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防疫新生活運動-盤整珍貴文獻 踏尋作家人生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文學研究不僅鑽研作家們的「著作」,「書信」更是研究作家生平、作品脈絡不可少的重要資產。隨著近年來文資保存觀念的改變,作家們的藏書、使用的日常用品、穿著的衣飾等逐漸受到重視。趁著防疫休館期間,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與王育德紀念館的館員們,積極投注大量的時間,進行館內典藏品的盤點與整理、新入館藏文獻物的造冊等工作。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近年來陸陸續續受贈了許多作家與葉老往來的書信,如:吳濁流、鄭清文、李喬、東方白、張良澤等,其中數量最多的就屬臺灣文學大老鍾肇政先生的來信。「北鍾南葉」植基於文學的深厚情誼,由兩位文學巨擘的魚雁往返,即可窺見一二。葉石濤文學館館員們利用趁著防疫暫時休館的契機,投入文獻物盤點工作,將典藏書信加以整理、分類。 王育德紀念館方面,日治時期臺籍老兵的賠償,在臺灣是2008年隨著許昭榮先生的自焚,才浮上檯面、受到重視。然而在日本,王育德先生自1975年起便積極為臺籍老兵賠償問題奔走。王育德是第一位在東京大學以「臺語研究」取得博士的臺灣人,在日積極從事臺灣獨立運動,因此「臺語研究」、「臺灣獨立運動者」,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館內有更多文獻物,包括臺北高校「蕉葉會」、「臺籍老兵賠償資料」等,都兀自訴說另一段歷史、另一則故事,證明王育德先生始終心繫著祖國臺灣。趁著這次休館,王育德紀念館也進行文獻物盤點,館員們也再度透過不同面向重新認識王育德先生。 在積極進行文獻物盤點的同時,兩館也正積極籌畫「線上博物館行旅」,邀請長年投入研究葉石濤文學與王育德先生的陳正雄老師拍攝線上導覽影片,邀請國人透過導覽影片身入其境參觀兩館,期望在苦悶抗戰的防疫期,透過文學、文化的力量,撫慰每一個需要療癒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