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高雄市兒童美術館新展《不只是.房子》讓您看進藝術創作中的深義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屬的兒童美術館,以高美館典藏品為發想,為5-10歲孩童及親子家庭量身訂製藝術教育展《不只是.房子》,並邀請到14組藝術家與插畫家為本展現地創作,以獨特的方式將創作者的體驗與想法藏在作品中,讓小小觀眾親身感受,打開想像,慢慢探索,以藝術敲動孩子的好奇心,思索「為什麼房子不只是房子呢?」;展覽自即日起將於高雄兒童美術館展出至2022年6月5日,透過細細體會作品,看見主題背後傳遞的意義。
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張淵舜主任表示,當代藝術樣貌豐富多元,近來兒美館多檔展覽將高美館典藏作品作為策展核心,試圖翻轉大眾對美術館的既有印象,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童能夠更加了解美術館的典藏品,《不只是.房子》以孩童日常所見的「房子」為策畫主題,邀集藝術家和插畫家為展覽特別創作適合大小朋友共同探索藝術的作品,在藝術中共學、共創屬於自身的獨特體驗。而本展策展人洪金禪則提及,在觀眾看當代藝術展覽時,有時不免生出藝術家到底想表現什麼的疑惑,加上晦澀的主題、隱喻的標題或轉譯的創作手法,再加上時而飄來濃濃哲學意味的策展論述,常常讓觀眾丈二金剛,越觀看文字說明,意圖卻越模糊。因而以兒童日常所見的「房子」為策劃主題,試圖提供一條前往「理解」藝術的通道,搭建一座溝通橋樑,引領觀眾進入藝術家創作情感與作品核心。
在展覽《不只是.房子》中,「房子」不再只是藝術家表面呈現的物理空間,而是抒發觀點和開啟與世界對話的媒介。此次展覽邀請到藝術家李明則、楊順發、林玉婷、陳云及插畫家洪添賢、吳欣芷、于小鷺、王春子、林家棟、林傳宗、徐至宏、徐菀瑩、陳瑞秋和羊王創映,為展覽主題量身訂做參展作品,打開兒童對於藝術的全新想像。
以高美館典藏品出發的藝術想像,認識世界的真實
高雄在地藝術家李明則,從高美館典藏品〈四十而不惑〉出發,追尋兒時記憶、成長經歷與撫育孩童的親身經驗,打造作品〈公子出遊-福利社〉,以手繪油彩風景,加上門、窗等老物件,滿室馨香,架上古裝,孩子們還可在此玩角色扮演!而高雄獎得主楊順發的〈台灣水没〉攝影系列,宛在水中央的房子美景,真實景況卻是因沿海養殖行為而超抽地下水、引發海水倒灌,隱含的是人類行為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控訴,而多重意義的名稱潛藏了藝術家的態度。
林玉婷則回顧盛行於七○、八○年代台灣房地產廣告中的手繪建築景觀圖並刻意模仿,在其作品〈理想房屋2〉中畫出一幅幅如夢似幻的透視建築藍圖,傳遞人們心中對美好未來家園的想像與期待,卻刻意添加鐵窗、盆栽、屋頂加蓋等人為生活痕跡,藍圖與真實疊合,從中探尋什麼才是今日家屋。年輕創作者陳云以高美館典藏品〈好久不見〉作為延伸,創作作品〈小小守護神〉將原作小屋放大,設計孩童可平躺的床,手繪Q版守護神守在屋子旁,護著家屋中的孩子,也是她獻給害羞內向孩童的禮物。
以插畫呈現你的「家」我的「房子」
插畫單元中的房子是畫者情感的無聲寄託,並以色彩、空間、韻律、色調組構對題旨的沉思。洪添賢〈我們的家跟他們的房子〉結合真實與想像中的高雄,兒童在動動手中,創造出自己理想中的城市景色;吳欣芷描繪出一群人類與動植物快樂和諧相處的理想〈家園〉,企圖讓觀眾看圖時想起開心的回憶,而在模糊圖像中,插畫家放入幾抺內惟埤園區最常見到生物身影:中華蜂、赤腹松鼠、五色鳥、紅冠水雞、黑枕藍鶲與翠鳥。林傳宗畫出基隆〈望海巷〉的美好,實則提出商業破壞台灣風景的警訊不可不防。
林家棟的〈空地〉,是城市中的奇思幻境,是不知名動植物理想的「家」。王春子的〈屋頂,從上往下〉是城市中不容忽視,卻較少正視的一景。于小鷺的〈稻田和山〉是他與家人居住地的真實樂園。徐至宏〈半路上〉是以一如往常的巷弄中,緬懷家鄉消逝的風景與兒時時光。陳瑞秋〈山上〉畫出老家對家族的意義,竟因身分與記憶不同而天差地別;徐菀瑩〈家的組成元素〉描述家中最不可缺的成員「寵物」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羊王創映的〈印象中的角落〉由AR轉換為動畫播放,13棟北中南六、七十年代的建築,承載著台灣都市發展盛衰,看盡歷史無情,令人不勝唏噓。
藝術的意義有時細如一團糾結的毛線,如何詮釋人人殊異,邀請孩子、家庭觀眾親身感受當代藝術的有趣魅力,藝術不是學科,而是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打開想像,慢慢探索體驗,發現原來藝術可以這樣那樣,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看法。
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屬的兒童美術館,以高美館典藏品為發想,為5-10歲孩童及親子家庭量身訂製藝術教育展《不只是.房子》,並邀請到14組藝術家與插畫家為本展現地創作,以獨特的方式將創作者的體驗與想法藏在作品中,讓小小觀眾親身感受,打開想像,慢慢探索,以藝術敲動孩子的好奇心,思索「為什麼房子不只是房子呢?」;展覽自即日起將於高雄兒童美術館展出至2022年6月5日,透過細細體會作品,看見主題背後傳遞的意義。
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張淵舜主任表示,當代藝術樣貌豐富多元,近來兒美館多檔展覽將高美館典藏作品作為策展核心,試圖翻轉大眾對美術館的既有印象,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童能夠更加了解美術館的典藏品,《不只是.房子》以孩童日常所見的「房子」為策畫主題,邀集藝術家和插畫家為展覽特別創作適合大小朋友共同探索藝術的作品,在藝術中共學、共創屬於自身的獨特體驗。而本展策展人洪金禪則提及,在觀眾看當代藝術展覽時,有時不免生出藝術家到底想表現什麼的疑惑,加上晦澀的主題、隱喻的標題或轉譯的創作手法,再加上時而飄來濃濃哲學意味的策展論述,常常讓觀眾丈二金剛,越觀看文字說明,意圖卻越模糊。因而以兒童日常所見的「房子」為策劃主題,試圖提供一條前往「理解」藝術的通道,搭建一座溝通橋樑,引領觀眾進入藝術家創作情感與作品核心。
在展覽《不只是.房子》中,「房子」不再只是藝術家表面呈現的物理空間,而是抒發觀點和開啟與世界對話的媒介。此次展覽邀請到藝術家李明則、楊順發、林玉婷、陳云及插畫家洪添賢、吳欣芷、于小鷺、王春子、林家棟、林傳宗、徐至宏、徐菀瑩、陳瑞秋和羊王創映,為展覽主題量身訂做參展作品,打開兒童對於藝術的全新想像。
以高美館典藏品出發的藝術想像,認識世界的真實
高雄在地藝術家李明則,從高美館典藏品〈四十而不惑〉出發,追尋兒時記憶、成長經歷與撫育孩童的親身經驗,打造作品〈公子出遊-福利社〉,以手繪油彩風景,加上門、窗等老物件,滿室馨香,架上古裝,孩子們還可在此玩角色扮演!而高雄獎得主楊順發的〈台灣水没〉攝影系列,宛在水中央的房子美景,真實景況卻是因沿海養殖行為而超抽地下水、引發海水倒灌,隱含的是人類行為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控訴,而多重意義的名稱潛藏了藝術家的態度。
林玉婷則回顧盛行於七○、八○年代台灣房地產廣告中的手繪建築景觀圖並刻意模仿,在其作品〈理想房屋2〉中畫出一幅幅如夢似幻的透視建築藍圖,傳遞人們心中對美好未來家園的想像與期待,卻刻意添加鐵窗、盆栽、屋頂加蓋等人為生活痕跡,藍圖與真實疊合,從中探尋什麼才是今日家屋。年輕創作者陳云以高美館典藏品〈好久不見〉作為延伸,創作作品〈小小守護神〉將原作小屋放大,設計孩童可平躺的床,手繪Q版守護神守在屋子旁,護著家屋中的孩子,也是她獻給害羞內向孩童的禮物。
以插畫呈現你的「家」我的「房子」
插畫單元中的房子是畫者情感的無聲寄託,並以色彩、空間、韻律、色調組構對題旨的沉思。洪添賢〈我們的家跟他們的房子〉結合真實與想像中的高雄,兒童在動動手中,創造出自己理想中的城市景色;吳欣芷描繪出一群人類與動植物快樂和諧相處的理想〈家園〉,企圖讓觀眾看圖時想起開心的回憶,而在模糊圖像中,插畫家放入幾抺內惟埤園區最常見到生物身影:中華蜂、赤腹松鼠、五色鳥、紅冠水雞、黑枕藍鶲與翠鳥。林傳宗畫出基隆〈望海巷〉的美好,實則提出商業破壞台灣風景的警訊不可不防。
林家棟的〈空地〉,是城市中的奇思幻境,是不知名動植物理想的「家」。王春子的〈屋頂,從上往下〉是城市中不容忽視,卻較少正視的一景。于小鷺的〈稻田和山〉是他與家人居住地的真實樂園。徐至宏〈半路上〉是以一如往常的巷弄中,緬懷家鄉消逝的風景與兒時時光。陳瑞秋〈山上〉畫出老家對家族的意義,竟因身分與記憶不同而天差地別;徐菀瑩〈家的組成元素〉描述家中最不可缺的成員「寵物」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羊王創映的〈印象中的角落〉由AR轉換為動畫播放,13棟北中南六、七十年代的建築,承載著台灣都市發展盛衰,看盡歷史無情,令人不勝唏噓。
藝術的意義有時細如一團糾結的毛線,如何詮釋人人殊異,邀請孩子、家庭觀眾親身感受當代藝術的有趣魅力,藝術不是學科,而是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打開想像,慢慢探索體驗,發現原來藝術可以這樣那樣,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看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