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臺博館「蝴蝶與福蝶特展」 邀你探索昆蟲界明星的藝術與科學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合作策劃「蝴蝶與福蝶:藝術與科學的共鳴」特展,從科學、文化及藝術的角度切入,詮釋蝴蝶多樣繽紛的樣貌。展覽結合了臺博館的藏品及臺大昆蟲學系的蝴蝶標本,以及昆蟲學者楊平世教授收藏的蝴蝶文物等,共展出342件展品,即日起至110年4月25日於臺博館一樓西展間展出。
此展由藝術和科學的視角切入,展場分為「人文藝術區」、「秘密花園生態區」及「保育主題區」三個展區,從蝴蝶的故事、詩詞和歌謠開始,談蝴蝶的藝術創作,再從科學的面向談蝴蝶的起源、分類、形態、生活史、食性、偽裝與擬態、保護色和警戒色、飛行與遷移,以及蝴蝶的保育行動,期望以蝴蝶為主題的藝術與科學展覽能引起民眾的呼應和共鳴。
臺灣的土地面積只有36,000平方公里,但已記錄的蝴蝶種類高達454種,其中有56種臺灣特有種和4種臺灣特有亞種,由於蝶種分布密度及特有種比率高、生態資源的多樣性,讓臺灣享有「蝴蝶王國」的美譽。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蝴蝶是昆蟲界的明星,不僅訪花吸蜜幫助植物授粉,維持生態平衡,也是傳統文化中詩文、繪畫和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所以古今中外有不少吟誦蝴蝶的詩詞歌賦,民間也流傳和蝴蝶有關的童話、小說、戲劇、節慶及以蝴蝶為主題的工藝和藝術作品。其身影結合了生物科學與文化藝術,也在自然知識中散發典雅的人文意趣,成為中外專家學者研究的對象,也是科普和環境教育的素材。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楊平世博士是著名的昆蟲學者,在昆蟲學系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專注生態保育和科普教育相關工作,因教學需求開始蒐集昆蟲相關的文物,從此就步入了昆蟲文物的收藏世界。楊教授表示,此次特別挑選具代表性的蝴蝶文物展出,包含了蝴蝶畫作(蝴蝶繪畫、生物繪畫及蝶翅畫等)、各類造型的蝴蝶玉佩、古玉新鑲蝴蝶佩飾,以及蝴蝶首飾和鼻煙壺、紙鎮、瓷枕、繪扇等,與大家分享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背後的昆蟲學問。此展非常適切家庭及親子觀眾參觀,也希望透過展覽及推廣活動,呼籲大家共同關注蝴蝶保育議題。
「蝴蝶與福蝶」展覽期間規劃了專家導覽、主題座談與工作坊等活動,並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安排行動書車於11月21及22日到臺博本館廣場傳書香,帶來與蝴蝶有關的圖書,另也將於11/21日下午辦理「聽說這裡有故事」活動,邀請大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聆賞精彩的繪本故事,詳情請至臺博館官網>教育活動查詢(http://www.ntm.gov.tw/)。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