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台江文化中心硬體設備於2019年1月完工後,從硬體規劃、建設至開館營運,一直以開放公民參與為主軸,納入官方、地方、學者、文化藝術人士等各方意見,從中尋求最契合的營運模式。其中,在硬體建設部分也有許多精采的故事可以敘說,5月25日(六)下午2時30分將邀請到台南社大美學與藝術學程經理人李慧玲老師,以她15年參與台江文化中心催生的過程中自身參與經驗,與鄉親朋友一起來見證這座被神明祝福的建築!
台江文化中心是一座建築與歷史對話的設計,在建築物外觀,可回溯三百多年前的此地曾經汪洋一片的台江內海,也是台灣最早期開發的區域,滄海桑田,台江內海轉為沙洲,隨後長滿了菅芒花,這樣的意象轉化為場館玻璃帷幕的設計。而戶外廣場的安排則是源自傳統的廟宇廟埕概念,台江文化中心所在的安南區,有16庄頭27座廟,傳統的道教是居民主要的信仰,廟宇的活動在傳統上有宋江陣的排練表演,傳承自早期聚落防禦外敵的武術操練,衍生而來的台江埕設計,成了廣場平台供各類演出團體作表演使用。
一般公有建築的起頭大多由上而下來自於政府,而台江文化中心卻是由下而上發自在地民眾內在的需求。例如,順應既存的三棵老樹,加上劇場配置在大榕樹的後方,側牆成為老樹的背景。另一方社區大學的教室圍繞著老樹,有如與樹共舞的意象;而半地下化的開放廣場,讓位於地下一層的圖書館感覺如在地面層一樣。這裡的一草一木和建築設計在在回應著在地區民的記憶與使用者的需求,這是一座被神明祝福的公共建築,5月25日下午2點30分,歡迎大家前往聆聽與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