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南大邀請台南塾工作室創辦人羅士哲分享「田野教育」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4月28日邀請台南塾工作室創辦人羅士哲老師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田野教育」為題,講述如何利用田野環境進行兒童教育學習,並分享自身的教育經驗與方法。
       羅士哲老師原就讀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因為對哲學的熱愛,轉讀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畢業後,創辦台南塾工作室,提供學子體制外的教育學習環境。
       羅士哲老師認為,身為一個從理工轉換人文的跨領域學習者,遇上最大的難處是對人文的學習,面對自己較難掌握的科目,他會以「尋找自己和科目的共同點」作為培養興趣的開端。他提到,當能對自己與他者的異同產生好奇、想瞭解,因而參與其中時,就是走進田野的最佳契機,羅老師透過詢問台下學生的童年遊戲經驗,臺灣各地雖然玩著相同的遊戲,卻用不同文字傳達遊戲內容,這就是田野調查的模樣。他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解釋田野教育即是「人與人的相處」或「人與環境的相處」,也就是從參與其中而獲得訊息的行為。他強調,田野教育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眼光,即是觀察力。
        羅士哲老師長期致力於推廣體制外的教育,很看重兒童的主動探索及好奇心。他鼓勵小孩做各種嘗試,因為他相信經驗內涵遠比知識更豐富,所以他認為教育者的工作是在孩子經驗到現實與想像時,給想像一個詮釋。羅士哲老師也提到,平鋪直敘的知識傳授不容易抓住小孩的目光,因此需要將知識轉譯,而所謂的「知識轉譯」是指以小孩的詞彙、語言、知識及世界觀向其溝通、解釋。
       演講最後羅士哲老師提醒在場學生,雖然遊戲是孩子喜愛的活動也是其本能,但遊戲僅是知識傳遞的部分媒介,並不能完全取代教育。因此他鼓勵未來想從事教育業的聽眾,教育應是在遊戲的過程中見縫插針,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適時引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