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文化部媒合青年創作成果 首場聚焦科幻推理類型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於今(1)日、10月15日,在臺灣文學基地舉行青年創作成果媒合會,今天第一場次登場,聚焦於科幻推理類型,邀請獲得青年創作獎勵的許宸碩、林孟寰、鄭雅芝、王宥翔、林恕全、楊勝博、陳庭昀、許立衡共8位創作者,搶先發表最新作品,並廣邀國內相關出版社、線上寫作平臺及影視業者等到場,讓青年作家的作品能有出版與多元跨界發展的可能。 文化部自106年起,辦理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大力支持青年作家創作,頗受好評,累計至今(111)年已核定獎補助213件申請案,展現出年輕世代豐沛創作能量。結案作品中,已有逾40本書籍出版,不少作品獲得金鼎獎、金典獎、台北書展大獎、Openbook好書獎等獎項肯定。 本次媒合會邀請8位以科幻推理為創作主題的青年作家,分享創作內容及書寫歷程。許宸碩長篇科幻歷史小說《微型黑洞:一則平行世界的二二八記事》,敘述臺大物理系主任意外穿越回到二二八事件年代,試圖拯救當年碰上白色恐怖的友人。林孟寰《殖民星系》勾勒未來世界,人類向外太空星系發展,在不同時期屯墾的殖民星球,但殖民母星「地球」的古典社會規則,仍如緊箍咒般限制殖民星球人們的行為模式,乃至於對心靈的箝制。鄭雅芝《留給超級英雄的空房間》以「臺灣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超級英雄?」為主題,探討「臺灣留不住人才」,以及「臺灣沒有屬於自己的知名故事」,這兩大深植於臺灣人心中並在潛意識裡造就難以根除的自卑感的心病。 王宥翔《殘世代》設定人類藉由遺傳技術,於2030年展開新生兒基因調整計畫,造成接受基因調整的殘世代與舊世代間產生巨大鴻溝,探討世代衝突、資源差異與死刑存廢等議題;林恕全《羅漢挑磚》以白色恐怖時期為背景,利用小說虛擬的筆法,揉合幾位僧人的真人真事,描寫渡臺僧人處境的歷史小說。楊勝博《刺針連鎖》融合「科幻」與「民俗」兩種類型,以高科技「異文明」的角度描寫陰間地獄,結合傳統信仰中的陰間司法體系「城隍系統」與新竹在地文化,取材臺灣歷史著名人物及事件,創造新舊並存的「地獄世界」。陳庭昀《封筆之作》融入橫跨日治末期至現代史料,與邵族傳說神靈白鹿結合,探討永生的幸與不幸,以及孤獨的議題,希望能透過角色塑造與劇情發展,帶領讀者體驗交錯時空的奇幻之旅。許立衡科幻小說《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以追尋身分認同的主角,探索在元宇宙科技衝擊下分崩離析的臺灣社會。 文化部表示,8位青年創作者以科幻推理小說的形式,寫出對臺灣歷史文化及社會人文的關懷,並融入科普的創意發想,展現出青春正當時的創作能量,以及對多元議題的探究與思辨。文化部後續也將為已出版作品舉行新書發表會,期待透過系列推廣活動,讓青年創作者持續發光。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創作出版成果和詳細活動資訊不定期於「青年創作出版主題網」及「青年創作出版媒合平台」FB粉絲專頁發布。另外112年度「青年創作獎勵作業要點」即日起至10月31日開放徵件,歡迎年滿二十歲至四十歲的青年創作者踴躍申請,相關訊息請上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