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雙囍臨門 臺南市傳統表演藝術再添張栢仲、蔡芬得2位保存者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南管為歷史悠久的民間樂種,透過演出者之間相互搭配,展現淡雅含蓄的音樂風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臺南市所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項目。近日臺南市政府召開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議,決議繼「南聲社」、「清和社」後,再新增「張栢仲」、「蔡芬得」等2位為臺南市傳統表演藝術「南管」的保存者。臺南市已登錄傳統表演藝術類累計共16項、32組保存者或團體。 張栢仲藝師為「臺南市南聲社」現任館先生(即館閣中傳授音樂技藝者),外祖父江吉四為南聲社創社館先生。他自幼隨父親張古樹學習,承襲家族南管技藝,18歲時已掌南管音樂中的首席樂器─琵琶,並熟識諸多指套、大譜、散曲。除了琵琶,藝師也精於各種南管樂器,技藝精湛且能體現傳統曲韻,為「坐遍五張金交椅」之南管人。此外,藝師的四塊演奏在業界亦頗負盛名,靈活運用、手法豐富,宛若施展功夫,能震動出綿密聲響。目前持續薪傳予南聲社館閣弟子及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喜樹國小傳習班學生。 蔡芬得藝師曾任臺南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近30年,現為振聲社館先生,先後師承張鴻明、蔡青源、蘇榮發等南管名師,完整傳習南管音樂指曲譜,精通上、下四管樂器(上四管樂器包括琵琶、三絃、二絃、洞簫、拍板;下四管樂器為響盞、四塊、叫鑼、噯仔、品仔)。藝師長期進行南管音樂教學傳承,整理出一套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將曲譜電腦化,加上有聲唱唸與彈唱,方便學生學習,吸引不少初學南管人口。目前除振聲社外,蔡芬得藝師也在各地館閣授課,包括:高雄大社廣益南樂社、高雄頂茄萣振樂社、臺南玉皇玉聖宮御音聖樂社、臺南大天后宮以群社等,對南管音樂推廣功不可沒。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南管音樂在臺南館閣世代流傳,此次登錄的兩位藝師皆為一時之選,目前臺南仍有「南聲社」、「振聲社」、「清和社」、「和聲社」等在地南管館閣在各地進行傳承推廣,文化局也將透過學校教育體系,在喜樹國小、南寧中學進行傳習紮根,使珍貴的傳統文化資產永續流傳,延續臺南地區百年傳統之在地雅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