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70分鐘「如常」故事傳遞普世價值 銀髮志工用餘暉照亮生命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正上映紀錄片「如常」,除前總統馬英九、知名作家蔣勳推薦外,各地縣市政府相繼邀請市府同仁與鄰里區長走進戲院,凡觀賞後皆深受感動,一改「慈濟只救國外,不救國人」主觀意識觀感;一部紀錄片能激發善效應,甚至扭轉人們觀感,事實上,70分鐘「如常」故事傳遞的普世價值非比尋常。 
     「如常」導演陳芝安以3組年過半百甚至罹患不同疾病的銀髮志工,長期與12個不同弱勢型態的真情互動為故事主軸,透過志工與個案間真實對話、鏡頭語言等,勾勒出台灣甚至全球普遍的人道關懷,如:隔代/單親教養、城鄉資源分配不均,M型社會的貧富差距、獨居長者、貧病相依與志工高齡化等議題。
      故事人事時地物發生在臺東,卻是我們身邊每天發生的日常與接觸的小人物;第1組志工為患有心臟病陳瑞凰與小姑徐士驊,夫妻、姑嫂在菩薩道上相互扶持、包容善解,定期居家關懷失智獨老美妹阿嬤並居家修繕;聞聲救苦主動走進身心受創的民眾生活;協助經濟弱勢學童安心就學;幫助喪偶的單親媽媽手心翻轉,帶動照顧戶從受助變成自助助人的培訓志工;膚慰因病而貧相依維命的母子。
      第2條故事主軸為慈濟志工蔡秀琴與師兄姊照顧泰源國中棒球隊隊員生活起居的校園關懷,走進隔代家庭,協助孩子就學與尋求補助資源,讓行動不便的祖母擁有電動代步車,體現「教育是翻轉孩子未來的希望」。
       第3條線路為是同為志工余輝雄與宋美智伉儷,夫妻倆家業、志業同為彼此後盾,數十年來關懷臺東市區與偏鄉獨居長者;助學個案中,長期陪伴幫助逆境求學蔡進添發揮潛能,無後顧之憂悠遊學海,除年年獲得獎學金,榮獲2015年總統教育獎外,以優異成績考進第一學府—臺灣大學。
       然而,如同陳瑞凰所言,「生命的長短無法掌握,但我們能掌握生命的姿態」,銀髮志工們用有限生命放大人生廣度與深度,甘之如飴不怕操,因為是使命。
       肺癌末期余輝雄強忍病痛,燃燒生命最後燭光,過世後更為醫學捐出大體,一生功德無量,志工們抱持的理念無比單純:「做好本分事,都是我們的責任。」
       人生並非如戲!戲劇講求張力與高潮迭起,但人生卻是時而枯乏時而歡樂,五味雜陳與考驗不斷的修行;「如常」反映身為群居動物的我們,儘管有著不同的衝突與矛盾,卻是唇齒相依的生命共同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並非虛無飄渺的烏托邦,臺灣50多年來,在慈濟志工日復一日的如常付出中,一點一滴改變無數苦難人無常。(照片由慈濟基金會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