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南大邀請台南人劇團廖若涵導演分享戲劇創作歷程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423日邀請台南人劇團廖若涵導演蒞臨該校博雅教育講座,以「《海江湧》—咱的日子」為題,分享將臺南市安南區居民的生命故事創作成戲劇的歷程。 
    廖若涵導演,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言學系、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現為台南人劇團駐團導演、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曾創作《安平小鎮》、《無差別日常》、《木頭會說話》等多部作品。 
    演講一開始先進行暖場活動,教導同學們想像自己是電線桿、小樹、摩托車等,以此激發台下師生想像力並進行互動,進而講述戲劇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廖導演表示,戲劇可以被應用於族群、形式、社區,不同族群─舉凡學生(戲劇教育: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教習劇場)、住戶居民(社區劇場)、特定對象或族群(民眾劇場、老人劇場、移工劇場)、場館民眾(導覽式戲劇、博物館劇場)。也可以是不同社區,例如七股面臨著生態保育的問題,小林村則有環境的議題,銀同社區及喜樹社區則是面臨到年輕人口外移,水交社對應的是空軍眷村,每一段故事都可以創作成為戲劇。 
    廖導演介紹臺南市安南區特有的地景面貌,如汪洋大海、魚塭、鹽場、蚵田、水路、台鹼安順廠,以訴說環境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其劇組採集許多在地的故事,創作《海江湧》戲碼,並邀請許多年輕演員與素人演員一起合作,演員陣容多達六十餘人。廖導演播放《海江湧》的排練影片,並表示老一輩的演員大多是在地素人演員,在地人對家鄉有深入瞭解,故能夠傳達內心的情感,展現出當地人的質樸與純真。戲劇的情節包括踩裁縫車女工的夢想、手搖船的載動人情、甘蔗田的對話、蚵仔田的辛勤工作等,呈現在地的人文風情。 
    廖導演對於戲劇演出的創新與對戲劇的熱情,讓台下師生受益良多。她期許同學們多關心家鄉的事務,考察居民的生命故事加以創作,培養關懷土地、熱愛鄉土的情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