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美術雙年展」,自2008年開辦以來,今年來到第8屆,過去幾屆透過館內策展人或者邀請客座策展人的不同方式,調查研究或發掘臺灣藝術的研究議題,也因應當下的文化現象及藝術趨勢,甚至是疫情時代的新生活型態做出回應。本屆邀請策展人徐文瑞與張懿文共同組成策展團隊,以技術系統演變與其哲學觀點為策展主軸規劃以「問世間,情不為何物」為題的雙年展內容,展覽預計將於今年11月5日於國美館正式開幕。
8/2日臺北記者會邀請到本屆雙年展兩位策展人徐文瑞、張懿文,以及首波參展藝術家中的8位藝術家,包括:尤瑪.達陸、陳建北、蔡海如、葉名樺、許震唐、劉致宏、周代焌,及蔡國傑等代表出席,分享策展理念並介紹參展作品,也分享主視覺設計的理念與更多的故事。
國美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表示,國美館歷年共辦理四個雙年展,除了台灣美術雙年展,還有亞洲藝術雙年展、國際版畫雙年展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他期待台灣美術雙年展可以提供一個臺灣當代藝術家展現才華的舞臺。
策展人徐文瑞表示,本次展覽追問當代技術生態的宇宙觀:這個由數位物所充盈的自動化時代,「萬物有情」如何重新獲得意義,並且重新定義人與人、人與其他物種、世界過程,重估生命的意義。情,帶入了不確定的、流動的人性,可藉以挑動總體社會框架或自然或文化的範疇所給予的進步史觀,重新理解當代社會技術與人類環境之間的關係。
徐文瑞說,展題「問世間,情不為何物」,出自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其膾炙人口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詞句,在此轉變為否定問句,把兒女私情的一般意涵,打開為數位技術時代裡「有情眾生」的本性追問。本屆臺雙展從技術的角度,再次翻轉臺灣在不同主體語境下的歷史書寫,藝術家所呈現的是一個擁有多重宇宙觀的臺灣。
長期從事泰雅染織技藝文化保存的參展藝術家尤瑪.達陸老師, 特於記者會現場獻唱一首泰雅族傳統歌謠,代表她參展的心情。這首歌謠敘述祖靈編織的網與祖靈的世界把族人組織在一起。她說,我今年60歲,已是部落耆老,耆老就像布一樣柔軟的舌頭,用智慧協助年輕人解決紛爭,將混亂的網絡抽絲剝繭。她說很開心參與本展,與大家分享她的創作。
本次展覽已進入細部的籌備階段,策展人與受邀藝術家們以各自不同的創作角度,探究世間之物及籠罩人類生活的種種技術及規訓,更後續追問:流動之情、亦或排除於技術框架之外的非物之物,如何界定?在此不停探問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本次展覽聚焦了以下四個研究子題:「垂直城市:畸零地與現代技術的生態」、「宇宙的再編織:當代原民現身」、「身體作為戰場:歷史的規訓」,與「情為何物:跨物種與泛靈論」,藉由參展藝術家對技術、身體、主體性、原民性等議題的創作實踐,進一步探索美術館場域和文化空間裡被隱藏的細微縫隙和未明之處,希望最終呈現出有關臺灣藝術豐富且多元跨域的展示樣貌。
展覽規劃邀請30多組藝術家/團隊,從多重角度來切入上述子議題,藝術家的組成企圖跨度不同世代與族群,並且多元含括表演、行為、裝置、影像、舞蹈、聲音裝置、VR,與跨學科的生物藝術等,更有強調實踐與參與的互動工作坊等創作形式,試圖將國美館從典型的展示空間轉化為實驗平臺,展示出藝術家各自獨到的宇宙觀與技術命題。
今日記者會首先公布第一波展出藝術家:包括尤瑪·達陸、王秀茹、洪梓倪、東冬·侯溫、周代焌、許震唐、徐嘉駿、梁廷毓、陳米靖、孫瑞鴻+陳武康、陳彥斌Fangas Nayaw、陳建北、葉名樺、劉致宏、蔡海如,及蔡國傑等人,跨領域的創意組合相信將能開拓對美術館展演之想像。值得一提的是,劉致宏不僅是本次參展藝術家,也是「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主視覺意象的設計者,在與策展團隊展開多次密集討論之後所產生的視覺意象,貼切地表現出策展主題:有情者於數位時代的相遇。主視覺的絲絲縷縷猶如「情絲」,像是蜘蛛建構的網絡世界,將所有萬物連結在一起。
有別於全面且無所不包的水平式現代治理狀況,本屆台雙展將視點拉回個人,除了強調技術個體對於世界的主動性追問外,也藉由原民性所蘊含的螺旋時間觀而拉出垂直面向的論述結構,讓我們重新思考世俗與神聖、人與非人、物與有靈的新共生系統,重新望向這塊土地與有情眾生。因此,技術性演進所帶來的萬物連結,是本屆主視覺設計的核心意象:不斷增生、繁殖,與分岔的有機網絡,回應策展概念所欲探討的,在此數位充盈的時代中,人與人、與物的相遇與其各種可能。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預計於11月5日盛大展出,更多的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亮點分享,將於9-10月陸續公布,詳細資訊請詳國美館網站(https://www.ntmofa.gov.tw/)。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