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策劃、高雄文學館及財團法人聯合文學基金會協辦的「茱萸的孩子―余光中紀念系列活動」,在音樂影像跨域互動中「以詩佐歌」。將於10/18日至27日在高雄文學館展開一系列文學活動。
10/16日文化局在高雄文學館辦理記者會,文化局局長林思伶表示,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新詩,此次活動將詩、音樂和攝影等多元跨界結合,來紀念余光中老師對高雄文學的貢獻;並於10/21日舉辦「高雄交響詩─光中餘韻‧感恩之夜」音樂會,邀請高雄藝文活動人士及團體參與,欣賞高雄所孕育出來的詩與歌。
余光中遺孀范我存女士應邀出席記者會,她說,余光中自從來到高雄後,就不想離開高雄,西子灣的海及悠閒的生活氛圍,是他喜愛高雄的原因,她與家人也會參加這系列活動,感謝文友的支持。
10/18日至27日連續兩周,文化局在星期五、六、日一共6天,將舉辦9場台灣重要作家與詩人們交鋒與談、音樂與民歌、余光中教授的書與影像展等,邀請喜愛詩與歌和藝文演繹的讀者們共襄盛舉。系列活動分為【跨界詩樂沙龍】、【印象余光中對談講座】、【城市旅路─朗讀講座】、【甜點詮釋文學經典】與【城市旅路─影像詩特展】,牽引詩人的鄉愁、對民歌的啟蒙、寫作成就與文壇印象,鋪展出過去中西思潮交會的澎湃歲月。
【跨界詩樂沙龍】共有開幕、期間與閉幕三場,邀請民歌之母陶曉清與金曲歌手陳永龍及野火樂集創辦人熊儒賢,「以詩為首、以歌為魂」,營造一場余光中詩歌盛會,還有余光中生前好友散文作家林文義、高雄出生作家陳芳明現場說詩,由金曲作曲暨鋼琴家林少英及陳名涵與林蕙萱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分別擔綱演出多首余光中經典傳唱民歌。
作家林文義以非常興奮的心情來參與此次活動,他指出:「天空非常希臘:余光中不朽的詩句。18歲初習文學的我拜讀他文星版詩集,如歌吟詠;40歲抵達愛琴海,藍夜星光舉目,自然浮現余先生的抒情。文學索引詩人一生,鄉愁是夢、美與愛如此堅定而決絕:典範的完成。」
【印象余光中講座】則由近二、三十年來主編余光中詩集的九歌出版社陳素芳總編輯主持,特別邀請《他們在島嶼寫作|余光中:逍遙遊》紀錄片導演陳懷恩與汪啟疆、田運良、吳鈞堯等作家們,一起談論對詩人的印象或曾經向余光中邀稿的文編經驗。
陳素芳指出:「余光中先生一生創作不輟,他的作品深深影響全球華人不只一個世代。他自20歲開始創作,在近70年的文學歲月裡,有33年是在高雄完成的。自1985年起,一首<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傳頌四方,其後更有多達20餘首以高雄各地為題的詩作,包括最後一部詩集《太陽點名》。一個城市因文明而偉大,余先生的文字讓世人用文學的視角俯視高雄。」
【城市旅路─朗讀講座】邀請眾多作家,包括高雄在地重量級詩人汪啟疆、第一位台灣百萬小說獎得主凌煙、青年詩人林達陽、陳雋弘、黎俊成、為了讀詩人余光中作品而選擇中山大學就讀的小說家吳鈞堯、詩人鴻鴻等,以跨世代文學詩心與余光中文學為基礎,進行一場粉絲與知己的對話。
【甜點詮釋文學經典】則是本次活動的小亮點,邀請本職為料理人、本身也喜好寫作及閱讀的青年主廚江舟航,以余光中老師的經典詩作<西子灣的黃昏>為創造靈感,結合「文學」與「地景」,創作屬於余老的專屬甜點。江舟航表示,余老這一系列的詩作皆與高雄有深厚的連結,他在此款文學甜點的設計上便融入了高雄各地的特產,也呈現出秋天的意象。在甜點的上方以焦糖呈現深邃的夜空,並以特殊技法描繪出星光、落日的景緻,結合象徵西子灣海洋的「海鹽」,以及象徵白堤的鮮奶油。內餡則是運用甲仙的芋頭和六龜的山茶,結合在地的食材,也譬喻余老熱愛這片土地的景物。為了讓讀者以味覺體會文學,余光中文學甜點<西子灣的黃昏>於10/25-10/27於文學館限量販售。
【城市旅路─影像詩特展】特別邀請幾位在他們的人生鄉愁裡,必然有個高雄影子的幾位南台灣當代影像工作者,包括余嘉榮、李阿明、施合峰、陳惠萍、盧昱瑞等攝影工作者,以影像入詩,用他們自己的觀景窗分享讀詩的感受,呼應余光中為高雄寫的15首詩作,包括〈太陽點名〉、〈西子樓〉、〈高雄港的汽笛〉、〈雨,落在高雄的港上〉、〈西子灣的黃昏〉、〈停電夜〉、〈初夏的一日〉、〈與海為鄰〉、〈高樓對海〉、〈黃金風鈴〉、〈佛光山一夕〉、〈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叫醒太陽〉、〈敬禮,木棉樹〉、〈控訴一枝煙囪〉。
文化局策展說明,如果余老活在有facebook的年代,他的PO文會不會盡是高雄的明媚風光與他的細膩感受?余老會搭上什麼樣的影像圖片來說詩呢?如<太陽點名>(2009年。寫澄清湖,環保署立碑於澄清湖畔),參觀者不妨來跟著影像與詩進行一趟高雄微旅行。
另外,城市書店也將在文學館現場搭配推出【余光中的紅粉與知己書展】,從土地場域閱讀詩作,蒐集余光中一生著作,並搭配主題講座、講者出版之書籍,讀者可以一睹余光中一生著作,還可現場選購其它參與領詩對談作家之著作。
「高雄」是文學巨擘詩人余光中教授在人生之旅中,居住最長久的地方,他在西子灣畔教書、創作,對高雄有很深邃的情感。余光中也曾說:「西子灣是我最後的歸宿。」詩人對高雄的濃烈情感不言而喻。從他的創作裡也時常可以遇見高雄的足跡,〈雨,落在高雄的港上〉寫活了一場微雨、恬適、幸福的高雄港之夜;〈讓春天從高雄出發〉書寫高雄春天的氣息被春風拂過的高雄街道開滿火紅的木棉花;〈海是鄰居〉則點出余光中最後選擇長定高雄的理由:為了高雄的大海與濱線兒女情懷,有故鄉與說不盡的情懷。
文化局以「在余光中的詩作裡,我們可以任意穿梭在高雄的春、夏、秋、冬,高雄明媚風光的虛擬實境,他早就為我們預備好了!」為活動宗旨。並以「茱萸的孩子」為主題,以此紀念這位創作豐沛在重陽節出生的詩人。邀請對文學詩歌民歌有興趣之民眾共襄盛舉。「茱萸的孩子―余光中紀念系列活動」免費參加,相關資訊可參考活動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908677548293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