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2020阿薩德舞蹈大賞 5/2台南市文化中心假日廣場推廣演出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 阿薩德中東舞團致力於推廣中東舞蹈文化,將在本週六5/2日晚上七點,於台南市文化中心戶外假日廣場免費推廣演出。
        本團透過演出連結當地社區,用中東舞蹈來傳遞當地文化特色。此次演出有極度少見的伊拉克的民俗舞,還有埃及的falahi農夫舞蹈、shaabi流行曲風等,讓觀眾能感受到中東舞蹈不再只有性感的肚皮舞,並融入許多充滿文化氣息的民俗舞蹈種類、精彩可期,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藝術總監邵震宇每年到中東生活兩個月,擷取靈感,體驗當地文化,此次將帶領舞團師生們一同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假日廣場做推廣演出,懇邀大家踴躍蒞臨觀賞。
       本活動簡介:
       指導單位:台南市文化中心
      主辦單位:阿薩德中東舞團
      活動時間:2020年5月2日(星期六)19:00-20:30
      活動地點: 台南市文化中心假日廣場(崇明路側/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32號)
      連絡電話:0919-077030   邵震宇





「台日相扶 愛傳千里」防疫物資送暖到大阪 書法家陳世憲現場揮毫日本加油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台日民間往來頻繁,在今年卻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而日趨減緩,然而,從連日來的新聞報導,得知日本大阪等地受到病毒衝擊,醫療資源困窘,為了給予大阪各大醫護人員、最安全無虞的防護,由台南菁英扶輪社的發起、於4/30日上午在致穩飯店2樓公爵廳舉辦「台日相扶 愛傳千里」防疫物資送暖大阪活動,透過視訊的方式,與遠在日本的大阪扶輪社社長岡達也連線,聯手參與活動;現場更邀請到台日知名意象書法家陳世憲先生揮毫寫下「日本加油」一同集氣傳愛;而整場捐贈儀式在副市長王時思的見證下,以台、日扶輪社隔空傳情、千里送愛,完成這次感動溫馨的美好任務。

        台南市副市長王時思受邀出席表示,因為疫情肆虐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生活型態改變了,然而關懷之情卻更加緊密,就像能見證這場用視訊來傳遞患難見真情的捐贈物資儀式,真的就感心,台灣最溫暖的風景是人,台南最對味的就是滿滿的人情味。

         台南菁英扶輪社社長張信雄在致詞表示,扶輪社的宗旨就是以服務的精神推己及人、從個人、公司、國家、甚至到國際;今年碰上史無前例地的新冠病毒入侵,看到日本的疫情嚴重,最辛苦的莫過於站在前線的醫護人員;他當下便透過國際扶輪社組織,聯繫到大阪扶輪社,藉由台、日視訊連線大阪扶輪社,表達台灣對日本疫情的關切,並捐贈500份護目鏡、500件防護衣給大阪扶輪社,再由大阪扶輪社將物資轉贈給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達到相互扶持、共同抗疫的目的。

          本次活動還請到了重量級的台日知名意象書法家陳世憲先生,受封為日本文化親善大使的陳世憲先生到場揮毫傳愛,日本就像他的第二個家,不管是去美術館辦個展、還是受邀做藝術交流,總是收穫滿載、結交不少同好;現在故鄉有難,當然到場共襄盛舉;陳大師用他最擅長書法,在現場寫下了「日本加油」,用柔中帶剛的獨創的書法藝術,傳遞堅定溫暖愛的力量,而該書法作品「日本加油」也會連同捐贈物資一起寄到日本,表達大家的關懷心意。

        溫馨感人的活動就在政府、民間、並運用視訊技術見證下,完成這場捐贈儀式,物資(護目鏡、防護衣、以及書法作品「日本加油」)則由群馬縣政府駐台顧問阿部真行先生代表大阪扶輪社接受,希望藉此也能將台灣民間友好力量,傳遞到各界各地、適時協助需要幫助的地區。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線上電子感恩卡啟航 全球零距離 福智文教基金會2020「卡片傳恩情」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溫馨舉辦多年的福智文教基金會2020「觀功念恩卡片傳恩情」,於5月零距離全球開跑!今年更首次成立線上「感恩平台」 (https://bwyouth.wixsite.com/ecards),擴大感恩行動,邀請親朋好友、社會大眾透過電子感恩卡,在抗疫的同時,為世界傳遞真誠的溫暖與關愛!今年,感恩卡除了歷年獲獎的精選作品外,更優選19款作品,用心對老師、家人、地球環境、海洋,以及防疫醫護人員表達感恩。邀請各界人士參與2020「卡片傳恩情」活動,只要上網點選,並填寫祝福資料後,即能輕鬆將您的感恩心意傳遞,為世界散播美好希望與正能量! 
福智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深耕心靈教育,秉持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倡導的「觀功念恩」為學習核心,帶動校園與社會大眾透過感念恩德、孝親敬長、服務利他、友善環境等,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福智文教基金會表示,基金會經年推動「觀功念恩」的理念, 轉變我們看待事物的價值,生起對他人的感恩心;透過感念他人的饒益,放掉自我為主的思惟,進而願意代人著想、實踐服務利他。福智團體真如老師也說明,透過觀功念恩,能在困難、麻煩、苦難及痛苦之中,發現希望,使我們看到別人的付出與善意,以及不為人知、埋藏在內心的善良,進而生起對他人行善的力量。 
     「卡片傳恩情」活動評選標準首重理念傳遞大眾點進感恩平台(https://bwyouth.wixsite.com/ecards)後,除了能欣賞手繪、溫馨、繽紛的設計視覺外,更能看到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感受一顆顆對父母、親友,乃至環境生物的真摯感恩。您可挑選喜愛的卡片,送給身邊及世界各地您關愛的人。基金會也特別精選數款與疫情相關的卡片,在疫情嚴峻下,傳遞心靈防疫的堅強力量!今年的精選作品中,實踐大學福智青年廖同學設計以「發現亮點 彼此感恩」的萬用卡,傳遞出家人間的互相珍愛,能為世界帶來溫暖與美好。福智文教基金會台中妙慧幼兒園黃小朋友,以童真的筆觸繪製「最美的距離」,感謝母親在疫情期間,每日蹲下為他細心戴口罩、守護他的身心。雲林科技大學福智青年龍同學設計的敬師卡,以黑夜中的盞盞明燈,憶念老師的大愛,能指引孤獨的浪子看見生命的希望美好。福智青年校友阮同學,以「感恩的話語 釀成了甜蜜」為主題設計,感恩在生命低潮時,陪伴、幫助他的人,讓生命注入光明與力量。內思高工羅同學,感念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照顧病患,為全民健康無私奉獻的善舉,手繪「有你們真好」的感恩卡,感念台灣及世界醫護人員前線抗疫的勇氣。
      福智文教基金會於2005年啟動「卡片傳恩情」活動,感動各界並普獲好評。「卡片傳恩情」從臺灣校園擴展至海外,已送出超過15萬張卡片、寄送超過40個國家!希望透過念恩的推動,讓無數的莘莘學子,家庭、校園、企業與社會,開創無限生命的希望所在!歡迎您一同加入「卡片傳恩情』的幸福行列。

       福智文教基金會官網:http://bwfoce.org/web/







高千惠教授南大暢談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趨勢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為提升學生專業能力與跨領域藝術素養,於4月29日下午在該校舉辦「藝術傳承與創新」大師講堂系列活動,邀請榮獲第八屆當代華人藝術評論獎高千惠教授,以「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趨勢」為主題,與師生分享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趨勢。
       高千惠教授,既是藝術領域教學者、藝術與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學術顧問,也是藝術史及當代藝術文化評論者。其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等。
       高教授認為藝術評論不只是一種感知的鑑賞工作,要具有從抽象思維邁向邏輯判斷的訓練,而今日的藝術評論已從詩人、文學家、品味者、觀察者的角色,跨越到使用美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科材料的角色。演講中,高教授與現場師生分享其豐富的策展及藝術教學經驗,透過理論與實務介紹的方式,講述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的基本理論與實務知識,使現場學生了解藝術評論的內容與形式,以及策展的實務要點及須注意的事項。
      高教授深入淺出的解說,帶給現場師生一場具知識性和啟發性的精彩講座,讓參與師生獲益良多。高教授也勉勵南大學子,用藝術欣賞周遭事物,讓藝術豐富生活。

2021「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推選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參展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21年「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由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獲推舉為參展代表。本屆藝術家提名委員會集結國內視覺藝術圈不同世代、學術涵養及實務經驗兼備之學者專家,重新定義本屆台灣館參展價值、為藝術家的提名討論帶來紛呈的觀點。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這是一個特別的時代。全球性疫情帶給我們深刻反省的時機,迫使我們重新省視人與其他物種、物質的關係。撒古流是一位精彩的說故事者,他以多元的創作敘說我們已經遺忘的故事,跨越當今文化和政治、經濟界域,鬆動既有主流知識結構,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如何與所依存的環境和諧共榮。」
      對於本次參展,撒古流分享:「我一直認為,長年從事的藝術創作,是連著自己民族命運而生、是打散在生活裡,一時很難從中抽離。每每碰上展覽這一檔事,總是讓自己的心跳動,不知怎麼辦才好。我想像將面對的是未曾踏過的深深獵場,正考驗著自己的思維膽量和技能,如何贏得獵物的青睞?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謹以慎重和敬畏的心,在這個重要的發聲場域嘗試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做分享。」
      撒古流(1960-)以全方位的藝術社會實踐備受肯定。成長於屏東排灣族達瓦蘭部落的藝匠家族,其作品不拘於形式,舉凡繪畫、雕塑、建築及裝置等皆為其所擅長。其名於排灣語中為「箭頭」,蘊含「挺身而出」之意;承載了名字所賦予的使命,撒古流以思想開拓與傳遞者自居,三十餘年來透過創作回溯、振興傳統文化,甚而溢注當代精神於其中。曾於2018年榮獲國家文藝獎,成為首位獲該獎項的原民藝術家。
      撒古流在年輕時穿梭於部落之間作水電修繕,深刻經歷族人對於傳統文化被移花接木、甚至漸次消逝的無力感。因此,他開始做田野調查、訪談耆老以傳遞部族智慧,並以圖文並茂的手稿,系統性地進行知識採集與整理,如記錄古陶壺圖紋、壺體及排灣傳統婚慶等文化內涵等,藉此重振逐漸凋零的部落技藝,更拾回族群消逝中的集體記憶。他在24歲即成立工作室,透過教學保存並復興傳統技藝、培育後起藝術家使用不同媒材雕刻及創作,繼後踏入石板屋的研究與重建以傳承文化象徵與精神;不到30歲便開辦「達瓦蘭部落有教室」,從部落裡開始教育改革、提攜晚輩,發起「原民菁英回流」、「原民正名」及「還我姓氏」等民族自覺行動。從重建與新闢技藝、教育系統,到經營空間、部落,數十年如一日,撒古流將藝術創作植基於日常社會實踐中,不只力行不輟Pulima(排灣語,意指手巧之人)精神,更以Pu-ʔulu(排灣語,意指動腦之人)的思維,自詡能化身為水、成為知識的源頭,滋養他所深愛的土地與文化。近年來專注於排灣族古典哲學的思想與研究,並化為文字與繪圖方式呈現。所著《祖靈的居所》(排灣語書名為Dredretan,意指陶壺)透過傳統神話故事與口述歷史,探索文化內在價值的獨特性,獲第38屆金鼎獎。
       為充分擴延台灣館於此高度競逐的國際藝術場域之對話網絡,北美館與撒古流共議,邀請長期耕耘亞洲當代藝術及南島語族文化研究的策展人派崔克・佛洛雷斯(Patrick Flores)策劃本屆臺灣館。佛洛雷斯為菲律賓大學藝術研究系教授及馬尼拉瓦爾加斯美術館策展人,曾任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菲律賓國家館策展人、2019年新加坡雙年展藝術總監,以及美國洛杉磯蓋提研究中心客座學者、華盛頓國家藝廊訪問研究員、古根漢美術館轄下亞洲藝術協會成員及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顧問委員等,具豐厚的國際連結與經驗,預期將為台灣館開闢對話空間,與全球藝壇產生多向度的文化交流。
      對於本次合作,佛洛雷斯表示:「撒古流・巴瓦瓦隆的創作來自一個獨特的地方,位於台灣這個創造力非凡的國度。它植根並滋養於排灣人的原民生活世界中,因此與周遭迅速變化的社會脈動發生了動態的相互關係。撒古流站在這個交會點,努力轉變這個地方的內部空間以及橋接周遭社會的空間。他作為知識生產者的動能形塑其藝術實踐,透過繪畫、攝影和動畫追尋對亙古神話、部族智謀、整體宇宙學進行視覺研究;另一方面,他以雕刻、環境構築、裝置以及振興民族遺產的文化工作,揭示了藝術介入的靈動智慧。我很榮幸為2021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劃撒古流的展覽。我對他複雜的藝術語言,以及他在臺灣屏東縣三地門社區的深入營造深感興趣。出身於菲律賓和東南亞的背景,我渴望在更廣的南島文化脈絡下畫出他的社區與我家鄉兩點之間的座標,並反思當前有關『當代』或『在地』意義的討論。」
      藝術家提名委員
     吳瑪悧、呂佩怡、林志明、孫松榮、徐文瑞、黃建宏、廖仁義、賴依欣、顧世勇(依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美館科藝共話放映會 《綺麗粒子之夢》線上觀影及座談直播活動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至109年5月31日展出「對稱性破缺─超科學‧藝術展」,為讓觀眾能更了解展覽傳遞的概念,與Giloo紀實影音合作「科藝共話放映會-《綺麗粒子之夢》線上觀影&座談直播活動」,期透過紀錄片紀實且親民的敘事語彙,與國美館當期科技(學)藝術展覽主題相互呼應,串起展覽議題與觀眾的連結。民眾可憑序號免費線上觀看影片,並參與5月2日(六)映後座談直播的討論,透過與藝術與科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對話,觸發多元化的思辨觀點與跨域交流的可能。
     「對稱性破缺— 超科學・藝術展」與紀錄片《綺麗粒子之夢》,皆是以位於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為對象,前者由國美館與英國藝術與創意科技基金會(FACT)及CERN合辦,展出九件由曾參與藝術旗艦計畫「碰撞國際大獎」的國際藝術家全新創作,以極富想像力的視角,透過形式多元的藝術實踐,探索基礎科學研究複雜的理論與關鍵概念。後者則引領觀眾一探CERN的內部,透過科學家與藝術家的視野,揭示科學與生命當中蘊藏的本質和簡潔之美。
       紀錄片《綺麗粒子之夢》憑序號可於Giloo紀實影音官網免費觀賞,領取序號及觀影方式詳見國美館臉書粉絲專頁。5月2日(六)下午2時30分至3時將於國美館臉書粉絲專頁進行映後座談直播,邀請Giloo紀實影音鄧兆旻總監,和長期於CERN參與國際研究的臺大物理學系陳凱風教授進行線上對談,從展覽與影片內容與觀眾分享「對稱性破缺」在科學與藝術的意涵與奧秘。陳凱風教授對高能實驗粒子物理的熱忱,讓他僅以4年的時間即取得臺大物理學系碩、博士學位,於2006年赴CERN參與大強子對撞機緊湊緲子線圈(CMS)實驗,曾榮獲中華民國物理學會博士論文獎、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總會(IUPAP)新秀科學家獎、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獎等多項獎項。於直播時間進行互動的觀眾,將有機會獲得由莊普老師捐贈的典藏作品《間隔一道》為基礎設計的限量「藝術口罩套」,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國美館長期推動數位藝術及跨領域藝術創作,期透過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展出、跨界專家的攜手合作,讓更多人看到臺灣在數位藝術的發展與努力。活動詳情可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或國美館官方粉絲頁:www.facebook.com/ntmofa/
       科藝共話放映會-《綺麗粒子之夢》線上觀影&座談直播活動
  1. 座談直播時間:109年5月2日(六) 14:30-15:00
  2. 觀影平台:Glioo紀實影音https://giloo.ist/
  3. 觀影序號兌換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856212354499537/
  4. 國立臺灣美術館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新思惟人文空間 5/3日《書寫味道》阿卜極個展登場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新思惟人文空間於5月3日展出《書寫味道》阿卜極個展。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及暨研究所主任/(教授)的阿卜極,歷經30年的藝術創作與教學,長期在東西方文化和媒材的差異中耕耘,其中選擇貼近個人體質與實踐的中道哲學思維為主軸,經由東西媒材技法的交融與多年來創作歷程的蛻變,因而形成了阿卜極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

        此次「書寫味道」共展出近50件書法創作及平面畫作,大家可在展場中欣賞藝術家阿卜極完整呈現書寫的未來性、技術性、個人性、思想價值之體現並感受視覺道味的張力,精彩可期!歡迎大家踴躍前往欣賞!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花藝賽「希望」入題 作品獻醫護感謝辛勞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賽於4/25日落幕,其中花藝職類首度將防疫感謝入題,28件作品包括金、銀、銅牌等,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副分署長許慧香帶領同仁,就近致贈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感謝防疫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選手們親手做出的花藝品賞心悅目,非常溫暖且療癒人心,貼心的卡片「謝謝您們願意站在最前線」、「要好好吃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花朵團結起來代表台灣人民的齊心齊力」等關心、感恩與團結一致的力量,令人動容。
      花藝職類裁判長周英戀說,這次花藝考題有二,一個是以「希望」為題,設計放置醫療場所的桌花,另一個是以「您辛苦了,喝杯水,歇會兒吧!」為題的陶杯禮品花飾,她說,因為之前看到十歲小朋友寫信給部長相當感動,所以就將防疫感謝入題,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也讓選手們學習感恩。
       花藝金牌選手巫純安說,她把「希望」桌花設計成像一棵大樹,因為樹會成長,看得到希望與未來,再結合繽紛顏色的花材,讓人看起來會感到心情愉快,此外,陶杯禮品花飾則走陽光海洋風,以藍綠色底盤加上沙子、貝殼、花飾等,盼帶給醫護人員活力與朝氣。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院長王裕煒表示,受贈的花藝已在入口大廳辦理展覽,希望帶給來院的病人、社區民眾及醫院同仁心靈上的療癒與慰藉,此外,疫情期間也陸續接獲捐贈物資,包括金車關係企業、寶康行銷、科達製藥、蝦皮商城、明源橡膠工業、台南市醫師公會、玉山銀行新營分行等,很感謝各界在疫情期間對醫護人員的支持與肯定。

台中國家歌劇院特別方案 陪伴藝術夥伴儲蓄能量突破逆境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面對因疫情造成的影響,台中國家歌劇院高標準執行各項防疫管理外,期待以「安定劇場人心,維持創作動能」為目標,特別方案聚焦「重整重現」、「創作培育」、「數位發展」3大方向支持表演藝術夥伴。為鼓勵劇場人才留在表演藝術產業,歌劇院將支持70個表藝夥伴及團隊的延期重演或創作孵育;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歌劇院的陪伴始於此刻、為期兩年,將利用這段蹲低時期儲備未來的力量,希望歌劇院的助力能如漣漪般擴散、也儲備日後觀眾回流動能。

              而這項方案中,60%來自中部傑出表演團隊及青年藝術家,將建構數位平台製作26個影音專案,協助劇場人保持展演能量發揮夢想,預計陪伴超過2,500位藝術工作夥伴突破逆境。

● 劇場平台攜手升級 孵育計畫提前啟動

              「留下劇場中生代、培養劇場新生代、擴充中部劇場人才庫」,是歌劇院營運重要的目標之一。為讓養成不易的劇場専業技術人才、不因疫情影響而流失,歌劇院主動提供工作機會、協助「中部劇場平台」夥伴場館進行劇場設備診斷,由技術部同仁帶領外聘劇場技術人員(劇場黑衣人)進中部劇場平台的各場館,如臺中港區藝術中心、臺中屯區藝文中心、臺中中山堂,新竹縣、市文化局演藝廳、苗北藝文中心等,進行燈具保養、反響板清潔、舞台懸吊系統保養及提供相關技術教育訓練。

                歌劇院演出技術部經理陳威宇提及,臺灣的劇場技術人員不到500位,是藝文產業相當重要的資產。希望可以憑藉場館的力量,在疫情期間持續為大家創造實作機會,讓人才、熱情不流失,才能加速表演藝術產業回歸往昔榮景。此外,為提升場館現場服務應變能力與細節,歌劇院開設劇場服務教育訓練課程,如劇場英文、無障礙服務教育訓練、勞安認證課程與緊急狀況演練實作等,以期將現場服務專業知識與劇場平台夥伴分享。

               而科技藝術是歌劇院年度節目策展主題之一,這次特別方案特別啟動「藝術孵育計畫」,歌劇院提供團隊前期製作研發經費、安排階段性成果呈現的場地,關注對象以科藝題材創作者為主,期能把「中場休息」轉化成為「藝術孵育期」;另外,提早啟動「2021-2022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由導師周東彥、蘇文琪陪伴創作過程的「LAB X 青年藝術創作工作室」,以及特別針對中部創作者規劃的「2021 & 2022 新藝計畫」等甄選,預計選出15項藝術家/製作專案,除幫助藝術工作者在防疫期持續創作實踐夢想外,未來也有機會於歌劇院展演。

● 數位發展藝術零距離 提供另一種觀演方式

                 因應觀眾欣賞演出管道改變,今年3月中歌劇院新官網上線,特別企劃線上學習及影音觀賞平台,以更直覺、友善的介面增加與大眾溝通頻率,目前平台上已有約500支影片可供民眾觀賞。這次特別方案推出「NTT數位學苑」,以匯聚影像工作者、學者專家及表演藝術團隊對過去展演錄影進行「二次創作」為主題,內容包含「歌劇院沙龍」與「不藏私講堂」系列講座精彩剪輯、「NTT-WOW挖藝術」:作品解析短片、「表演,chill什麼?」:藝術小知識等;今年度還將製作約60支影片,也規劃「NTT線上放映室」,把36齣精彩作品重新錄製為適合線上觀賞版本,供民眾隨選隨看。

            以上影片到年底前都可讓民眾免費線上觀賞,期使「自主學習」體驗,在防疫期間成為改變觀眾觀賞習慣的最佳轉機;同步也著手研擬疫情後轉型為付費會員觀賞機制。

學甲秘境「老塘湖藝術村」別出心裁 「武當」作門簾茅坑化妝室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臺南市學甲區秘境「老塘湖藝術村」,由於曾經視電影武俠片的拍攝地點,因此「匡乙村長」別出心裁的設計許多配合「武俠劇情」的化妝室,引起許多遊客的好奇與關注。

       中國古代廁所多設於房舍外,採「溷廁合一」形式與豬舍相連的豬廁;通常糞坑頗挖並覆茅草,稱茅坑、茅房或茅廁。維基百科資料指出,在先秦及漢魏時期,廁所也被稱為行清;宋朝僧人雪竇曾在靈隱寺打掃廁所,故而廁又稱為雪隱;現今主要稱洗手間、衛生間、化妝室等。

       位於臺南學甲祕境「老塘湖藝術村」別出心裁的化妝室,幾乎都是透天,沒有蓋屋頂的茅坑,空氣流通,際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當地屬於空曠地區,的確是防疫旅遊好所在。

       這間化妝室廁所名字叫「三腳貓功夫」茅坑,「匡乙村長」說,其意思是說,用雙腿蹲的上廁所,練功夫,單手扶牆,保持重心,所以叫三腳貓功夫茅坑由來。

       此外,還有其他化妝室廁所外面的門,繪製許多「金庸」武俠小說功夫派的圖案,有武當派、少林派、峨眉派、古墓派、華山派、丐幫都有選擇,看是要進去練那一派「功夫」都可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還有一幅以「武當」布條作成門簾,許多遊客要進入方便都感到新鮮與好奇,駐足圍觀許久,五一連續假期到了,歡迎大家來體驗一下以「武當」作門簾的「三腳貓功夫」茅坑化妝室。





「我選擇的是幽默」 歡迎線上參與 攝影師阮璽南大分享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於4月29日下午在該校啟明苑演講廳舉辦「藝術傳承與創新」大師講堂,邀請到活躍於海內外,以幽默風趣知名的攝影師阮璽,其以「我選擇的是幽默」為主題,分享透過攝影表達出來的人生哲學。
      阮璽求學時讀的是社會福利,工作上先後從事電腦、保險、家具等領域的銷售業務,與攝影或藝術有著一段距離。阮璽的父親是國際知名攝影大師,也許是從小接受傳統攝影的耳濡目染,父子在相機方框的世界裡會合,差別在於一個是傳統相機的觀景窗,另一個是智慧型手機的螢幕,是血脈的承襲,也是世代的差異。
      阮璽表示,他屬於受到高科技庇蔭的一代,但在攝影過程中卻更理解傳統的重要,會一直按快門的人,絕對無法感受到當你在等待時、在捕捉到那個瞬間時,所展現出來的美與感動。其強調數位攝影時代最為人詬病的無非是快門的氾濫,過於輕易,眼前所有都變得廉價,不論用傳統相機、數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都應該是在最美的時候才按下快門,而不是啪啪啪地連拍,讓工具幫你決定何時是最美的一刻。
     本講座因應防疫措施,控制入場人數90人,為讓未能入場的師生及社會大眾也能參與,演講將於南大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的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線上直播https://zh-tw.facebook.com/Nutnanimation,歡迎大家藉著觀看直播一同參與南大藝術傳承與創新大師講堂。

南大邀請台南塾工作室創辦人羅士哲分享「田野教育」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4月28日邀請台南塾工作室創辦人羅士哲老師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田野教育」為題,講述如何利用田野環境進行兒童教育學習,並分享自身的教育經驗與方法。
       羅士哲老師原就讀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因為對哲學的熱愛,轉讀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畢業後,創辦台南塾工作室,提供學子體制外的教育學習環境。
       羅士哲老師認為,身為一個從理工轉換人文的跨領域學習者,遇上最大的難處是對人文的學習,面對自己較難掌握的科目,他會以「尋找自己和科目的共同點」作為培養興趣的開端。他提到,當能對自己與他者的異同產生好奇、想瞭解,因而參與其中時,就是走進田野的最佳契機,羅老師透過詢問台下學生的童年遊戲經驗,臺灣各地雖然玩著相同的遊戲,卻用不同文字傳達遊戲內容,這就是田野調查的模樣。他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解釋田野教育即是「人與人的相處」或「人與環境的相處」,也就是從參與其中而獲得訊息的行為。他強調,田野教育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眼光,即是觀察力。
        羅士哲老師長期致力於推廣體制外的教育,很看重兒童的主動探索及好奇心。他鼓勵小孩做各種嘗試,因為他相信經驗內涵遠比知識更豐富,所以他認為教育者的工作是在孩子經驗到現實與想像時,給想像一個詮釋。羅士哲老師也提到,平鋪直敘的知識傳授不容易抓住小孩的目光,因此需要將知識轉譯,而所謂的「知識轉譯」是指以小孩的詞彙、語言、知識及世界觀向其溝通、解釋。
       演講最後羅士哲老師提醒在場學生,雖然遊戲是孩子喜愛的活動也是其本能,但遊戲僅是知識傳遞的部分媒介,並不能完全取代教育。因此他鼓勵未來想從事教育業的聽眾,教育應是在遊戲的過程中見縫插針,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適時引導。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慈濟善化幸福列車鳴笛 防疫蔬醒幸福套餐謝母恩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母親節即將到來,但疫情籠罩全台,民眾不敢外出慶祝,慈濟善化聯絡處為讓民眾能安心在家陪伴母親歡慶佳節,啟動幸福蔬食列車,推出預購「防疫蔬食幸福套餐」,十人份六道料理2500元,所得將全數捐作全球防疫共善基金,5/2限量100份,59日為200份,消息剛傳出,就有民眾跟社區茹素的婆婆媽媽們搶訂。

               隨著疫情肆虐全球,不僅各行各業受波及,連帶影響民眾外出意願,飲食習慣由外食改為在家烹煮。善化志工洪清坤說,許多家庭只有掌廚的媽媽一人茹素,為了能讓辛勞一年的母親們,能在專屬節日好好休息,不用再進廚房,為全家人汗流浹背煮大餐,師兄姐們討論後,設計「防疫蔬食幸福套餐」,邀請民眾安心在家陪母親享用蔬食宴,體內環保增強免疫力,歡慶母親節兼闔家植福。

            「防疫蔬食幸福套餐」六道料理包含「大愛共伴.造福行善-油飯」、「悲智雙運信願行雙拼盤」、「佛風德香普薰一切佛跳牆」、「心如碧海能容物素羹」、「三好三願三杯菇」及「了悟生死解脫自在五柳枝」,不僅菜色澎拜,菜名意義深遠,52日為首梯取餐日,第二梯次59日,除可向社區慈濟志工預訂外,另可電洽善化連絡處訂購專線:06-583233006-5832331

             以母親節應景「防疫蔬食幸福套餐」為幸福蔬食列車首發,第二階段規劃走入社區與機關團體推廣,推出蔬食料理課程、幸福特餐、美滿生活快餐、與蔬醒食材包或蔬醒料理包,體貼不會料理素主食的人,在家輕鬆享用美味可口的素食料理。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表示,年初傳出新冠肺炎後,上人呼籲齋戒茹素,共同度過疫災,各地師兄姊遂發起勸素推廣活動,邀請地方首長與機關響應蔬食防疫,並為第一線防疫人員祈福。此外,為避免社區群聚感染風險,大型活動紛紛取消或延後辦理,或改以科技視訊連線精進研習,善念共聚,祈求疫災早日消弭。

    





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雲嘉南分署34金24銀37銅全國第一 轉科生涂冠庭練9個月奪建築舖面金牌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北、中、南分區賽,上周末成績揭曉,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派出的選手勇奪34金24銀37銅79優勝全國第一,其中建築舖面選手涂冠庭,去年從電機轉學建築,只練9個月就拿下建築舖面金牌,表現亮眼。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這次分署成績,是歷屆表現最佳,奪金職類包括建築舖面、粉刷、油漆裝潢、汽車噴漆、造園景觀、冷凍空調、模具等34個職類,其中建築舖面由轉科生奪冠,無論在速度或做工的精細度上,表現都非常出色。
       建築舖面金牌涂冠庭,今年16歲,原本高一唸的是電機科,後來在媽媽的建議下高二轉到成大附工建築科就讀,他說,自己很喜歡建築的作品,也看好建築的出路,所以決定轉科,因為從小是單親家庭,媽媽辛苦扶養他長大,希望轉換跑道後,未來能以技術升學並朝向國手邁進,讓媽媽感到驕傲,並減輕家裏的負擔。
      涂冠庭為了拚金,每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包括用混凝土水平及垂直打底、畫圖、切磨磁磚、舖磁磚、補縫等,他說,剛轉科時很辛苦,就是從零開始每天不斷的練習,初期甚至每天都在練打底,每次打底大概一個半小時,常常一天練習三至四次以上,尤其垂直打底要在牆面上反覆推平,常常練到手酸手抖,但他說,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是他最大的動力,也謝謝老師指導,辛苦付出相當值得。
      建築舖面職訓師陳全協說,冠庭很勤勞、認真,在小地方都會花時間去修,讓成品更好,對於選手的培訓,分署老師都很願意付出,只要肯學最重要;此外,涂冠庭媽媽得知兒子勇奪金牌,相當欣慰開心,冠庭也感性的說「謝謝媽媽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簡單的言語展現出母子間的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