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當代甲骨 陳惠儒油畫個展 南區國稅局靈犀開展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與甲骨文有靈犀的陳惠儒老師,自即日起至12月28日止,將於南區國稅局9樓藝文展覽區展出「當代甲骨/千年拼圖-陳惠儒油畫個展」;當古老與現代碰撞在一起,激盪出一連串令人眼睛為一亮,激起讚嘆與驚艷的火花,是值得大家拭目以待,歡迎喜愛油畫粉絲踴躍蒞臨欣賞。
陳惠儒老師表示,此次南區國稅局展出封面作品《簡單》,這幅創作發想源於自己是個簡單的人、簡單生活、簡單思維、簡單行為,簡潔而單純的與人互動,一切從簡,讓自己盡可能擁有乾淨純粹的心;簡單,讓人活的自在、快活;藉由作品呈現與大家、與自己共勉、分享;此次展出26幅畫作,其中新作品7幅畫,包括:《甲骨壁畫之山水》、《甲骨壁畫之有鳳來儀》、《甲骨壁畫之水中天》、《就是狂》、《光明》、《日月星辰》、《甲骨壁畫之添丁》等。
為什麼有「甲骨文系列」畫作?陳惠儒表示:4年前,在一個機緣下開始接觸甲骨文,也進而開始了甲骨文創作;甲骨文除了是中國文字最早,對她來說,它就像是一種圖騰象徵與表現,以大自然動物、植物為崇拜,亦是遠古時代人類文化起源、象徵,如印地安圖騰、非洲圖騰、地球上原始部落文化、明文的初始形成,連臺灣原住民亦擁有屬於自己圖騰,那是具有神秘而獨特魅力!
陳惠儒進一步表示,甲骨文,雖以象形表現,但也是文字!對於繪畫藝術而言,想把文字融合於藝術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更確切的說,應該沒有人想把文字拿來當創作主題發展,既是冷門又是無趣,除了艱難、還是為難,世界知名藝術家趙無極也曾嘗試以甲骨文結合他的藝術入畫,最終還是沒再繼續,後來的藝術創作者皆以此為說法,退卻不前。
南區國稅局表示,陳惠儒老師以畫刀為繪畫工具,有別於一般畫筆,除呈現畫筆可表現的細緻感外,更能展現畫筆難以表現的特別筆觸,其畫風時而豪邁灑脫,時而清新動人,畫出各式各樣的人文風情及自然樣貌,是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家;陳老師作品豐富,曾獲2019年義大利文化藝術月展卓越獎、第16屆中華蘭亭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蘭亭優等獎,廣受各界好評。
學商陳惠儒,生於臺灣臺南,成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後,即從商,是中小型企業主管;當年,一路商道出身的她,對於藝術可是素人,問她為何跨入書畫藝術家領域。陳惠儒說:「畫畫」起源於因緣際會之下的偶然,一個偶然,再也欲罷不能!若你問我「為什麼甘願放下,也算是學有小成的商?」我只能回答:「那不是相見恨晚,只是,時候到了!」
2012年,陳惠儒開始於藝術創作,油畫作品囊括抽象與具象,以畫刀為繪畫的主要工具;自2016年起,參展至今多次,受到注目,尤其2017年於臺南321巷藝術聚落舉辦了首次個展《春之頌》,其作品有別於先前個展呈現,除了用油彩來展現類國畫《潑墨》之美外,更以幽遠《甲骨文》融合於畫中,形成了一種既特別又別具內涵作品,開啟了陳惠儒《甲骨文》系列油畫展特色;她運用了甲骨文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造字,以繪畫方式將甲骨文用了特別、獨到,又與眾不同形式呈現出中國文字與藝術結合的另一種獨特魅力之美。
而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現代成熟漢字或標準楷書即由甲骨文漸漸演變而來。
因此甲骨文之風格多變,多樣呈現勁健雄渾、秀麗輕巧、工整規矩、疏朗清秀、豐腴古拙;契刻筆法的甲骨文,筆意充盈,百體雜陳,或骨格開張,有放逸之趣;或細密絹秀,具簪花之格,字裡行間,多有書法之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惠儒作品皆以「畫刀」來作畫,有別於一般畫家們使用「畫筆」。陳惠儒說,「畫刀」之於,它有很大魅力,除了清潔、保存容易、損耗低外,它所呈現筆觸很獨特,即使遇到處理細膩部份,也能有另一番味道呈現;雖說是「畫刀」,有時候亦會讓人誤以為是「畫筆」所繪,而「畫刀」灑脫、豪邁呈現,卻是「畫筆」所難以表現出來的。
陳惠儒感性的說:該說,我與甲骨文有靈犀,一接觸甲骨文創作,就很自然而然進行下去,出乎意料之外靈感蔓延,只想充分舒展它所帶來無限可能;究竟,是甲骨文找上了我,還是我尋到了它?不管如何,我們相處很融洽呢!
國稅局說明,這次展出作品,主要是運用甲骨文具備的「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造字,透過文字內在意涵與繪畫巧妙安排聯結,呈現出文字與藝術結合的獨特魅力,創造出無限想像的空間與趣味,令人耳目一新,大家可把握此次難得機會前來觀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