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培育在地行動種子 厚植創新改變力量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獲獎名單出爐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競賽活動於今(109)年8月27日公告,至10月13日截止收件,計318位於網路報名提案,經初、複審評選後,共徵選出66位青年,頒發總實作獎勵金超過2700萬元。文化部表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鼓勵青年透過自我實踐、深耕在地文化、串聯社群網絡及互助分享,擴散民主觀念,藉由文化活動促進民眾互動,一起實踐解決社區議題的各種可能,進而形成青年在地創新服務模式,協力營造幸福共好社會。 文化部指出,綜觀獲獎案例,展現青年對於文化、環境、經濟、多元族群等議題關注和熱情行動力,例如身為獨立紀錄片工作者蔡順仁,107年起提出「朴子數位漫步計畫」經前兩年挖掘在地歷史記憶,逐漸串起不同的合作網絡,更加有感於在地方文史的保存與推廣上的困境,如缺乏分享交流的平台、影像紀錄專業及文史團隊人力不足與傳承活化等永續經營等問題,規劃藉由工作坊培力更多民眾參與數位化資料典藏,將舊影像史料與新照片做合成呈現,用舊歷史說一個新故事,透過擾動過程,希望創造出一股由下而上的公眾文史交流平台。 來自彰化二林的洪崇銘有感於家鄉有位重要的臺灣文學家—洪醒夫,在當地卻幾乎見不到其相關訊息,他延續上年度的累積,提出「洪醒夫文學扎根計畫2.0」,連結學校和社區,組成區域教師支持社群,讓二林地區的教育重新與生活接合,進行文化的轉譯與再詮釋,以新世代的眼光,建立在地的知識脈絡與認同感。 此外,許多回鄉青年嘗試透過創新手法為在地議題或產業尋求新解方,身為社會工作師的江雅筑,有感於位於新北市的土城看守所已成為在地的符號象徵,試圖透過與在地居民的訪談及互動,開啟民眾與看守所對話、理解、與想像的多元可能;畢業於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曾毓仁與善步地方教育團隊,關注天母磺溪流域生態議題,透過和學校合作,進行實驗性推廣課程、舉辦生活流域導覽等,希望培養居民關愛環境和關懷社會的心,改善人與環境和社會疏離的狀況。 文化部表示,青年返鄉扎根需要長期醞釀、發酵,希望藉由「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培育青年起身行動的能力,進而創造更多改變社區的機會,後續將透過專業輔導、交流分享、從做中學、業師陪伴等機制,協助獲獎個案提升執行效益,擴大社會影響力。 對於青年參與公共課題、文化保存與發展、青年參與地方創生等議題有興趣之民眾,歡迎透過計畫官網,或搜尋「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臉書粉絲專頁,掌握最新訊息。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資訊: 官網:https://youthgo.moc.gov.tw/home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outhgo.tw/ 好青村社團:https://tinyurl.com/swxhsd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