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南大邀請周聖心執行長分享「從步道到綠道—走路的力量和視野」

       【記者連凱斐/林舒婷/臺南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521日邀請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周聖心執行長蒞臨博雅教育講座,與南大師生分享「從步道到綠道—走路的力量和視野」,講述關於步道保護與綠道運動的推廣。
    周執行長為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現任永和社區大學特別助理、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曾任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環保署空氣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委員。
    周執行長以綠道運動為主軸,介紹步道的創新及轉變,並提出關於步道的九個概念:第一為通行權是基本人權,步道為公共財;第二是將時間與文化的概念導入步道空間;第三為交通空間的轉化,將廢棄鐵道改造成自行車道;第四為步道周邊景觀保存,不破壞森林植被、山林景緻;第五為爭取城市中人本慢行的權利與空間與節能減碳的行動;第六為步道的長期維護;第七則是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如荷蘭積極推動的城市綠化;第八為特許與生態旅遊,兼顧保育與社會、經濟,讓古道在環境保育下,也能發揮經濟效益;第九為長距離的點線連結與自我挑戰的壯遊,如加拿大的全國步道GT,全長24000公里,不僅紀念建國150周年,更讓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擁有漫步在自然中的空間。
    周執行長表示,2014年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發起本土的「台灣步道日」(每年6月第一個禮拜六)的活動,並積極設立各地的步道,如臺南山海圳步道,從台江國家公園連結到烏山頭水庫,展現出臺南歷史文化、水利設施、環境自然生態的風貌。其接著舉例許多國家和城市透過藍帶和綠帶等線型空間的整合連結,改善城鄉發展過程中造成的棲地破碎和環境問題,許多研究亦指出這樣能夠提供包括休閒、美化景觀、減少污染、增加健康、物種交流等效益。
    周執行長對環境的保護及步行的熱愛,引起台下師生共鳴,最後她還提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觀念,認為凡事只要一步一腳印前進,將可以累積成效。她期許現場同學能放下電子產品,經常到戶外走動,既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也為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