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第一代「巢‧兼‧代」孵化器地方創生先導計畫 圓滿孵化 持續開展夢想之巢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下稱竹美館)經過一系列地方創生先導輔導計畫,在12月26日在新埔鎮吳校長科學農場辦理「第一代『巢‧兼‧代』孵化器」創生觀摩見學活動,此次孵化器先導以「品味-誠實」、「品質-務實」、「品牌-踏實」,建構北臺灣「巢‧兼‧代」文化「心、欣、新」之故鄉。第一代擇定桃竹苗區域,以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張鴻宇團長、巨埔休閒生態農場吳聲淼校長、依杉林秘境露營區李淑萱女士,3個場域作為「蛋」,更導入侯順耀老師、黃心怡老師、林崇偉老師等3位業師的陪伴下,希冀每個藉由盤整、梳理、聚焦產生符合在地需求的模式,成就潛在點為亮點及甜蜜點。 26日30位銀髮長者以別開生面地方創生環境劇團拉開開幕儀式,由90多歲長輩及返鄉回鄉安鄉在地青年,把幸福之門打開做祈福儀式,此地方創生劇團係由科學農場由吳校長策畫之魔轉佛典故。「舂柄賊」轉化為舂柄祭環境劇場,遙想清末日治之初,桃竹苗客庄出現很多「舂柄賊」,民宅為了防盜,有的做2道圍牆以防範,有的在大門門楣和門檻設壓艙石,石上鑿洞,供入夜後可以豎立大木樁以強化牢固大門,據地為王的「舂柄賊」們便以搗米用的舂或大木柄為武器,趁夜撞人門戶劫掠。盜匪的行徑「舂柄賊」慢慢轉變猶如「義賊」廖添丁,專門鎖定漢奸之類不義者劫富濟貧,後來很多慢慢轉而參加了乙末戰爭成為保家衛土的鄉勇,知名的吳湯興抗日部隊中就有很大部分是「舂柄賊」。 「巢。兼。代」孵化器創生先導計畫,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業師及教授,提供創意點子,孵化6G/六機的地方文化美學創生卓越品牌,創造被看見、被需要的各種可能,透過打開時間、空間探索的可能性,為推廣地方創生理念,帶動更多青年返鄉、留鄉及活絡在地產業,並透過「孵化焦點交流討論」及「創意點子座談」,創發處處是轉機、處處是生機的共法。交流座談中,劉戀文化基金會的卿敏良老師表示「把自己的優勢提升到極致,建立另異的交換模式,創做青銀的生產力與商業模式。」;陳世鴻教授認為:「由專業力(profession)、熱情力(passion)、生產力(productivity)、競爭力(competitiveness)、生命力(vitality)等多元的角度加以探究地方創生之孵化器是相當前衛性作法。」 大茅埔水生植物工作室負責人吳聲昱博士,現場解說以太極生態復育法,復育了374種水生動植物,其中國寶級水生植物台灣萍蓬草是客家人的「傳情花」,因為早年客家女孩出嫁時,一定會隨身帶著萍蓬草的種子,種在夫家的土地上,音樂人周添旺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孤戀花》,歌詞中所說的水蓮花就是台灣萍蓬草的花,台灣萍蓬草在近乎絕跡後,吳博士是第一位成功復育的人,透過生態、生機及生活提倡地方創生產業及環境。 而曾任新竹縣文化局長及國立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煥鵬老師則表示:「讓在地成為在地的存在,更成為永續的希望,相信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支持地方創生,也期待未來更多蛋上架孵化器,透過育成完成階段性任務,以連接加速器,能夠獨立飛飛飛。」;最後國立清華大學林志成教授總結表示:「分享地方創生特色美學的行動智慧,透過『覺↔知↔行↔思』的圓融體證,強調主體自覺與自明性,強調系統知識及多元跨域的策略合作與對話,在任何情況下發現探索的可能性,共同為地方創生挹注更多新能量。以3W黃金圈,系統化覺知生態脈絡、深層挑戰、可見可用及潛蘊的各種資源動力與高效對策。智慧化DNA定位行思、加速創增地方文化創生美學場域,以創酵孵化、加速孵化、深耕孵化。動態化活用善用N點、N域、NE、NP等多元高效創研策略,促進老中青幼四代及跨域永續共創。」 館長葉于正表示,本此先導計畫屬提前佈署文化部之地方創生潛力點開發,以推動北臺灣九縣市生活美學與藝術文化的任務提出了「行動智慧導向之三感一力藍圖」,由三(心、欣、新)與在地潛在實力及優勢,以行動智慧為基底,跨域參與去落實美學館作為「區域文化平權的推動者」,以「文化平權」核心主軸,推動在地美學生活,使民眾享用優質文化資源。後疫情時代,「巢‧兼‧代」孵化器創生先導示範計畫將持續梳理在地知識、推動地方創生與創造更多的文化平權議題,請與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支持。更多的藝文活動詳情請上活動粉絲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mynhcl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