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黃百文、鍾正敏夫婦自89年開始擔任北台南家扶寄養家庭,提供寄養服務期間正敏媽媽曾在接送寄養童結束安置交付後的途中車禍,受傷休養近10個月,儘管受傷休養期間也仍掛心寄養服務,期待能盡快康復繼續提供服務;早期在因緣際會下得知寄養服務,當時單純以抱持關懷不幸兒童、做友作伴及喜歡孩童的心態而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實際提供寄養童安置照顧後,儘管面對寄養童給予高度的挑戰、需要頻繁的處理寄養童身心照顧、醫療及行為等問題,但仍未澆熄黃爸爸、黃媽媽渴望擔任寄養家庭提供服務的決心,反而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讓自己能有更多包容力、耐心站在寄養童的立場來陪伴、等待,也透過這樣長時間的催化及不斷的自我調整心態,黃爸爸、黃媽媽能穩穩的投入這樣充滿愛的寄養服務中,給予這些寄養童滿滿的關懷,對於來到黃爸爸、黃媽媽家的寄養童都能視如己出的看待,期待其皆能平安快樂的成長,當寄養童們有所成長有所進步或在穩定照顧陪伴後將結案返家時,黃爸爸、黃媽媽也能感到無比的喜悅。
黃爸爸、黃媽媽於107年6月因考量年紀及體力等因素而提出退休,擔任寄養家庭期間共16年,服務期間曾照顧過12名寄養童,其中2-6歲以下的寄養童佔了9名(含3名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童),黃爸爸、黃媽媽回想一開始擔任寄養家庭時,雖年紀相對比一般家庭資深,但因著滿滿的熱誠,以及早期體力及健康狀況皆可負荷,因此,當家扶中心詢問安置床位時,黃爸爸、黃媽媽總是會樂意接受,面對不同需求的寄養童,黃爸爸、黃媽媽也能彼此分工,也因知覺有很多的不足,而能向外尋求資源及學習機會,透過陪伴照顧寄養童的同時,自己也有很多的成長與療癒。
黃爸爸、黃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照顧過幾名年幼的寄童,皆有不同需陪伴照顧的辛勞,例:長期夜間哭鬧,每天晚上皆要輪流抱很久才能安撫停止哭鬧、光是教會寫、念數字1就必須要耗費好幾個禮拜的時間、如廁教導….等,很多看似簡單的步驟,在這些孩子身上卻是相當艱辛學習,需要一步步拆解步驟,一步步陪伴練習,才能有緩慢的進步,含淚播種者,必歡呼收割,也因不斷的信念及堅持,在寄養服務的道路上,每每想起這些寄養孩童,黃爸爸、黃媽媽總能嘴角上揚開心分享孩子的進步、喜、怒、哀、樂、看著孩子在穩定的陪伴下漸漸進步、茁壯。
寄養服務是一條不後悔走過的路,16年的寄養家庭生涯,回想每一刻都歷歷在目,溫暖而堅定的守護著,也因著黃爸爸、黃媽媽在提供寄養服務上自已也有很多的成長與看見,因孩子的開心而大笑、因孩子的搗蛋不懂事而傷心煩惱,每一刻都值得經驗;黃爸爸、黃媽媽也勉勵正在提供服務的寄養家庭,或即將要提供服務的寄養家庭,甚或是還在觀望要不要申請擔任寄養家庭的家庭,勇敢的一起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陪孩子走過死蔭幽谷,走進愛和希望裡,成為守候孩子溫暖的天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