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臺灣公共藝術作品串接德國在地價值 8/27日威瑪藝術節開幕演出
【記者連凱斐/綜合報導】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辦理2021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 2021)節目「I am here now / Ich im Hier & Jetzt」展覽,展出臺灣藝術家丁昶文《賈帕馬拉 Japamala》、康雅筑《潛織 Subconscious Wave》及邱承宏《時光之塵The Dust of Time》精彩作品,自8月27日至9月12日於威瑪市霍爾茨多夫公園(Park des Landguts Holzdorf)戶外展出,展出期間並邀請印度、日本等國亞洲藝術家共同參與現場與作品互動演出,讓臺灣藝術家作品與國際交流,展現多樣文化風貌。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威瑪藝術節成立於1990年,是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節。今(2021)年是文化部第三年支持臺灣藝術家在威瑪藝術節展出,於當地累積臺灣當代藝術文化的曝光及知名度,並帶給藝術節觀眾不同的文化視角。此次配合其他亞洲文化表演者,為藝術節增加多樣性,尤其全球人類因疫情大幅限縮長途移動,臺灣此次參展更顯得珍貴及難以取代。策展人王俊琪提出扣問「藝術家的作品使用何種媒介與表現形式,讓原本不可觀察的事物以可觀察的方式被看到?」、「如何讓觀眾透過作品後還能跨越作品而進入另一個空間?」等,讓本次展覽不僅止於單純呈現「來自臺灣的藝術創作」,而是結合當地的文化脈絡,帶給參觀者更深度的思考空間。
策展人王俊琪表示,本次展演計畫專注於公共藝術在地價值的社會實踐,由藝術作品傳達地方歷史故事的重要意涵,一方面行銷地方文化,另一方面則喚起民眾對自身地方價值的認同。丁昶文的作品《賈帕馬拉》引用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第四卷「每樣東西都有其場域」,以抽象的、非物質的和觀念的方式去解構場域的文化與符號,由拾荒物件感性經驗來召喚「地方感」並重新連結歷史。康雅筑《潛織》運用手錶紀錄威瑪霍爾茨多夫養老院的七位參與者的睡眠數據,將其製作為圖表與模型,再轉化為臺灣原住民織物中經常使用到的織紋圖樣,重疊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意涵與詮釋。邱承宏《時光之塵》則是透過植物特有習性轉化為造型,運用黑炭、礦物及混凝土製成底板,再將樹形樣貌的局部特寫雕鑿其上,製造出如同地形軌跡般的刻劃,對物種與地域做另一層的描寫。
本次展覽也特別回應德國歷經二戰的過程與發展;三名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出一種關於記憶的雕塑,也將歷史議題整合進入公共生活,具體呈現策展、創作到民眾參觀之間,相互發現及轉化的精采過程。
2021威瑪藝術節官方網站:https://www.kunstfest-weimar.de/star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