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臺南市古物巡查計畫啟動! 一齊守護歷史記憶,世代傳承文化資產

【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臺南市作為歷史古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多樣不同類型的古物,目前已指定102組871件文物為古物。因考量古物保存環境各異、所有人管理方式不同,文資處為全面掌握古物保存狀況,於2017年首開全國先例,啟動「古物保存巡查輔導機制先期評估計畫」,期望透過建立有效的古物巡查機制,分階段管理本市古物。本計畫今(2024)年邁入第三期,針對全市古物展開全面盤點和輔導工作,以確實掌握各古物之現況及管理維護之落實。 古物平時看似靜止不變,但隨著時間流逝及周遭環境變化,如光照、溫溼度、風化、空氣含鹽與否、人為破壞等無形中的影響因素,時時刻刻都面臨侵蝕風險或損壞危機。故文資處透過本計畫,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全市古物之巡查與檢視,除詳細填寫紀錄表外,也提供後續維護、改善機制具體建議供各管理單位據以執行。在此期間,也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邀請各管理單位參與,藉由教學互動模式,使其能夠自主規劃和執行日常管理維護工作,提升管理維護意願與效能。 文資處補充,近期地震災害頻傳,凸顯出系統性巡查與檢視工作,能對古物災損控管起到防患未然作用。例如學甲慈濟宮交趾陶文化館,典藏品多屬脆弱古物,團隊依此進行保護性預防措施,包含調整展示文物的支撐重心和重綁釣魚線,避免古物因災害產生結構性的毀損。此外,團隊也在巡查臺南孔廟43件古物時,評估孔廟碑碣多位處戶外或半開放空間,長年日曬雨淋造成程度不一的風化、污染等劣化狀況,為避免劣化作用擴大,優先維護風險較高,材質屬金屬類的「臺南孔子廟重修碑記碑亭、修造捐置臺南聖廟禮器樂器記、臺南孔子廟重修捐題碑記、臺南孔子廟重修捐題碑記」等1組4件以及石質類「臺灣孔子廟三百週年紀念碑記」1組1件,共計5件位在戶外環境的古物, 文資處表示,巡查及輔導計畫不僅著眼於古物古往今來的變化資訊,更致力於提升管理單位對文物日常保護及提升保存環境的意識。由文資處輔導申請中央補助,進行碑體修護等等,皆有助於維護古物的保存狀態及提升緊急應變處理之效能。希望古物不論在當下或未來,都能得到良好保護,確保文化資產的世代傳承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