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老屋保存是臺灣近年熱門的文化議題,許多老屋藉由文化資產指定或各級政府的獎勵補助等多元途徑,成功獲得保存。然而,承載於其中,那些屬於地方居民的生活故事與記憶,又如何持續被訴說?11月發行的第34期〈聞芝@文資〉以「新化街區的老屋與故事」為主題,邀請讀者一起走進新化歷史街區,看街區裡的人們如何保存老屋與在地的回憶,並持續創造屬於新化街區的故事。
「新化歷史街區」是臺南市已公告的4大歷史街區之一,本期〈聞芝@文資〉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1990-2000年代期間,從新化地區第一處法定文化資產「原新化街役場」及新化地標「新化老街」的保存故事,瞭解當時新化居民面對老屋保存與都市開發競合難題時,如何抉擇。
建築硬體的保存,往往只是老屋成功活化這條漫漫長路的起始點。這些承載過去地方生活記憶的老屋如何持續維持、經營,並與當代生活產生新的可能性,是更重要而艱難的課題。本期〈聞芝@文資〉將分享王榮森、陳楠修等老屋守護者的故事,看在地居民的投入如何為新化街區與老屋帶來不一樣能量與改變;以及近年地方創生風潮下投入、進駐新化老屋經營的創業青年如何傳承老屋過去的生活記憶,並持續創造屬於當代的新故事。
誠摯邀請民眾前往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站,線上點閱閱讀第34期〈聞芝@文資〉了解新化街區的故事,並規劃一趟歷史街區之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