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再現・靈光-台灣具象繪畫的當代思考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綜合報導】 每個藝術生態系統將會產生出一種「慣習(habitus)」,使得整個藝術體系散發出一種稟性(disposition),這種稟性或許是某種僵化,但它卻又區隔出場域之間的差異。台灣藝術場域(field)的秉性,有著一群白手起家、勇敢闖出經濟奇蹟的「贊助者」參與。因為歷史,他們具有沈靜、踏實、刻苦的特質,又帶有一些對未知探索的勇氣,他們煎熬,卻享受堅持下來的成果。
    就因為這種稟性是台灣藝術場域自主而生成的,它標幟出了台灣藝術每個當代的樣貌,我們更可以將之視作是一種氣質。台灣的歷史、社會、性格組成了自身的藝術場域樣貌,這樣的樣貌與喧囂的紐約、浪漫的巴黎、神聖的羅馬走著不一樣的路線。藝術的發展與場域中的各種因素隨時互文著,也因此,我們的藝術也必定走向不一樣的形式。
    本展的藝術家林欽賢、侯忠穎、林浩白、莊大緯、胡銜文,跨越了台灣不同的世代,關注著不同的議題,卻展現出台灣具象繪畫所散發出的獨到氣質。作品散發出背後創作過程面臨的孤寂,藝術家面對畫布所獨自面對的挑戰,每個瞬間都帶著對未知的恐懼,但他們選擇以沈得住氣的態度去面對。這樣的作品呈現出來的是歷經打磨而產生出來的沈靜,帶有踏實的、陳韻的、獨自勇闖的氣質。
    這樣的創作氣質,有如台灣人所選擇的行走態度,這樣的氣質更可以說是源自於台灣的歷史,觸動著台灣精神,感動著走過歷史的台灣人。台灣有自身的歷史、社會性格,從具象繪畫的氣質作為一個文化自主性角度切入角度,並非否決現今對當代已有的一切觀念以及鋪墊,只是再次回到當代藝術強調的多元性,試圖以更多的面向去作為交織出現下的歷史情境,更能達成對當代概念的反身性。由於身處時代其中,話語不如回望歷史般能夠輪廓鮮明,但將自身至於台灣具象繪畫之展場,方能細細品味靈光「再現」的獨特氣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