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文化新南向:臺灣與東南亞的社會參與式藝術的再實驗與深耕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透過藝術文化為方法,進行社會參與、區域文化交流、跨國共學與共創的亞洲藝文工作者,是國際非營利組織國際生活藝術組織臺灣辦事處(LAI Taiwan Office)聚焦支持以及培育的對象,LAI Taiwan Office的組織願景為促進多元共融,以藝術為重要核心與催化劑的亞洲公民社會,自從2018年與臺灣文化部建立夥伴關係後,在臺灣設立辦公室,以跨區遠端結合線下的混合工作模式,組成包括臺灣在內的跨國工作團隊。 LAI Taiwan Office在培力藝文工作者及提供進階學習與專業交流的目標下,推出參與推動社區藝術、社會參與的藝文工作者的進階培力與實驗計畫(Applied Learning: Experiments in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邀請馬來西亞的Janet Pillai及Wei Meng Foo兩位在社會參與式藝術及藝術教育經驗豐富的導師,帶領為期六個月的培力計畫,獲選參與計畫的五位藝文工作者,分別來自臺灣、柬埔寨、寮國及越南。 學員各自的培力計畫涉及不同的議題和社群,在跨國計畫中他們得以共學,同時也拓增他們的國際網絡和經驗。來自臺灣的影像工作者鄭瑋萱,與臺灣中部鄉村的一間印尼雜貨店的合作,創造輕鬆的、生活化的空間和活動,促進國外移工與臺灣社群的互動與理解。藝術家楊志雅的計畫是和她的客語薪傳師夥伴,演練如何和跨領域的夥伴及關係人,共同設計不同的創意工作坊,針對幼稚園小朋友和成人,以不同的創意方案來推廣客家文化。柬埔寨的紀錄片製作人Sithen Sum透過紀錄片的調查與採集的工作方法,來鼓勵部落青年關心與記錄部落面對土地正義議題。寮國視覺藝術家Souphalak Phongsavath再度和服務障礙社群的社福機構合作,嘗試邀請藝術家與聽障製陶師們互動,從自然環境中體會創意的可能性,應用在設計新穎的陶藝作品。來自越南,關心友善溝通及建立親子間的親密及信任關係的創意工作坊帶領人Van Thi Ngoc Ai,透過花更多的時間參與她服務的家庭的生活,這樣的經驗使她能建立和這些家庭的信任關係,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親密對話的親子關係。 培力計畫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三個月後,在八月底於吉隆坡辦理為期三天的實體工作坊,讓學員有機會更近一步的討論與發展各自的計畫,在九月到十月期間辦理他們各自的計畫,最後在十一月進行數次的線上會議,分享與討論彼此計畫的實踐情況。過程中邀請其他亞洲國家的社區藝術工作者參與,包括來自日本Toride Art Project Office的執行總監HABARA Yasue,和新加坡Drama Box的藝術總監郭慶亮(Kok Heng Leun),兩位講者分享他們的社區藝術案例,對五位學員的學習計畫和實踐的成果提出意見回饋和建議,共同討論遇到的困難和突破,這些過程使這些社區藝術工作者,得以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藝術實踐和社區參與。 國際生活藝術組織臺灣辦事處在促進臺灣與東南亞的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透過文化交流、人才培育及跨區域的專業交流,能促使更多亞洲內的理解和合作;和臺灣文化部的合作,是LAI Taiwan Office能夠扮演中介的角色和促進這些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根基,五年多來和臺灣文化部已經共同支持了超過兩百位來自亞洲(尤其是臺灣及東南亞)藝文工作者參與區域交流,形成了一個以亞洲為範疇,以藝術文化參與社會的網絡圈,讓臺灣及東南亞的藝文夥伴有更多的共創和合作,在國際上繼續拓展更大的亞洲文化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