藉以帶領世人推動與發展新的世界觀。透過獎勵新興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奉獻精神和決心,支持揭示人類不斷演變的動態樣貌,以及捕捉社會、文化、政治,甚至生態問題的記錄型創作。巴文中心自2018年起與基金會合作,以平行展方式推介臺灣攝影藝術家參與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歷屆受邀參與者如陳敬寶、何孟娟、侯怡婷、黃迦、吳政璋、許進源等。 《聚焦臺灣-異植・共生》活動網頁:https://mrofoundation.org/ 《HERE NEAR—Watch Out》活動網頁:https://www.rencontres-arles.com/en/expositions/view/1450/here-near

「翕相老先覺-攝影80才開始」特展即日起在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 許淵富、張武俊、陳次雄、王徵吉及劉永泰等逾百幅經典作品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辦理「翕相老先覺─攝影80才開始」特展,展出臺南攝影大師許淵富、張武俊、陳次雄、王徵吉及劉永泰的經典影像,逾百幅作品自即日起至10月15日止於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二展覧室展出,免費入場,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蒞臨觀賞。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黃瓊瑩館長表示,臺南的攝影創作充滿南方獨特的在地視角,作品多元豐富。「翕相老先覺─攝影80才開始」特展由總策展人黃建亮與協同策展人陳伯義規劃,以1930及1940年代出生的臺南籍攝影前輩的經典創作為主題,展現創作者長期對風土細微的觀察以及熱愛家鄉的情感。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謝仕淵局長表示,文化局於2018年開始啟動臺南國際攝影節,就是期望透過梳理臺南的攝影創作,回顧臺南的歷史與社會脈絡。這次展出的五位攝影家作品,除了是肯定經典級影像創作者對臺南與臺灣攝影發展的貢獻之外,亦希望透過欣賞前輩攝影家的作品,對臺南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總策展人黃建亮表示,本特展著重於展現前輩攝影家對於攝影技巧與造型美感的追求。展出五位前輩攝影家的作品,包含為眾多後輩樹立典範的許淵富、以月世界系列引領拍攝臺南惡地風潮的張武俊、追尋攝影瞬間的光影而樂此不疲的陳次雄、以一台相機擔起保育黑面琵鷺重任的王徵吉、以及突破影像侷限的劉永泰,雖然攝影師各自具有強烈的創作風格,卻始終關注自然風景及人文景觀,一張張的影像呈現出臺灣近年來進步的軌跡和縮影,引發觀者的共鳴。 五位攝影師以前衛的實驗精神、親身踏遍臺灣各個角落,企圖從自然及人為的光影變化,捕捉從未被挖掘的臺灣風景。「翕相老先覺─攝影80才開始」特展希望鼓勵更多創作者投入攝影,承接前輩攝影師這種勇於追求影像美學極致表現的精神。特展自即日起至10月15日(週日)止,於本館第二展覽室免費展出(週一休館),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C-Lab「創世熱」特展 紐約文化實驗場登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支持及促成下,7月6日至30日攜手紐約長島市文化實驗場(Culture Lab LIC)在紐約推出「創世熱」特展,邀請李亦凡、胡農欣、林子桓、吳家昀、吳其育、張立人共6位臺灣當代藝術家參展。透過裝置物件、攝影、錄像藝術等形式,對科技發展、環境永續及當代社會提出叩問。 「創世熱」靈感來自於聖經創世紀預言,象徵對造物及創作起源的探索,隱喻人類對技術和藝術創作熱情的不斷嘗試與追求,並進一步提問人類是否已準備好承受無止盡追求科技進步的未知後果,試圖提供觀眾探索、思辨和想像一個重新思考生命的契機。 展出作品包括曾獲第20屆台新視覺藝術獎《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創作者李亦凡借助虛擬後製技術改變影像生成過程,呈現出直覺式的影像;林子桓的《假想旅行者》則是極具儀式性的影像作品,透過相機觀景窗帶領觀眾跳越時空迴圈;胡農欣的《觸摸融化的喧囂》以極地冰山影像,結合16mm膠捲觸發光影聲波震動,暗喻脆弱極地生態。 吳家昀的《消失島》觀察紐約街頭聖誕節過後的奇異景象,再現出不可替代的人造風景;吳其育的《人族》以蘇拉威西島(Sulawesi)上的史前洞穴壁畫為靈感,帶領觀眾穿越物種演化的時間軸;張立人的《戰鬥之城》曾獲臺北美術獎並入選台新藝術獎,藉由微觀藝術展現臺灣社會縮影。 C-LAB表示,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當代藝術和科技媒體交互的發展,並透過各式國際合作、展覽、工作坊和研討會等活動,促進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此次展覽也是臺灣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進一步推進臺灣當代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和能見度。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表示,透過藝術實踐實驗與創新,是臺灣和紐約兩地藝術家共同追求的夢想,此次牽線促成兩地以文化實驗場為名的機構合作,在紐約展現臺灣文化多元地景,精彩可期。

林百貨與FOCUS百貨啟動藝文美學育苗計畫傳愛竹埔學童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今年由臺南林百貨主辦,攜手關係企業Focus 時尚流行館及臺南市美術館於6月29日共同舉辦「與林攜手 齊心傳愛」的參訪活動,特邀台南市鹽水區竹埔國小全校45位師生參訪林百貨與美術館展開文化藝術之旅,最終並於FOCUS時尚流行館享用午餐、自由參觀遊玩,讓孩童體驗在地家鄉文化藝術與現代百貨的流行之美。 一直以來林百貨積極文化、美學推廣,自2020年開始,實現城鄉遠距不受限之理念;當年邀請適逢建校百年的崇和國小參與遠距學童「藝文美學育苗計畫」。在疫情緩和後,今年特邀於民國48年創校一甲子的竹埔國小參與活動。該校全校學生僅45名,地處舊台南縣鹽水區,竹埔國小雖地處偏遠,但學校仍致力於藝文深耕計畫、推展傳統藝術教育、直笛吹奏、原住民舞蹈…等,培養學子育樂興趣,提升家庭及社區的藝術文化氣息。 本次參訪以「文藝的探索」為主軸,林百貨與FOCUS百貨量身打造一系列參訪行程,帶領孩童們一同探索台南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軌跡,並進一步欣賞其中美感,縮短他們與藝文的距離。第一站前往位於臺南歷史核心區的臺南市美術館1館,觀賞當期特展「春源畫室:畫師—詩人—劇作家—承繼者」,讓學子們了解自身家鄉傳統民俗信仰的藝術性,在展覽中學子們可欣賞到臺南身為宮廟之都,百餘年來潘家三代各自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精彩民俗畫作,以及感受難能可貴的家族傳承精神。隨後前往古蹟新生的代表林百貨,透過導覽人員的介紹及參訪南台灣第一座「流籠」及頂樓神社「末廣社」,體驗古蹟的文化與魅力。隨後在Focus時尚流行館享用午餐,每位孩子們透過自己的視角,興奮的交換彼此所見所聞,此過程的交流將是互相學習及成長的機會,讓遠距鄉鎮的學子們度過難忘、愉快的一天。 「與林攜手 齊心傳愛」的活動,除了期望讓孩童留下快樂回憶與正向能量外,更期盼透過豐富多元的藝文體驗,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讓他們在美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同時深刻體會到文化的力量和美好。

2023藝如春風走透透 左鎮新化歡喜登場囉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為將藝術帶回日常生活,文化局規劃「藝如春風走透透」系列演出,以行動舞臺車巡迴臺南各區的方式,願藝術活動如春風般,吹進臺南的各個角落。「藝如春風走透透」活動,本周將巡迴至左鎮、新化區,邀請「豆子劇團」帶來《好嚴肅的農場》,分別於7月1日(六)17:00在左鎮區左鎮北極殿廣場;7月2日(日)16:00在新化區大目降廣場上演,無須報名,歡迎大家帶著家中大小朋友一同加入同歡! 文化局說明,《好嚴肅的農場》描述一隻牛、一頭豬、一隻小羊、一隻報時的母雞,還有一位農場主人菜頭粿,他們通通都~很~嚴~肅~~~。『蘿蔔,沒什麼好笑的』、『蕃茄,一點也不幽默……』這是農場主人菜頭粿的口頭禪,直到有一天,生性活潑的動物們決定要來改變農場氣氛,小牛站上屋頂,學母雞大聲啼叫…。菜頭粿有笑嗎?動物們還會耍出什麼好笑招式呢? 豆子劇團創團於民國 89 年,至今 25 年,共推出近百齣以上原創作品,吸引超過數十萬人走進劇場,累積作品如繁花繽紛瑰麗,豆子劇團自成立以來,雖然屢屢面臨資源不足的窘境,仍然堅持製作兒童劇,單純的只是因為孩子都喜愛聽故事,更喜歡看到故事被搬上舞台演出,豆子希望透過一齣齣為兒童而演的故事,讓表演藝術在幼小的心靈紮根茁壯,為仍需奮鬥努力的南部藝文環境,培養更多未來的觀眾,期許小小觀眾朋友們在成長之後仍能持續喜愛表演藝術。 「藝如春風走透透」活動詳情及最新動態,請見文化局「藝遊臺南」官方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rtsTainan

【 緒的揉捻 ‬】 羅文欣、賴恩慈聯展 ~ 科元藝術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科元藝術將在7月1日推出兩位青年藝術家的聯展「緒的揉捻」,主題關注在感知外在與內在情緒間幽微的轉化,其中藝術家羅文欣以筆觸描繪輪廓、刻劃紋理,並以墨色暈染出暗調性的神秘氛圍,創造如同蝕刻版畫的質感,物體的形象如同潛藏的情緒,從畫面中漸漸浮現。藝術家賴恩慈則是以陶土創作,以不同的陶塑物件擺設,呈現劇場般的故事性,並將幻想與記憶捏塑成一個個具體的形象。 本次展覽展期為2023年7月1日至7月29日,並於7月1日下午3點設有開幕茶會,誠摯歡迎大家踴躍蒞臨共襄盛舉。 藝術家羅文欣所展出的35件平面作品中,可以分類為「風景」、「植株」、「身體」三大系列,從日常的外在風景,再到家中的植株,最後聚焦到自己的身體與內在的私密情緒。她的創作以代針筆、鉛筆、蠟筆、炭筆及水性顏料為主,在紙上創作時,不僅利用蠟筆與墨水相斥的特性勾勒出獨特的暈染效果,也以筆尖刻磨、反覆上色及擦拭的手法,在細碎層疊的線條筆觸中造就肌理,描繪出細膩的情感輪廓及身體記憶。 藝術家賴恩慈則呈現了不同的面向,以陶塑的擺設創造空間中的可能對話,並以油彩、釉藥探索陶塑上的繪畫性。她說,她以「小說文字間曖昧模糊的想像地帶作為起點」,展開了作陶這如同「造物」與「許願的行動」。而本次展出的10件作品中,除了標題背後所隱含的故事性(如「院內一角」、「森林的通道」、「篇章裡的修道院」),藝術家也透過精心部署的陳列,將作品之間的關係串起、將抽象的情緒具體化,營造出具有情節的風景篇章。 透過本次聯展,我們得以一窺藝術家如何表現其內在情緒,或以自省剖析的方式喚起內在感知;或以物件的對話關係引導模糊的自我投射。此外,藝術家也透過了反覆的身體勞動,如羅文欣對紙材的刻磨撕扯,又如賴恩慈堆疊陶土的過程,藉由「揉捻」而將龐雜細瑣的思緒呈現在展場中。 科元藝術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六,上午11時至下午6時,週日及週一休館。更多相關訊息請洽科元藝術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alleryKeYuan)、 或官方網站(https://www.keyuan.com.tw/)。 【 緒的揉捻 ‬】 羅文欣、賴恩慈聯展 │ 【 Kneading of thoughts ‬】 Group Exhibition 藝術家 │ 羅文欣、賴恩慈 日期 │ 2023 / 7 / 1 - 2023 / 7 / 29 茶會 │ 2023 / 7 / 1 (六) 15:00 地點 │ 科元藝術 Ke Yuan Gallery

話台語 繪社區Oē Tâi-gí , oē-siā-khu 成大學子台語社造互動發表會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為讓母語文化更貼近社區的年輕世代,文化局特與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合作,由台文系教授蔣為文、陳金花帶領「台語繪本欣賞與創作」課程中的年輕學子,與臺南6個特色社區共同演練生活環境裡的台語文。6/29日舉行「話台語 繪社區Ōe Tâi-gí , ōe-siā-khu—大學生ê社區學習場成果分享會」,在台灣文學系系館穿堂,邀請成大同學及社造夥伴,以繪本、海報字卡、誦讀的方式,於現場分享演練成果。 「台語繪本欣賞與創作」課程透過分組,由同學共同產出台語繪本作品,且畫風細膩可愛,字句間愛鄉情懷滿滿。例如:《台灣特別ê節日~詩人節》故事開端從端午詩人節的屈原,娓娓說起台灣的詩人王育霖。《黑熊仔的出帆》則是用年輕世代的趣味口吻,述說手機使用的台語文。 本次課程亦邀請在地六位社區夥伴,用台語以「講古」的方式分享社區的大小事。例如南區文南社區介紹布街產業文化的脈絡、安平石門社區回想安平老街風華與俚語、安平華谷理容院曾敬淳分享早期剃頭店工作的趣味事、北區華德社區的繪本介紹社區花卉產業、南區萬年文史協會講灣裡老街與巷弄。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謝仕淵提到,大學的強項即是將把新的題材發揮到淋漓盡致,而文化局的強項就是建立常置型協力平台,將大學豐富資源導入社區發展,鼓勵學校、企業等創生資源挹注社區,是文化局社造工作努力的方向。在迎接臺灣社造30年里程碑之際,創造新的可能,讓地方文化實踐開枝散葉。 成大台文系教授陳金花表示,學生應走出校園突破舒適圈,從社區生活接觸台語文化,社區是個蘊藏豐富語彙資源的知識寶庫,透過與文化局的首次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可以走進社區探索台語文的過去與現在,了解社區生動的文化軟實力。 今日現場也邀請社造計畫扶植的在地食藝師陳怡君,以及台南知名花店花痴花藝設計師湯璧如,攜手合作佈置一場接地氣又具創意的風土餐食饗宴。由社區故事、台語文化與學甲地區的料理特色,規劃出一場「塭仔腳風土宴」,選用來自將軍的蘆筍海鮮沙拉、醬燒蘿蔔瓜仔脯、七股虱目魚鬆飯糰、椒鹽白蝦、學甲酥炸芋頭魚丸等,相當具有塭仔味。最後,再以楠西梅子釀製成消暑梅香氣泡水,為這場餐宴畫下完美句點。 陳怡君表示,臺南是個山海交織的城市,擁有豐富的農特產;因此,她常常騎著機車在社區「探險」,看著魚塭的收成、農田的種植,依照節氣設計出一款款風土餐食,希望透過創意發想,成為桌上一道道能說故事的菜餚。 透過推動風土餐食的設計,匯聚在地食材,梳理社區文化歷程,賦予味覺的文化形象與價值,進而形塑社區體驗之集成,是文化局近年積極推動個人社造獎勵案,促成的社造創新亮點。

以當代建築技術呈現「道署」時空美學 臺南永福國小校舍重建工程 榮獲2023國家建設卓越獎肯定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家卓越建設獎」作為臺灣建設類最高榮譽獎項,今(2023)年度於6月1日宣布得獎名單,臺南市永福國小在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中,因巧妙結合現代校舍與臺灣兵備道歷史遺構保存,在校方、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偕同劉木賢建築師、偉基營造等多個單位的努力下,成為全國首間於校舍內部現地保留歷史遺構並展示的校園,不僅是各方攜手為文化資產保存通力合作的完美典範,更榮獲2023國家建設卓越獎「最佳施工品質類」肯定! 臺南市永福國小所在位置,不論在明鄭、清乃至日治時期皆屬臺南政經發展核心區域。2018年啟動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因校舍拆除過程中,意外發現清代臺灣政權中心「臺灣兵備道」之道署遺構。遺構出土後,文資處旋即邀集專家學者至現場勘查,臺南考古中心同時進場進行調查清整。除指定為市定古蹟外,文資處與校方也密集針對遺構保存問題,研議變更設計,解決高地下水位的問題,既要保存展示又要符合教學空間需求。 在劉木賢建築師的操刀下,採用「以今襯古、以新襯舊」的設計手法,結合當代建築技術呈現跨時代的空間美學,道署遺構猶如放在「珠寶盒」內,呈現其作為文化資產的珍稀歷史價值。 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藉著校園發掘出遺構的契機,文資處在施工期間,也舉行教師增能計畫,帶領教師實地參訪考古現場,增加考古相關知識儲備,積極與校方合作,於校本課程融入文化資產和考古相關知識,使校方未來能最大化運用校內即有文資的優勢。文資處也向中央爭取補助,於新建校舍內,以道署遺構為核心規劃展覽,預計今(2023)年9月新學期啟用,在眾多單位的齊心努力下,為臺南市的文資教育從小即能在這片土地上扎根。

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金曲獎睽違3年 首度重返臺北小巨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3年「第34屆金曲獎」將於7月1日正式登場,疫情解封後的首次金曲獎,將在睽違3年後,重返臺北小巨蛋,眾多海內外音樂人與產業人士也將來臺參與頒獎典禮。頒獎典禮倒數2天,文化部長史哲特別到小巨蛋探班「最佳新人獎」入圍者彩排,並搶先揭露本屆以「漣漪」為概念的舞台及觀眾席設計。此外,史哲也向樂迷宣告,今年金曲獎將首度「全球線上直播」,同時典禮節目將首次使用AR技術,讓無法到場的觀眾在銀幕前感受驚奇視覺體驗。 今年金曲獎總計169件入圍作品,各獎項競爭激烈,已陸續公布的頒獎人、表演節目卡司,更讓國內外樂迷敲碗期待。在看完今天的彩排後,史哲說,疫情解封後的首度金曲獎,我們看見音樂陪伴大家走過疫情,療癒及重振士氣。接下來,「我們期盼且相信所有音樂人一定會盡情地用音樂,帶領大家度過一切難關。」 史哲提到,從「最佳新人獎」這些新生代創作者身上,更可以發現臺灣流行音樂的多元與包容性,不論是使用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英語創作或揉合運用多樣的音樂類型曲風。希望藉由金曲獎提供音樂人最佳的舞台,將臺灣精彩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推薦給全世界樂迷。 文化部表示,金曲34的舞台設計由黎仕祺操刀,在終於等到疫情解封、世界各國回到通行自如的時刻,黎仕祺特別將典禮主題定調「boundless無疆界」,並以「漣漪」作為舞台設計的概念主軸。「典禮現場總共使用超過2000片LED,動用超過10款,共計800多支燈具」。 整座小巨蛋,除了舞台上方的LED螢幕充滿圓圈設計外,典禮舞台地板更打破以往都是平面的設計,設計了高低差的圓圈區域;天上LED螢幕更突破舞台的鏡框區域,往前延伸至特區的天花板上,讓整座舞台看起來既有浮空感,從正面看來地面搭配天上更有著漣漪一圈一圈的特殊視覺感,完全突破舞台與觀眾席的概念。 史哲表示,邀請所有熱愛流行音樂的樂迷7月1日晚上7點,收看第34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為音樂人的精采表現喝采,一起享受T-music的無限魅力。 金曲獎LIVE直播頻道:https://gma.tavis.tw/gm34/GMA/default.asp

結合實境解謎 穿越時空解禁書本  臺文館推「臺灣文學禁書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臺灣文學禁書展」,邀觀眾一同認識威權下的禁忌,體會言論自由的可貴! 臺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本次展覽將禁書做了系統性的整理,以「臺灣文學」為核心將許多相應的文學書籍、期刊與公文檔案一一呈現。我們有幸身處在相對自由的年代,可以用較輕鬆的方式面對沉重嚴肅的議題,本次特別將展場結合實境解謎遊戲,希望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進而理解那段歷史。 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分享,看完展覽特別被「別走回頭路」這句話打動。從自立晚報出版部時期到後來的玉山社,都是出版臺灣本土文化相關的書,但心情完全不一樣,從前作者都會來關心書是否有問題?是否可能被問話?也確實有此狀況。 公視《臺語台》台長呂東熹說,禁書、禁歌、報禁、禁母語是一系列言論自由的限制,本次的展覽喚醒大眾的記憶。他曾見證李敖的書籍《傳統下的獨白》遭查禁而改名的情形,也經歷過大家都會看禁書的時代。 作家廖為民也談及,在書報社工作的種種查禁經驗,讓他決定只要拿到手的黨外雜誌或禁書,都要為臺灣人留一本。他也帶來吳濁流《無花果》遭查禁的相關文獻,表示樂意提供予有志研究者。 從日治時期到解嚴前後,臺灣歷經數十年的思想與言論管制。不論是殖民統治或戒嚴體制,當權者利用查禁制度決定一本書的命運。查禁制度所影響的,不只是已經出版的書籍,也讓作家下筆時必須字字「斟酌」,甚至造成創作者自我審查,選擇將完成的作品深鎖不願面世。 展覽從查禁圖書的法令依據開始,深入探討外在形式與內容檢查的禁書歷程,觀眾可從中理解身處其中的寫作者、出版人與一般大眾,如何遭遇各種怪誕荒謬的禁書政策。當然更有許多臺灣文人,因閱讀禁書而遭致迫害,或為避免惹禍上身,而將作品焚燒或銷毀,這些威權年代的悲歌,也能在本展中看見。 精彩展品包括龍瑛宗未完成的《蓮霧之庭》草稿、警備總部發行的《查禁圖書目錄》、遭改名的各種外國文學翻譯本、以白話字刊行的最後一期《臺灣教會公報》、託名重出的金庸《射雕英雄傳》、《文星》及《臺灣新文化》等頻繁遭禁的期刊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刊本,見證禁書執行的各種面向。由臺文館編輯發行的文學桌遊「文壇封鎖中」也在展場登場,既有娛樂性質,也是教學引導的最佳選擇。 為了讓未曾經歷過肅殺歲月的年輕世代,也能認識此一議題的內涵,臺文館還將禁書故事轉化為實境解謎遊戲,共有5道關卡,可隨著展場動線解開謎題。玩家將蒐集散落展場各處的文學碎片,逐一拼湊,協助神秘使者躲過監控的雙眼,保護那些即將被消失的文字、書籍與思想。此文學展示結合實境解謎的創舉,可望在暑假期間,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今(28)日開幕典禮上,台灣教會公報社總編輯陳逸凡、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所助理教授陳瀅州、雞屎藤舞蹈劇場藝術總監陳慧勻、攝影家林柏樑、臺南中西區區長汪慶龍等各界貴賓皆到場共襄盛舉,臺文館也特邀「未完待續人聲樂團」演唱曾被查禁的歌曲〈何日君再來〉、〈補破網〉,為典禮揭開序幕。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3月24日,週二至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翌日休館) 官網:https://www.nmtl.gov.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lTainan/
...

臺史博推出專屬文化幣的暑假解謎、闖關、探密道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揪好友一起放大文化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下稱臺史博)響應文化部成年禮金登場,邀請18-21歲的青年朋友下載文化幣APP,第一波解鎖文化幣逛臺史博,凡購票、聽導覽、購買文創商品現都享有專屬禮遇。而暑假將至,2023年暑期系列活動「內海趴兔」盛大登場,臺史博再加碼參與活動專屬優惠,消費單筆滿200還可再抽文化幣點數,立即開獎把點數放大。 「臺史博密道導覽」將於7月8日及7月23日各舉辦1場次,推出文化幣活動優惠價230元(原價300元),喜歡闖關探秘的您支付活動費用可以直接使用文化幣,滿足想一探博物館後臺的好奇心,深度瞭解典藏文物的核心基地是如何運作。7月29日及30日各舉辦1場次「臺史博出任務」,平時只有專案團體才可預約的出任務闖關遊戲,暑期特別開放民眾4-6人即可組隊,每組遊戲費用200元(門票另購),邀請您與家人或三五好友一起組隊,讓博物館成為冒險基地。 臺史博表示,暑期即將推出全新解謎版語音導覽遊戲—「歷史謎案調查社:來自 K 的挑戰!」,使用文化幣可享專屬優惠價每組400元(原價500元)。不同於個人聆聽展覽介紹的傳統語音導覽方式,組隊打開遊戲包,K的筆記本將啟動一連串臺灣歷史疑雲的挑戰,只有把在每個關卡所破解的謎底輸入語音導覽機,才能逐步解鎖故事的全貌! 臺史博表示,使用文化幣的青年朋友來館一律享門票優待半價50元,為同行的朋友及家人購票同享優待,無論多少人一起來,使用文化幣立即省一半票價,且多款活動僅需一票入館,即可無限體驗,8月還有暑期超人氣活動「臺灣角色實境解謎」及「尋找小鴨」,以及「戲遊時光:小人物說歷史」戲劇導覽,今夏來館還能體驗互動藝術裝置,邀您以「聲音」藝術體驗不一樣的臺史博。 歡迎青年朋友體驗臺史博,下半年度將持續推出不同主題節慶的文化幣專屬活動體驗,歡迎詳詢及關注臺史博官網活動專頁(https://www.nmth.gov.tw/nmthactivitysoonlist?uid=129)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持續解鎖臺史博!

畫家筆下的古蹟作品聯展 敬邀各界愛好藝術者蒞臨欣賞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畫家筆下的府城古蹟為主,所繪的水彩作品聯展,正在台南市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盛大展出,是值得愛好台南古都文化者觀賞的藝術盛會,將展至七月九日止。 國內三大水彩畫會:台灣水彩畫協會、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攜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策劃,以「臺南」的自然環境或人文生活、宗教習俗、城市景觀為題材進行創作,共展出140餘件水彩作品,這是為慶祝即將盛大舉行的臺南400系列活動,彰顯臺南多元文化的珍貴與重要性。也是國內藝文界難得一見的盛事,歡迎全國民眾前來共襄盛舉。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為提供臺南民眾及美術界同好相互切磋與交流,並於7月1日周六和7月2日周日下午2:30,特別舉辦兩場現場示範活動,分別邀請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會員陳泓錕與臺灣水彩畫協會會員姚植傑,與現場民眾進行互動。 開台最早的台南市,也是國內最具文化內含、更是歷史悠久的城市,臺南在臺灣迎向世界潮流的過往中,無數次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論是南島族群的遷徙與定居,或駕駛著船隊來到安平並興建熱蘭遮城的荷蘭人,不同時期移居臺南的族群,在這片土地交融與互動,形塑多元且豐富的文化土壤,臺南在此積累之下,成為藝術重鎮、文化古都與繁盛的商業城市。 也因而每逢假日,吸引不少各地觀光客前來台南市觀光遊覽,暢遊各名勝古蹟,並深入各大街小巷作深度文化之旅,但往往受時間限制,無法看到各景點,而郭綜合醫院總裁郭宗正,是位愛好水彩畫的醫師畫家,在他贊助號召下,邀全省百餘位知名水彩畫家,在孔廟、赤嵌樓、安平古堡、神農街等古蹟作兩夜三天寫生,並將最滿意的古蹟寫生成果集體呈獻,可讓愛好古蹟文化的各界民眾看個夠,郭總裁誠摯的籲請各界把握良機踴躍前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