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臺文館《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新書發表 解鎖摩登時代精彩文學與藝術風貌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3)日舉辦《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新書發表會,由蔚藍文化出版社廖志墭總編輯主持,邀請黃得時家屬黃秀珍女士、黃昭熙先生,顏水龍家屬蔡碧蕙老師等貴賓蒞臨與會,並由本書主編黃意雯老師、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與觀眾分享本書的編輯整理過程及精彩有趣的內容。 臺文館曾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六然居資料室三方合作出版日治時期《臺灣新民報》日刊版復刻(1932.04-1940.05),限於語言的隔閡,一般讀者較難理解日文的內容,臺文館便針對其中的日文文藝史料進行整理譯注,出版《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原文校注」、「華文譯注」二卷共8冊,以利讀者進一步閱讀。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表示,《臺灣新民報》文藝欄材料不是只有文學,更匯集了當時文壇、文化圈,包含音樂、繪畫、廣播、舞蹈、電影等各種文化活動,如果民眾留意報刊的時間,會發現即使在戰爭時期,文壇還是努力綻放。民眾如對內容有興趣,也可從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的「1933年台灣新民報資料檢索系統」找到更多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善用。 黃意雯老師表示,校註工作過程繁瑣,為了兼顧學術研究及一般大眾的需求,本書凝聚了多位來自各地、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老師的心血,共同完成這份近乎苛求的工作,期待能幫助讀者更快理解文意,有助於後續研究運用。除了文字譯註,還有顏水龍為連載小說親繪的插畫,增添了閱讀的想像,也一併收錄在本書。黃得時家屬黃秀珍女士也感性分享,父親是個喜歡講故事的爸爸,即時逃難躲避空襲,也會邊走邊講故事,是難忘的兒時回憶。顏水龍家屬蔡碧蕙老師分享,顏水龍經常參與文學討論,參加座談會時,會拿起紙筆當場素描,紀錄講師的風采,如同現在的攝影留念,為時代留下珍貴的紀錄。 臺文館表示,日治時期由臺灣人集資、經營的報刊,從《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傳承到《臺灣新民報》,成為「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為臺灣人發聲。除了政治社會消息及議題,也刊登許多日文新詩、散文、小說、論述等文藝作品,包括許多人所熟知的黃得時、郭水潭、陳千武等作家,以及較不為人知,卻擁有許多創作的林理基、林敬璋、賴慶等。這些珍貴的文藝研究史料,在臺文館完成翻譯、註解後,成為一篇篇當代臺灣讀者可以親近、閱讀的作品。此外,本套書也一併收錄報紙上所搭配的插畫,例如著名藝術家顏水龍為賴慶連載小說〈女性の悲曲〉(女性悲曲)親繪的數十張插畫,不僅表現小說氛圍,且能讓讀者看到當時的人物穿著、地理空間的景物等,圖文並茂。 本書的第二波新書發表會,預計11月14日下午2時於台北現流冊店舉辦,將邀請本書主編黃意雯老師、台大台文所張文薰教授一起分享本書精彩內容,請北部的民眾把握機會。 歡迎大家閱讀此書,解鎖摩登時代精彩的臺灣文學與藝術風貌。 購買通路:https://www.nmtl.gov.tw/cp.aspx?n=38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