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臺灣文化如炬綻放 文化部「文協獎章」頒獎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今(16)日舉行「文協獎章」頒獎典禮,感謝15名長年致力於推動臺灣文化,為藝術發展默默付出的文化守護者,向其致上最崇高的敬意。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文化部長史哲、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唐美雲歌仔戲團團長唐美雲、得獎者及其親友等貴賓蒞臨頒獎典禮,一同見證得獎者對文化奉獻的畢生心力,讓臺灣文化發展如炬綻放。 本屆「文協獎章」由全國各公協會、團體推薦224名,最終獲選15名得獎者,各類別得獎者多年來默默耕耘與付出,透過鼓吹、教育、營運、研究、組織等不同方式,不停歇的傳承及推展臺灣文化藝術,身體力行共同為臺灣文化發展建立更深厚寬闊的道路。 「文化是每一個人的印記,文化透過社會生產代代相傳,文化也透過不斷創新形成我們的特點」,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時提到,文化部長史哲上任時提出,「壯大臺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進一步來說,「臺灣內容要擁抱世界,文化自信才能夠繁花盛開」,臺灣能夠有多樣多元的文化,才有豐富性、才有魅力,也是所謂越本土才能越國際。鄭文燦特別感謝15位文協獎章得主在各領域的開創,使臺灣文化得以開花結果,「讓臺灣之所以成為臺灣,更產生了臺灣人的文化自信」。 鄭文燦強調,行政院除了在預算上,努力促使文化部預算達成佔總預算1%目標,更大力支持文化資產修復的歷史五期、全面關照文化藝術6大面向的文化黑潮等計畫,也透過《文創產業發展法》修法增加投資抵減優惠等,期待實踐文協精神「集合大家的力量」,一同讓文化在半導體之外,成為臺灣遞向世界那張重要的名片。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文協獎章是以時代之名的文化獎項」,文化部在2年前文協成立百年的時刻,創立了文協獎章,希望藉由表彰臺灣文化的推手,以傳承文協精神。「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樂為世界人」,臺灣社會持續以各式各樣的活動,傳遞當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關鍵精神及意義,更證明臺灣文化具有主體性,也可以作為世界的一員。「15位得獎者都是灌溉臺灣文化的實踐者,也是建構文化主體性的先行者」,史哲除了代表文化部向15位得獎者致敬,也期盼國人繼續堅持臺灣文化主體性,延續世界臺灣的精神。 文化部表示,本屆獎座設計特別邀請鹿港錫藝百年老舖「瑞興錫舖」的第四代匠師李漢卿、剪紙創作者魏少君,兩位跨世代、跨領域的創作者,以臺灣特有原生種「玉山杜鵑」作為剪紙創作圖騰,錫藝匠人親手刻製模具,用純熟的手工製錫技藝,完成一朵朵錫花,鑲嵌在原木底座上。杜鵑花不只盛開在地的街區、公園、花圃,在臺灣最高峰的玉山也能看見,象徵著臺灣多元共容的土地上,推動文化藝術的工作者們,默默的協作、傳承,讓臺灣文化吐露芬芳。 頒獎典禮以「開創之光」、「傳頌之光」及「匯流之光」3主題進行,分別以廖武治、唐麗芳、臧振華、林磐聳、葉垂青,代領著各界一路前行,象徵著啟動文化開端的「開創之光」;陳立栢、陳景林、葉步榮、黃才郎、張秀琴,堅定地朝向臺灣文化的曙光,走出生生不息的「傳頌之光」;最後更齊聚了多元文化交織的廖祿立、陳立育、鄭捷任、塩谷陽子(Yoko Shioya)、齊莉莎(Elizabeth Zeitoun)的「匯流之光」,讓臺灣持續地連接彼此與世界對話。 代表藝術文化團隊致詞感謝所有文協獎章得主的唐美雲說道,文化是豐富又龐大的有機體,不管是有形或是無形,「文化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感謝所有的得獎者,為了臺灣文化打拼、認真前行,也期盼藉由文協獎章的頒予,所有的文化工作者繼續努力、無畏往前走,「因為大家的傳承,臺灣文化才能代代相傳」。 典禮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以充滿著生命力的《音樂百年》揭開序幕;唐美雲歌仔戲團由唐美雲領銜演出「文成公主」;尼布恩合唱團與南王姐妹花,帶來布農族傳統族曲與讚頌卑南王的歌曲;最後,則由年輕世代樂團大象體操與客家歌手林生祥,呈現不同世代、文化的交替與對話,期許無論有多少困境,臺灣都能以獨特的文化活力,匯聚成一束向前行的未來之光。 2023文協獎章得獎名單: 文化資產與綜合組:陳立栢(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廖武治(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董事長) 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組:唐麗芳(雲林故事人協會創會理事長)、臧振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工藝及文創組:林磐聳(亞洲大學講座教授)、陳景林(天染工坊藝術總監) 影視及流行音樂組:陳立育(中華民國聾人協會聾影隊編導)、葉垂青(白金錄音室創辦人)、鄭捷任(鐵花村音樂聚落音樂總監) 人文及出版組:葉步榮(洪範書店負責人)、廖祿立(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傳統藝術組:張秀琴(秀琴歌劇團團長)、黃才郎(藝術家) 文化交流組:塩谷陽子Yoko Shioya(紐約日本協會藝術總監)、齊莉莎Elizabeth Zeitoun(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