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第7屆「柏林臺灣影展」 從邊緣窺見臺灣生命故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映像臺灣協會合辦第7屆「柏林臺灣影展」,將於10月8日至13日在德國柏林Moviemento電影院展開,以「在____邊緣(On the EDGE)」為主題,批判臺灣「勞動、經濟發展」不同階層生命故事,透過導演視角窺視原本不具存在感的社會邊緣人。 開幕片《九槍》是2022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影片記錄一位越南移工因意圖竊車遭警連開九槍身亡,導演蔡崇隆以他的紀錄敘事,引領觀眾正視臺灣社會移工的生存困境。在全球反移民、民族主義盛行的時代,藉《九槍》激發同樣面臨移民問題的德國民眾思辨。 另安排播放系列影片《恐怖分子》與《少年吔,安啦!》描繪臺灣當代社會邊緣群體孤寂與掙扎;《五月雪》刻劃馬來西亞513事件,顯露被遺忘於社會邊緣的受難者辛酸;《八戒》藉由科幻世界,巧喻社會進程中被邊緣化的群體;《莎莉》呈現愛與被愛邊緣的徘徊;《(真)新的一天》探索兩人與三角關係間的界限。至於《少年吔,安啦!》則放映4K修復版本,也是該片30年來首次在德國公開播映,更增添「柏林臺灣影展」在歐陸代言臺灣電影的代表性。 策展團隊「映像臺灣協會」表示,影展主題「在____邊緣」看似灰暗,然透過積極面對「邊緣」,以幽默感翻轉大眾對「邊緣」的刻板印象。活動主視覺設計以具警示意味的紅色搭配對比強烈配色與大膽標題設計,凸顯「邊緣」與主流之外的立場。另在主視覺框架中,邊緣反而佔據了主要位置,象徵「柏林臺灣影展」對影展本身及對臺灣的期許,雖然臺灣在許多國際場合被邊緣化,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全球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 「柏林臺灣影展」今年首次公開徵求與臺灣相關短片放映,於百餘件投稿中精選6部佳作。其中不乏旅居歐美的臺灣青年導演及創作者佳作,如林芷伃(Chih-Yu Lin)《Trust Game信任遊戲》、蔡宜潔(I-Chieh Tsai)《小埃💞Iris》、葉子瑞(Jared Yeh)《OBE》、謝忠橦(Tong XIE)《ABSOLUTELY NO SEXUAL FAVORS / JE PENSE À TOI吾想汝顯》及張芳語(Joey Chang)《Sugarcoat糖醫》等,展現海外臺灣創作者獨有的跨文化視野。此外,影展也將放映Taiwan Pitch計畫支持的捷克導演組合Radek Ševčík與Petr Chromčák作品「Inner Need of Karaoke白日夢之歌」,該片於臺北劍潭山取景,並以獨特的眼光解讀臺灣卡拉OK文化。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柏林臺灣影展」致力向世界展現臺灣電影魅力,更是搭建了跨國文化交流橋樑。本屆影展提升至專業影視合作交流,除以「短片徵集」方式為海外臺灣創作者提供交流平臺,更於展期與柏林影視製作公司合辦論壇及產業餐會,為旅外的臺灣新銳導演及對臺灣有興趣的歐美導演們開拓合作的契機。 「柏林臺灣影展」 地點:德國柏林Moviemento電影院(Kottbusser Damm 22, 10967 Berlin, Germany) 時間:10月8日至10月13日 影展官網:https://taiwanfilmfestivalberlin.de/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H7__wed_t7RRpCdRK2oQ Facebook:www.facebook.com/impressiontaiwan/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impressiontaiwan/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內外之相:曾培堯的藝術生命」展 探索臺南重要藝術家曾培堯的永恆生命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臺南市美術館策劃全新展覽「內外之相:曾培堯的藝術生命」,展出曾培堯豐富作品與珍貴檔案,不僅是對曾培堯藝術生命的回顧,更嘗試建立新的關照方式與視角,以創作中代表曾培堯的「凸型人」作為關鍵角色,帶領觀眾穿梭在他重要作品,並配合檔案、數位資料、懷舊幻燈片、卡帶機等文件、圖像、影音多元展示,讓觀眾重新認識這位藝術大師。 曾培堯於1927年12月12日生於臺南,繼顏水龍、郭柏川後,作為戰前到戰後第二代臺灣重要前輩藝術家,頗具前衛性及前瞻性。在臺南美術研究會擔任要職三十餘年間,除熱衷於藝術公共事務,更從1962年開始舉辦個展,參與國內外如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中日美術交流展等重要展覽,曾培堯走過的足跡,留下了豐富藝術軌跡和檔案,見證時代的面貌與藝術友誼網絡。在藝術交流及推廣上,曾培堯不僅將國際現代藝術見聞帶回臺灣,更將臺灣藝術分享至國外。 曾培堯的創作風格融合了音樂、舞蹈、宗教與民俗等多重元素,展現出跨文化與跨時代的前衛藝術表現。他透過自己的作品,將物質與精神、國際與本土的界限融為一體,體現出內外交織的藝術之相。展覽以「時空之相:曾培堯生命長廊」、「交織為相」及「雋永之窗」三大區域,在空間與時間的層次裡,多向度呈現曾培堯交疊藝術創作及檔案的生命故事。透過其代表性「凸型記號」(凸型人),造形依稀時間的鑰匙孔,帶領觀者領取自我生命的鑰匙,開啟短暫中的永恆,在展覽中尋找不同的「內外之相」。 曾培堯致力於不同年齡層的美術教育,帶領兒童到青年學生寫生及參加國際競賽,創辦「世代畫會」,更在1970年代鄉土主義盛行之際,鼓舞了臺南知名藝術家洪通,從鹽分地帶不辭辛勞前往市區,在曾培堯的畫室創作。許多學生如今成為了臺灣藝術界的中堅力量,無不提及他對後輩的關心與提攜之情,以及他為藝術奔走的胸懷。在臺南藝術圈,這種藝術傳承尤為珍貴,曾培堯的無私奉獻精神至今仍在延續。 「內外之相:曾培堯的藝術生命」原訂於本月1日開展,然而受山陀兒颱風影響,臺南停班停課多日,終於在百業恢復正常運行今天(4日)開啟展間大門迎接民眾的到來。歡迎大眾蒞臨臺南市美術館1館,認識這位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家,以內外之相,一起探索他雋永的藝術生命。 【展覽資訊】 「內外之相:曾培堯的藝術生命」 展出時間: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月5日 展出地點:臺南市美術館1館展覽室B-H 展覽介紹: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540

「斑斕之界」天然染織作品展 利用千年傳承的技術對永續發展關注與實踐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斑斕之界」-台灣天然染織協會113年會員聯展10月2日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學堂開展,展期至10月27日止(週一休館)。本次展覽匯聚了14位天然染色藝術家共同展出24件最新創作, 每件作品都彷彿是一幅幅靜默的詩畫,透過大地之母所產出的染料,在天然纖維上留下獨特的印記與紋理,通過自然的色彩與紋理,展現了大自然與人類藝術之間的深厚連結。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天然染織是數千年傳承的古老技術,不僅象徵著文化的傳承,也蘊含著與環境和諧共生的智慧。透過友善的農法種植藍草,從採集到製靛,再到實際應用,將千年的技藝精煉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續實踐。這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透過每一次的創作,台灣天然染織協會希望能夠擴展大眾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關注,藉由天然染織的藝術語言,傳遞出對自然與人類未來的深刻思考。 台灣天然染織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並保存臺灣傳統的天然染織技藝,本次展覽名稱「斑斕之界」靈感源自於元代錢惟善的詩句:「落梅風細小窗寒,石上餘香點點斑」。其中的「斑」指的是石上留下的痕跡,而在天然染織的世界中,這些痕跡來自於植物經過提煉與染織工序所留下的印記。從植物的採摘、染液的提煉,到染布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一段細膩的創作旅程。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創作的成果,也是染織者與自然之間深厚情感的延伸。 展覽期間配合臺灣女孩日,將於10月12日(六)下午2點至3點在新竹生活美學館松曦坊辦理1場繪拔染杯袋手作體驗,當日下午1點30分起在松曦坊前合影上傳本館粉絲專頁,完成打卡並hashtag#臺灣女孩日之前10名民眾,即可免費參加體驗活動。 另於10月17日(四)辦理「臺灣文化日 送好禮活動」當天民眾於美學堂展覽現場與喜愛作品(或與新竹公會堂一隅)拍照留念,上傳本館粉絲專頁並打卡hashtag #2024臺灣文化日、#新竹公會堂、#斑斕之界,於服務台出示貼文,即贈送臺灣文化日(或新竹公會堂)相關宣導品。歡迎對天然染織與永續發展有興趣的朋友蒞臨觀賞。相關展覽資訊可上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網站https://www.nhclac.gov.tw/查詢。

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2024舞躍大地得獎作品10/26日於高雄精彩重現 即日起開放觀賞登記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想欣賞「2024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得獎作品精彩演出的朋友們有福了! 10月26日(六)下午2點將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精彩重現,今年得獎的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優選等8支舞作集結演出,當天演出門票免費登記觀賞,歡迎長期關注與支持舞蹈的您,一同親臨現場支持這些青年舞蹈家。 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舞躍大地今年邁向第25屆,在疫後的第2年仍有近百組作品參與競賽,經過9月21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決選現場輪番競演,評審委員最終遴選出: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優選5名、佳作7名等15個獎項。其中,金牌獎《星辰》以複雜且緊湊創作、俐落且韌性強大的舞蹈動作獲得評審們的一致肯定;銀牌獎《無歸》以簡潔大氣的創意舞蹈展現作品爆發力;此外,今年更有來自澳門的作品《生命》將街舞融入創作中,獲得銅牌獎,為舞躍大地賽事增添國際化的色彩。 今年的得獎作品在主題上展現出多元的風貌,從個人內心的探索到社會議題的關注,舞者們用肢體語言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得獎作品演出精彩可期!計畫主持人賴秀峰對舞躍大地賽事感到相當感動與驕傲,25個年頭持續不斷的舞蹈比賽,堅持初心持續深耕臺灣舞壇讓青年藝術家們能有一個發光平台,讓世界看到這些優秀且極具臺灣特色與文化的作品。 得獎作品演出僅有一場,且座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儘早登記,相約高雄見!有關「舞躍大地」得獎作品演出相關訊息,觀賞登記請上主題網站http://creativedance.culture.tw或「舞躍大地」Facebook粉絲專頁,亦可致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03-5263176分機204呂小姐、中華舞蹈學會02-2707-1756戴小姐洽詢。

臺灣月書展東京盛大開幕 「臺灣書旅」推介美食文化好書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與日本大型連鎖書店品牌「紀伊國屋書店」合作推出臺灣月書展,今年邁入第3年,自8月底至10月間,陸續於日本全國36家紀伊國屋書店分店擴大辦理,並邀請日本知臺學者團體SNET台灣,編纂《臺灣書旅-美食中的文化臺灣》小冊,介紹38本臺灣飲食文化相關的日文書籍,書展期間供日本民眾免費索取。 書展開幕式10月3日在紀伊國屋書店新宿本店舉辦,包括駐日大使李逸洋、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暨眾議員古屋圭司、自民黨青年局局長暨眾議員鈴木貴子、紀伊國屋書店會長高井昌史、SNET台灣代表理事暨日本大學教授赤松美和子,以及參與本次書展的各家日本出版社也出席力挺,為今年臺灣月書展揭開序幕。 駐日大使李逸洋致詞時表示,特別感謝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的大力促成,以及紀伊國屋書店會長高井昌史持續協助並擴大參與店鋪數,還有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自民黨青年局長期以來對臺、日文化交流的支持,也請大家務必到臺灣月書展,透過書籍了解臺灣的魅力。 出席本次活動的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表示,最初以6家開始的書展,如今已經擴展到30多家,正象徵著臺灣與日本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 自民黨青年局局長鈴木貴子表示,今年的書展主題是飲食文化,光是看著小冊子的封面就讓人食指大動,她甚至期待今天是不是也能品嚐到相關的料理,希望大家能親手翻閱這些書籍,在了解臺灣的同時,進一步親自前往臺灣、體驗臺灣。 紀伊國屋書店會長高井昌史表示,書店是文化與文化相遇的場所。儘管在半導體產業等經濟領域中,日臺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支撐這些經濟關係基礎的,正是持續不斷的文化交流,這才是最重要的。高井昌史也表示,將會透過在全國各地舉辦的臺灣月書展,為未來的日臺交流貢獻一份心力。 本年度編印《臺灣書旅-美食中的文化臺灣》小冊,主要以2020至2024年出版的日文書籍作為選書範圍,收錄臺灣飲食文化相關的文學、隨筆、指南及食譜等書籍,並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撰文,從飲食文化史、便當文化、地方小吃、飲料、性別、夜市文化、家庭料理、食材與國際關係等不同角度,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探索臺灣飲食文化的多樣面貌。 SNET台灣的代表理事赤松美和子在介紹小冊子時表示,今年的小冊子同樣受到高度評價,據紀伊國屋書店表示,在其他分店書展開幕當日,甚至有為了索取小冊子,在開店前就開始排隊的讀者。繼SNET台灣在2022年製作《臺灣書旅》以來,僅僅3年間,有關臺灣飲食文化的書籍便出版了38本,不僅有從臺灣翻譯過來的書籍,也有許多日本本地出版的書籍。過去想品嚐臺灣料理就得搭乘飛機前往臺灣,但現在在日本的便利商店、餐廳都可以品嚐到臺灣美食,臺灣飲食文化正逐漸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要說明臺灣的飲食文化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閱讀這些書籍來進一步了解。 有關書展及《臺灣書旅-美食中的文化臺灣》電子版(點擊冊子PDF可供下載),歡迎至臺灣月書展官網查詢:https://store.kinokuniya.co.jp/event/1724116654/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AI與Photoshop創意應用 南大育成中心助學生掌握設計產業趨勢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與本土創新品牌花笙米藝術教室聯合舉辦「AI繪圖及Photoshop後製技法」主題工作坊,探索現代與復古設計風格的融合。此次活動吸引眾多設計愛好者及學生參與,學習AI技術與傳統設計風格結合的實際應用。 工作坊涵蓋多種設計風格,如酸性設計、大正設計、昭和美學、解構主義及包浩斯風格,讓學員透過AI繪圖及Photoshop後製技術,學習如何在現代創意中融入這些設計元素。參與者能夠從視覺衝擊到復古美學,探索設計的不同層面。 活動特別邀請擁有豐富經驗的許維禔老師,示範如何運用AI工具進行精準素材搜尋,並結合 Photoshop 的後製技術,調整色彩、光影和細節,提升藝術效果。許老師指出,此次課程設計希望能在短短三小時內讓同學掌握AI創作與後製結合的技巧,提升作品的質感與創意表達。參與學員林同學分享,對AI繪圖技術一直感興趣,但不知道操作可以如此簡單。感謝南大育成中心開設的課程,讓他學習AI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快速生成圖像,結合後期修飾更讓創作充滿個性和創意。 國立臺南大學育成中心邱聖貴主任表示,此次活動展現AI在設計創作中的潛力,幫助學員靈活掌握後製技巧,並促進學校與在地品牌的合作,拓展設計創新應用的實踐。他強調,AI技術正迅速改變設計產業的面貌,透過育成中心的課程,學生能掌握最新技術,緊跟產業趨勢,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優勢。

114年度「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 即日起受理線上申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自98年起推動「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媒合多種類型特色的表演藝術團隊進駐各地藝文場館,促成演藝團隊與演藝場館的穩定長期駐點合作模式,共同推動在地藝文扎根。114年度媒合計畫自即日起至11月3日受理收件,歡迎有意參與的演藝團隊遞件申請。 依照「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補助作業要點」,國內登記設立或立案滿1年以上的演藝團隊及基金會,與演藝廳、文化中心、或具有小劇場與排練場功能的館舍及藝術村等進駐場所,討論進駐至少3個月的排練、演出、創作、人才培育、講座、工作坊等內容的合作計畫,並取得合作同意書後,可提案申請補助。 文化部表示,媒合計畫期待透過演藝團隊及演藝場館雙方共同討論規劃的合作模式,提高雙向互動合作、發揮相輔相成的最大效益,進而有助活絡周邊藝文氣息,提升場館能量及穩定團隊發展,透過演藝團隊及場館的力量,落實擴大藝文參與的社會責任。 114年度「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採線上收件,申請系統將於今(3)日12時開放,截止時間為113年11月3日23時59分,相關補助資訊與申請文件,請至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grants.moc.gov.tw/Web/)查詢及下載,或洽文化部藝術發展司翁小姐(02-8512-6535)。

晉情感受‧淮抱音樂—你不知道的吳晉淮 10月號《S-Life新生活藝文誌》出刊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吳晉淮音樂紀念館」甫於9月開展, 10月號《S-Life新生活藝文誌》特別邀請到知名音樂人劉國煒老師,專文介紹吳晉淮的音樂與時代,編輯團隊也北上約訪吳晉淮夫人高瑜鴻女士,揭露你不知道的吳晉淮!你知道吳晉淮曾經是醫學院的實習醫生嗎?想知道吳晉淮與夫人高瑜鴻的戀愛故事和創作情緣嗎?絕對不能錯過本期的《S-Life新生活藝文誌》。 除了著名的音樂家身分外,吳晉淮也是位醫學院的實習醫生!中學畢業後曾因為家人的期望而就讀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並跟著醫療團隊前往上海、廈門、海南等地實習問診。但他依然熱愛學習音樂,因此偷偷轉入日本歌謠學院就讀,為日後膾炙人口的詞、曲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吳晉淮夫人高瑜鴻女士也和我們分享兩人結識的過程,在1950年代中期的臺灣,電台歌唱選秀比賽十分盛行,高瑜鴻有次陪著喜愛唱歌的堂弟到正聲廣播電台參賽及追星,離開時剛好與吳晉淮擦身巧遇,高瑜鴻的堂弟希望能索取吳晉淮的照片收藏,便請高瑜鴻代筆寫信給電台轉交吳晉淮。一週後吳晉淮果真寄來兩張照片,並回信讚美高瑜鴻的書信文情誠摯。後來兩人常以書信往來,吳晉淮更與音樂人周添旺兩人合作譜寫了〈慕情音調〉這首歌,作為送給高瑜鴻的專屬情歌,最終締結良緣。 提到吳晉淮老師,必定要伴隨經典名曲《關子嶺之戀》的旋律遊歷關子嶺; 關子嶺獨特的地質條件,蘊生了名聞遐邇的泥漿溫泉、水火同源。日治時期帶來的不動明王信仰,也本土化成為「火王爺」,是每年溫泉美食季的重要代表。本期刊物也由台南市店仔口文教協會分享關子嶺「麒麟傳說」與溫泉開發歷史,並專訪鑿石名匠陳木成老先生,記錄他引以為傲的石作建築與位於關嶺國小舊址的「春風化雨」牌坊。 令人驚艷的「2024南瀛獎」也已在8月21日決審,得獎作品自8月24日至10月20日於新營文化中心展出,展期進入最後倒數;本期藉由評審委員評析介紹,讓民眾在走入「南瀛獎」展場時,能在與作品互動的過程中,引發深刻地共鳴與神會!歡迎來到新營文化中心一起聆賞藝術家嘔心瀝血的藝術創作!

2024墨爾本藝穗節「聚焦臺灣」 探討身體與性別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支持下,駐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續與澳洲墨爾本藝穗節(Melbourne Fringe)攜手合作,在澳洲文化之都墨爾本共同推出第五屆「聚焦臺灣」(Fringe Focus Taiwan)主題節目,今年更首度與墨爾本當代舞蹈中心Dancehouse及墨爾本演奏中心(Melbourne Recital Centre)兩個知名場館合作呈現,邀請臺灣青年編舞家周寬柔、蘇品文分別帶來舞作《TOMATO》及《少女須知》(Girl's Notes)。 墨爾本藝穗節「聚焦臺灣」為墨爾本藝穗節每年的重點節目之一,主打臺灣當代、創新、實驗性的表演藝術作品與臺灣優秀藝術家。周寬柔最為人知的是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大膽探索身體政治及性向,作品涵蓋舞蹈、戲劇、行為藝術、文字等跨領域形式表演,並持續拓展多元形式的演出與創作。蘇品文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碩士,現為看嘸舞蹈劇場藝術總監,作品深入探索性別、女性主義和裸體概念,並經常挑戰異性戀規範,質問親密關係中的權力流動。曾在倫敦的國際舞蹈藝術節Dance Umbrella、嘉義草草戲劇節、臺北藝術節等演出。 《TOMATO》是周寬柔從不同的性別身體出發,探索各種情慾的方式,鮮紅果實作為情慾、性別身體、性別認知等象徵,藉由身體與之時而倒置、時而抗衡的權力關係,與其動態所產生的想像去探問「情慾為何」的同時,也梳理性、性別如何在所處的社會被建構。舞作從此認知出發,或許延續其發展、或許打破,甚至反其道而行,將肉身與物的性實踐舞蹈化,試圖抽象的打破「人與物」既有的身體符號。《TOMATO》2022年在愛丁堡藝穗節獲五星好評,並獲夏宮(Summerhall)的藝術獎「Lustrum Award」、英國線上藝文媒體Broadway Baby的藝術大獎「The Bobby Award」。本節目將於10月2日至5日在墨爾本當代舞蹈中心Dancehouse演出,該中心為澳洲最重要的獨立當代舞蹈研究、訓練與表演中心之一。 《少女須知》由蘇品文與鋼琴家林麥可演出,以作者不詳的《少女須知》與安伯托.艾可《美的歷史》兩本書為靈感,透過女體經歷,反應臺灣90年代新女性主義對近代性別政治的影響。本作品讓當代舞蹈與當代性別之間的界線難以分辨,它拋出「女性該如何守規矩?」這個問題,解析加諸在女性身上的社會期望,並探討日常行為背後的動機。 「聚焦臺灣」將於10月11日至12日在維多利亞州的文化地標,也是全澳洲最受讚譽音樂廳之一的墨爾本演奏中心演出。 墨爾本藝穗節「聚焦臺灣」節目資訊: 《TOMATO》:https://melbournefringe.com.au/event/tomato/

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臺灣樂團嗨翻日本蘋果音樂節 日本樂迷現場大喊臺灣讚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為向日本介紹臺灣獨立音樂,首次與在日本長野縣舉辦的知名「蘋果音樂節」合作新創「浪漫臺灣舞台」,於9月29日以臺灣好音樂為主軸,邀請「百合花」、「淺堤」、「馬念先」3組臺灣獨立樂團赴日本長野接連演出,音樂超越語言的隔閡,成功用臺灣動人美好的音樂,打動日本樂迷的心。 9月29日下午3時「蘋果音樂節-浪漫臺灣舞台」開演後,臺灣音樂吸引許多日本樂迷陸續聚集,舞台前擠滿許多日本樂迷,樂團用英日文問候日本樂迷暖場,樂團上台看到日本樂迷如此嗨,都忘了原本準備要講的話。而日本樂迷聽到臺灣音樂馬上嗨翻,隨著音樂搖擺,大喊臺灣音樂讚,現場樂迷甚至表示,是第一次聽臺灣音樂,沒想到臺灣音樂這麼有魅力,聽完臺灣樂團演出後,都想去臺灣聽演唱會。 臺灣樂團結束在「蘋果音樂節」演出後,昨(1)日出席在東京青山的音樂展演空間舉辧的「浪漫臺灣舞台in東京」記者會及演出,現場聚集許多日本媒體及音樂業界人士,樂團分享在日本音樂節演出的經驗心得。馬念先表示,日本樂迷很多元,對於臺灣的音樂也能真誠回饋,隔天在松本觀光時還遇到3次粉絲要求拍照,很驚訝自己在日本的知名度。百合花表示,音樂節的氣氛很輕鬆,準備的日文歌,日本樂迷的反應也很好。淺堤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可以前往音樂節演出,今後將更加努力,並在日本發行專輯。 「蘋果音樂節」為2009年起,每年9月底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舉辦的戶外音樂節,邀請150組以上樂團或歌手參與,每年吸引近5000名樂迷參與,廣受日本樂迷好評,許多日本知名樂團在「蘋果音樂節」演出後,即受到日本音樂業界及樂迷注目,為日本重要音樂節之一。 駐日臺灣文化中為將更多臺灣獨立音樂介紹予日本樂迷,進而開拓在日本的市場,因此與日本在地的知名音樂節洽談合作,今年首次於該音樂節創設臺灣舞台,邀請臺灣獨立樂團赴日演出,藉由臺灣音樂的現場演出魅力,向日本樂迷介紹更多臺灣好音樂。

生態插畫家劉伯樂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臺灣生態插畫家劉伯樂於9月15日辭世,享壽73歲。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今(2)日出席告別式,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劉伯樂妻子陳莉莉代表受贈,表彰其畢生致力於文化藝術的成就與貢獻。 劉伯樂1952年出生於南投,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兼擅插畫、攝影、野鳥生態繪圖、圖畫書創作及自然文學寫作,著有《黑白村莊》、《捉鎖管》、《台灣野鳥生態繪畫》等作品,並以《我看見一隻鳥》獲第3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臺灣山林野趣》獲第41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再見Bye-Bye:何處是鳥家》入圍第48屆金鼎獎圖書插畫獎。 文化部表示,劉伯樂致力記錄臺灣本土田野觀察,題材深植現實,野鳥圖像鮮明生動,更以畫筆留下超過400種臺灣野鳥,畫工真實細膩且充滿人文關懷,享有「鳥畫捕手」美譽,其畢生成就與貢獻,將留給後人無限想念。

南台南家扶「進『tsînn』的巨人」理財團體 教導孩子學理財掌握人生主控權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簡單上口的兩句話貫穿2024年南台南家扶辦理的理財團體主軸;南台南家扶中心自1966年起扶助經濟弱勢家庭迄今,在服務的過程中除了看到資源上的匱乏造就貧困外,也發現錯誤的財務決策更是加深貧窮循環的關鍵。因此近年南台南家扶針對扶助家庭連年辦理理財團體,期待透過分享正確的理財知能,進而降低貧窮循環的發生。   2024年該中心辦理「進『tsînn』(錢的台語拼音)的巨人」理財團體,首次以帶狀方式操作整體為期長達半年的團體,在課程中除了教導成員理財基礎觀念(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並以桌遊的方式深化學習;除了課堂學習也與成員共同參與中心義賣,了解做生意的過程與需注意的細節,義賣過程亦向民眾請益理財小訣竅,從中了解到理財是從小地方著手,方能成就大事。最後在今年暑假以理財為主軸辦理三天兩夜夏令營營隊,將學員自己所學習到的內容傳承給中心的弟弟、妹妹們。 南台南家扶近年致力於扶助家庭的理財能力建構,工作者發現傳統家庭較少談論金錢,雖歸根究底是希望孩子能專心求學,卻也反倒限制孩子學習。成員小真表示:「一開始總覺得理財與自己無關也聽不太懂,但了解後才發現原來理財與自己密不可分」,成員小柔提到:「經過課程後培養出記帳的習慣,也因此對於財務有更具體的掌握,相信未來這會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理財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能力,對於家扶扶助的弱勢家庭來說更是重要;正因為資源沒有那麼充足,每次的使用都必須花在刀口上。南台南家扶中心李保良主任表示:「『理財』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越早開始便能收穫越多」,期盼每個孩子都能學習理財藉此掌握人生主控權。

南大應數系融入淨零排放與遊戲平臺創新教學模式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系積極推動創新教學,透過再生能源模擬活動與數位數學遊戲平臺,讓數學教學更具趣味性與實用價值,呼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後疫情時代的學習需求。 南大應數系主任陳致澄教授應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數學領域輔導小組邀請,向高雄市國小教師分享其設計的「再生能源模擬活動」。活動以黑白棋為教具,模擬臺灣當前的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比率,透過多回合操作讓教師感受「天然資源將隨著開發而逐漸耗盡」的真實情境。此教學不僅運用數學領域中的統計知識,還加深對再生能源與淨零排放的理解,充分符應108課綱所強調的跨域學習。參與當日活動的教師吳佳慧表示,這樣的模擬活動具備趣味性與實用性,對於現場教學有極大助益。 除此之外,陳致澄教授在活動中也分享他參與開發的另一項數學教材「速戰數決」遊戲學習平台。陳教授指出,該平台是他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楊凱琳教師、王婷瑩副教授,受教育部委託共同執行《中小學數學遊戲開發與推廣計畫》所開發的成果,並由陳教授負責設計適用於國小四至六年級的數位數學遊戲教材。陳教授詳細介紹遊戲平台,並強調數位遊戲應與課堂上的討論和操作策略相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參與活動的教師陳怡君表示,這些數位資源為小學教師提供更多教學選擇,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並具備高度的實用價值。 南大應用數學系陳致澄教授表示,數學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系也持續為地方政府和中小學教師提供專業的數學教育支援,並透過多樣化的教學工具和創新教材,進一步協助教師豐富教學方式。南大應數系透過不斷深化教學創新,積極履行大學的社會責任,為教育發展與地方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巷仔Niau走出巷弄前進台南 風雨過後與市民見面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巷仔Niau家族將重出江湖!十月起巷仔Niau將帶著大家走出巷弄,來到安平古堡、山上水道花園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與民治市政中心等景點地標。延續巷仔Niau可愛活力,先前文博會期間在321巷藝術聚落草原上大伸懶腰的十公尺巨大巷仔Niau,將會來到山上水道花園博物館參加水道五週年館慶,另外也有充氣小貓會會不經意地露臉出現,陪伴大家參與活動。 臺南市文化局介紹,鄰近安平遊憩碼頭的重要國定古蹟安平古堡,為讓臺南吉祥物「巷仔Niau」能與「美樂蒂」和「酷洛米」兩位遠道而來的小可愛相見歡,一起帶動安平地區的文旅熱潮,兩隻不同大小的巷仔Niau,也將安排在園區內彼此遙望,安平古堡園區也將於10月5、10、11、12日四天試行延長開放至晚上8點,讓民眾體驗巷仔Niau與歷史古蹟在日夜光線變化下的相互襯托,也能同框拍出超限定晚上美照。另外文博會期間的超人氣3D列印巷仔Niau也會出現在園區內,歡迎大家來到古堡園區內尋找大小Niau。 文化局長謝仕淵說,目前因應山陀兒颱風來襲,原定10月3號至5號陸續上工的巷仔Niau會先躲在屋內避風雨,與各位追喵人一同在家安全度過此次颱風之後再見面。希望各位市民朋友能盡速做好防颱防災準備並確保自身安全。

臺文館「優良文學雜誌補助」10/1日起受理申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為協助優良文學雜誌永續經營及優化文學雜誌出版及寫作環境,國立臺灣文學館114年度「優良文學雜誌補助」計畫,自113年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受理申請。 凡是在臺澎金馬地區發行滿一年且定期出版,以創作、報導、評論為主之文學雜誌皆可提出申請,補助範圍為雜誌之出版、發行、推廣等項,但不補助人事與行政管理等費用。經評審會議審查通過補助者,至多可獲新臺幣100萬元之補助金額。 申請文件請於截止期限內,郵寄或親自送達國立臺灣文學館展示組(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註明為「114年度優良文學雜誌計畫申請文件」。郵寄者請掛號並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 相關規定及申請表、應檢附資料,請參閱臺文館官網首頁/新聞公告,http://xn--www-cs6es87idjq.nmtl.gov.tw/。

文化部「第46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書單揭曉 以閱讀探索世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 文化部「第46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結果出爐。本次共計選出8大類588種、753冊推介讀物,內含70種評審特別推薦的「精選之星」,主題豐富多元,兼顧知識、啟發及可讀性,期待此份書單成為學生及家長、老師的選書指南。 本次評選共分8大類,包含圖畫書類、自然科普類、人文社科類、文學類、文學翻譯類、叢書工具書類、漫畫類、雜誌類,吸引全國共計223個出版社報名參選,由3,079種參選讀物中精選出588種,佔報名種數19.5%。 本次評選委員著重於臺灣原創、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等核心價值,如漫畫類「優先推薦本土創作」,人文社科類強調「兼具在地關懷與國際觀點」,文學翻譯類「呈現多元文化與地域世界之關照」,文學類組則考量「多元族群、性別之代表性,促進國家語言保存」等。 推薦書單展現出臺灣出版產業豐沛動能及創作者對社會議題的積極關懷,例如《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透過移工訪談帶出自我與他者間不平等與歧視的刻畫;《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深切描寫青少年的成長經歷、學校生活及家庭教育;《JR上野站公園口》則以文字為底層人們發聲;另有《從心開始》、《擁抱,台灣的精靈》、《尋魚啟事》等多本獲選書籍注入對瀕危動物、生態平衡與環境永續的迫切關注。 文化部表示,本次獲選書籍及評選報告,可於中小學讀物選介活動官網查閱,線上及線下推廣活動訊息也將陸續於活動網站發布,希望鼓勵學生們透過閱讀探索世界,歡迎各界踴躍參與。 中小學讀物選介官網:http://book.mo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