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陳思宏再訪紐約 進軍布魯克林圖書節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今年布魯克林圖書節(Brooklyn Book Festival, BKBF)於9月24日至10月2日展開,10月1日的重頭戲「旗艦節目及文學市集日」(Flagship Festival Day and Literary Marketplace)將在紐約布魯克林市中心舉行。臺灣作家再傳捷報,陳思宏將獲邀出席當日活動,為臺灣首度有作家以外譯文學作品進軍已有16年歷史的紐約市文學盛會。 陳思宏本次受邀與韓裔日籍作家柳美里(Yu Miri)、墨西哥作家科爾多瓦(Gerardo Sámano Córdova)同台,共同在「鬼魂和怪物」的主題下,暢談作家筆下受到性別、社會結構、戰爭等各種因素禁錮的人物角色。同日的文學市集中,陳思宏也將於Europa Editions攤位辦理簽書會,和美國讀者相見歡。 陳思宏長篇小說《鬼地方》背景設定在故鄉彰化永靖,主角陳家三代不同成員切換人鬼視角,透過記憶層層窺見家族成員傷痕、小鎮秘密和時代無情。陳思宏也因此作,今年獲美國國務院贊助,正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 2023 年國際寫作計劃(IWP)秋季駐村工作坊。 《鬼地方》英文版從去年秋天在美發行以來,陳思宏與文化部駐美國各外館密切合作,迄今已受邀在紐約、華府、加州、德州、密西根州、加拿大多倫多等地的大學校園、圖書館等不同地點舉辦文學講座,與北美各地讀者見面,巡迴超過30場講座,以幽默說書魅力大獲讀者好評。 《鬼地方》已售出11種語言版權,英文版去年10月於北美發行以來,入選紐約時報秋季書單、獲紐約時報書評、美國「書目雜誌」(Booklist)等專業刊物星級評價,並獲「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評為2022年度十大最佳世界文學作品。今年《鬼地方》再下一城,法文版9月登上法國《世界報》(Le Monde)文學評論專刊,受到國際高度關注。 布魯克林圖書節歷年參與旗艦座談的作家名單亮眼,包含普立茲小說獎得主拉希莉(Jhumpa Lahiri)和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 、知名科普作家齊默(Carl Zimmer),以及以小說《魔鬼詩篇》聞名的魯西迪(Salman Rushdie)等。陳思宏此次在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的牽線下,成為首位參與的臺灣作家,可為這場紐約的文學盛事帶來臺灣觀點及聲量,拓展臺灣文學的在美能見度。

女力爆發 臺灣藝術家擔綱「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開幕之夜演出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第5屆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Biennale Némo)9月30日在巴黎104藝術中心(Le Centquatre-Paris)展開,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與主辦單位合作,邀請臺灣實驗電音創作者Meuko!Meuko!於開幕音樂會演出,曲目《無形將軍》(Invisible General)融入臺灣宮廟及民俗元素,搭配3D沉浸式影像,將帶給巴黎觀眾最潮、最臺的視聽饗宴。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今年9月臺灣女力在巴黎大爆發,除了巴黎影像論壇(Forum des images)現正舉辦臺灣女性導演主題影展,選映30位臺灣女導演的電影,巴黎104藝術中心主辦的數位藝術雙年展也選定臺灣女性創作者擔綱演出,非常榮幸看到臺灣女性創作者跨進巴黎兩大藝術展演殿堂,更成為主辦方的宣傳焦點,令人振奮。 9月30日開幕之夜將由Meuko!Meuko!搭配Noneye(涅所開發主創者郭知藝)的3D影像揭開序幕,之後交棒英國電音潮流新星Evian Christ,法國作曲家Franck Vigroux及藝術家Antoine Schmitt組合也將帶來影音表演作品《Videoscope》。 Meuko! Meuko!於2018年由瑞士音樂廠牌Danse Noire發行EP《鬼島 Ghost Island》,近年活躍於歐洲各大藝術節,如西班牙巴塞隆納「Sónar」聲納音樂節及「Primavera」春之聲音樂節、德國柏林「Transmeidale」跨媒體藝術節等。此次也將造訪捷克、西班牙、德國、英國等地的電音聖地演出。 「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Némo ─ Biennale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numériques de la Région Île-de-France)創立於2015年,自2017年起由巴黎104藝術中心規劃籌辦。今年第5屆活動自9月30日起至2024年1月7日止,為期3個多月,除104藝術中心外,活動地點擴及大巴黎地區20餘個場館。 今年策展主題「我是他者」(Je est un autre?)引自法國19世紀詩人蘭波(Arthur Rimbaud),雙年展藝術總監Gilles Alvarez藉此探討複製、再現等數位技術,及衍伸出的真實與虛幻、多重身份及探索真我等議題。本屆邀請近50位(組)法國及國際藝術家參展,活動內容包含8個展覽、24場表演,另將以國際名導諾蘭(Christopher Nolan)電影為主題,舉辦一檔「科研x藝術」展演活動。 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開幕音樂會: 日期:2023年9月30日 時間:20:00-24:00(Meuko!Meuko!演出時段20:00-21:00) 地點:巴黎104藝術中心 活動網址:https://www.biennalenemo.fr/event/soiree-douverture-de-la-biennale-nemo-2023/ 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官網:https://www.biennalenemo.fr/ 巴黎104藝術中心官網:https://www.104.fr/

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迎向二十六週年 奏響臺灣土地的美好樂音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於今(30)晚7時在後壁黃家古厝前院盛大舉行。這場臺南中秋節期間的重要音樂盛宴,由總統府資政黃崑虎與臺南市政府攜手舉辦。今年節目安排十分多元,有以交響樂伴奏的聯合合唱團與女高音獨唱、客家山歌搖滾、原住民兒童合唱、台語老歌、歌仔戲藝陣及鼓樂等,展現臺灣多元族群兼容並蓄、共生共存的意象;許多雅好音樂的民眾也在這秋高氣爽的中秋節之夜遠道而來,一同到場聆聽音樂、傳遞愛惜臺灣土地的心情。 音樂會賓客雲集,除了已連續4年蒞臨的總統蔡英文與市長黃偉哲外,副總統賴清德更於下半場開場前抵達,正副總統首次在音樂會中前後出席,展現對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持續舉辦二十六年來的強烈支持與認同。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歷年也都緊扣著「臺灣族群融合的交響詩篇」作為演奏主軸期望藉由音符發揚「愛臺灣、惜鄉土」的精神。 總統府資政黃崑虎特別指出,感謝長期以來所有支持古厝音樂會的朋友,雖說古厝音樂會始於自己,卻成就於眾人。這場由臺灣人共同舉辦、值得驕傲的音樂會,參與賓客眾多、各界雅好藝文的人士,共同在古厝的典雅氛圍中,細細品味臺灣音樂豐厚的文化底蘊,透過樂音來疼惜我們的故鄉,發現臺灣的溫暖人情。 音樂會由「TASO台灣藝術家交響樂團」伴奏、「聯合合唱團(新韻合唱團、采韻之丘合唱團、台南Learning愛樂合唱團)」與「女高音羅明芳」演唱蕭泰然的《1947序曲》揭開序幕,接著交響樂團奏起《威風凜凜》進行曲,傳遞對臺灣土地的深切的歌頌與祝福。 來自屏東排灣族的「希望兒童合唱團」,則以純真的歌聲唱出融合古調與現代音樂的歌曲,包括排灣族歌謠〈Heiyuin/只想讓你知道〉與應景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優美作品。下半場金曲獎客語音樂家「謝宇威」及女高音「陳慧如」將客家音樂注入重拍的搖滾靈魂,多首選自《天空又落水》專輯的山歌搖滾曲目,碰撞出精彩的音樂火花! 臺語歌曲則邀請到資深金曲男歌手「黃西田」,演唱包括〈田庄兄哥〉、〈流浪到台北〉等經典臺語老歌,讓現場觀眾一同沉浸在舊時年代。「秀琴歌劇團」則帶來融合傳統歌仔戲與藝陣的折子戲〈番婆弄昭君〉,透過動人的唱腔與身段,演繹昭君和親的恩怨情仇。最後,由「十鼓擊樂團」壓軸登場,以氣勢磅礡、充滿震撼的鼓樂「鼓動傳情」,為音樂會落下圓滿的尾聲。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臺南400視覺識別應用 民間創意力大爆發 應用類型包山包海 水泥車穿新衣攪動臺南400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隨著臺南400的即將到來,民間響應「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力道日漸加大,申請應用截至目前已累計超過40件品項通過授權。不論是臺南車站旁標誌性的台南大飯店,以臺南400的意象重新布置內、外裝,迎接自身在2024年的60週年慶,也成為臺南市迎賓的重要門面之一,抑或臺南作為全國性手搖飲超級戰場,手搖飲品牌自在軒推出臺南400新杯裝具體響應,知名寢具品牌億進寢具也推出旅遊小靠枕,讓臺南400陪你出遊、跟你入夢。甚至有水泥業者申請改裝水泥車外觀,屆時可見混凝土攪拌車轉動著臺南400,穿梭工地與巷弄。 「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設定標誌、標準字、標準色及圖樣等視覺組合,以在地特色醞釀出嶄新臺南氣息。視覺識別系統授權方法已於文化局官網公告,不收授權費,不限公司團體或個人皆可申請。授權期限最長可至2024年12月31日。無論商品開發、文宣活動,舉凡需要臺南400視覺的創意,皆可透過文化局申請授權,公私攜手展現臺南在地文創能量。 「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運用臺南歷史人文及自然元素,發展出「祀典武廟紅」、「藍晒圖藍」、「鳳凰花橘」、「鯤鯓沙白」四種標準色,帶動城市的創意與設計。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預計於年底推出的官方公關品委託知名服裝設計品牌「oqLiq」,將繽紛色彩留給民間響應,官方公關品則以黑白兩色為基底,打造臺南款的帥氣與率性。日前oqLiq受到中華文化總會邀請,聯手知名飯店U.I.J參與日本東京為期兩天的「TAIWAN PLUS」市集活動,會場上搶先曝光限定色相近設計,讓臺南400得以透過海外活動帶動國際對於臺南設計力的想像。 臺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臺南400」已進入倒數100階段,民間產業響應不斷,創意與趣味橫生,且美感與設計兼具,本次搶先曝光尚未量產之授權品項,希望各界一同期待屆時成品,看在地創意如何在各種面向將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轉化為城市風景。 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相關介紹與申請應用方式,請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查詢(https://gov.tw/WAQ)。後續商品開發成果也將於臺南400官方網站一同展現,有興趣購買的民眾可多加留意。

南市圖公園總館 書事招待所 -走進閱讀的文藝復興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為提供不同於既有的閱讀體驗,南市圖公園總館以書籍的各種角度,包含與書相遇、書的細語、書的道具、書的環視、書的遊戲等,推出「書事招待所」系列活動,結合日常生活與文化脈絡,精選跨越不同世代與主題的書籍,打造閱讀的多種方式。南市圖公園總館於10月1日(日)將邀請教育部「樂齡教育奉獻獎」得主鄭窈窕,以自我生命歷程為主題,構思故事與繪製圖像,帶領讀者一同探索閃亮韶華,製作一本「我的生命故事書」。 「書事招待所」首場活動,即由「小人家」的謝德馨,以繪本《秘密派對》開啟和孩子談性教育的話題,透過故事引導孩子從認識身體到保護自己,只要多一位孩子珍惜自己保護自己,就多一位健康長大的寶貝。活動後,蔡姓學童母親表示:「一直在想怎麼跟孩子開啟這個話題,尤其是小女生,更覺得應該早一些讓她懂得怎麼保護自己!」。 未來兩個月將分別在10月14日「沒有名字的繪本」,結合書頁與文字的節奏,一張一張,穿針引線,帶領讀者慢慢地摸索製作專屬的手工書;10月29日「比爾公主沒有蓋子」許元馨以織織不倦編織扣,將生活織入,在經線和緯線交織的方寸之間,收藏我們對書與島的愛;11月4日《非書店?》邀請非書店店長張曉晴和大家聊聊書櫃的收藏。書海遼闊,書店要如何打開人們對閱讀的想像;11月19日邀請李家雯諮商心理師,以無物不洗、無憂不解的《時光洗衣舖》,精選9件待洗衣物,洗滌人生的傷與溫柔。邀請民眾一同探索閱讀的無限可能。 臺南市立圖書館表示,公園總館除圖書館的角色外,更是在地樂齡讀者的客廳。未來將持續以閱讀串聯許石音樂圖書館,結合藝術、療癒、文學等創作,運用書目療癒專區,持續推行療癒閱讀,透過豐沛的館藏資源,提供學習的厚度,又不失學習的樂趣,深耕在地文化,成為城市靈魂的窗口。

2023臺灣文博會地方主題館「野化論」 在最野的地方直擊臺灣生命力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3臺灣文博會展期倒數3天,連假首日,文化部特別推薦大家利用假期,到空總、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松山文創園區、華山創意產業園區及花博爭艷館等文博會5個主展區及其他5個副展區,看展、買文創一次滿足。其中,文化部建議可從松菸的地方主題館「野化論」作為起點,從瞭解何謂地方、成為地方,到感受地方,度過最「地方感」的中秋連假。 地方主題館「野化論」入口以最富臺灣味的民間廟會與婚宴喜慶場合常見作為表演載體的舞台車做為入口意象。主視覺則由作品涵蓋廣多個領域、屢獲國內外設計大獎肯定的洋蔥設計擔綱,鮮豔、高彩的背景與線條,帶出了臺灣多元、活潑的文化特質。 策展人方敘潔從媒體跨足展覽,在地方創生的報導領域探索多年,為了妥適表達地方精神,她在當代生態學裡找到靈感「野化(rewilding)」。方敘潔在展覽論述裡寫道,「野化,是尊重源於地方的力量與初始生猛的狀態,讓從土地生長的自然與文化,以更能循環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現身說法。」 展覽以跳浪穿山、跨域盛典、野化推手及野生捕貨為4大主軸,彼此環環相扣回應「野化」的觀點。首先是「跳浪穿山」,從海洋視角出發,談臺灣的自然條件,以及人們如何從中與自然協作、締結關係,包括阿美族為海洋魚類命名的知識體系,以及構樹成為佐證大洋洲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的「出臺灣說」(Out of Taiwan Hypothesis)重要證據,也讓臺灣位於海洋文化核心的角色不言而喻。 第2展區「跨域盛典」,講述臺灣各個族群如何在日常信仰、飲食、音樂和文字當中,展現對外的連結與包容。在追求性別平權的年代,策展團隊特別邀請到訴求「愛無差別」的臺北霞海城隍廟城隍老爺坐鎮,也可以看到知名設計師周裕穎,為城隍爺設計的新衣。 第3展區「野化推手」,則以6組地方團隊為個案研究,包括DARK LINE、島國純釀、苑里掀海風、臺東慢食節、都蘭國及REWOOD。方敘潔表示,透過如望遠鏡的視野將關注擴及整體文化生態圈,並以顯微鏡的視角深掘地方關鍵推手的運作機制,參觀者可以從符合團隊精神的代表性物件、精采照片及主題影音,看見這些在地方持續運作的團體組織,如何循序建構當代共生協作、設計轉化的生命力。 最後的「野生捕貨」區,特別攜手呈獻臺灣地方物產風格的「神農生活」,集合深具臺灣地方魅力的各色產品,如藺子的苑裡藺草編織、鶯歌的KOGA許家陶器品等。此外,也與勇氣雜貨商店合作,推出天然防蚊蟲妙方的限量聯名商品禮盒,其中還包括與街友一起製作的路行者艾草香、北港傳統中藥行防蚊包等,讓大家看完展也能帶回屬於地方的記憶。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2023台北國際秋季旅展」文化部主題館 從一杯手搖飲談「糖」文化旅遊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2023台北國際秋季旅展」9/29日於臺北世貿一館開幕,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張永成等參觀文化部主題館,一起搖一杯文化特調手搖飲,為「糖」文化旅遊揭開序幕。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文化可以強化觀光的深度,觀光則可以帶著文化走得更遠」,認識臺灣最好的方法是從文化切入,文化與觀光的結合,可以讓全世界用新的方法、角度,以最好的視野認識臺灣。文化部期待藉由文化路徑的規劃,從此次的糖業出發,未來持續創造各種以臺灣文史為出發點的文化旅遊路線,讓國人的國旅或國際觀光客來臺,看見更多臺灣風土的美好、享受臺灣文化景緻的精彩。 文化部表示,臺灣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資產,文化部回溯臺灣歷史文化脈絡,串連地方文化觀光資源,建立觀光旅遊文化軸線,帶領民眾從不同角度體驗在地文化生活,見證歷史演進的軌跡。文化部主題館以「糖業王國與他們的產地」為主題,從一杯手搖飲的身世之謎出發,盤點臺灣糖業的文化路徑,推薦值得深度探訪的文化景點;並以「糖業貿易、地方創生、藝術人文、場域轉型、勞權意識、族群融合」為主軸,帶領民眾走入高雄、雲林、屏東、臺南、彰化及花東等六大地區糖業的重要場域。 高雄橋仔頭製糖所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初開廠時單日可壓榨200噸,龐大的吞吐量促使港口設施升級,蛻變成今日的國際大港,也讓高雄鼓山區一帶匯集許多金融機構,有「臺灣華爾街」之稱;雲林虎尾糖廠為全臺唯一仍在運載甘蔗的糖業鐵道,也是唯二僅存製造本土二砂糖的糖廠,素有「糖都」美名;屏東糖業園區和紙漿廠舊址的「屏東縣民公園」,是臺灣第一處以工業遺構為核心,結合歷史人文、生態景觀、水岸的全新地景,2020年開園後獲得多座國際設計大獎。 臺南地區的糖廠結合藝文轉型為展場和影視基地,其中鹽水岸內糖廠是電視劇《斯卡羅》拍攝場地;彰化「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記錄1920年代因調降收購糖價引發的「二林蔗農事件」,是臺灣開啟勞權意識重要的開端;臺東都蘭糖廠為全臺唯一民間經營的紅糖製造廠,在1970年代的紅糖產量為全臺第一,1991年結束營業後,結合原住民音樂表演與漂流木創作,成為「都蘭紅糖文化園區」。 「2023台北國際秋季旅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2日止。展覽期間,文化部主題館將邀請YouTuber滴妹與團隊共同創辦的新式茶飲品牌「再睡5分鐘」,以及大稻埕人氣甜品店「芙稻菓室」,製作旅展限定飲品及小點,現場還將贈送用甘蔗纖維製成的「永續甜甜杯」,與民眾共享甜蜜時光。更多文化部主題館資訊,請至文化部「文化帶路」網站(https://culturetravel.moc.gov.tw)查詢。

水交社「眷念深深」中秋系列活動 走讀、市集、電影、書畫、茶會話家常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舊時眷村,最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今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中秋節連假期間,文化局於水交社文化園區舉辦「眷念深深」中秋茶會系列活動,邀請大家圍坐水交社大草坪品茶聊天,回憶舊時歲月對中秋的美好記憶。中秋系列活動包含眷念深深中秋茶會品茗、陶藝名家小講、書畫家現場揮毫、電影《冲天》放映及導演分享會、中秋小火柴市集、街藝表演、行動書車、深度導覽走讀等,內容豐富,歡迎大家到水交社文化園區熱鬧過節。 文化局表示,中秋茶席活動於9月29日與9月30日兩天下午舉行,參與茶席活動茶客可以獲得後壁陶藝協會理事長陳炳煌老師特製品茗杯,品嘗現場多位茶藝師、陶藝家製作茶品與精緻茶席小點;席間也安排陶藝名家小講,分享「茶與壺之間的距離與親密關係」;活動也邀請眷村耆老書法家賴家礽老師與成大國畫名家張志強教授現場揮毫,贈送墨寶,並邀請水交社文化學會耆老講述眷村歷史軼事。 水交社文化園區擁有獨特歷史建築與人文史蹟的空軍眷村聚落,除了中秋茶會,文化局也將舉行電影《冲天》紀錄片放映及導演張釗維分享講座會,電影描述抗戰期間中話民國空軍熱血輝煌的一頁,訪問近四十位當年曾參與作戰的飛行員及其眷屬,並由導演張釗維親臨現場,分享拍攝心路歷程,聆聽飛行員的故事。另為了推廣市定古蹟水交社文化資產,文化局也特別辦理「那時彼刻—水交社導覽走讀活動」,每日上午有各25個名額,將帶領民眾漫步水交社,藉由歷史人文、建築景觀介紹,深度認識水交社地區自明清、日治、眷村到現今文化園區的過往。 此外連假三天下午皆有市集與精采表演,包含民歌吉他演出、古箏演奏、水晶球演出與魔術表演,適合全家大小一同走入水交社。水交社遊客中心販售部改裝,多項新品上市,活動期間於水交社販售部與敝墟書店消費滿200元贈送水交社中秋紀念扇乙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中秋佳節連假,邀請大家到水交社文化園區走走,一同品茶觀心話家常,活動詳情請洽水交社文化園區網站及官方臉書粉絲頁。

東京影展公布本屆參展作品 「臺灣電影文藝復興2023」宣告臺流進軍日本影壇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第36屆東京影展於9/2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佈影展全陣容及各國參展作品,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與東京影展共同推動「臺灣電影文藝復興2023」特集上映,由影展主辦方精選4部臺灣電影作品參加「世界焦點」單元,包含九把刀《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藍正龍《成功補習班》、蘇奕瑄《青春並不溫柔》和蕭雅全《老狐狸》,積極推動臺灣電影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 臺灣文化中心表示,東京影展為日本最具權威性及代表性的影展,亦為國際影壇年度盛事。臺灣文化中心近年來與東京影展建立互信基礎與合作默契,多次合作推出臺灣特集,今年再度成功推動「臺灣電影文藝復興2023」特集上映。本次除臺灣文化中心支持的4部特集上映作品之外,曾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的李鴻其首次執導作品、榮獲本年威尼斯影展「未來之獅獎」的《愛是一把槍》亦入選「世界焦點」單元,充分顯現臺灣電影豐沛的創作力與軟實力。 2023特集上映推出強片精采可期,包括改編自九把刀小說作品〈精準的失控〉中的短篇、今年「臺北電影節」開幕片《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藍正龍依據求學時代真實經歷創作、今年「臺北電影節」閉幕片《成功補習班》;以1994年學運真實事件為背景,聚焦創作自由與性別議題的《青春並不溫柔》;描述1989年變動的社會中的父子情、世界首映作品《老狐狸》。 本屆東京影展將於10月23日至11月1日在東京都心的日比谷、有樂町、丸之內與銀座的上映會場盛大舉行,計有114個國家與地區共1,942部影片報名角逐競賽單元,開閉幕影片分別為新晉坎城影帝役所廣司主演的《我的完美日常》和山崎貴導演的《哥吉拉-1.0》。

通往未來的「VR虛實轉運站」 國美館「漂浮島城-VR藝廊」獲金邸獎肯定

2023臺灣文博會臺南館 夕照浪濤中秋必看 展期最後倒數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絕美夕陽搭配逼真魔幻海浪,以光影科技重現17世紀臺江古地圖,2023臺灣文博會臺南館策展手法新穎,觀眾透過置身在浪濤拍打石岸的大面積投影之中,聆聽西拉雅古老歌謠再現,特殊的視聽覺展示內容,開幕至今已吸引九千餘人次觀展。隨著展期將於中秋連假後結束,期望全國民眾皆能走進文博會空總展區,一覽「四百年前的那片陽光沙灘」。 本次臺南館由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蘇峯楠操刀策展,身為道地臺南人,講起家鄉過去的環境變遷與文史變化,臺江內海四通八達的水道與沙灘地形,是臺南與世界接觸的歷史現場,也正是本展「四百年前的那片陽光沙灘」的起始點。展場內沒有過多的歷史敘述文字,而是採用奇幻的科技造景與沉浸式劇場體驗作為敘事手法,搭配大量聲光與圖像,讓每一位觀展民眾皆能深入淺出的了解展覽內容,親近百年前異文化相互碰撞與迸發火花的重要時刻。 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2023文博會以「野生臺灣」的主題,點出文化特有種的可能性,而地景的想像,就是臺南的主張!陽光沙灘的意象是對歷史場域的界定,也是一種創造地景認同的企圖。對文化局來說,臺南400是個歷史命題,臺灣與世界、反思與對話、想像與轉譯,全都建立在嚴謹的推敲上,藉由各界的努力才得以揭幕臺南400的歷史時刻。 展期倒數4天,文化局力邀全國民眾在中秋連假期間,到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南館」,享受這場難得的文化盛宴!

南大林千玉教授團隊致力輔具研發 為特教學童創造適性學習機會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林千玉教授團隊長期投入特教輔具研發,以「每個孩子都應有機會學習」為出發點,希望經由輔具研發與推廣,讓特教老師、家長、醫療人員能自己製造出簡易、高CP值與具個別化的輔具,為特殊學生創造學習機會。 林千玉教授為工業設計出身,進入特殊教育領域前,創作類型多為文青小物和工業風物件,因緣際會下,認識許多教育現場的特教老師,並看見身心障礙學童們的困境與需求,因此投入輔具研發製作,期望能夠為孩童們帶來一點助力。部分開發內容為應用二手材料製作個別需求的輔具,不只賦予物品第二個生命,也讓許多經費或設備不足的機構或家庭能透過自己動手做,讓學童們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與動力。 林千玉教授說:「每一個孩子的需求都不同,如果能夠針對需求設計輔具,才能真正的幫助到他們。」林教授也坦言,正因每個孩子需求不同,只要毫釐之差,便無法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一個輔具的製作,往往都要經過反覆的調整與孩子們使用的反饋才能完成,過程中經常遭遇困難,但每當輔具製作完成,看見孩子們開心的使用,心裡總會想再繼續堅持,成為孩子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計畫團隊成員也提到,輔具的設計皆是生活中常見設計的縮影。例如以濕紙巾盒蓋、迴紋針設計的簡易開關,可幫助身心障礙孩子練習按壓動作訓練,以繽紛光線作為反饋,即成為互動式輔具。也有為重度身心障礙特殊需求者製作的音樂輔具,根據使用者僅能動作的頭部範圍設計操作模式,讓身心障礙者可以運用下巴彈奏音樂創作樂曲。團隊成員們說,只要能看見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長時間進行設計與調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特殊教育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領域,相較於一般學生,身心障礙學生與教師們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如何有效的運用輔具幫助他們仍是一大挑戰,南大林千玉教授與其團隊的努力,無疑是特教領域的重要助力,也榮獲2022《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楷模獎的肯定,林千玉教授團隊希望能培育更多的人才,為特殊需求學童創造適性學習環境,增進輔具研發應用之發展。

第6屆柏林臺灣影展以「家」為名 探討各種家庭的面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映像臺灣協會合作辦理的「柏林臺灣影展」,為德國柏林每年入秋的影壇盛事,今年邁入第6屆,將於9月29日至10月8日在柏林中央影院(Kino Central)展開,帶領柏林影迷透過鏡頭認識臺灣的不同面貌。開幕片由獲第59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及第25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的《哈勇家》擔綱,貫穿全片的泰雅族祖訓「GAGA」,也將藉由本屆柏林臺灣影展傳遞「家」的溫暖,撫慰異鄉遊子的心。 2023柏林臺灣影展以「家,在四方」為主題,精選《哈勇家》、《強尼·凱克》、《白日青春》、《一家子兒咕咕叫》及《本日公休》5部劇情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及《幸福定格》2部紀錄片及動畫片《幸福路上》,分別從「追尋」、「挑戰」與「記起」三個角度勾勒生命歷程中必經的家庭階段或狀況。期待透過影像呈現臺灣各式的家庭樣貌,以及不同文化影響下的家庭生命故事,提供追尋「家」的人更多想像可能性以及支持力量。 影展另搭配「身份、記憶與自主-身為臺灣人在德國/西方世界的生活」及「尋求歸屬的異鄉人-從白日青春看香港的哀愁」2場主題講座,討論共同生活在臺灣的不同族群間,自我認同與社會變遷下家庭結構鬆動與關係多樣性,更進一步探討生活在歐洲的臺灣人,對於「身份」、「記憶」與「自主」所遭遇的難題。 策展團隊映象臺灣協會表示,「家」是當代社會結構中的重要議題,影展試圖以多元、幽默及保持距離的方式打破大眾對於「家」的溫情想像,在選片方面呈現時而平靜無浪、時而盤根錯節、時而模糊不明的關係,以鬆化觀影者對「家」的刻板印象。主視覺設計則集結電影中不同的情感場景,轉化為打開家門後地板上那張柔軟的地毯,邀請觀眾踏入電影空間,一窺「家」的多元面貌。 本屆柏林臺灣影展除推廣臺灣電影,亦介紹臺灣飲食文化,在閉幕派對以鳳梨酥作為小點,並搭配臺灣功夫茶、珍珠奶茶以饗影迷,並特別設計臺北-慕尼黑機票抽獎活動,讓參展觀眾有機會親至臺灣,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臺式風格。 第6屆柏林臺灣影展 官方網站:https://www.taiwanfilmfestivalberlin.de/ Youtube:https://bit.ly/3hvAQbB Facebook:www.facebook.com/impressiontaiwan/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impressiontaiwan/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時痕-2022南瀛獎得主」翁榛羚、劉清華特展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2022年南瀛獎獲獎藝術家翁榛羚(平面創作類)、劉清華(影像與新媒體類),將於9月30日(六)起至11月5日(日),在新營文化中心第一、二畫廊盛大展出。本次將展出翁榛羚20件版畫及劉清華6件動畫創作,除重溫經典得獎作品外,更帶來全新力作,並由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呂松穎以「時痕」為題,為兩位藝術家量身策展,透過不同創作媒材,呈現時間記錄的軌跡,歡迎前來看展。 翁榛羚作品《家變》,在銅版上蝕刻出獨特的線條與痕跡,技法細膩,饒富東方哲思,深獲肯定。今年更以《人生當舖》系列作品,帶來嶄新風貌,有別於典雅的傳統摺扇,這次在取材上透過裸體扭曲畸形的人物形象,加上反覆出現「當」字作為符號,結合線香燃燒的灼燒感手法,試圖進一步呈現人生痛楚和消逝感,以及反映糾纏、掙扎之心理狀態。 來自香港的劉清華,延續得獎傑作《洞壁與哨鳴》,靈活運用錄像、動畫、裝置等,持續創作探索時間與物質紀錄的動畫錄像,本次將展出耗時長達半年才完成、首次在臺發表的《消失之中》定格動畫作品,該作品將創作時每一筆畫筆的變化階段逐一記錄,呈現香港觀塘市中心過去繁盛的面貌,同時透過創作消耗過程映照自我投放的時間記憶,也運用影像抒發今昔之感。 文化局說明,為提升南瀛獎得主能見度,自2014年起,首創於隔年度為南瀛獎獲獎者舉辦特展。藉由多元管道行銷得獎藝術家,也鼓勵藝術創作與鑑賞落實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此外在本次展覽期間,翁榛羚將於10月29日舉辦「瘋狂嘉年華─新樹脂版工作坊」、劉清華將於11月5日舉辦「翻頁再翻頁!手翻動畫工作坊」的推廣課程,兩位藝術家將會在現場講解創作技法,讓大眾體驗動手做的樂趣。名額有限,請至新營文化中心官方網站報名查詢,或電洽陳小姐06-6321047#1205。 展覽資訊:時痕-2022南瀛獎得主特展 展出時間:112年9月30(五)起至11月5日(日) (週一、週二休館) 展出地點:新營文化中心第一、二畫廊(臺南市新營區中正路23號)

臺北插畫藝術節前進捷克 與LUSTR藝術節簽訂合作備忘錄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捷克LUSTR國際插畫藝術節於9/26日結束為期6天的展期,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首度合作藝術節主辦方,邀請臺北插畫藝術節挑選3位優秀插畫家作品參展,並簽訂合作備忘錄。這是臺灣插畫藝術第一次參與捷克當地重要藝術節,未來可望長期於中歐地區耕耘拓展臺灣插畫的國際能見度。 LUSTR國際插畫藝術節(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llustration and Comics)為捷克指標性插畫藝術節,挺過2年新冠肺炎疫情,今年迎來10周年慶,除循例公開徵件,今年LUSTR特別舉辦「MetaFest–Festival of Festivals」單元,邀請比利時、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國參加周年活動,臺北插畫藝術節亦受邀參加MetaFest單元,亞洲地區僅臺灣及香港受邀,顯示臺灣插畫藝術能量備受國際矚目。 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本屆LUSTR首度展出臺灣優秀插畫作品,包含插畫家劉正堃(Abei Liu)、丁原生(Austin Tzeng)及李冠瑱(LIKUANZHEN)的代表作。同時,亦邀請臺北插畫藝術節策展人顏寧志及營運長蔣家立赴捷辦理講座及工作坊,兩人以營運藝術節的實務經驗,分享亞洲插畫市場趨勢、與參展觀眾介紹臺灣插畫藝術發展,並與其他國家藝術節主辦方進行交流,有效累積國際人脈,開發更多潛在合作機會。 這次臺捷插畫交流也促成後續長遠合作,臺北插畫藝術節與LUSTR國際插畫藝術節於25日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每年將互相推薦3位插畫藝術家作品於各自藝術節展出,希望透過此合作模式,讓臺灣插畫藝術持續於中歐地區曝光,也能讓臺灣對捷克插畫藝術有所認識。 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近年臺灣與捷克兩國關係密切,鑒於臺灣插畫連年在國際重要書展獲獎,盼藉由本次活動串聯臺捷插畫專業人士,提升臺灣視覺藝術於中東歐的能見度與討論熱度。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暖心企業用人不設限 雲嘉南分署助聽障民眾重返職場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63年次的王大姐(化名),雖然天生就是聽語障礙者,但她克服身體的不便,在職場上恪盡職守累積了近25年的工作經驗,未曾想新冠疫情來襲,造成前公司業務緊縮,她也因此受到資遣,為支應家中經濟,她依舊積極求職,卻因身體不便及年紀等因素屢屢碰壁,所幸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新營就業中心就服員的協助下,並運用就業促進工具,讓她順利錄取宗興鐵線廠股份有限公司,再造職涯新歷程。 新營就業中心就服員李美琴在與王大姐的對談中發現,王大姐工作意願十分強烈,且具備多項優點,譬如守時、工作觀念良好及配合度高等,而且填寫資料也非常細心,在李美琴多次的推介下,並運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及「僱用獎助措施」,終於協助她順利錄取宗興鐵線廠,至今已穩定就業1年多;宗興鐵線廠總經理吳燕卿也說,不要因為求職者的年紀或有身心障礙的狀況而拒絕他們,只要將勞工放在對的位置,適時調整職務內容,每個人都是好人才!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為鼓勵雇主提高僱用中高齡及高齡者意願,勞動部推動「僱用獎助措施」,雇主只要以全時工作僱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所推介的中高齡及高齡民眾滿30日以上,將發給雇主每人每月最高1.5萬元、最長12個月;若以部分工時僱用者,也會發給雇主每小時最高80元的僱用獎助,每月最高發給1.5萬元,最多可領取18萬元;南分署近3年已協助逾200家事業單位成功進用近300位中高齡以上勞工,實質減輕企業用人負擔! 劉邦棟進一步補充,中高齡勞工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高穩定性的特質,但可能因體能等因素,影響雇主進用意願,雇主如能發揮伯樂精神,提供合適職位,善用他們的優點,適才適所,他們就有機會在企業中奉獻所長,鼓勵雇主妥善運用政府資源,善用中高齡及高齡員工,相關資訊可上雲嘉南分署官網(https://yct168.wda.gov.tw/)查詢,或就近至雲嘉南分署轄下各就業中心或就業服務站洽詢。

庄頭劇場免費限定專屬貼圖來了 藝起下載看表演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主辦《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藝日限定》推出專屬LINE貼圖,歡迎熱愛表演藝術的忠實粉絲,或是經常使用LINE的網路族群,一同下載開心使用。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庄頭劇場巡演活動以「文化平權」為核心理念,期盼讓各個庄頭的鄉親都能體驗國際劇場級的演出,而專屬庄頭劇場的有趣LINE貼圖,希望讓參與庄頭劇場的感動可以延續及散播。 文化部表示,疫後為振興表演藝術產業、落實文化平權,文化部攜手各地方政府舉辦「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表演藝術巡演計畫,從今年8月開始一路到12月,在10個縣市辦理10場超過60個表演團隊的全臺巡演,目前已巡演雲林、嘉義、澎湖、臺東等地,創造「熱鬧表演x文創市集x親子體驗x手作創意」,超過7萬人次的「藝日限定」文化體驗與感動。 這款全新的「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LINE貼圖以螢光綠、沈穩藍及耀眼橘3種顏色,除了符合活動的整體理念,更呈現視覺上的質感。螢光綠色形狀的貼圖代表著親切好相處,是日常聊天的好夥伴;耀眼橘則充滿朝氣與活力,是揪團出遊的最佳伴侶;而沈穩藍的貼圖,則展現出冷靜和專業,象徵對於表演藝術的熟悉。 設計團隊還特別根據日常習慣進行搭配,像是「有人要+1嗎?」、「我快到了!」、「我就靜靜看你表演」等兼具幽默與實用的句子,讓貼圖更具生命力。 本次「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專屬LINE貼圖,希望讓使用者都能融入「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的世界,共同創造難忘回憶,並表達對表演藝術的支持。即日起至10月19日前免費下載,只要搜尋「文化部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藝日限定」加入LINE官方好友,或直接點擊連結(https://wenk.io/t06eNbBb)即可下載。 接下來庄頭劇場將於10月28日前進南投,由紙風車劇團帶來《哪吒鬧龍宮》,並接續在苗栗、屏東、新竹、彰化及宜蘭,分別邀請優人神鼓、阮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團、躍演、唐美雲歌仔戲團,與在地團隊聯合演出。更多演出資訊及活動花絮,歡迎至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quitymoc)及官方網站(https://cp.moc.gov.tw/CP/zh-tw/theater)查詢。

終身成就獎得主樊湘濱分享養生和書藝人生,推動樂齡美學生活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昨(26)日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竹榮譽國民之家舉辦「銀色藝世代樂齡推廣」第三場活動,邀請「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得主的樊湘濱擔任講師,與近兩百位榮家長輩共度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在這兩小時的「養生講座與書法練習」活動中,樊老師從泡茶過程中帶領榮家長輩分享自身養生之道,也藉由樊老師分享長期寫書法的經驗,帶榮家住民體驗書法創作的樂趣。 「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得主的樊湘濱,今年高齡94歲,是一位備受敬重的書法家和教育家。自幼他就燃起對中國書法的熱情,以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為學習對象,後來擴展了學習範疇,包括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堅持不懈地磨練著自己的技藝,絲毫不間斷。進入社會後,他專注於藝術教育的研究和推廣工作,特別關注國小課程的理論發展,並積極倡導學校的美術欣賞教育。 樊湘濱以首創美術科培育臺灣一流美術教師的角色而聞名,他的影響力超越了教育界。他於民國59年發現,臺南師範和臺北師範學校已停止招收藝術科學生,擔心臺灣將面臨美術教育人才斷層的問題。儘管缺乏經濟援助,他堅定創建了新竹師專美術科(今清華大學),迄今已培養了數千名優秀的美術老師,對臺灣的校園美術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樊湘濱的貢獻卓越,他致力於美術教育長達三十餘年,參與多次國內外美術展覽,並因此榮獲「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廣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讚譽和肯定。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為110年啟辦的計畫,目的為藝術工作者留下紀錄,致力於推廣藝術與文化,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啟動至今己完成18位藝術家的紀錄片發表,今年將陸續再完成9位藝術家的拍攝工作,紀錄片將累積達24位,而『銀色藝世代樂齡推廣活動』邀約這些紀錄片中的藝術家,通過各類型的活動來跟大家進行藝術的深化與交流」。文化黑潮計畫,點出科技、民主及美食,是臺灣的亮點,今日的「養生講座與書法練習」以94歲的樊湘濱老師做最好的示範,透過藝術家紀錄片欣賞、書法揮毫及泡茶分享人生哲理等藝文活動,增進長輩藝術欣賞能力,並營造長者的生活環境具有文化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