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探索海洋臺灣在地知識」交流分享會 宜蘭登場 臺史博漁你相遇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去(110)年起推動海洋臺灣在地知識的梳理與紀錄計畫,致力於建構建構漁村在地知識的交流平臺,為地方文化創生提供多種可能。特於今年9月12日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以下簡稱蘭博)舉辦「探索海洋臺灣在地知識」交流分享會,除了分享臺史博的階段成果,也邀請多位長期實地踏查漁村的在地研究者與會,共同探索海洋臺灣的多元面貌。
四面環海的臺灣與群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依海而生、與海對話的人們,在生活、生計與生產的過中建構出獨特的在地知識內涵,為進一步了解及交流,臺史博特別選在長期致力地方海洋文化保存的蘭博舉辦交流分享會,現場臺史博除了分享如何與馬祖北竿鄉橋仔村漁業達人黃鵬武先生合作,透過完整記錄其多年打漁經驗及其傳承祖輩技藝,詳細保存當地漁人記憶及在地知識;此外,也邀請宜蘭南方澳珊瑚法界博物館賴榮興館長、海波浪黃建圖創設者以及基隆八斗子漁村文物館許焜山館長,分享踏上漁村文史調查的契機,研究踏查旅程所用的蒐藏、調查方法及累積成果,透過漁村之間的交流,更完整了解臺灣的海洋面貌。
張隆志館長期許今天結合了宜蘭、基隆與馬祖三地文史工作者的分享活動能持續擴大交流。並透過今年10月國家文化記憶庫2.0新平臺與主題網頁的推出,促進大家對於海洋臺灣的重視與理解;蘭博陳碧琳館長提及一個老船長的消失就等於一艘船所t承載的記憶不見,期許身為有11個漁港的宜蘭也能持續透過像這樣的交流活動,找更多的人一同推動,發展海洋臺灣多元面向。
臺史博長期致力於臺灣本土文化及常民生活記憶,去年組織升格為三級機構,也開始承接國家文化記憶庫業務,持續以主題化、友善化精進發展,並以博物館技藝為方法,連結在地,攜手民眾共筆臺灣文化記憶,保存臺灣文化基因多樣性。臺灣是島嶼國家,海洋文化的記憶保存與活化尤為重要,未來臺史博將持續與地方合作,運用國家文化記憶庫平臺,蒐集、保存並轉譯臺灣漁村在地記憶,期待透過相關在地知識保存,反思傳統社會的人與地域關係,深化地方知識共筆與公眾參與的目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