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剪黏傳習 十年有成─呂興貴剪黏創作傳習工坊圓滿結業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自101年起開辦剪黏創作傳習工坊,將剪黏藝術推廣至社會大眾,讓市民朋友有機會認識這項精緻的傳統工藝,並培養有志從事剪黏藝業的人員。課程迄今已連續辦理十年,多位學員創作成果斐然,第十期課程在今(10)日圓滿結業。
剪黏工藝多用於建築裝飾,如廟宇屋頂、壁牆、牌樓等,是以立體泥塑為基底,經修「剪」彩色陶磁片,再「黏」貼於泥塑上,並於細部彩繪,技巧繁複。匠師因應陶磁片、玻璃片等材料的樣式、色澤變化不同,運用在作品上,能表現出個人強烈的藝術創作風格。文資處自101年起爭取文化部支持,開辦剪黏創作傳習工坊,邀請人間國寶王保原藝師及其弟子呂興貴藝師傳承剪黏技藝,參加學員除來自國內各大學藝術相關科系,更有教師及公務員等,反應熱烈。多名學員成績出色,如參與多期課程的學員林秉賢,曾於北港工藝坊、臺北中山公民會館舉辦剪黏創作個展,目前在社區大學與各體驗工作坊等進行推廣教學,使剪黏傳習開枝散葉。擔任公務員的學員戴瑋志,更將參加四期課程累積的成果運用於創作中,以剪黏作品「歌舞送行—牽亡歌」一舉奪下109年臺南美展「臺南獎」傳統工藝類得主。
文資處林喬彬處長表示,臺南作為文化古都,是臺灣許多傳統工藝技術的發源地,人才濟濟。國內僅有的兩位國寶級剪黏匠師王保原、陳三火皆來自臺南,也都用心提攜人才、培育後進。王保原藝師於今年二月以93歲高齡仙逝,所幸傳習課程仍有其弟子、同時也是本市剪黏保存技術保存者呂興貴藝師延續繼承。課程開辦十年來成效顯著,每年皆有新血注入,今年雖因疫情升溫曾短暫停課,仍努力趕上傳習進度,結業式上可見學員們的作品完成度高,藝師與學員用心可見一斑。文資處未來亦將持續推動傳統工藝的保存與傳承,使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永續流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