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超時音樂室內樂團「聞聲夏來2022夏季音樂會」 6/2日起開放免費索票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聞聲夏來2022夏季音樂會」6月23日晚上7時30分在臺中市中山堂演出。這場音樂會自6月2日起開放免費索票,為鼓勵準時入場, 前100名入場觀眾還可獲得精緻小禮物。歡迎喜歡室內樂及現代音樂創作的朋友可把握機會蒞臨現場聆聽! 超時音樂室內樂團創立及立案於2018年3月20日,是一個創新有潛力,超越時空、跨越新時代的室內樂團,由鄭美秀老師召集對音樂有興趣的朋友,結合交響樂團中的主軸樂器 (長笛、大提琴、打擊樂) 及邊緣外美麗的孤獨樂器 (直笛、木吉他、 烏克麗麗),融入古典曲式,現代音樂調性及歌謠創作概念,重新整編出新的樂音,為當今現代音樂開創不同的新舞台! 超時音樂室內樂團表示,音樂會曲目之一的韋瓦第精選古典作品,四季( The Four Seasons ), 以音樂描述季節的變化( The Four Seasons,Vivaldi,Ensemble Music arranged by Michelle Cheng 2022) 鄭美秀老師為現代室內音樂重新整理編曲:直笛、長笛、吉他、大提琴、打擊樂;嘗試以不同的手法、音色與樂器描述四季春夏秋冬。 本場音樂會同時也是鄭美秀老師作曲作詞的2022新作品〈呵咾〉世界首演,該作品結合室內樂演奏曲及臺語演唱歌曲 ( Praise, Ensemble Music. & Taiwanese Lyrics by Michelle Cheng 2022 ),鄭美秀老師表示,寫出此作品是為了讚美所遇、讚美所見、讚美所事,在生命中讚歎所遇所聞所事的美好,結合不同的心感動,希望可以藉由音樂傳遞更多的美,與有緣人分享,「千齡兮此遇,驚然見音聲,侍事自如來,有情心皆動。」 本場音樂會自6月2日開始公開索票,索票地點:超時音樂室內樂團 (台中市北區民權路493號3樓),洽詢電話 0933-062000 (電話6月開通)。另,本音樂會非親子節目,僅限7歲以上觀眾參加,為鼓勵準時入場, 前100名入場觀眾者可於音樂會結束後獲印有 「超時音樂」精緻小禮物手工皂乙份 (市價約$250 ),送完為止。更多細節請點閱Time Out Music 超時音樂室內樂團FB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imeout.music.workshop

自有景:陳志良✕楊明迭雙個展 2022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 5/21~6/12在屏東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2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自有景:陳志良✕楊明迭雙個展」自111年5月21日(六)起於巡迴至屏東,因國內疫情升溫之故,原訂開幕儀式取消,改於5月27日(五)上午11時假屏東美術館舉辦小型藝術家導覽,邀請藝術家陳志良、楊明迭邀請民眾一同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 導覽首先由陳志良老師分享他的水墨創作,陳老師是臺南市出生成長的水墨畫家、書法家及詩人,是臺灣書畫領域的大家。他從早期傳統作品《蘆雁圖》、《中橫九曲洞》開始發展,直到近期以自身土地景色為描寫對象的《水墨西拉雅系列》、《臺灣四季系列》,跳脫傳統水墨的皴法、構圖及符號表現,開始轉以強調材質、筆法、線條及色彩的實驗性水墨,以視覺表現身體的五感,呈現藝術家「沿路拾景」的生命歷程,展現強烈的自我表現風格。 楊明迭老師自年輕即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大獎肯定、顯露大師風範,是臺灣重量級版畫藝術家,早期以絹版畫為主要媒材,有著《37痕跡系列》、《草衣系列》等代表作,作品中藉由地圖、碎碗或自然界的石頭、動植物等影像與符號堆疊,表現其獨特的造型與質感,後期則轉往多元媒材的探索與運用,結合超越尺幅的絹版、立體彎曲的紙漿與玻璃,甚至是近期的發光作品《想像中的秘密》,作品風格風格輕逸優雅,卻又不斷地擴張版印的可能性,展現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微觀世界。 本屆巡迴展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許遠達教授擔任策展人,以「自有景」為題,表達「千山萬壑,了然於心,而我自在的態度」,呈現藝術家陳志良與楊明迭長久以來的藝術創作狀態。展覽所闡述的第一層概念為,二位藝術家皆以臺灣風景為創作對象,描繪臺灣既有的景色;第二層的概念則是臺灣景物轉化後的自景,亦即風景在經過藝術家的詮釋後,表現了各自心中對於景色的自有影像。「自有景」呈現的不單是風景或事物表象的再現摹寫,更是藝術家將自身的體悟灌注在景象的描繪,經由內在精煉、純化後的景色。 本次「自有景:陳志良✕楊明迭雙個展」巡迴至屏東,展期為11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接下來將巡迴至新北藝文中心(7月15日至7月31日)、新竹縣立美術館(112年1月18日至2月19日)等城市展出。歡迎喜愛藝文的人士一同來欣賞臺南在地傑出藝術家筆下的璀璨世界,感受他們在藝術上的精彩成就。

臺灣、以色列跨越國界碰撞藝術火花 Rollo藝術計畫邀20位藝術家接龍創作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當疫情限制了國際旅行與文化交流的機會,新生代藝術家如何突破地理限制,激發出新的靈感?藝術家如何透過他人的一幅畫、一首歌、一篇詩作、一張照片或是一段影片接力激盪創意,碰撞出嶄新藝術火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色列Rollo藝術計畫團隊,在文化部及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支持下進行跨國合作,策動「Rollo 臺灣以色列合作線上藝術創作交流展演計畫」,由衛武營戲劇顧問耿一偉和SICHIM成員Anna BURD兩位策展人共同訂定創作主題——「Here&There」,並邀集臺灣、以色列兩國共20位藝術家接龍創作。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文化部首度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深具意義,不僅展現兩國藝術界於疫情時期線上創作的能量與活力,並且開拓國際交流的「新常態」,文化部非常期待Rollo線上藝術創作展演計畫帶動臺灣與以色列兩國未來更緊密互動的各項文化交流合作計畫。」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提到:「疫情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卻加速了藝文創作的多元成長。兩年前因疫情影響,衛武營啟動一場以巴哈《音樂的奉獻》為主題的接力聯演,多位國內外音樂家在線上展開音樂的對話,連結眾人的正面能量。「Rollo—臺灣.以色列合作線上藝術創作交流展演計畫」同樣打破國界與疫情限制,在疫情期間雖然無法面對面交流,但在這項計畫中以色列與臺灣藝術家隔空接龍創作,從6月開始整整一個月,觀眾能夠從衛武營官網上看見這些精采的展覽,表演藝術的動能將持續不間斷。」 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Omer CASPI) 表示:「Rollo 臺灣與以色列合作計畫是以色列駐台辦事處近期推動的精彩文化項目之一。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嚴重限制了國際文化活動和藝術家交流之際,Rollo計畫促成了一場成果豐碩的藝術相遇,彌合了地域差距,並創造了跨文化對話。 Rollo計畫在亞洲第一個合作夥伴就是台灣文化部,並由台灣最受尊重的文化機構之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及才華橫溢、受人敬重的策展人耿一偉負責執行。」 參展藝術家包括以色列藝術家Renana ALDOR、Hoodi Ben AMI、Roni ARTZI、Yotam BAHAT、Tom COHEN & The Jerusalem East and West Orchestra、Michal Ma'ayan KOREN、Nadav MACHETE、Gil-li MENKES、Dana NECHMAD、Nirit RECHAVI,與臺灣藝術家王思婷、王宥婷、王懷遠、陳昱榮、張雅為、蔡沐橙、劉冠妏、劉俊德、蔣沛珊(亞布恩.尤瑪)及薛祖杰。本展將從6/1起至6/30,在衛武營官網及Rollo藝術計畫官網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線上展演。 以色列駐台辦事處公共事務主任柯海瀾Galit Cohen CASPI 説:「我們很榮幸擁有非常厲害和專業的台灣夥伴,他們與由Uriah MEADAN、Shira STEINITZ、Oded KISHIK 和 策展人Anna BURD 所帶領的以色列Rollo優秀團隊,共同推動這次富有成果,以及充滿默契的創造性合作。很開心能夠參與這一場創意十足的邂逅,看到這些跨越文化和語言的創作,讓來自世界兩端的藝術家在接龍創作中,根據前一位藝術家的創作來詮釋並做出精彩的作品,所有都是在虛擬空間.我們希望這個成功的計畫將為建立更多的文化連結,和台以之間的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以色列Rollo策展人Anna BURD提到:「疫情讓我們所有人都被迫待在家裡,我們當時在想當我們無法見面,旅行又受到限制時,該如何讓藝術家之間建立聯繫。 當被困住時,在虛擬空間中所建立的連接感覺像是人為的,如同無法打破的冰一樣,這就是我們想要改變的東西。 Rollo 的成功首先在於成為一種有趣的遊戲。 在整個計畫中,藝術家們能夠做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創作,並通過參考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作為靈感來源,讓以色列和國際藝術家之間建立了交流。」 從「這裡」到「那裡」,疫情突發與新科技帶來的互動,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產生劇烈的改變;此次2個創作主題辭彙——「Here&There」,回應了疫情期間,新生代藝術家突破地理與時間的限制,並且透過與互相接力的創作方式,創造了後疫情時代嶄新的交流模式,在實際距離的限制與束縛中突破重圍、激盪出跨國交流之作、以及新世代藝術家的無限可能性,並將人與藝術的距離縮到最短。本次展覽精選20件作品,創作領域涵蓋舞蹈、行為藝術、攝影、多媒體裝置、3D動畫、音樂聲響、交響樂團表演、劇場、刺繡、珠寶設計…等,期望在時代轉換的過渡中,藝術家能藉由新媒材與展示方式,透過創作拋出對生活的觀點,在這一個變化莫測的世界裡,找尋彼此產生共鳴的創作者/觀者,並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 展覽資訊: Rollo 臺灣以色列合作線上藝術創作交流展演計畫 展覽日期:2022.06.01(三)-2022.06.30(四) 策展人:Anna BURD、耿一偉 參展藝術家:(依展出順序排列) HERE Dana NECHMAD、張雅為、Roni ARTZI、陳昱榮、Hoodi Ben AMI、王宥婷、Nirit RECHAVI、蔣沛珊(亞布恩.尤瑪)、Yotam BAHAT、蔡沐橙 THERE 劉冠妏、Michal Ma'ayan KOREN、劉俊德、Gil-li MENKES 、王懷遠、Nadav MACHETE、薛祖杰、Tom Cohen & The Jerusalem East and West Orchestra、王思婷、Renana ALDOR 線上展出(6/1正式開放): 衛武營Rollo展覽頁面:https://reurl.cc/n1lO5l

端陽將至《臺南請水儀式研究》純陽辟毒午時水大解密!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自2019年末開始,COVID-19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橫掃全球各地,至今人們的生活仍受疫情影響,然而在這趟無法窺見盡頭的遠征中,難免有人心生倦怠。防疫要成功,不只是將防疫視為一份工作,而要以一種認真對待生命的心態,才能保護自己並尊重他人的安全。自古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驅瘟避疫上有著許多不同的偏方及信仰,在臺灣也有許多相關的文化儀式,當科學尚未普及、藥物仍在研發的階段,人們便是摸索著各種不同的方法試圖對抗疾病。 在已出版、收錄於「大臺南文化叢書」第七輯的《臺南請水儀式研究》一書中,便詳細介紹了南臺灣有名的「請水」習俗。由於風俗民情差異,各地對於「請水」也有不同的定義及說法,一般廣義情況是指以水桶陶甕等各種容器汲取溪流井水等水域的水,以達到特定宗教目的,例如端午節的「取午時水」,以及民間信仰的請水招軍、迎神請水、取王船水等等。 其中「取午時水」是指在端午節當天正中午的時候,汲取河水或者井水使用,由於古人認為此時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因此取來的水便具有百毒不侵的功效。相傳自宋朝開始,便有人們用午時水來擦拭身體的記載,當時人們相信能藉此去除汙穢,讓接下來的一年身體不受邪毒疫病所侵擾。時至今日,臺南仍有許多宮廟會在端午節當天開放民眾汲取井水,祈求能驅邪避煞。 醫學與人類社會相伴千年之久,隨著現代科技蓬勃發展,人們得以覷探過去所無法看清的世界,更有效地對抗疾病。或許有人認為,過往的宗教儀式是迷信的象徵,理應隨著時代給淘汰,然而自禮俗文化中,卻也可以瞭解一個地區的人們對待生命的方式;以水滌淨,確也仍是公共衛生的最堅實基礎。 「大臺南文化叢書」第七輯以「臺南生命禮俗專輯」為主題,結合每個地區不同的文化特色與歷史背景,深入調查多樣的信仰儀式及背景意涵,希望能讓人們了解臺南多元的宗教文化,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孕育的人生哲理。

南大邀請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分享夢想創意生活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5月31日邀請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課程,以「從夢想到善意」為題,分享個人從夢想到創業的經驗,以及其中經歷的甘苦與獲得的成果。林庭妃創辦人暢談薰衣草森林從初期界定為咖啡館的經營,逐步變更與創新理念,走向休閒園區,再轉向以主打幸福感的品牌的過程,帶給年輕學子溫馨又有鬥志的力量。 林庭妃創辦人原為鋼琴老師,後進修取得逢甲大學EMBA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組學位。林創辦人表示,她和另一位創業夥伴詹慧君原本完全不相識,卻在因緣際會下,讓一個想開咖啡廳,一個想當農夫,各懷抱不同夢想的他們相遇合作,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雖然創業初期因資金不寬裕及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被親朋好友看好,然而她們仍憑藉一股熱情,努力克服困境,胼手胝足開創出薰衣草森林,公司員工也從原本只有她們二位,擴展成至今三百多位。 林創辦人分享薰衣草森林的經營理念與模式,她說,我們希望來到這裡的客人,都像朋友一樣,能在這邊享受幸福。在薰衣草森林創立的許多品牌中,她希望一個品牌傳達一個理念,例如「心之芳庭」用綠色婚禮見證愛情;「森林島嶼」將臺灣之美融入生活;或是以不同模式經營的民宿,都能讓來到薰衣草森林的顧客享受生活。 此外,林創辦人也提到經營過程中,整合夥伴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在想了許多方式後,決定藉由共同信仰及創造共同價值來實現,包含每兩週一次給森林人的一封信、以影音方式呈現的有話大森說、志工假期及一畝田和幸福存摺等,將夥伴們視為家人,大家共同成長,讓薰衣草森林能夠成為不斷向外傳遞美好的幸福企業。 林創辦人帶來的創新與創意內容,引發參與同學高度的興趣,發問踴躍。林創辦人除詳細回答外,並且勉勵同學,不管未來是就業還是創業,一定要保持熱情,才能在職場上或創業中不斷進步、發光發熱!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西市場角色任務遊戲書》 12個市場角色扮演 帶孩子體驗橫跨百年的市場生活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疫情發燒,親子宅在家時間直線攀高,還在煩惱如何安排親子時間嗎?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蔚藍文化出版社,攜手打造最有趣的角色扮演歷史遊戲書《西市場角色任務遊戲書》,讓家長陪孩子展開一場橫跨百年的市場生活! 西市場是近年來臺南最受矚目的古蹟之一,也是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市場,老臺南人則習慣稱其為「大菜市」。早期臺南人無論日常食、衣、住、行或婚喪喜慶所需用品,幾乎都可在此一次買齊。在百年歲月流轉中,西市場每個角落都充滿故事,《西市場角色任務遊戲書》透過餐廳歌手、魚漿店老闆、剪紙師傅等12個市場角色任務的設計,讓孩子在角色扮演和遊戲解謎的操作過程中,體驗、認識西市場1905年至今逾百年間的歷史、建築與市場文化。 文資處表示,「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八輯」繼去年針對大眾讀者推出由府城作家陳秀琍以嚴實田野調查為基礎所撰寫的《臺南西市場》,廣受各界好評後,今年接力為兒童讀者出版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西市場角色任務遊戲書》,希望透過不同年齡層讀物的設計出版,讓大小朋友都有各自專屬的文資叢書,一起透過閱讀認識臺南豐富的文化資產、體驗曾發生其中的生活故事。 學校有糾察隊維護秩序,但你知道日治時期的西市場也設有市場監督員嗎?你知道戰後駐紮臺南空軍基地的美軍,想家時會到西市場採買食材製作家鄉料理嗎?你知道早期臺南人嫁女兒,媽媽會到西市場為女兒準備哪些用品嗎?快跟著我們翻開最有趣的《西市場角色任務遊戲書》,12個市場角色等著小朋友來扮演,在閱讀與遊戲中穿越古今,體驗百年來的臺南大菜市日常!

臺灣第五度登上巴塞隆納「春之聲音樂節專業單元」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西班牙巴塞隆納春之聲音樂節專業單元(Primavera Pro)將於6月2日至12日重回巴塞隆納論壇公園及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舉辦,今年臺灣第五度參與,文化部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引介我國音樂人呂士軒及LÜCY登台演出,將用音樂撼動當地樂迷。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表示,臺灣流行音樂樂團「落差草原」、「漂流出口」、「the Fur.」、「Meuko! Meuko!」與「雷擎」等,過去皆曾到巴塞隆納參與春之聲音樂節,廣受各界好評;去年「緩緩」、「Go Go Machine Orchestra」及「血肉果汁機」的線上表演節目,更是吸引上千位樂迷湧入觀賞。今(2022)年推介創作歌手呂士軒和LÜCY演出,期待延續臺灣流行音樂在西班牙的熱度,也透過多元曲風及各有風格的舞台魅力,在國際舞台上向世界發聲。 呂士軒深耕饒舌音樂多年,從2015年開始便以「16Bars」音樂創作在網路社群間話題不斷,2017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誤入奇途》,一舉拿下第九屆金音創作獎「最佳嘻哈單曲獎」與「最佳嘻哈專輯獎」,成為當今火紅的臺灣饒舌歌手及嘻哈明星之製作人。2020年則發行第二張個人創作專輯《市井小明》,本次將攜手DJ AFURO GEORGE一同登台。 LÜCY年僅21歲,首支單曲《CACTUS》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在獨立音樂圈引起熱烈討論,2021年正式登上音樂節開始演出,並入選 KKBOX 潮流新聲名單,是近期業界與樂迷最為看好的樂壇新秀。雖然年輕卻在作品中展現成熟的創作才華,她自然無雜質的音樂帶著輕靈夢幻的氛圍,在DREAM POP曲風裡獨樹一格。本次將與樂手Déjà Fu、Gorden及Ninewoods共同演出。 春之聲音樂節為西班牙最重要的流行音樂節,不僅可作為臺灣流行音樂進入歐洲的管道,也是前進拉丁美洲市場的重要跳板。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持續與國內流行音樂業者合作,希望藉由參與專業單元的論壇及演出,建立雙方聯繫管道,奠定未來更多交流的基礎。 活動資訊: 6月4日 21:30-22:15 LÜCY(巴塞隆納論壇公園) 6月9日 13:40-14:10 LÜCY, 14:30-15:00 Trout Fresh呂士軒(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 6月11日 19:00-19:45 LÜCY, 22:45-23:30 Trout Fresh呂士軒(巴塞隆納論壇公園) 活動網址:https://www.primaverasound.com/pt/primavera-pro/showcase-programme-2022 宣傳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yn5FdFo6I

世間最厲害的魔法就是愛 《魔法阿媽》首演溫暖人心 7/2日臺南鄉親相揪一起來看戲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Covid-19疫情打亂全世界生活的節奏,你我有多久沒有走進電影院、劇場,好好看一部電影或是一齣好戲了呢?當各國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之際,緊繃的防疫節奏逐漸鬆綁,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為解封後生活帶來歡笑與活力。表演藝術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前,不論是紐約百老匯、英國西區劇場,這兩年可以說是表演藝術產業的黑暗時期,無法支撐龐大開銷而倒閉的劇院和劇團不在少數。春河劇團始終以觀眾及全體演職人員的安全為優先考量,用行動表達捍衛劇場的決心,在艱困的時刻中堅持製作好戲帶給人們撫慰的能量,如同《魔法阿媽》劇中經典台詞「有什麼魔法比愛更偉大」,在全世界經歷各種變動的此時此刻,更能體會珍惜家人情感的真諦。《魔法阿媽》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時間為7/2(六)14:30、19:30,TIXFUN售票系統熱賣中,邀請7月2日臺南鄉親相揪一起來看戲。 改編經典動畫《魔法阿媽》,劇場版在百變女伶范瑞君導演及春河團長郎祖筠細膩的刻畫詮釋下,保留文英阿姨創造的「魔法阿媽」典範,嘗試賦予臺灣女性的堅韌與勇敢新時代形象。郎祖筠親自詮釋魔法阿媽一角,無論是照顧左鄰右舍的海派外放,或是面對女兒與孫子感情內斂,十足刻畫臺灣阿媽的真實形象,引起觀眾共鳴:「這就是我阿媽啊!」 此次《魔法阿媽》演出陣容豪華,選角眼光獨到,不管是硬底子或是新生代演員,演出收放自如拿捏恰如其分。郎祖筠超級好搭檔趙自強這次也特別跨刀演出阿媽家大白狗「西羅」,一出場沒有半句台詞只有肢體伸展,卻讓觀眾開懷大笑,舉手投足充滿喜感。侯彥西以顛覆觀眾印象的「酷羅」造型,和經典台詞「我要把你阿媽賣掉!」出場,跨度超大的演技與喜劇節奏,讓人直呼過癮。而一心戲劇團小生孫詩佩特別演出台中場次豆媽一角,專業歌仔戲唱功與角色結合,成為演出一大亮點。加上模仿天王郭子乾,出場時間不多,卻有畫龍點睛之妙盡顯深厚功力。 中元普渡拜好兄弟有哪些規矩?臺灣俚俗語你知道哪些? 舞台劇版本保留動畫版「基隆」故事背景,以及中元普渡的臺灣傳統民間祭典。一開始豆豆認為阿媽穿道袍、作法事、放水燈很「迷信」,與鄰居小民和其他好兄弟們相處的過程中,親身參與了放水燈、作法、普渡等活動之後,改變原先的看法,開始認識了解屬於自己的語言與文化。飾演阿媽的郎祖筠,一口流利的台語讓人驚豔,劇中引用許多臺灣俚俗語例如『土豆落入豬血桶』(廢人)、『棺材裡的老鼠』(吵死人)更讓人想起跟阿公阿媽的相處時光,倍感親切。 演什麼像什麼 道士阿媽親赴雷成壇學習牽亡陣 為了貼近角色,飾演道士阿媽的郎祖筠在民俗專家學者林茂賢教授引薦下,特地至傳承六代超過一百五十年的基隆「雷成壇」與李戊己道長學習道家的手勢身法。在學習過程中,郎祖筠表示,雖然從小在臺灣長大,對於臺灣傳統文化只停留在懵懂階段,此次前往雷成壇學習期間,對於普渡的由來與禁忌,有了更多的了解,並更能體會慎終追遠的精神。 數位水燈 劇場幻化成普渡祭典 劇中豆豆因為不聽阿嬤的話放出惡鬼闖了大禍,鬧得整個小鎮雞犬不寧、最後還是阿媽做法事,放水燈才平息這場風波。本劇重頭戲「中元節放水燈」延續傳承一百六十餘年的「基隆中元祭」祭典活動精神,在文化部積極性補助的挹注下,結合4G科技投影技術與未來式互動藝術合作,在劇場空間打造普渡祭典放水燈的場景,設計邀請全場觀眾一同參與。以水燈為主軸,上千名觀眾可透過簡訊文字讓觀眾寫下對逝去親友的思念,轉化在水燈上,讓水燈乘載著對先人的想念遙寄祝福。而透過數位訊號轉換,真人、動畫虛實交錯呈現在強迫透視舞台及大型LED背景牆上,現場觀眾皆能感受到動畫中奇幻場景在劇場空間中展現。 感謝企業支持,觀眾看好戲拿贈品,臺南鄉親購票更享優惠 特別感謝在疫情期間一路支持與陪伴春河的企業,臺南榮興榮美金鬱金香酒店贊助住宿優惠,鹿港名店玉珍齋跟達特世生技公司贊助傳統點心及D2高等級4D醫療口罩,回饋給支持春河的觀眾。歌仔戲天王小生李如麟老師加碼贈送65歲以上長者觀眾專輯一張。 春河劇團也特別提供臺南鄉親優惠,凡臺南文化中心及臺灣歷史博物館會員皆享購票九折優惠。另外還有「寵愛阿媽」套票優惠,凡購買套票即可獲贈二張春不荖足湯贊助之50分鐘腳底按摩券,每場演出更提供50盒龜苓茶,贈送給現場爸爸、媽媽們。 春河劇團用心製作好戲,希望透過《魔法阿媽》呼籲大眾把握當下,及時將心中想法說出口;我們在「體諒」他人用心良苦之際,同時也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珍貴的緣分。讓我們一起戴好口罩,繼續進劇場支持臺灣優質舞台劇。《魔法阿媽》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時間為7/2(六)14:30、19:30,#TIXFUN售票系統熱賣中。春河劇團洽詢專線02-23771116

2022舞躍大地徵件起跑 攜手防疫新階段、探索舞蹈新未來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2022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將於6月1日(三)至7月8日(五)下午5時受理線上報名,希望藉由不限年齡、不限國籍、不限舞蹈類型的多元開放,號召編創好手以舞台演出形式、3至20人編制、10分鐘以內原創作品,競逐總計17個獎項及112萬元獎金,於防疫新階段攜手探索舞蹈新未來。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文化部在推動「完善藝文支持體系、落實多元文化理念」的施政目標下,持續挹注資源委由美學館辦理「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不僅從中支持新銳人才培育、扶植青年藝術發展,也鼓勵作品廣納臺灣各固有族群民謠元素、創造國家語言友善環境,更期許後疫情時代持續為藝文團隊及藝文工作者提供舞台、串聯平台,藉此累積藝文消費人口、強化藝術世代傳承。 執行單位中華舞蹈學會賴秀峰藝術總監表示,舞躍大地有傳統及現代之當代對話,今年度比賽期程延續歷年傳統,分為徵件、初選、決選暨頒獎典禮、得獎作品演出等4大階段:首先,「徵件」將於7月8日(五)下午5時以前受理各界線上報名,參賽影片經「初選」評審後預計8月底前公佈入圍名單,接著「決選暨頒獎典禮」預計9月29日(四)由入圍團隊在新北市藝文中心依賽程現場演出,並於當日晚間揭曉金牌獎1名、銀牌獎1名、銅牌獎1 名、優選5名、佳作7名及特別獎「最佳造型獎」、「最佳人氣獎」各1名;其中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及優選作品將獲邀於11月6日(日)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進行「得獎作品演出」。 為促進民眾親近舞蹈藝術並為支持作品喝采,「決選暨頒獎典禮」及「得獎作品演出」屆時將開放索票入場,後續相關訊息歡迎關注「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主題網站http://creativedance.culture.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tedccroc,亦可請致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03-5263176分機204吳先生、中華舞蹈學會02-2707-1756歐小姐洽詢。

「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啟動記者會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和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共同邀請社會大眾,踴躍提出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的多元構想。 中正紀念堂園區的轉型與改造是個深受社會矚目的議題,位於台北市中心面積廣達26公頃的這個絕無僅有的大型公共空間,除了因乘載許多歷史與記憶而擁有高度象徵意義外,也是促使首都台北市邁向更好的都市發展之絕佳機會,對未來影響深遠。2001年時,在首都歷史核心區的整體概念下,空間專業界已從都市設計的角度,進行過熱烈的討論,並針對總統府前廣場舉辦過國際競圖。因應最近社會各界對於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的熱烈討論,我們倡議建構一個可供公共討論的平台,以透明開放方式來進行社會對話,同時也促進空間專業與社會的互動與相互學習,並期待有更多美好未來的想像藍圖,滋養這塊土地。 因此,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和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等國內三個空間規劃設計專業學會,共同發起「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冀望透過改造概念的提出,讓大眾對於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的期待和討論,能夠更加聚焦,進而有凝聚社會共識的可能。概念競圖將於今日正式啟動,向全國各地關注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的社會大眾徵求未來轉型方案。概念競圖活動將採二階段評選,預計於2023年3月上旬公布優勝者並舉辦成果展覽及一系列民眾參與活動。 這個由民間發起、希望由下而上推動的概念競圖活動,雖然不具公權力也沒有工程預算,卻是承繼過去持續累積的社會討論基礎,開啟後續可能進行實質改造工程的重要一環。我們誠摯地希望,在政府未來可能推動中正紀念堂園區改造工程之前,能先透過公民參與提出方案概念,進行公開討論形成共識後,再推動改造工程的執行。我們策劃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主題為「首都之心,城中轉正」,設計議題聚焦在【使用營運的轉變】、【空間場域之更動】和【意義詮釋上的新生】,期望透過這三項議題的相互交織,讓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後,將在臺灣當代城市生活的形塑和社會價值的再造上,扮演更開闊高遠的角色。 概念競圖活動分為三個主軸:1. 公開競圖 2. 民眾參與 3. 成果展覽與討論。公開競圖部分,對象分為「學生組」和「社會組」兩組,競圖活動報名自7月1日起,初選交件截止日為11月10日,評審團預訂於12月1日公布初選入圍者社會組、學生組各15組,每組入圍者頒發新台幣15萬元獎金;入圍者需於2023年2月15日繳交決選作品,再由決選評審團選出各5組優勝者,每組再頒發新台幣30萬元獎金。所有的入圍者及優勝者作品都將納入成果展覽,並在我們安排的活動場合,進行作品發表,盡可能與大眾互動。我們期待參加概念競圖的團隊,都能以跨領域方式組成,除了不可或缺的空間專業者外,團隊中也能包括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以更具包容性的方式提出方案概念。 評審團以跨領域方式組成,包括空間、轉型正義、藝術文化等領域之專業者,共同組成兩階段評審。評審團獨立運作,將以公開、公正和透明的理念,選出優秀的園區轉型概念提案。 競圖評審委員會的主席,由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擔任,賀陳前部長今日特別以線上方式出席記者會,宣示評審團對此競圖活動的共同期待。賀陳前部長代表評審團發言,指出評審團很榮幸參與這一件深具歷史意義的工作。此次評審名單公布早於競圖徵件正式開始前,代表評審團的承諾與對此事的高度重視。 賀陳前部長透過視訊參與的方式,在鏡頭前誠心地邀請國人熱情參與,期望這個案子形塑新的願景。中正紀念堂的轉型過程中,有賴多元的溝通與持續學習,過去有很多相關案子、訪談、討論會,多半是借助於語言、文字和少數的影像。這一次,將以空間為背景、以視覺為體驗和溝通的工具,期待可以帶領社會有一個更好的學習,評審委員全體都期望透過這次的參與,引導社會的討論,這個案子是新世代為空間提出的新主張。 民眾參與活動將在今年7月到明年成果展覽期間,舉辦多場主題論壇、工作坊,聚焦議題、深化溝通,帶動社會對此議題的廣泛意見討論,同時邀請報名提案者來共學,共同討論,交流意見與看法。 成果展覽將整合競圖活動的三十件入圍及優勝的成果,並邀請歷年來曾經以中正紀念堂為基地製作畢業設計的優秀作品10組,以及5組國內外優秀資深的建築團隊提出設計作品,於2023年4月舉辦「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成果展覽」,在展覽期間也會有民眾票選以及主題設計論壇,拓展本次活動的社會對話與參與的向度。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黃俊銘理事長點出,本計畫「以專業的形式、跨領域團隊組成、社會參與為核心,促進公共討論」的理念,為讓社會大眾,可以透過空間專業者組成團隊的良性競爭,用空間的語言來思辨歷史留下的複雜課題,讓中正紀念堂園區作為城市空間轉型的指標,擴大民眾參與空間的生產過程,讓市民得以和環境、歷史有更多元的連結與視野,讓公共空間重回民間社會。 共同發起競圖活動的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鄧婉君理事長、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梁豫漳理事長都共同提到,「中正紀念堂是都市空間中難得的開放空間、重要的景觀空間」,期待此競圖可以變成一個全民運動,可以召喚各界、召喚社會各層面,對此議題思考、展開對話。 為了感謝與支持三大學會共同發起此競圖活動,文化部李永得部長特別到場支持,李部長提到:「此競圖活動極具意義及價值,相較於過去展開的社會溝通多屬於概念、文字的交換,本次競圖會產出具體的意象、動畫、模型。為此,文化部提出補助表達支持,中正紀念堂是非常多人關心的公共場域,我甚至聽說有些海外的老師在教學給學生的習作,就是用台灣的中正紀念堂當題目、規劃場域,可見此事的重要性」。 部長對此競圖活動抱持高度支持與期待,期望此活動成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參與,因為中正紀念堂是全民的事情,大家應該共同來參與,在更多人的參與下,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議題,才能建立更深厚的社會基礎。部長也指出,文化部會在競圖後提出具體的承諾,承擔政府未來的解決方案。 相關「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詳細資料與報名辦法,請瀏覽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FB粉絲頁。

南大數位系林豪鏘教授跨域寫詩《鏘鏘詩輯:一躍而起的安靜音律》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系主任林豪鏘教授,除了學術專業外,也活躍於數位藝術與現代詩創作,經常受邀擔任各種藝術展演之評審、導覽專家、策展、影評人等。林教授匯集其多年創作的詩作出版《鏘鏘詩輯:一躍而起的安靜音律》,於5月25日在臺南政大書城舉辦新書發表會,也因應疫情同時在政大書城官方粉絲專頁進行直播,讓未能到場的書迷朋友也一同共襄盛舉。 林豪鏘教授於新書發表會,帶領讀者細細品味每一首詩的創作過程;林教授透過敏銳地發掘生活中許多無意的時刻,例如五金行的歌曲、高鐵車窗外的風景、行人步道的夕陽斜映,一些瑣碎而簡單的事物,對人們來說習以為常的走馬看花,對老師而言卻是能深深觸動他的靈感來源。 林教授的生活充滿創作,創作媒材豐富如文字、蠟筆、油彩、數位科技,是臺灣極少數能融合數位科技與藝術的詩人,曾在2010年展出數位藝術個展「意念誌」,與臺南知名舞團稻草人舞團合作展出個人畫展,利用多種形式,結合藝術與數位等元素,分享其經年累月的詩文作品。 林教授在新書分享會結束之際,特別感謝協助詩集出版的推動者: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及社長許赫、編輯施榮華、臺師大須文蔚教授、小說家林秀赫、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在詩集製作的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推薦,並感謝當天蒞臨現場的社團法人書法保健學會簡月娟理事長,以及王婉容教授、劉子歆教授、楊素姿老師、董維琇老師等臺南大學「教學與創作實踐」社群的教師伙伴們。 活動現場的書迷也特別為林教授獻上花束,為新書發表會畫下句點。相關精彩內容歡迎至政大書城粉絲專頁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zdbook)。

南大《如花似錦的年華》應用戲劇線上展演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111級應用劇場畢業製作《如花似錦的年華》,將於6月2日至4日連續三天進行線上展演。演出同學在指導老師許瑞芳副教授的帶領以及涴莎藝術展演中心的支持下,透過應用戲劇與線上觀眾一同探討婚姻對女性的價值。 本劇以日治時期女性作家楊千鶴《花開時節》小說為創作主軸,運用小說朗讀劇與當代女性處境交叉呼應,劇中橋段朗讀《花開時節》小說原著,並全新編創現代女性故事與之對照。本劇雖非穿越劇,但卻有跨越時空虛實映照的趣味。 參與本次製作共有13位同學,大家各司其職,各展才華,幕前幕後同心協力完成此充滿韻緻的作品。本劇原訂於五月中在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進行演出,惟考量疫情取消實體演出,改以錄影畫面進行線上展演,採YouTube直播以及以Google Meet與觀眾進行互動,期望讓社會大眾在疫情中也能透過網路欣賞戲劇,並與觀眾分享南大戲劇系同學們學習的成果,為大學四年畫下美好的回憶。 參與的同學表示,除了感謝許瑞芳老師的帶領,也特別感謝音樂設計指導林謙信老師、舞台設計指導郭旂玎老師,以及吳岱晏老師的歌唱指導。本劇經過一年的策劃與排練,即使遭疫情影響,同學們也能齊心將本製作完成,希望帶給大家不同的戲劇體驗。 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線上觀賞演出(6月2日晚上7時30分至9時30分、6月3日及4日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詳情請搜尋《如花似錦的年華》FB及IG,讓這齣不僅超越時代,也超越空間的優質戲劇,與觀眾一起共度如花似錦的美好時光。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策展人及展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預計將於今年11月5日開展,館方今公布策展人及展題。本屆「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邀請長期關注歷史、生命政治、主體認同與原民性等課題,且深富國際視野的徐文瑞擔任主策展人,與以舞蹈/身體表演史與賽伯格理論見長的張懿文,共同組成策展團隊,藉由兩位策展人長期投入身體/肉身、主體性、技術哲學、解殖、戰爭和原民性等議題的關注,進一步探討在全新質變的生態系統中,技術對於政治、身體和生活的全面影響,及其相關的議題。 2020年至今,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下生活,加上近期國內再次面臨Omicron變異種蔓延的趨勢,與病毒共存已是所有人類必須面對的現實。上一屆「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美館與策展人姚瑞中以佛教奧義為策展精神,帶領藝術家和觀眾反思人類、物種和自然環境間的關係。本屆雙年展則意圖重探人與人、人與其他物種、世界生成過程的關係,並挑戰傳統社會框架,自然或文化的既定範疇內,所給予之宇宙論與認識論。 本屆雙年展覽主題為「問世間,情不為何物」,追問當代技術生態的宇宙觀:這個由數位物所充盈的自動化時代,「萬物有情」如何重新獲得意義?人與人、人與其他物種、世界過程,如何重新定義?生的意義如何重新評估?此標題的典故出自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其膾炙人口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詞句,在此轉變為否定問句,把兒女私情的一般意涵,打開為數位技術時代裡萬物「有情」的本性追問。在這追問裡,情,是不確定的、流動的,不僅不在自然和文化的範疇維持舊有的定位、定義。甚至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宇宙觀的變異,情,也成為當代生態的基本存在問題。 策展人表示:現代化的基礎建設,將人所生活的環境變成城市結構,一個快速運轉的、自我調整的巨大機器,然後再通過不同的技術及生產體系,把地球上不同地區的城市串連成一個龐然網絡,改變了人與空間的關係,也形成一個新的技術圈 (technosphere)。這個逐漸佈滿人類痕跡的新生態,還包括近年病毒透過人的變異及演化所帶來的新衝擊,所有的物種,包括人類自己、地球和所有其他物種,都必須重新適應這個新生態,地球真正進入所謂的「人類世」(Anthropocene)。面對這個自主的技術系統,人們認知到新的自我認同或身份,百萬年所演化成的肉身,變成複雜的賽伯格,已深刻地結合到數位、視像、醫療等再現系統之中。人類的主體性,物種和環境生態的可持續性,變成了新的時代問題。作為現代的國家,臺灣如何重新詮釋、重新建構自己,自己的現在,過去和未來,也變成這個國家的迫切問題。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台灣美術雙年展」是國內唯一以「臺灣」為名的大型雙年展,藉由每兩年一次的機會,邀請不同策展人提出與時俱進的討論議題,回應當代快速發展的文化與生活樣貌。因此他相當讚賞兩位策展人的提問,並且期待在本屆雙年展中,當代藝術家如何以其創作應對此策展提問。相信透過策展人的規劃,邀請各自持有不同的、多元的宇宙觀點作為支撐之藝術創作,並且利用不同型態的表現形式,得以激發長久來的雙年展機制,導入更多元且生動的作品形式與令人深思的各種議題。藉由藝術家們所引出的多元宇宙觀、非線性史觀,與對於非人之「有情」關照,「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將得以重新評估生命的意義,並再次翻轉臺灣在不同主體 / 技術語境下的歷史書寫。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將於今(2022)年11月開展,展覽籌備工作即將密集推動,更多藝術家名單及參展計畫介紹將陸續公布,詳細資訊敬請密切注意國美館網站(https://www.ntmofa.gov.tw/)。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臺南生活美學館推出「城市走繪-看見不同的臺灣」樂讀趣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022年推出走讀臺灣系列「城市走繪,看見不同的臺灣」。串聯屏東、臺南、嘉義獨立書店,以三座不同城市的街區環境,規劃3個主題講座、3條走讀路徑,以及主題書展,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今(111)年度走讀臺灣,選定屏東、臺南、嘉義三縣市,規劃「家」、「生活」、「山」3個主題,考量疫情因素,透過文本《Home》、《安靜的時間》、《山教會我的事》辦理線上講座,由作者林廉恩、徐至宏、沈恩民分享,引領參與者理解自身與臺灣的關係。 實際走讀體驗以「宿舍」、「街屋」、「植物園」3條走讀路徑,以文本《街屋臺灣》、《台南街屋》、《嘉義,旅行與速寫》邀請作者家永時、鄭開翔、梁紹偉、在地文史工作者江季翰、獨立書店老闆翁禎霞、余國信等人領路,透過多元觀點,深入了解地方的文化與歷史,跨越(閱)屏東、臺南、嘉義。尤其6/18(六)屏東場及7/3(日)、7/24(日)嘉義場特別安排速寫行程,在邊走邊畫的過程中,細細觀察不同城市的街區紋理。 另於6/10(五)至7/10(日)在屏東市「永勝5號」、臺南市「曬書店(臺灣文學館分店)」、嘉義市「洪雅書房」展出主題書展,觀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選購享受閱讀樂趣。詳情請見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官網及facebook粉絲專頁。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網站 http://www.tncsec.gov.tw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ncsec

「島嶼啊,島語」走讀臺灣 閱讀閩東語及臺灣手語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111年走讀臺灣活動「島嶼啊,島語」,結合國家語言發展政策,以「馬祖閩東語」及「臺灣手語」為特色,邀請社團法人新竹市聾人協會、玫瑰色二手書店、馬祖文華書店、綠萌創意有限公司共同協辦,自6月4日至8月28日舉辦15場活動,歡迎民眾報名參與,一起看見、聽見這座島嶼上的島語。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表示:「為呼應文化部人文出版司今年走讀臺灣主題『走讀自由島 多元新視界』,將以系列活動推動馬祖閩東語及臺灣手語;此外,因應新竹公會堂即將修復完工,本次活動亦對竹塹建築文史多所介紹,期望透過走讀、講座、工作坊與主題書展等豐富活動,讓民眾藉閱讀更瞭解這座島嶼多元的母語及豐沛的文化。」 走讀及系列活動將於馬祖及馬祖移民人口眾多之桃園市,作為「閩東語」推廣之幅地,由馬祖與桃園之馬祖移民不同的視角,藉文本凝視/迴望馬祖文化並相互對話;於新竹則聚焦於 「臺灣手語」的推廣,以及新竹公會堂及在地建築代表之文史脈絡。本次特別規劃陳銘磻《我的少爺時代》新書分享會結合手語走讀,讓聽障朋友可以藉著文本,跟著作者一訪新竹舊城風采。活動詳情及網路報名請洽「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活動專頁:https://reurl.cc/NAYk9n。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大天后宮珍貴灰壁畫修復重現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定古蹟臺南大天后宮32幅珍貴灰壁畫,耗費長達3年多的時間進行一系列的檢測、清潔、脫鹽、揭取復原、填補加固、防護等修護過程,終於在今(2022)年完成了劣損病因調查及緊急加固處理,攻克壁畫鹽害問題,讓包括陳玉峰、陳壽彝、丁清石等前輩藝師的珍貴作品不再受到鹽害破壞,能以清晰的樣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鹽害即俗稱的「壁癌」,往往是造成臺灣廟宇傳統灰壁畫損壞的主因。廟宇牆體上的壁畫由於臺灣特殊的海島型氣候及壁體建材等因素影響,牆體內的可溶性鹽份不斷反覆釋出,經常造成壁畫表面及壁體結構粉化、膨脹、剝離損壞。大天后宮內的灰壁畫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經費補助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輔導下,自2018年底委託時任教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現任教臺灣藝術大學)計畫主持人邵慶旺助理教授進行「國定古蹟臺南大天后宮灰壁畫鹽害研究與施作案」,這也是目前臺南市執行時間最長、調查研究項目最廣與使用科學檢測最完整之灰壁畫損壞研究修復案。為瞭解壁畫製作之材料成分、鹽害種類及含鹽量,前後執行了上百次材料檢測與分析,每幅壁畫並反覆進行多次脫鹽程序,直至確認達到穩定程度為止。 特別的是,團隊在壁畫脫鹽階段「揭取」及「回貼」之修護上亦有創新作為,針對壁畫鹽害劣化嚴重、無法就地進行修護的區域,以「外科手術」方式處理,也就是採用局部切割使壁畫與壁體分離後,再執行壁體脫鹽及加固;處理完成後再進行壁畫回貼復原,以經過特殊處理之鋁釘置於壁畫背部、同時周圍灌漿及灰漿塗佈進行基底層填補加固,確保回貼壁畫能穩固附著於牆體上。本次採取揭取復原方式計有書法對聯等9幅,其復原後之成效堪稱鬼斧神工,不僅原貌復原、更能透過地仗層的加固,整體提升壁畫的安全性。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喜劇貴公子的「玩轉人生路」 黃豪平6/18大墩大師講堂開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怎樣渡過生活中的苦悶或低潮呢?6月18日(六)下午2點快來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喜劇貴公子黃豪平將以幽默口吻,分享從藝界小咖到金鐘紅毯的奮鬥歷程,暢談他的「玩轉人生路」。本場大師講堂5月30日起於大墩文化中心網站開放預約,熱愛喜劇的您千萬不能錯過。 「這件事不做,會不會後悔一輩子?」黃豪平自幼夢想成為藝人,頂著名校企管系碩士學位的他,卻沒走入相關領域,而執意勇闖星途。這讓父親曾氣得狠賞巴掌痛罵~沒出息~。雖說如此,黃豪平卻很能理解爸爸愛子心切的心,煩惱演藝圈工作不穩、前途未卜。但對他而言,追求夢想的熱情從未減少,所以值得持續投入,認真做好每一場表演,才能成就今日的光彩。6月18日(六)大墩大師講堂,他將拋出與一般心靈雞湯不同觀點,分享自己人生校準方式,歡迎大家來聽黃豪平是如何玩轉自己的人生路,給自己人生一個驚喜。 大墩文化中心表示,黃豪平不僅是藝能界的高學歷資優生,更擁有脫口秀演員、專業主持人、課程講師、Youtuber、Podcaster 等多重身份,反應機靈敏捷、思路清晰有條理,就是他的個人招牌。黃豪平雖曾自嘲是「藝界浮沈『諧』槓好青年」,正因為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珍惜努力應對每一場的演出與主持,要讓大家知道『諧』槓青年,骨子裡有堅強的實力與內涵。 喜劇貴公子黃豪平「玩轉人生路」5月30日9:00起於大墩文化中心官網(https://is.gd/wfwhI7)開放預約報名,額滿為止,並於活動當天下午1時40分開放現場候補。大墩文化中心為落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請民眾參與活動時配合量測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鼓勵大家完成第三劑疫苗注射以加強健康防護,安心參與各項活動。

臺文館推歷史展 窒息年代爭口氣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長時間戴著口罩感到悶熱難受嗎?臺文館推出歷史事件展,看臺灣人如何掙脫令人窒息的束縛,暢快呼吸民主自由的空氣! 本展以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拉出時間的弧線,回首力爭權益的堅毅群像,起於荷西時期牛皮騙土地的黑畫面;終於2014年,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播的超大型學運——太陽花學運。王育德是戰後流亡、病逝於異鄉的菁英,寫下的《臺灣:苦悶的歷史》一書記錄臺灣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奮鬥過程,正呼應本展精神。 在文學裡,歷史不是等速前進的直線;而是彷若弧線,飽含深刻曲折的情感。文學家以溫暖、熱血的文句,融化冰冷的史實。日治詩人黃水沛在踏查石門古戰場遺跡時,以一句「頸血灑遍紅牡丹」,傷逝牡丹社事件時魂歸故里的琉球人。醫師蔣渭水則於1920年代,留下「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等文化語錄,評述新文化運動遍地開花的勝景。臺灣人運命而不被命運,正如紀萬生〈古井〉所言,是「一批批的野狼山豬接踵肆虐,一波波的揭竿抗暴壯闊展開」。 本展除有《美麗島》創刊號、《自由中國》創刊號、臺灣文化協會活動寫真大會照片等典藏品;亦以報架裝置呈現美麗島事件相關報導,民眾可翻閱、探看該時代官方對此事件的說法;或佇立於螢幕旁,欣賞噍吧哖事件的布袋戲作品。 臺文館選在10月17日開館,為臺灣文化協會創立日,富有人權意義;又緊鄰人權地景——湯德章紀念公園。人權議題如疫病,隨時可能蔓延全球、滲透生活。在香港的紫荊花、烏克蘭黃藍相間的國旗成為熟悉的人權符碼後,歡迎民眾前來遊走時間的弧線,遙望歷史後,繼續堅定走在追求人權的路上。 時間的弧線:臺灣歷史事件文學主題捐贈展 展期|2022年5月18日至11月27日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二樓展覽室E

李明維作品《如實曲徑》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登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李明維作品《如實曲徑》即日起至6月15日於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大廳」(Turbine Hall)展出,該空間是由電廠改建為美術館時所保留的輪機房,自開館以來即為世界知名作品、大型雕塑及該館委任創作的專屬展示空間,本次臺灣作品首度於此獨自展出,對我國當代藝術於英國的能見度別具意義。 《如實曲徑》創作靈感來自藝術家李明維2014年的緬甸之旅,其觀察到無論何種信仰,當地民眾在進入寺廟、佛塔或清真寺之前,都會先脫下鞋子,而這些神聖空間內的志工們也會不斷勤加掃拂地面,如同「贈與」參觀者物質及精神上「純淨」的空間。《如實曲徑》由繫鈴的舞者緩緩掃動米粒,於地面形成如同迷宮般的「曲徑」,將簡單的清掃動作轉化為富有思考深度的表演,將「儀式」帶進美術館空間。 李明維特別為「渦輪大廳」這個特殊場域擴充作品規模,從原本同時間內由一名舞者演出增為兩名舞者共同演繹,並有許多知名舞蹈家共襄盛舉,其中臺灣背景的舞者有林燕卿(Yen-Ching Lin)、劉奕伶(Liu I-Ling)與吳成龍(Wu Cheng-Lung),其他舞者除英國本地,尚有來自世界各國,包括Ben Ajose-Cutting、Iris Athanasiadi、Rosalie Bell、Jean-Gabriel Manolis、 Thomas McKeon、Aya Sone及Olivia Thynne等人。 李明維1964年生於臺灣埔里,具有加州藝術與工藝學院藝術學士、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雕塑創作碩士學位,長年旅居紐約及巴黎,多年來以創作具有公眾面向、互動性質的參與式藝術(Participatory art)而享譽國際,以觀念演繹的表演形式結合觀眾互動的參與機制,藉此傳達藝術概念。海內外展出經歷豐富,包括紐約當代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克里夫蘭當代藝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澳洲昆士蘭當代藝術館,也曾經受邀參加威尼斯、里昂、臺北、利物浦、美國惠特尼等重要雙年展。 《如實曲徑》於2015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演,隨後受邀於世界各地重要美術館呈現,包括2017年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演出,2020年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以現場直播方式在疫情期間為世界各地民眾帶來慰藉。本次於英國展出受到文化部支持,另泰特現代美術館亦將於英國時間今(27)日晚間7時於該館Starr Cinema放映廳舉行座談,由該館國際藝術部門策展人Devika Singh主持,與藝術家李明維、助理策展人Tamsin Hong、多次參與李明維作品演出的舞者Jean-Gabriel Manolis一同暢談創作過程及藝術理念。

「2021-2022全國文化會議」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1-2022全國文化會議」將於明、後(28、29)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宴會廳辦理,文化部表示,為廣納各界意見研議全國文化發展事務,依《文化基本法》規定每4年應召開全國文化會議,原訂2021年舉辦的全國大會因疫情影響,順延至今年辦理。本次會議將總結「分區論壇」4議題與「專家論壇」6議題政策建議,並提出下一階段文化部施政方向重點。 「2021-2022全國文化會議」以「文化,生生不息」為主題,扣合「生活文化」與「文化生產」兩大面向,透過公民參與,以兼具廣度及深度的方式,蒐羅各界意見,去(2021)年10月至11月間辦理北區、中區、南區、東區4場次分區論壇與6場次專家論壇。針對10場論壇的結論,召開22場次工作會議、2場政策聚焦會議及預備會議,與各領域專家來回討論,爬梳解決文化生態系與產業問題具可行性的政策建議。 文化部指出,分區論壇以「強化在地文化歷史」、「臺灣文化價值之轉譯與應用」、「推動文化跨域與國際合作」及「青年參與及文化平權」4大主題;專家論壇則在「影視音產業」、「IP內容產業」、「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化數位傳播」及「文化科技應用」等6大領域深入探討。全國文化會議中將逐一報告各議題的政策建議並開放討論,最後由文化部總結回應並揭櫫未來文化政策方向,透過參與式的政策制定過程,研擬貼近民意及產業需求的文化政策。 文化部表示,全國文化會議已是制度化的會議,每次選擇不同討論議題重點,透過一次次的全國文化會議,逐步建全臺灣文化環境與產業體質。因應疫情,「2021-2022全國文化會議」全國大會採實體會議與線上參與方式並行,將於「全國文化會議」官方網站及YouTube頻道直播,民眾亦可透過會議軟體Slido線上發言機制,表達意見,一同關心臺灣的文化發展與未來。 「全國文化會議」官網:https://nccwp.moc.gov.tw/ 「全國文化會議」YouTube:https://reurl.cc/3o3WGR 「全國文化會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017NCCWP/

臺灣「光之國度」節能玻璃設計展 臺南首展 再登紐約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400年前,臺南與紐約擁有相近的城市起源,400年後,臺灣橙田建築羅耕甫大師與光境玻璃合作的「光之國度」,2022年10月22至30日將受邀前往紐約時代廣場盛大展出9天,而全球首展於2022年5月27日起在臺南文化中心星光音樂廣場(中華東路旁)舉辦3天,這是全臺唯一的展出,讓臺南與紐約因為「光之國度」再次產生相同的連結。臺南市長黃偉哲期許,2024年即將到來,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參與,讓臺南在2024年,向世界展現最盛大最精彩的博覽會盛況。 臺南市長黃偉哲期許,2024年即將到來,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參與,讓臺南在2024年,向世界展現最盛大最精彩的博覽會盛況,更希望這次5月27日起展演的臺灣原創設計的建築作品「INFINITY REALM光之國度」能受到國際肯定。預祝2022年10月份將在美國紐約展出,順利成功。橙田建築羅耕甫大師與光境玻璃決定將這項作品的全球首展獻給臺南,因為400年前臺灣臺南與美國紐約有相同的發展起源。400年後,臺灣這項國際肯定的作品受邀在紐約展出,在美麗的時空中,讓臺南與紐約再次展開一次意蘊豐富的連結。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更細述臺南與紐約發展的歷史,西元1624年荷蘭人兵分兩路,一路人到了現今的紐約,另一路人到了現在的臺南安平港,當時荷蘭西印度公司(WIC)來到北美洲哈德遜河口的曼哈頓島一帶,跟當地原住民購得土地後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64年英國與荷蘭交戰,新阿姆斯特丹易主改名紐約(New York)。城牆區域後來成了Wall street,也就是今日的金融重鎮華爾街。 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於1624年代來到臺灣,幾年後在臺江外海沙洲(今安平)興建堡壘(熱蘭遮城Zeelandia,今安平古堡)及臺灣本島上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今赤崁樓),無獨有偶的,在1660年代遭鄭成功軍隊攻擊丟失據點。安平港則在19世紀起隨著不斷的淤積而逐漸式微。荷蘭勢力進入安平及紐約的時間相似,甚至兩地在當時其實都設置了類似的設施,如具有稜堡的堡壘、絞刑臺、市場、打鐵舖…等等。 「光之國度」設計理念是透過最新奈米陶瓷節能玻璃做為玻璃外牆,結合科技、文化、設計,降低未來城市的能源消耗,引領未來世代節能減碳的新指標,邁向美麗智慧文化科技之都。這樣的設計理念與臺南市積極邁向文化科際城市發展,與共同邁向節能減碳的城市理念相符。這次「光之國度」紐約展出的全球首展在臺南舉行,希望在展出的期間內,民眾能夠細細體會新科技的建築材料,將帶給未來居住品質提升的改變。藝展單位於展期間也精心規劃了蓋戳章遊「光之國度」的互動活動,只要打卡就能免費獲得光之國度旅程護照,出入境玻璃館體驗光之國度帶來的奇幻溫差旅程,還有機會能免費獲得精美口罩以及全球限量INFINITY REALM「光之國度」文創限定商品。為了這次美國紐約Archtober設計慶典展而推出的"光感應文創商品"可秒測紫外線變顏色,上面更印有臺灣特色圖騰設計包括臺南府城意象、珍珠奶茶、小籠包、臺灣黑熊、臺北101等共8款,不僅展現臺灣設計軟實力並行銷臺灣,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請市民朋友踴躍前往體驗玻璃館來一場有溫度的輕旅行,一起節能減碳、愛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