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成大洪飛義教授團隊 開發X光偵測人體可分解塑料醫材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植入體內的醫材最好是功成身退後即消失於人體,聚乳酸等塑料醫材雖可被人體吸收與分解,但術後卻無法以X光顯影追蹤。成功大學材料系教授洪飛義與研究生王筠婷、貴儀中心陳冠仁博士,希望為醫界改善此一困擾,經過2年的努力,開發出聚乳酸塑料+金屬鎂粉末+磷酸鈣粉末的31複合醫材,應用於靭帶、軟組織、縫合用線等領域,初步實驗測試不僅X光可以顯影、可被人體吸收與分解,而且吸收分解的速度也由1820個月縮短到68個月,接下來將進行動物實驗,進而落實於臨床。
       洪飛義透露,開發X光可顯影的塑料植入醫材構想,來自於某一次與心臟科醫師的談話,對方提及「多年前醫界曾出現人體可吸收與分解的聚乳酸塑料血管支架,可惜醫師在術後無法以簡易X光顯影追蹤植入物件,真要追蹤只能做斷層掃描,以致於這項醫材被市場淘汰」。這個談話激發出研究靈感─如何讓可吸收與分解的聚乳酸塑料植入醫材同時具備顯影功能。
       研發X光可顯影的聚乳酸塑料植入醫材,必須在聚乳酸塑料內添加高密度的物質,金屬是很好的選擇。洪飛義多年來持續與骨科醫學團隊合作,研究人體可自行吸收分解鎂金屬醫材,已獲致一定的成果。在此一基礎下,洪飛義指導研究生王筠婷,以聚乳酸塑料為基底添加鎂金屬粉與磷酸鈣粉末,實驗3種物質結合的可行性與結果。
       洪飛義指出,添加鎂粉末主要目的在於顯影,磷酸鈣粉末可以提高聚乳酸塑料的強度與靭性,更重要的是,鎂、鈣都是人體需要,可以被人體吸收與排放,是非常安全的物質。
       王筠婷表示,雖然教授已經給了明確的方向,但實際上要做出想要的成果並不那麼容易。顆粒狀的生醫級聚乳酸塑料得先融化,才能與鎂粉、磷酸鈣粉末結合為一,但融化的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破壞3者原本的物質特性,試了又試,才掌握住最適當的溫度與時間的拿捏。溫度、時間對了,接著要處理3者的比例,又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失敗了無數回,終於做出將3種不同材料結合,獲致想要結果的創新醫材。
      王筠婷說,做出創新醫材只是完成實驗的第一階段,之後還要將醫材分別浸泡到生理食鹽水、人工血液,做人體吸收分解試驗,出乎意料的,約68個月就被完全分解吸收,與純聚乳酸塑料醫材相較減少5成時間,實在令人驚喜。其他的細胞毒性分析、力學測試結果也都很理想。回顧2年來的實驗與研究,可說是一場耐心與毅力的考驗,過程雖累,但收穫豐富,也要謝謝陳冠仁博士的許多經驗分享與分析儀器設備的支援。
       洪飛義透露,王筠婷已經完成碩士論文,她在聚乳酸塑料+金屬鎂粉末+磷酸鈣粉末的31的複合醫材的研究已告一段落,目前也準備發表國際醫學期刊但實驗室會持續相關的研究,包括做動物實驗,與醫界合作等,終極目標希望將此一醫材導入骨科骨釘與血管支架等臨床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