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在疫情中逆風前行 臺南市加強扶植青年社造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台南報導】地方青年不畏疫情、社區營造持續前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今(110)年延續去年補助個人提案,串聯在地社造人才,支持築夢實踐,為社造注入新力量。雖今年疫情仍持續肆虐,但臺南的地方青年不畏挑戰,將社區營造力量延續深耕。 青年社造 各具特色 文化局觀察,回鄉青年申請社造提案,以關注地方議題橫跨共享經濟、青銀互助、閒置空間再生、農村教育扎根、聚落創生、活躍老化、文史傳承創新等範疇,不僅為社造注入新血,也是社造永續發展的新契機。今年文化局社造補助個人提案計有18件,多數以當地農、漁業為「初」發點,試圖透過共學,建構出當地居民的向心力。這類提案不僅能讓當地民眾聚集活絡基地,也相當有機會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創作品。如鹽水區高正浩〈竹仔脚鴿舍博物館-粉鳥起飛〉玉米纖維紙扇、柳營區黃裕銘〈南棲回居藝術進入〉社區老照片絹印至手抄紙、左鎮區買杏娟〈筍來筍去,澄山遊趣〉筍子食品DIY與社區家常菜分享等;學甲區陳怡君〈大灣阿嬤與逝去的黃麻記憶〉則不只拍攝了黃麻產業的紀錄片,也同時進行農作物復育、手藝傳承。 農村都會 各擅勝場 有些提案則從農村教育扎根著手,培訓當地青少年,引領在地學子認識自我。如北門區陳浥潔〈迴聲-與三寮灣的共鳴〉與蔥農、蚵農的合作,獲取產業文化知識,使國小學生能習得、創造自己能夠操作的媒介;學甲區陳胤丰〈藺類學甲〉協同規劃校內食農教育及戶外攀樹體驗,使孩童們從小與家鄉密不可分。 都會區所屬的永康區歐雨鑫〈「灣灣,回家吧」在建醮之後的地方策展行動〉、南區江玉婷〈「在臺南的地方織事」-織起西市場與文南社區計畫〉、中西區曾敬淳〈2021理容院城市旅行展:理容院笑咪咪〉以地方特色產業為訴求,不只爬梳了產業歷史,更在策展、紀錄片中為大眾帶來更親切、更貼近生活的觀點,當中也包含了跨領域合作至青銀交流。 青銀共創 在地共好 對於高齡長者,青銀共創有官田區蕭稦宸〈輕吟創驛-隆聚讚〉、中西區王泯諾〈Oh Old!跳島計畫〉,從長輩退休後新生活型態連結年輕商家、青農,讓參與者成為互相支持陪伴的社群;東區劉婷萱〈多加思所Do+T 50+婦女青銀共學培力計畫〉在開放空間中讓「50+婦女」能教學相長,找到自我的成就感。六甲區陳貞慧〈優雅老趣,居廣居花甲共好〉由活躍老化、高齡關懷角度出發,以培訓在地黃金人口為主旨,舉辦音樂展演,凝聚在地居民的向心力。中西區徐婉禎〈用食農讓我們「融」在一起〉藉由食農活動,讓社區長輩主動投入可食地景的營造,共創地方文化魅力的光榮為目標。 關於地方、跨域串連議題臺南青創也不落人後。青年們串連在地藝術家、工藝家,並帶領居民一同整理家園、修建房舍,如官田區林建叡〈村是遊戲小島!村落景觀藝術營造計畫〉;將軍區黃筑萱〈人和小集in將軍〉、安平區周欣怡〈漁光慢漫共融藝術計畫〉則協助弱勢團體聯合在地商家舉辦假日市集、藝術課程等。新營區許乃文〈哪吒彌薩Nezha Missa〉藉由攝影作品反思生活、職場、自我認同等議題,並聯結大新營地區,以網絡形式發表匯集成故事刊物呈現到更遠、更多人的眼前。 文化局表示,個人社造提案風格迥異、但創意無窮,更能掌握到所經營之社區特色與氛圍,今年所提案的12處社區計畫,因疫情影響延至7月底陸續展開各項活動,期盼這些創意能大放異彩,為臺南社區營造注入新的活力及更多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